谈思想政治课中的角色转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为此,政治教师就要认真思考和探索角色的转变问题。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转变呢?根据我近20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由道德知识的灌输者走向共同建构的对话者
  传统的道德教学使学生成了“道德知识的容器”,而教师则被赋予一种至尊的地位,被看成是矗立于学生面前的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思想领袖和价值法官的角色。教师凭借法定的社会地位,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训示”和“告诫”学生,对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的首先规范采取强制灌输方式。重智轻德,忘却学生心智情意主体。重教轻学,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少对学生主体力量的重视与张扬。而人的思想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学生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由政治教师任意涂画的,外界不能强行把一种意识、思想、观念灌输给学生,只有把认识、理解、体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以主体角色,在多种自主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从可信走向相信,最后达到坚信,从而形成信念、信仰。这样,就要求教师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权威。在这里,教师需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即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是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过程。二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主体”,那么,教师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整合,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价格体系、能力体系和觉悟体系。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走向新课程的塑造者
  由于以往思想政治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难免只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连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都很小,更不论对校内外多种教学资源自觉广泛地开发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的创造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其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对思想政治教科书做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增删与否,均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而做出相宜的安排,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本课题,以拓展思想政治课的内涵和外延。切忌简单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尤其必须珍视学生生活世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由单一的国家层面的“理想课程”向教师层面的“知觉课程”与教室情境中的“动作课程”或学生层面的“经验课程”发展。其二,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科书与现实生活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应该说现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已经是紧跟时代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比算是最新的了。但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新的政策法规、新的改革方案也在不断出台,如克隆人、安乐死、基因技术对伦理与法律的冲击、黑客及网络犯罪给法律的挑战、虚拟世界、反物质带来的哲学反思等等,都应该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思想政治课才能及时直面社会、关注现实、捕捉前沿。
  三、应该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走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传统政治课的评价,比较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惟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如是,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发展将没有可能变为现实。而新的课程标准主人理念要求教育者要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娴熟驾驭课程评价艺术,把握下述实践性原则。第一,情感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像法官审案那样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而应该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对于学生经过大脑思索的独特道德判断,即使显得幼稚甚至偏激,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加以真诚的鼓励,用真心、真情鼓励学生自我体验的感悟,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化。第二,发展性原则。课程评价要克服“刻板效应”,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动机,希望得到社会的他人的赏识和承认,政治教师应该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赏识他们,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细微的,都应该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并以对明天的信心去构建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氛围。第三,差异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个性的人,课程评价应该关心其个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从课程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去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一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承认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教师进修学校 137500)
其他文献
这次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之后,旅游系统和环保系统联合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是环保和旅游
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的举办,强调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环节,推动了针灸推拿临床操作规范化,提升了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临床带教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曾经有一次出差到绵阳,顺便参观名胜富乐山公园.陪同是当地一房产公司的策划部经理.登上富乐阁,鸟瞰绵阳城区全貌,可以清楚地看见住宅楼宇差不多都建有红色的坡面屋顶,即或是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作为最常见的足细胞病之一,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足细胞相关蛋白的改变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导致足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脱落、凋亡,促使FSGS的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syndrome,CCS)[1]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致死因素,发生率高,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及评判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诊检测85例重度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6h内)血浆凝血酶原
眼保健操是中国中小学生缓解视力疲劳和预防近视的主要方法,在中国防治近视的历程上,眼保健操可谓功不可没。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近视率增长迅猛,眼保健操应运而生。眼保健操
引起绝经期血尿的病因很多,根据肾阴虚与绝经期的关系,从肾阴虚入手,以补肾阴、清虚热、调气血、修脉络的思路拟方治疗血尿,往往能收到较好、较稳定持久的效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