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策略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准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整个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表现.
  1.1 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
  说明高中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可以有如下几个:
  (1)从高中物理的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或概念都会涉及到较大的运算量和推导,要想实现有效推导,学生就必须要能够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
  (2)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我在授课时出现了错误,总有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来,可见学生不仅具有批判性思维,而且时刻警惕着.
  (3)能够刨根问底,有很多学生课后总能跑过来问问题,或是学生之间就自己不会的内容进行讨论,可见他们在遇到困惑和疑虑时有刨根问底的意识的.
  3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
  我们在教高中物理知识时,不能想当然,或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施教,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尤其是刚刚步入高中没有多久的高一学生,如果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不注意教学跨度的设计,缺乏有效衔接初高中的意识,则学生往往难以吃透概念.
  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时,笔者原本认为,初中已分析过压力、支持力和重力三者的关系,学生有基础,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但是事实上,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很多学生总错误地认为,失重就是重力减少,而超重就是重力增加.原因在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帮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好研究对象.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高中的受力分析入手,依此为起点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实重”和“示重”,接着让学生自己发现失重和超重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示数在发生着变化,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最终实现对失重、超重的准确理解.
  4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可视化程度
  4.1 借助于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图像有助于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力的示意图,有了力的示意图,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力形象化的表示出来.再例如,在人教版选修3-4中,教材中给的波长的概念文字叙述较长,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障碍,此时我们只要把图像画出来(如图1所示)就一目了然了.
  4.2 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对比度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见度,有些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设计,在规律的演示上可见度不高,我们应该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例如,选修3-2教材中研究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装置上有如下两点改进:其一,用氖管代替灯泡,如此改变后可以看到开关闭合时氖管不发光,而断开时产生自感电动势氖管闪亮,具有较强的对比性,而且氖管的耐压值比较高,相比小灯泡而言不容易烧坏.其二,开关由传统的单刀开关改为点触式弹片开关,断电更瞬时.
  此外,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亲和力,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必需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我也曾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效果也不理想,好多都是半途而废.后来分析其原因,可能还是受到老的教学模式影响较大,不管什么方法,都摆脱不了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下面这种教学形式.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优势,让学生当老师,真正地
高效的课堂应是“自主、合作、快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提高能力,学生乐学;教师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教师乐教.  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希望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规定的40分钟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各项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而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正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 
教师的教学水平会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而得到一定的提升,而知识本身正处在一个高速更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如果教师的经验长期积累并广泛深入的应用于教学之中的话,有时反而会产生不少的误区,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一直往返于初二、初三这两年的教学之中,更有些优秀的教师被一直定位在初三的教学中,因为他们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这样的反复式教学自
一、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rn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我们必须找到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前的几年里,由于生命延续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走路、说话、吃饭等一些生活技能,这些不需要进行正规教育而学到的对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完全是凭着人的需求而学到的.可见需求是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掌握学生的需求,按照学生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一种适合课程改革后的教学
期刊
案例教学法有着生活化和典型化的特征,将其应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那么,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呢?  一、精选案例,突出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挑选案例时要遵循针对性、实践性、方向性与时效性的原则。例如,在《老师伴我成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样
1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涵义  “合作学习”毫无疑问就是以小组为一个整体,让组内的成员多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达到相应的小组目标,最后以整个小组的成绩去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是评价.通过这种集体学习的形式,去促使初中生养成集体意识,发展其合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培养其社会情感的教学方式.  2实施合作学习的基本要领  2.1指导相应的合作技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比较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首先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主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认为这是一条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思路.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学者预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21世纪课程的核心.当前我国教育界响亮提出“主体教育”“学会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