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策略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准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整个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表现.
1.1 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
说明高中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可以有如下几个:
(1)从高中物理的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或概念都会涉及到较大的运算量和推导,要想实现有效推导,学生就必须要能够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
(2)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我在授课时出现了错误,总有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来,可见学生不仅具有批判性思维,而且时刻警惕着.
(3)能够刨根问底,有很多学生课后总能跑过来问问题,或是学生之间就自己不会的内容进行讨论,可见他们在遇到困惑和疑虑时有刨根问底的意识的.
3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
我们在教高中物理知识时,不能想当然,或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施教,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尤其是刚刚步入高中没有多久的高一学生,如果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不注意教学跨度的设计,缺乏有效衔接初高中的意识,则学生往往难以吃透概念.
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时,笔者原本认为,初中已分析过压力、支持力和重力三者的关系,学生有基础,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但是事实上,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很多学生总错误地认为,失重就是重力减少,而超重就是重力增加.原因在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帮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好研究对象.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高中的受力分析入手,依此为起点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实重”和“示重”,接着让学生自己发现失重和超重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示数在发生着变化,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最终实现对失重、超重的准确理解.
4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可视化程度
4.1 借助于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图像有助于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力的示意图,有了力的示意图,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力形象化的表示出来.再例如,在人教版选修3-4中,教材中给的波长的概念文字叙述较长,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障碍,此时我们只要把图像画出来(如图1所示)就一目了然了.
4.2 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对比度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见度,有些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设计,在规律的演示上可见度不高,我们应该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例如,选修3-2教材中研究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装置上有如下两点改进:其一,用氖管代替灯泡,如此改变后可以看到开关闭合时氖管不发光,而断开时产生自感电动势氖管闪亮,具有较强的对比性,而且氖管的耐压值比较高,相比小灯泡而言不容易烧坏.其二,开关由传统的单刀开关改为点触式弹片开关,断电更瞬时.
此外,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亲和力,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必需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准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整个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表现.
1.1 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
说明高中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可以有如下几个:
(1)从高中物理的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或概念都会涉及到较大的运算量和推导,要想实现有效推导,学生就必须要能够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
(2)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我在授课时出现了错误,总有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来,可见学生不仅具有批判性思维,而且时刻警惕着.
(3)能够刨根问底,有很多学生课后总能跑过来问问题,或是学生之间就自己不会的内容进行讨论,可见他们在遇到困惑和疑虑时有刨根问底的意识的.

3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
我们在教高中物理知识时,不能想当然,或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施教,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尤其是刚刚步入高中没有多久的高一学生,如果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不注意教学跨度的设计,缺乏有效衔接初高中的意识,则学生往往难以吃透概念.
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时,笔者原本认为,初中已分析过压力、支持力和重力三者的关系,学生有基础,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但是事实上,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很多学生总错误地认为,失重就是重力减少,而超重就是重力增加.原因在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帮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好研究对象.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高中的受力分析入手,依此为起点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实重”和“示重”,接着让学生自己发现失重和超重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示数在发生着变化,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最终实现对失重、超重的准确理解.
4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可视化程度
4.1 借助于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图像有助于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力的示意图,有了力的示意图,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力形象化的表示出来.再例如,在人教版选修3-4中,教材中给的波长的概念文字叙述较长,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障碍,此时我们只要把图像画出来(如图1所示)就一目了然了.
4.2 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对比度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见度,有些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设计,在规律的演示上可见度不高,我们应该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例如,选修3-2教材中研究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装置上有如下两点改进:其一,用氖管代替灯泡,如此改变后可以看到开关闭合时氖管不发光,而断开时产生自感电动势氖管闪亮,具有较强的对比性,而且氖管的耐压值比较高,相比小灯泡而言不容易烧坏.其二,开关由传统的单刀开关改为点触式弹片开关,断电更瞬时.
此外,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亲和力,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必需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