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你留白了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语文教学也要讲“留白”艺术,教师或在某些教学环节中留下时空,或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体验、思考、想象、感悟的空间。
  一、 导入新课时留白
  [案例一]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有问题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准备质疑,师示意放下举着的手)
  师:想揭开你心中问题的谜底吗?那就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再一起讨论。(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在文中勾画)
  师:现在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评析] 先让学生对课题质疑问难,然后根据学生疑难进行教学,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常用的方法。其实在学生尚未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就急于质疑,使得学生疏于思考,降低了质疑的质量。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读题后教师略停一下,示意大家不要急于质疑,此处留白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逐渐走进文本,从而留下了“真正的问题”。此处再次留白,其实就是一个静心思考,耐心寻找的过程。留下让学生思考、发现的时间与空间,这就是内心酝酿问题的过程。
  二、 在读中留白
  [案例二] 《二泉映月》第4~5自然段朗读指导
  师:中秋夜,飘泊了多年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听那淙淙的流水声,想到了很多很多,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那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请大家听音乐,或默读或静思。(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你从音乐的流泻中听到了什么?你一定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听到阿炳在和命运抗争。
  生:我听到阿炳沉浸在音乐的幸福中。
  生:我听到阿炳在赞美这优美的景色。
  生:我听到阿炳在控诉社会的不公平。
  生:我听到阿炳在思念自己的亲人。
  生:我听到阿炳在哭诉自己内心的伤痛。
  生:我听到阿炳在憧憬着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我听到淙淙的流水;看到了月光下美丽的二泉,阿炳坐在那里拉二胡。
  师:你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品味阿炳复杂的内心世界。
  [评析] 当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原有知识积淀不同,个性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的吸收、理解和感受也会不尽相同,有时可能一下子不能进入语境,无法马上进入角色,无法表达自己内心想表达的那个真切的声音。此时,教师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让学生默读静思,片刻留白沉思后,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情境浮现在眼前,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图像”,学生的感悟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三、 利用文本留白,进行补白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为了表达的需要,内容上留下了空白,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空白进行补白。
  [案例四] 《船长》教学片段
  师: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出示)此时此刻,哈尔威凝视着远方。他会想到 ;他还会想到 。此时此刻,乘客们对哈尔威说 ;船员们对哈尔威说 ;你想对哈尔威说 。
  [评析]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补白,其实是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对情感点的散发,是与作者的交流,与人物的对话,与读者的分享,也是对学生说话、表达、习作、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四、 利用教学资料留空白
  课文中的插图也是具体文本。课堂上教师在使用实物、图片、音像等教学资料进行“留白”,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五] 《真情的回报》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许多人围在“我”的周围,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生:他们聚在一起,送给“我”整整一口袋的圣诞贺卡,还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生:他们在对“我”说着什么。
  师: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祝你圣诞快乐。
  生:你真了不起,做事认真,持之以恒。
  生: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送报人。
  师:这时候,“我”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非常的激动,以至于目瞪口呆了。
  师:当时“我”是“目瞪口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说出来呢?
  生:谢谢,我以后会更加认真送报的。
  生:我激动得流下眼泪,说:“你们对我太好了,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生:我对周围的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绝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我一定认真送报,回报你们。
  [评析] 教材中的插图静态地反映某个瞬间,利用图中的留白,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可以使画面鲜活起来,使文本内容更加丰满。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周围人会对“我”说些什么,而“我”此时的心情是什么,表情是什么,围绕“目瞪口呆”这个词,帮助“我”把内心的感激、激动之情说出来,让学生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与文本对话,与主人翁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不妨留给学生一点空白,让他们的思绪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东沟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高校校园电视遇到强有力的挑战.在新的形势面前,本文就高校校园电视如何在宣传和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提
【案例1】 这是一堂面向全区的公开课——《乡下孩子》。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默读课文,想想乡下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在小组中说一说。学生读完课文后,在小组交流时出现了几种情况:第一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你指我,我指你,最终没人愿意说;第二种,小组成员的目光同时聚焦在一个学生身上,那个学生便开始侃侃而谈,其他学生则洗耳恭听;第三种,小组说笑,游离于所学内容之外
一、思考人生  [设计意图]通过本组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生、思考人生,懂得与他人分享是一种快乐,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能够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尝试用借物抒情的方式来写一
课文《普罗米修斯》的人文教育与情感熏陶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般都是单一地指向引导学生了解其思想、行为与受难经历,感知其悲天悯人、义无反顾、坚强不屈的形象特点,对这位人类伟大的朋友、伟大的英雄产生赞美和敬佩之情。  然而一次教学中,一位学生初读质疑时,竟“冒失”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们用的火真的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吗?”细读到火神劝普罗米修斯向宙斯认错,普罗米修斯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常常因其精巧独特的设计,热烈融洽的气氛和扎实显著的效果而受到一线教师的追捧与膜拜。他们在感叹名师课堂“气象万千,浑然天成”的同时,也在一心一意地进行着
笔者曾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对联课《晨读对韵》,课文如下:  晨读对韵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  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这是一篇对仗工整,文质兼美的短文,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下,学得轻松活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给听课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就在快要下课时,一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
苔藓的生命力极强。它即使在石头上也能扎下根。苔藓虽然没有茎、叶和真正意义上的根,但它吸收和保持水份的能力却很强。只要石头上、树皮上、地面上有水分,它就能安下家来。然后,它就会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使岩石面逐渐溶解,从而使自己生长得更加牢靠。  其实,苔藓这种植物是有花的,只是通常未被人注意到罢了,或是不易被人发现而已。首先发现苔藓会开花的,除了植物学家以外,可能要数独具慧眼、怜香惜玉的诗人们了。而我
如何有效地将电子白板技术运用到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去,使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的做法是:  一、 动画演示,书写的关注点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动感的、直观的东西兴趣较浓厚。然而,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复再反复地读,挺枯燥乏味的,而且记忆效果也不佳。比如,教学生字“笑”字,我们一般会告诉同学们此字是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是“夭”字。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笑”字,教师可以根据象形字的结构特征
其实喜欢旅行,无需太多理由,只为简单的一句:“离家了,真好!”背上行囊,离开家门,不是逃离,也非躲避,只是去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看看天边晚霞的绚烂,山间白云的轻灵;游览名山大川,让胸襟开阔、豁达;访问名胜古迹,让心灵在怀想、祭奠中获得慰藉和安定……  或许你会在山回路转处发觉对面的游客好生面熟,蓦地想起原来是旧时同窗,工作多年,早已失了联系,却在异地相逢,怎不欣喜?或许你在旅途中与对方一见如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