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开“悦读”之窗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中學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中学阶段阅读能力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有很大影响,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面对着一篇阅读文章,不仅学生犯难,就连老师也发现在处理这类阅读教学要做到"精而不泛,泛而不精"并非易事。首先,教师采用传统讲解为主的阅读方法,逐字逐句地翻译,反复强调重点难点。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来做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设法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角色向主动角色做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因此,教师要做好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时(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这三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阅读前(Pre-reading)的准备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如用多媒体)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尽快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快速投入到阅读中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是受一定目的或需要支配的。
   2. 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
  3. 介绍一些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了解的同时也可放松阅读前的紧张心理。
  例如,笔者在上译林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1 Homes Around The World 这一课前,就向学生们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建筑,进而引出世界各地的不同的家。
  4.谈论有关话题,或出示有关画面、实物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译林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6 Keeping fit为例,教师可事先安排好一组不同类型不同风味的食品,如the food that is spicy , the food that is healthy /unhealthy , the food that tastes good /bad 等,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从视觉上让他们有说与写的冲动从而加深对此篇文章的理解,相应的阅读速度也会快很多,从而为学新课做准备。
  5. 事先介绍一些对课文理解有障碍的生词。只要是学生可能能猜出的生词,就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去猜测;笔者认为猜测词意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二、在阅读时(While-reading),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高效率完成阅读任务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自发形成,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阅读技巧,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形成的,所以教师的正确指导十分重要。这些阅读技巧包括:
  1.Skimming(略读或粗读):这一阅读技巧通常使用在获取全文的大意上。
  2.Scanning(跳读):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点或几点的阅读方式。在使用这一阅读技巧时, 阅读者注意力要集中, 要做到“眼中有文, 脑中有义”, 浏览全篇,领会主旨。
  3.Intensive reading(精读):通常需要完成某些具体任务,如寻找主题句,猜词义或分析某一情形而揭示材料内容等。
  4.Study reading(细细研读):逐字逐句地读,熟练掌握全文甚至能分析语言特点等。
  5. Read aloud, Read by heart(朗读,熟读):朗读和熟读是理解的门槛,通过朗读可以深入阅读材料的实质,朗读可以增强语感。在朗读中学生与语言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的关系模式。在多次重复中积累已知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点,熟悉的句型等,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三、阅读后(Post-reading)通过一系列练习或完成某些人物来进行巩固,这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1.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包括复述课文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种方法都是教学中常见的惯用的练习形式。可以通过连续的图片、图表、表格、关键词等导入的方式来进行复述,但注意不要把复述课文变成了背诵课文。
  2.书面表达
  老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结合起来,灵活设计笔头练习,比如对话填空、听写填空、根据首字母完成单词填空等。 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内容后,设计一些诸如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写作练习。这一类的写作练习难度不大,因为有课文内容做蓝本。正因为这样学生往往有话可说,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如此一来,这种练习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利于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3.增加阅读量
  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找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译林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7 A brave young man,讲述的是一位叫张华的年轻人在一次火灾中成功救出一位老人的故事。课后老师可找来一些“How to escape from fire”, “In case of earthquake”等相关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让学生学到了一些生活技能。
  4.角色表演
  这个可以视阅读内容而定,也就是让学生将文章内容改编成对话形式,加上动作表演出来,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根据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上,使得学生获得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一般报纸和杂志。身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关注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才能真正的为学生打开“悦读”之窗。
  因此教师一定要具有科学的发展观,使用好教材多与同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和完善初中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使其获得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王笃勤.初中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徐茶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0
  [5]孙景然.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实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职业倦怠作为客观存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积极行为的障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由于职业特点及教师自我调节不当等原因,正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危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主、客观两个方
伊朗与埃及同属中东大国,在地区事务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长期以来,伊朗与埃及由于种种原因,彼此敌对。近几年来,两国关系有回暖趋势,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外交接触较前频繁,修复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大民族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的开放性,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心理结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思想代表了他对以往理性的眷念情结:企图继续完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历史理性批判”把理性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为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但在这种理性情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发展演变的分水岭。中国古代妇女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
品牌联合是新创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新创企业品牌联合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联合匹配性与消费者特性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机制模型,并运用实验法进行了研究。
【摘 要】当前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断档、专业培训不足以及教学研究乏力等方面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上至下综合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重点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宽青年体育教师的入口,二是加大专任教师培训的力度,三是强化校内教研活动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分析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事业成败,事关教育质量高低,切不可小觑。当前部分地区初中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
【摘 要】英语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多创设和谐学习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鼓励其尝试运用多样化语言进行主动表述,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退一步能利于学生真正跳出被动式的思维束缚,在课堂学习中主动释放自己的学习激情和活力,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学生;角色;作用   教师为了不教,授之以渔才是教学的根
【摘 要】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的才能,感悟文章的中心,提升学生的写作才能。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语文的能力,重视探究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一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启语文高效课堂大门的金钥匙,更是创造欢乐与高效的教学前景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讲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兴趣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打造高质量、高效率语文课堂的源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研究把握课堂主体——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诱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