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交流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又是一项开发人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已是语文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重视情感因素,对促进教学质量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情感因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学校所制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表演剧、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核舟记》船头、船尾部分内容时就由学生制作道具扮演东坡、鲁直、佛印的形象,让他们在观看表演中掌握到了古代文言文知识和这篇文章的描写方法。
  
  二、运用宽容和赞赏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們健康成长。
  有一则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日傍晚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一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他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个小和尚越墙而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口吻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过程也能运用这样漫溢宽容的细节,这样的细节才真正具有人性的魅力,教育的奇迹很多时候都是由爱与宽容造就的。朱小蔓教授说:“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和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人格转化成了学生的人格,教师就完成了人格和教育的任务。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未完善的人,我们不能用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对于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决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可能导致精神萎缩。一颗无爱、无宽容的冷漠之心,必将绞杀学生的智慧和个性。教学工作中,我常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我所任教的2008级2班有一名学生在上学过程中经常旷课、偷懒,经多次教育,表现时好时坏,犯错误时大有破罐子破摔之势。他在一次日记中写道:“老师,你选拔的径赛运动员还不如我。”我经过了解,发现他短跑很不错,于是在学校的十八届运动会上让他参加了400米比赛,他果然不负我所望,夺得了校运会上该项目的第一名。我对他大加赞赏,透透彻彻地表扬了他一遍,该生目前再未旷课,作业也认真地完成了。实践证明,对学生的教育“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多给学生宽容和赞赏、鼓励,可以唤起他们的上进心。
  
  三、动之于情,晓之以理,以理激情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时间、环境、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确定和运用情感因素,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学生细读课文激起对叔叔于勒命运的同情、对“菲利浦夫妇”的无情憎恨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那赤祼祼的金钱关系。教学《背影》一文时,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父爱子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斑羚飞渡》一文中,老斑羚牺牲自己的性命保护小斑羚的那一道道彩虹般的壮举,让学生们至今也印象深刻,结合课文中情感丰富的文章,培养起学生各种社会情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对学生的教育,情感因素应当是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
  总之,教育是人与人心理上最微妙的接触,课堂上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极至。在校园构建和谐,以学生为本,让校园充满爱,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担负的重要责任。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新教材,已把语文实践活动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并列分类编排,更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于留心处皆语文!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
期刊
小学阶段经常会遇到写状物类的作文。所谓状物,就是用语言文字对物体进行叙述描写。状,是叙述、描写之意;物,是所描述的对象,既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物品。对于此类作文,很多学生都不能像叙事类作文那样得心应手,往往一堂作文课下来,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此类作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观察    俗话说,只有观察,才能熟悉,才有发现。状物作文更
期刊
教育的关键在学校,而对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则在于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学校联系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桥梁,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
期刊
一个小学班主任要有凝聚力,就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一、真诚坦率    每接一个新班后,我总是尽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开好和同学的见面会。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沟通感情。二是和学生谈心。一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与他们交朋友。三是仔细留心观察。逐个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和心理、性格特点,对
期刊
早在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冲破学习国文以求功名观念的束缚,提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如今,语文教学的任务已由听说读写发展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思维和审美判断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中的人格、气质、兴趣等诸多方面。为此,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如下探讨。    一、积极启发,让学生大胆参与,唤起学生的创新
期刊
黄一,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不点”。爱他在课外,因为“他的眼里只有他”,天真幼稚、顽皮可爱;恨他在课内,因为他手脚不停、眨眼、下座跑,不守纪律、专门捣蛋,是个十足的淘气包。  开学初,因他是个“特殊人物”,我特意将他的课桌请到讲桌旁,让他坐在我的眼皮底下,好时刻“关照”他,帮助他“改邪归正”。可谁知这不但没见效,反而更让我手足无措:人家读书,他专心玩笔;同学写字,他津津有味地把一块新橡皮割得粉身碎
期刊
散文诗是文苑里的一朵奇葩,芬芳四溢。它有着诗的意境和韵味,散文的流畅和飘逸的美。它犹如一位精灵,总是飞到诗的殿堂和散文的天空舞蹈、歌唱。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文学史界和教材未曾将它列入单独的文学体裁。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就常遇此现象。有的理论著作及教材将它归为诗歌类或散文类。中学语文教材就是如此,将散文诗和诗相提并论。笔者认为,将散文诗归为诗歌类或散文类中,都值得商榷。    一、散文诗的含义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色彩纷呈。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新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要有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
期刊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广种薄收,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在反思原因的时候总会不约而同地归罪于高考,归罪于标准答案,甚至还会义愤填膺地声讨:“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谁知道出题者是怎么想的?”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倒是我们自己——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无非就是把教参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声情并茂地讲授,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知识点;
期刊
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了要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化蝶般的艰辛。  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个问题从来就是教育工作者永远探讨的话题。下面是我这几年在与学生交往中找到的答案:他们喜欢的是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有丰富阅历的、有广博知识的,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识的教师;他们喜欢能言善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