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口语能力对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乃至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极为重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这一现状得以改观。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口语 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
一、反思传统
英语口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中学生虽然度过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却依然难以在现实情境下进行口语交流。
从教学目标看,应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存在单一化的倾向,结果是重书面轻交际。针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也注重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从教学模式看,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将自己作为授课的焦点,作为主宰者课堂的进程的知识传授角色,某种程度上讲,是教师在代替学生思考、表达。
从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学生是否在用口头的方式来重复机械的句式,是“鹦鹉学舌”式的学习,只见“外壳”而没有“内核”, 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也难以增强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口语教学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即: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因此,课堂的中心应该让位于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应该定位为提供援助与引导,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交流、互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建构认知与技能。
1.尊重个体差异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性格、能力差异不明显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是轻松、融洽的,给学习者带来成就感。
2.积累口语资源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口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让学生动手,让备课组成员共同出力,在课堂上展示的素材尽量丰富,学生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乐于表达。
3.营造口语氛围
英语角、英语演讲、看英语电影,等日常活动可以或多或少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创设条件,让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口语能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口语课堂教学
1.课前提要
课前提要实际上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制定目标阶段。制定目标意味着教师应该考虑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学生也应了解和熟悉此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计划有效开展。
在此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引入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使学生积极交流信息和表达感情;教师应告知学习目标,使学生不致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以提高训练效益;教师还必须展示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图片,视频或音频材料,使口语训练时学生能多种感官参与训练,使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被多方面的脑神经所接受,训练效果自然效果更佳。
2.课中串讲
课中串讲是集中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段让学生训练,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通过不同交流方向、不同表达角度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口语的语言形式,而且还获得了交际能力,并建立了一个牢固的语言内在结构。
操作上,这个环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为“幕后”的策划者、指导者和知识资源的实时提供者。此环节将以学生作为课文的讲解员,使其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课堂的气氛和学习效率都大有改观。
首先要根据相关语法设置口语训练。例如在初二下学期学习情态动词时, 就可给出一个model, 让学生模仿。如: 给出一个实物让对方说出是什么。
T:W hat do you think it may be, S1?
S1:I think it may be an apple.
S2:It can’t be an apple. I think it must be a banana.
S3:How can it be a banana? A banana is long but it looks round. It must be an orange.
S4:It can’t be an orange. Anyone with eyes can see it is a …
这样在模仿争论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情态动词的用法,从而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要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口语训练。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材内容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这是加强英语口语训练的需要,也是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教师应想方设法借助简笔画、投影片、实物等手段创设情景。例如在上现在完成时这一内容时,把握住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生活经历的好奇心态,我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句子: I came to this school in 1998,So I have been at this school for about four years, 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1998…这样既紧扣课本内容进行操练, 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3.课尾反馈
教师的反馈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得失。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课尾反馈属于评估过程。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反思学习,在反思中寻找正在发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量与质的变化。评估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使学生有动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口语课,老师的意见具有主导性,可以从许多方面提出,如发音,选词,流畅性,积极参与等。老师对学生进展应给予肯定,这样可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
四、结束语
口语教学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为今后培养实战型的人才、增强中国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就能真正提高中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口语 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
一、反思传统
英语口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中学生虽然度过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却依然难以在现实情境下进行口语交流。
从教学目标看,应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存在单一化的倾向,结果是重书面轻交际。针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也注重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从教学模式看,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将自己作为授课的焦点,作为主宰者课堂的进程的知识传授角色,某种程度上讲,是教师在代替学生思考、表达。
从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学生是否在用口头的方式来重复机械的句式,是“鹦鹉学舌”式的学习,只见“外壳”而没有“内核”, 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也难以增强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口语教学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即: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因此,课堂的中心应该让位于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应该定位为提供援助与引导,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交流、互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建构认知与技能。
1.尊重个体差异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性格、能力差异不明显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是轻松、融洽的,给学习者带来成就感。
2.积累口语资源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口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让学生动手,让备课组成员共同出力,在课堂上展示的素材尽量丰富,学生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乐于表达。
3.营造口语氛围
英语角、英语演讲、看英语电影,等日常活动可以或多或少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创设条件,让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口语能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口语课堂教学
1.课前提要
课前提要实际上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制定目标阶段。制定目标意味着教师应该考虑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学生也应了解和熟悉此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计划有效开展。
在此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引入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使学生积极交流信息和表达感情;教师应告知学习目标,使学生不致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以提高训练效益;教师还必须展示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图片,视频或音频材料,使口语训练时学生能多种感官参与训练,使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被多方面的脑神经所接受,训练效果自然效果更佳。
2.课中串讲
课中串讲是集中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段让学生训练,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通过不同交流方向、不同表达角度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口语的语言形式,而且还获得了交际能力,并建立了一个牢固的语言内在结构。
操作上,这个环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为“幕后”的策划者、指导者和知识资源的实时提供者。此环节将以学生作为课文的讲解员,使其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课堂的气氛和学习效率都大有改观。
首先要根据相关语法设置口语训练。例如在初二下学期学习情态动词时, 就可给出一个model, 让学生模仿。如: 给出一个实物让对方说出是什么。
T:W hat do you think it may be, S1?
S1:I think it may be an apple.
S2:It can’t be an apple. I think it must be a banana.
S3:How can it be a banana? A banana is long but it looks round. It must be an orange.
S4:It can’t be an orange. Anyone with eyes can see it is a …
这样在模仿争论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情态动词的用法,从而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要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口语训练。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材内容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这是加强英语口语训练的需要,也是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教师应想方设法借助简笔画、投影片、实物等手段创设情景。例如在上现在完成时这一内容时,把握住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生活经历的好奇心态,我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句子: I came to this school in 1998,So I have been at this school for about four years, 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1998…这样既紧扣课本内容进行操练, 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3.课尾反馈
教师的反馈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得失。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课尾反馈属于评估过程。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反思学习,在反思中寻找正在发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量与质的变化。评估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使学生有动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口语课,老师的意见具有主导性,可以从许多方面提出,如发音,选词,流畅性,积极参与等。老师对学生进展应给予肯定,这样可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
四、结束语
口语教学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为今后培养实战型的人才、增强中国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就能真正提高中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