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支点,让评价成为杠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杠杆把地球撬起来。”假如我们把这句名言应用到教育,把学生比做需要撬起来的地球,教师的工作比做杠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杠杆系统。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一个又一个的支点,让评价成为有力的杠杆,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
  一、课堂互动,让评价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而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有效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评价,可以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1.课始师生互动式评价——生疑、质疑、释疑
  “相遇问题”一开始,我就由有老师来听课表示欢迎—鼓掌—研究鼓掌,让学生对鼓掌进行发问。然后分别演示错误的鼓掌方式:手心与手背相击、手背与手背相击、一只手空拍、两只手没有相合等,让学生进行评述,逐步揭示出相遇问题中“相对(相向)”“同时”“相遇”“两个运动体”等关键词并进行板书。鼓掌不仅引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而且让学生在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理解了教学难点,培养了探究意识。
  2.课中生生互动式评价——评判、纠错、互补
  在“素数和合数”一课上,我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概念进行判断,认为对的举绿卡,认为错的举红卡。当出示“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这一题后,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举绿卡,有的举红卡。这时,我并没有进行评判,而是把辩论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相互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
  3.课末自我反思式评价——总结、交流、感受
  在“倍数和因数”一课课尾,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们踊跃发言:“我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我知道了倍数和因数不是单独的、孤零零的,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我是你的倍数,你就是我的因数。”“我们跟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虽然每个人的收获或多或少,但他们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的。
  二、书面对话,让评价增添妙趣,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恰当地赋予情感,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那将唤醒他们的激情,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乐此不疲。
  1.教师评价语——有效调控,启迪心智
  每次批改作业,我总是根据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思维活动走向,用简短的语言来吸引并打动他们。如称赞式评语:“真佩服你,又得了优秀!”学生看了像在欣赏一幅杰作一样;呼唤式评语:“别放松哟,不然会把‘优秀’给丢了!”带着暖流,带着激励,流进学生的心田;分析式评语:“可不能老是抄错、算错哟!”对症下药,指导作用大,效果明显;惋惜式评语:“真遗憾,就差那么一点。”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更是心理上的调整。
  2.学生剖析语——自我调整,提高效率
  每两周我总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半月谈”书面交流活动,既有利于独立发现存在的问题,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我每天回家做完数学作业后,就认真看书。容易做错的题我就做在一本小本子上,然后自己进行批改,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有些实在很难,我就请教爸爸,直到弄懂为止。”“听妈妈说,‘赵××’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希望赵家女儿长大成为有用人才。可我却不努力学习,令他们失望,也为自己抹了黑。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这口气!”学习有方法,心中有目标,自然就能见成效。
  3.教师圈批语——热情鼓励,评导结合
  对于学生的每一份“半月谈”,我都认真阅读并进行圈批。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了一定目标后,我及时为他们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如:“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加油!”“解决问题时思考得再全面一些,一定会更棒的。”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时,我更是满腔热情地给予点拨诱导,如:“好好努力,老师会助你一臂之力的。”“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贵在坚持。”
  三、有奖评定,让评价激发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应以激励学生进步为前提,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应使情感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施行“加星卡”——为“我能行”而喝彩
  几年来,我结合班内学生实际,制作“我能行”学习情况评价卡,把“加星”的权利留给每一位学生。每天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确定“专心听讲”和“积极发言”的奖励星数,每次作业后根据老师的评定确定“作业优秀”奖励星数,对学生课上课下的特别表现则随时口头表扬,并给予星数的奖励,每周末进行总结表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设立“特色奖”——为“做最好的自己”而努力
  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我在班中设计了多种奖项,如“创新思维奖”鼓励思维独特的同学,“最佳裁判奖”嘉奖认真倾听、参与评价的同学,“最佳合作奖”肯定合作成功的小组,“创造自我奖”激励在某一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尺子”面前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能。
  3.建立“自荐制”——为“刷新自己”而鼓气
  一位学生在“半月谈”中写道:“为了当一回小组长,我一直努力着,虽然已经改掉了作业拖拉的坏习惯,可几次改选,我还是没有被选上,这使我非常失望。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个愿望?”于是,在两周后的改选时,我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特别提醒大家关注那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同时宣布,以后如果自己通过努力确实在某一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没有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可以采用自我推荐的形式申请奖励。这位同学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小组长。
  实践证明,有效的评价是有力的“杠杆”。作为教师,要着眼学生的进步、发展,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努力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支点”吧。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成为一门被忽视的学科,中考考查的分值虽然不多,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学习,但
近日,应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发展委员会之邀,国际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李名强教授,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声嘉博士等业内权威齐聚甘陕,举办了包括大师班和音乐会在内的一系列音乐文
讷河市通南中心学校、讷河市老莱中心学校、讷河市二克浅中心学校的三位老师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讲了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值得大家借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推进,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我校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规模最大的教改中。这其中,学具成了我们的好帮手。  一、学具的使用,使一些基础教育观念得以改变  1.学具的使用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学生的发展,既指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每个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和谐地发展,终身可持续地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
“支架式”理论是借用了建筑学上的概念,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解决,这就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有的内容则需要外力帮助才能解决,这就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则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不但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能够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教案设计教师:嫩江县白云学校孙明涛。)修改前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
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重点词汇(a)职业名词:actor, shop assistant, doctor, reporter,policeman, waiter, bank clerk, policewoman, nurse
在学习中听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残疾智障的孩子是神中之神。”不管是健康的孩子,智障的孩子我们只要有爱,便会发现,他们都拥有自己与别人不
关于科普类文章的教学.许多教师会走进这样两大误区:第一.在课堂中大讲特讲科学发展的知识.不走进课文.不进行语言训练.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这样的课堂就遮挡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