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众需求角度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初探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怎样,与这档新闻节目能否满足观众需求、适应观众心理是成正比的。然而,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又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只有新闻编辑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很好地满足了观众需求和心理,才能在整体上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进行创新。
  关键词:观众 需求 新闻编辑 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成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因此,各个电视台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转移到适应受众的心理和需求上来。尤其是新闻节目,报道的都是接近老百姓生活的内容,而且还在前期的一些报道上尝试了一些有益的创新。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新闻节目重内容轻形式,并未对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所以,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从观众的角度来想,他们不但要求电视节目内容要精彩,而且还要求电视节目的形式要多样化,但目前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受众的这些心理和需求。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工作,对新闻节目编辑创新的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心理和需求。
  新闻内容是否新颖多样对观众的需求和心理有很大影响,因此,新闻编辑必须根据观众需求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选择和整合新闻内容,尽量满足观众需求心理。
  
  一、观众心理的“随意性”要求新闻内容易于接收,通俗易懂
  
  现在电视节目的频道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随意地收看不同的电视新闻。如果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语言听不懂,内容看不明白,那么观众就会放弃这个节目。所以,新闻编辑在新闻内容的编排上,要注意贴近百姓生活,还要仔细地选择和整合新闻内容,包括新闻语言、声音、画面及文字各方面。
  目前,“方言说新闻”和“说新闻”深受观众喜欢,其窍门就是把文字稿更加口语化、对话化,形成一种面对面告知的亲切氛围,因此赢得了很多观众的青睐。在《南京零距离》之后,《直播生活》《兰州零距离》等以说新闻为主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都比较高,而山东齐鲁频道以方言播报的《拉呱》更是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正是这种大胆的尝试,节目才深深吸引了观众。
  
  二、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加大新闻内容信息含量
  
  合理选择摄录的信息,对摄录的信息做出必要的省略和删减,主要是为了强调与突出重点内容。为了确保观众接收到的新闻信息饱满、丰富,在进行选择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1.合理删减,提高有效信息含量
  观众主要是通过信息来了解更多的新闻事实。记者在搜集新闻素材和实际采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错过重要信息,在现场会尽可能多地拍摄一些画面与声音素材,然而,所有的摄录素材信息并不一定都与新闻主要事件有关。因此,在编辑阶段,编辑者必须从头至尾地浏览采访素材带,认真判断与分析,从而确定核心新闻的事实,然后删减与核心新闻事实无关的素材。此外,文字稿的修改也要严格遵守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原则,坚决地删除一些无关的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新闻信息内容,减少让观众产生不确定性的信息。
  近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在对国内简讯进行播报时,很多简讯都是控制在20秒之内,虽然时间短,但都是言简意赅。还比如中央财经频道的《全球资讯榜》栏目,不仅每个小单元衔接很紧,信息简短,而且播音员的语速也比一般的速度快,观众在收看时,能够接收到大量的有效信息。
  2.运用新闻背景、新闻链接增加信息含量
  新闻必须要给观众提供完整的信息。有时为了说明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使新闻内容更具有完整性,编辑者需要适当地选择一些背景资料进行补充,方便观众理解。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历史渊源的新闻事件,假如只对当前所发生的进行报道,不说明时间和来龙去脉,观众对事件的全部意义就不能充分领会。比如在报道神舟六号升空时,中央电视台就详细介绍了神舟五号等以前我国飞船的研制发射情况,让观众对这方面的信息有更多的了解。
  除此之外,观众在看新闻的同时,也许会想更多地了解一些与此信息有关的内容。比如在报道我国治理风沙的有效方法时,他们可能会思考国外是如何对风沙进行有效治理的,假如新闻编辑对此加入一段简单的介绍,那么,这个新闻信息就不但显得比较完整,而且也增加了观众的信息量。因此,编辑要根据观众对这条信息的需求以及新闻报道的具体情况来合理、有效地添加新闻背景和新闻链接。
  3.满足观众对“真”的需求,让观众身临其境
  在求真原则的支配下,编辑者在编辑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对事物进行直接视觉特征记录的画面以及那些有现场感的画面,使观众产生置身其中、参与和见证了整个事件的感觉,从而让他们感觉新闻的真实性。
  
  三、电视新闻表现形式上创新
  
  新闻的表现形式是否富有创新性和创造力决定了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对电视新闻编辑形式进行创新,不但可以使新闻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贴近生活,实现观众期待与满足的心理,令观众喜爱,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在内容中加入画面和声音,形象生动,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更深刻的印象。下面从观众的需求方面主要研究了电视新闻如何在编排形式上进行创新。
  1.在新闻表现形式上减少观众收视随意性的劣势影响
  电视涵盖了文字、画面及声音在内的几乎所有的视觉和听觉符号。随着数字特技及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将会进一步完善与实现屏幕文字制作、电子动画制作等。所以,电视从业者完全可以灵活和充分利用这些符号来构成形式表达,不断丰富电视新闻,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一种新的强势刺激,从而有效弥补观众收视随意性对传播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2.在新闻表现形式上适应观众的互动心理
  网络通过互动的优势深受许多人的喜爱,此后,电视新闻也可效仿网络在互动上进行探索。在编排节目中,不少的新闻栏目设置了互动节目,通过手机、小灵通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来对话题进行讨论,使观众真正参与到节目中来。
  3.在新闻表现形式上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
  除了要注意在整合新闻内容时提高有效信息的含量,另外还要实现信息在新闻编排形式上的强化和优化组合,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
  4.在新闻表现形式上满足观众对时效的需求
  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快。电视媒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观众对电视新闻也有了新的要求——了解正在发生的事。在新闻编排上,实行采制直播式不但可以实现同步播放、同步传输,而且还能满足观众同时收看的需求。有很多专家提出“电视新闻就是LIVE”,衡量一家电视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建立LIVE播报机制。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提倡对“发生着的新闻进行报道”的“直播型”新闻制作理念,摒弃传统的对“发生了的新闻进行报道”的“整理型”新闻制作理念。
  5.在新闻表现形式上满足观众对“美”的需求
  在确立新闻内容的表达形式时,编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意识与素养,在色彩、节奏、构图等方面进行声画组合来创造美,更好地实现观众对电视新闻“形式美”的需要。
  
  小结
  不断沿着满足社会需求的方向前进,这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电视新闻编辑作为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成为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一个方向和标尺。只有把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与信息传递给各种各样的观众,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媒体效益最大化。此外,有效地运用选择整合新闻内容和在表达新闻形式进行创新的方法,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适应观众的心理,从而使新闻达到创新创优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知识构建规律,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 认知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重构教学流程,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练习”这一操作方式不同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历史时形成某些特殊的心理障碍。为此,笔者尝试了情景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学习历史就是要“借古鉴今”“明因知变”,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懂历史。但非所有的历史知识学生都能懂(理解),那些难以让学生理解又不容易讲清的知识点,我们
陆才稳,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校教学督导,主要从事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微课程大赛二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基于LICC模式的高中地理课堂观察研究”“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模块化建构之实验研究”等,并顺利结题。  [摘 要]
摘要:本文从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入手,渗透全程学法指导,确立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式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自主自结能力发展为主旨,学科能力相互迁移为方向”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策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现状和物理学科学习各环节的指导需要,分别对物理课堂学习各环节的学法要求进行具体阐述,并以“纲要导学,自主建构”为教学模式总揽
平原君赵胜的小妾,在临街楼上,见到一个瘸子在井台上艰难地打水,便好奇地盯着看,并笑问:“大哥,你能打起水吗?要我帮忙吗?”瘸子扭头一看,是一位弱不禁风的女子冲着自己喊,顿感侮辱。在得知这女子是赵胜的小妾后,立即找到赵胜,怒不可遏地要求赵胜杀了这个小妾。瘸子见赵胜犹豫,声色俱厉道:“大家都认为平原君尊重士子而鄙贱女色,所以,士子们都不远千里来投奔您。我不过是有些残疾,却无端遭到你小妾的讽刺、讥笑。所
农村小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程度。为此,农村小学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第三小学作为一所新建的公办农村小学,在管理上坚持“抓内涵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校发展初显特色  在两年的实践探索中,学校形成了“让童真在流淌中出彩”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独
所谓图书发行渠道,是指图书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必经的线路,以及在这一线路上发生的图书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所有权随之发生一次或多次转移。渠道是我们完成一切市场目标的平台,我们的所有活动要在渠道中实施,所有结果要在渠道中检验;产品形成之后的包装设计、价格管理、营销活动,包括与之相呼应的品牌传播都要通过渠道作用于最终目标市场。    一、市场渠道的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发
据调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很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几乎成了一种摆设。问其原因,绝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农村没条件。其实。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有其难以克服的弱势,如教学设施缺乏、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获取与交流相对缓滞等。但农村学校也有其独特的语文活动优势。只要教师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样能实现新课程设置的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仅江西,登记在册的烈士就达25万3千人之多。烈士们殷红的鲜血染红了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点燃了燎原神州的井冈烽火,哺育了摇篮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激荡了一往无前、铁流二万五千里的壮烈号角……烈士们为我们铸就了改天换地的丰功伟业,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万世景仰的精神瑰宝,江西革命先烈留下的诗歌和书信,正是精神瑰宝中光耀千古的明珠。  伴着清明时节的深深追忆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笔者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只“作”不“合”“各自为政”,或搞“一言堂”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组织全班学生展示交流时,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我想……”“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觉得……”。注意到这些问题后,笔者进行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