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走向“认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教学内容,课前,学生对角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但大多停留在“角是尖尖的”这个认识上。这种原有经验,一方面支撑着学生去正确认识角及其特征,另一方面又干扰着学生对角的全面认识。杜威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经验的正确一方,并通过对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完成学习任务。本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点,引入新课
  师:(出示☆和▲)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有角。(板书:角)
  师:它们的角在哪里呢?
  生1:这里,这里。(指角的顶点)
  生2:这里,尖尖的,戳到手上很疼。
  ……
  师:哦!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纸板上尖尖的点)
  师:这是角吗?
  生:(多数)是的!
  (老师慢慢地把三角形纸板往下垂直移动,这时,黑板上留下的是一个“●”)
  师:这是角吗?
  生:(不情愿地)不是。
  师:同学们不要泄气,(指着“●”)这一点,也就是尖尖的地方,虽然不是角,但它和角是有关系的,后面我们会学到。
  师:那么,什么是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思考:直接从比较五角星和三角形活动中引出“角”,让学生说出自己原来认为的角,真实地还原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再通过“●”的画出与观察,让学生对原有经验产生怀疑、无措,产生了“角是什么呢”的求知愿望。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做了客观评价,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后面的经验改造、完成认识做了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指角
  师:(拿着▲)谁再上来指指角在哪里?
  生:(比划着三个角)这都是角。
  师:老师帮你把其中的一个角描下来,现在把三角形拿走(留下“<”),留在黑板上的还是角吗?
  生:(异口同声地)是的!
  师:看来光指一个点并不是角,角还应该有(拉长声音)……
  生:两条直直的线。
  ……
  师:是啊,角不仅仅有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线。
  思考:其实,学生原来说“尖尖的是角”是受到角的主要特征的强力刺激和生活感受,而忽视、屏蔽了“角还有两条边”的感受和记忆。这里,让学生继续指角,学生说出“角还有两条线”,这就真实地还原了学生原有的全部经验,为下面的教学找到了正确的起点和行进方向。
  2.摸角
  师:请同学拿出三角尺,选一个角用手掌去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1:直直的、痒痒的。
  生2:平平的。
  ……
  3.找角
  师:老师这里有几样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剪刀、三角板、作业本、闹钟)
  学生上台规范地指角,教师课件演示学生找出的角。
  4.记角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把角的样子记在脑海里。
  教师慢慢地说:角有尖尖的地方,两条线是直直的。
  师:把角的形状用手比划一下(请一位学生上台比划)。老师把你比划的角在黑板上画下来。
  思考:心理学认为感性认识有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摸角”活动给予学生感觉;“找角”活动即是知觉的层面;“记角”的活动中,学生用一个角代表所有的角,然后把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接下来,教师设计紧密相连的三个小环节:在头脑里想图形—用手比划图形—将图形画出来,让学生充分经历图形抽取的过程。
  5.认角
  师:刚才你们说的尖尖的地方,我们称它为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我们称它为角的“边”(板书)。我们用这样的弧线符号表示这个角。现在,你知道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吗?你能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吗?(指名说、反复说)
  师:之前我们所说的尖尖的地方不是角,而是角的顶点,再添上两条边,才是一个角。
  思考:虽然学生们对于“角”的前概念有点不准确,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和后续学习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即尖尖的点不是角,而是和角有关,其实是顶点。本环节的设计就是对学生片面的观念进行关照,回头一望,让学生加深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认知。
  师:以后我们指角的时候就这样指:“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是一个角。”伸出小手和老师边指边说。(学生指角)
  思考:整个认角过程,教师先利用画出来的图形讲解角的组成——顶点和两条边;再引导学生“回头一望”;最后指导指角,一气呵成,让学生了解角的组成,获得对角的全面认识。学生从感知,经过表象再到形成概念,保留了数学的本质,排除了非本质成分,完成了对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原有的不完备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逐步从零落的生活经验走向系统的数学概念,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三、辨析明理、应用拓展
  1.找一找
  师: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在桌面上找一个角吗?能在教室里找到角吗?能在教室外找到角吗?自己先找一找,再指一指。
  学生叙说。(电脑配合演示图片)
  师(补充):像牛角、墙角、羊角、豆角、亭子等之类的角,也是角,但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数学上的角。
  思考:再回到生活中找角,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角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加深对角的认识。这里,教师有意在图片中出示牛角、豆角、亭子的斗角等,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对角的认知的泛化,也淡淡地抹上了数学文化的色彩。   2.画一画
  判断角。出示“想想做做1”。
  3.数一数
  数角。出示“想想做做2”。
  [( )个][( )个][( )个][( )个]
  4.做一做
  师:同学们都认识角、会数角了,你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角呢?
  出示要求:
  (1)每人从信封里抽一个任务要求。(画一画、拼一拼、演一演、折一折)
  (2)选出材料想办法做一个角。
  (3)说说自己的做法。
  学生四人一组,用手中的材料:纸笔、毛线、吸管、小棒等根据要求做角,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虽然我们用的材料不同,但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边是直的,做成的都是角。
  思考:做角,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活动,一方面是的加固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下面的“比一比”教学环节提供现场学习材料和经验。
  5.比一比
  (1)知道角有大小。
  出示用硬纸条做的角(如下图):
  ……
  师:(两个角再次重叠)怎么样?
  生:一样大!
  师:想说什么?
  生: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板书)
  回顾: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角的大小和它的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它的边的长短无关,现在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吧。
  思考:通过经历观察、判断、比较、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并初步感受角的大小比较,既丰富了角概念的外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思考
  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数学活动的源头活水和思维根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部分。数学学习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展成数学认识的过程,其中学习者需要经历经验的还原、分析、改造和提升四个环节,最终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经历“经验—认识”的过程。
  一是暴露不足,还原经验。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长的过程,这种生长是他人不可取代的,它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应该全面关注所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真实的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出发展开教学,不能覆盖或替代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不准确观念和不完善想法。笔者在课堂中将学生原有对“角”的经验还原出来,即“尖尖的”地方就是“角”。虽然这只是学生主观上粗浅的、感性的认识,或者是不那么严格的隐性认识,但这种经验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二是思考校正,分析经验。对于新知的学习,学生已有经验和认识,可能是客观的认识也可能是主观的判断;可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也可能只是片面粗浅的了解;可能有正确的因素也可能有错误的成分。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学生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控思维冲突,突破认知瓶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数学思考。
  三是概念建构,改造经验。认知心理学提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的生长点,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通过活动促进经验的生长,促成知识经验的重组、转换、改造。”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只有经历探索过程,才能够深刻体会、理解知识本质,改造片面经验。初步认识“角”的形状之后,让学生经历“摸一摸”“看一看”“指一指”“记一记”“画一画”“找一找”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在操作中观察、思考、探索、验证等,真正地建构“角”的概念。
  四是练习巩固,提升经验。练习活动可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发展数学经验的重要平台,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而且有助于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所以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从经验到认识,是一个经验还原、分析、改造和提升的渐进过程,也是一个获取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知行进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水是肉鸡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只要保证饮水,即使不提供饲料,肉鸡只也能存活1周左右的时间。但是,如果停止供水,肉鸡可能生存不了几天。水对机体的各种功能非常重要。  关键词:乳头;饮水器;肉鸡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水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事实上,水是如此重要,以致于它是天文学家对外星球进行研究以确定是否存在生命,即使是其最简单的生命的关键因素。  但是,就像生活中一切以极端方式供应(太少,或者太多
【摘要】名师工作室在提高成员教育理论水平、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培养中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带一支团队,抓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示范引领 培养教师 专业发展
【摘要】人教版数学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双拼法”,公式表达与几何解释简单易懂,但学生缺乏图形拼组的学习经验,单个三角形转化的方法又有难度,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引导痕迹过重。本文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讨论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使学习活动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教。  【关键词】顺学而教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以两个完全一样
【摘 要】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重要作用。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笔者从情境探究、交流表述、辩证练习几方面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多样情境 多元表征 多维思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既非来自外部的信息,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在猪价连续下跌,养猪效益低下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国际研讨会”非常及时,这次会议将对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促进并提高国内养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猪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谨代表江苏省养猪行业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代表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江苏省是我国生猪生产大省之一,2013年全省存栏生猪1 787.26万头,同比增长0.7
2014年10月,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学中的“找规律”风应当降温》一文指出,规律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客观性”和“普遍性”,这类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借助所发现的“规律”,更有效地去从事实践活动。张奠宙教授也认为,“找规律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一个有限序列,都可以生成无限多种规律,认为只有一个规律,推断出‘必须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把开放题封闭成只有唯一答案的题目,在数学上是不對的”。  笔者正好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漫话类”的口语交际内容,如苏教版中《说说广告》《了解现代兵器》《漫话三国英雄》《影视剧评说》等,又如人教版的《有趣的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说民风民俗》等。这种“漫话类”的口语交际教学,初看,可练说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选择,口语训练要做到扎实生效,才特别困难。那么宽泛的内容,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应得到什么样
【摘要】纵观整个小學语文教学阶段,三年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对学生未来写作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就应利用手中的教材为“抓手”,充分运用教材,教会学生习作的一些方法,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  【关键词】储备词句之“砖” 搭建结构之“梁” 黏好语言之“泥”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难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学。的确
摘 要: 在不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需要采用众多措施来帮助仔猪成功断奶。本文将对包括延迟断奶和使用断奶-肥育猪舍、调整日粮成分等在内的这些措施进行简洁阐述,以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断奶;替代性;添加剂不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进行养猪生产目前还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行无饲用药物养猪的猪场中,猪的发病率通常会提高,同时总体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尤其在刚断奶
【摘要】一节完整且完美的数学课,不仅有课堂的总结,还有对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笔者从课堂的一些小环节结合教学课例,分析课堂小结和总结的重要性。课堂小结和总结在课堂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完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结 总结  数学课堂知识点繁多,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没有小结和总结的数学课堂,很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很难让学生感知本节课应该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