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重生:看新崇文门菜市场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15日,崇文门菜市场举行了闭店前的最后一次促销活动,促销商品多达百余种。伴随着副食品售货员一声声的吆喝,副食品柜台前早已经排起了长龙。鱼类、肉类的降价幅度较高:排酸猪脊排从12.8元/斤降至7.9元/斤;鲜海带原价4元/斤,现在半价。在贺丰金利达豆腐坊的专柜前,排满了购买豆制品的顾客,一位常年光顾崇文门菜市场的老顾客对笔者说:“听说菜市场快搬走了,特意过来看看。”
  2010年5月16日,位于崇文门外大街1号的崇文门菜市场将正式闭店,这座在崇文门矗立了34年的地标式建筑,将永远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京城四大菜市场今昔
  崇文门菜市场搬迁,一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经常有人说:崇文门菜市场是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也是四大菜市场之中硕果仅存的菜市场。北京的四大菜市场,说出口底气足,听起来也是响当当,不过真让您具体说说四大菜市场是哪四家,可能有很多人在说出崇文门菜市场之后就有些支支吾吾啦。其实这北京的四大菜市场——东单、西单、朝内、崇文门菜市场——坐落在北京的东南西北,每一家菜市场都有自己的个性,曾经是北京人4个重要的“菜篮子”。
  一百年前,临近“使馆区”的东单菜市场,拥有英文名称“EastMarket”(东市场),由法国人管理。当时东交民巷一带居住着大量的外国人,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和居住人群,就产生了特殊的需求,使得早期的东单菜市场除了经营一般菜市场的菜蔬食品以外,还有大量舶来品向来华的外国人供应。因为沾了“洋味”,东单菜市场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成为人们心目中一处“高档购物中心”,在附近的外国人经常到这里购物。
  上世纪50年代初,东单菜市场经过公私合营,国家将摊商收归国有,东单菜市场也就成为了一家国营菜市场,正式定名为东单菜市场。东单菜市场内蔬菜、鱼肉齐全丰富。在菜市场的室内,每排摊位之间,留有较宽的人行道。菜市场的旁边是早点铺,买菜的人来早了的,可以先在早点铺里吃些早点,如豆浆、糖油饼、炒肝什么的,吃饱了再买菜。上世纪90年代东单菜市场被拆除,原址上建起了如今的东方新天地购物广场,东方新天地的东部,就是当年东单菜市场大致的位置。
  现在年轻人提起西单,第一反应可能是大悦城、中友、君太,不知有多少人记得这条时尚的步行街原来还有一家菜市场——西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建于1956年,地址是西单北大街195号。在东单、西单、朝内、崇文门四家菜市场中,西单菜市场可以算是名头最大的一家,这家菜市场还曾是全国十大菜市场之一。现在的君太百货商场一带,就是原来的西单菜市场的位置。西单菜市场地处繁华的西单闹市区,它以经营鲜活副食品为特色,是当时货品种类最全的菜市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西单的冻鸡在当年也是十分出名的。在改革开放前,老百姓买副食品要凭本,特别是肉类,每人每个月的供应量是有标准的,但西单的冻鸡并不需要凭本购买,只要你有钱就买得到。因此,西单的冻鸡自然而然成了紧俏货,听说有人过春节时因为没买到西单的冻鸡,竟然一时急哭了。现如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也不可能因为买不到几斤肉而号啕大哭啦。
  朝内菜市场建于1953年,它的位置在老外交部的斜对面——现在朝阳门内大街路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朝内菜市场一度消失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来朝内菜市场的位置改建成百货商场。1998年,东城奥士凯集团在东四路口东北重建新的朝内菜市场。2007年,物美集团和奥士凯合作开发朝内菜市场,此时朝内菜市场虽然名字没有改变,但是已经转变为物美集团按超市模式经营的“菜市场”了。
  很多老北京人都说,朝内菜市场才是真正的菜市场。在菜市场的大门外就摆满了柜台,蔬菜、水果到处都是。菜市场里又分前后两个货场,进入大门是第一大卖场,柜台分东西两侧,主要经营糖果、糕点、烟酒、水果之类。进入第二大卖场,这是菜市场的核心区,供应各类肉食、蔬菜。菜市场内整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每到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前夕,买猪头、猪蹄等办年货的人,不顾天气寒冷,凌晨四五点就赶到菜市场门口,菜市场一开门,便蜂拥着从正门旁的夹道往第二大卖场冲。
  崇文门菜市场是真正位于北京的繁华地界,就在崇文门外大街西侧,新世界百货商场的北侧,崇文门外大街1号就是崇文门菜市场的诞生地。改革开放前,崇文门菜市场不是什么人都能到那儿买东西的,那时候只有属于崇文门菜市场那片儿的居民、外省来的劳模、外国人才能去那儿买东西。因为当时的崇文门菜市场是外宾购物接待点、外省劳模和机关干部购物的指定点、政府采购的指定点。后来,市场放开了,崇文门菜市场也顺应时代发展,越搞越活。这家菜市场成为京城最早进行南菜北运的菜市场,还曾经包机空运鲜荔枝、用整火车皮从山东拉猪肉。
  从1976年3月1日,这家菜市场就一直在这里,至今已有34年。今年春天,崇文门菜市场在刚刚过完它34岁的生日后,5月16日就要搬到广渠门,它的老建筑也将被高档写字楼所代替。
  
  开门试营业,老顾客很给面儿
  那天朋友来家找我玩,我说:“行,我出门接你去,我就在崇文门菜市场南门等你。”他很诧异地问我什么时候搬的家。我说:“不是我搬家了,是崇文门菜市场搬家了。”
  我虽然岁数不大,但也是崇文门菜市场的忠实老顾客了。我最喜欢吃崇文门菜市场卖的羊肉串。说来也奇怪,崇文门菜市场还没搬迁的时候,旁边的新世界、国瑞城、搜秀,吃饭的馆子多如牛毛,可我有时候逛街逛饿了,还是馋崇文门菜市场的这口羊肉串。常去崇文门菜市场买菜的朋友都知道,卖羊肉串的摊位就在菜市场门口。您一进门,一股孜然的串香味扑面而来。那里的羊肉串干净卫生,肉量给得也足,所以那个时候崇文门菜市场的门里面经常人影幢幢,吃串的人大快朵颐,等着吃串的人喉头上下滑动,有的人甚至吃饱了还不过瘾,还要买一些羊肉串半成品,带回家吃。
  2010年5月30日下午,位于广渠门新址的崇文门菜市场如期试营业。作为崇文门菜市场的老顾客,笔者自然要去凑个热闹。试营业当天,新崇文门菜市场的门口可谓人山人海,崇文门菜市场的老顾客、两广菜市场的老顾客(崇文门菜市场是在两广菜市场的旧址上建立的)齐聚一堂,把菜市场南门塞得海海漫漫。笔者像挤公共汽车一样,在人海里飘来飘去。
  
  原汁原味的新崇文门菜市场
  据新崇文门菜市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新菜市场共有4个门,仿古风格的南门是正门,西门是偏门,其余两个是员工通道。‘崇文门菜市场’这块铜字牌匾从老菜市场‘请’下来之后,送往制作单位装饰,现在就挂在新菜市场的南门,这也是老菜市场建筑中唯一保留的物件。”
  虽然老菜市场的物件中只有铜字牌匾保留下来,但笔者进入市场后发现崇文门菜市场的灵魂并没有变——新市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菜市场柜台式经营模式,老顾客来了先和小售货员打一番招呼、拉拉家常,有的顾客还不忘和售货员划价。除了保留原有的“名特优”厂家外,新菜市场还进一步扩大了营业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左右,店内建立的“风味小吃一条街”和物美超市也得到了喜欢方便的年轻人的喜欢。一位刚在“风味小吃一条街”买完凉皮的年轻人和笔者说:“以后吃东西又多了一个选择,买完了直接带回家很方便。”
  要说新崇文门菜市场什么东西卖得最火?崇文门菜市场的很多老顾客可能会立马给出答案:没错,是肉馅。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肉馅柜台前排队的人最多。一位老大妈和笔者说:“崇文门的肉馅儿好!不掺水,化了冰肉也一点不出水。而且新鲜!用这里的肉馅包饺子特别香。”在当今尔虞我诈的商业圈,崇文门菜市场能够一直保持那份特有的实在劲儿,真的是十分难能可贵了。
  
  新崇文门菜市场,车位依然紧张
  原先到崇文门菜市场购物总避免不了停车难这一问题。笔者发现,新崇文门菜市场车位依然紧张。新市场南门正对马路,路边车位稀少,西门口有个小型停车场,但停车场门口标着“从28日起内部车场外车禁入”提示语。停车工作人员介绍说:“车场现有46个停车位,大部分是忠实里南街2号楼和4号楼的物业车位,还有几个是附近如家酒店的,现已处于饱和状态。新市场开张后,这里的停车位肯定不够用。不过如果有空车位,来购物的市民可以停,每小时停车费2元。”
  笔者发现,停车位虽然紧张,但并没有给新崇文门菜市场的人气带来多大的影响,毕竟来这里买菜的都是附近的居民,大家来这里买菜就是图这个市场的人情味儿。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北京京剧院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汇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剧团和以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全院阵容强大,名角荟萃,流派纷呈。每一位名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镌刻着一片深情。    马崇仁:博采众长,一生梨园总关情    尽管已经88岁高龄,马崇仁老先生依旧嗓门嘹亮、字正腔圆,多年的京剧功底在言谈举止中展露
期刊
市民张先生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公交车站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车来。他很恼火,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这趟线路的车到站经常不准点,让张先生着过很多次急,他甚至专门到总站提过意见,但收效甚微。此刻,他愤怒地想:干脆,到市政府提去!可转念一想,为这件说不明原因、道不清结果的小事大老远跑一趟信访办,值得吗?算了,车不来,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挨冻,大不了以后骑自行车,咱不坐它行不行?想归这样想,可嗓子眼儿老像有个东西
期刊
只要有型的铁物件,都可以靠翻砂铸造而得。譬如汽车上的汽缸,缝鞋用的拐子,下水道的井盖,以及炉子上的箅子。翻砂铸造是一种非常老的工艺。  浇注铁水的工人手端的盛满铁水的浇注勺分量不轻,加上铁水,最少也得七八十斤。负责浇注端勺工人的胳膊上永远伤痕累累,旧伤未去新伤又来——保护措施再严密也是。    我想,我之所以对一个我不了解的行当产生如此观察兴趣,因为等一个人,受冥冥中某种宿命驱使等待一个人,等待某
期刊
尽管城市公交发展迅速,乘公交出行越来越方便,但无论是地铁出口还是公交站台,离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总会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往往不长不短,打车不合算,换乘公共汽车太麻烦,走路又有一点远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一辆自行车。如果旁边恰巧有一个自行车租赁点,那么租一辆自行车出行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租赁自行车一推出就受到了各界的好评,但屡次推行却惨遭冷遇。由于经营惨淡,很多企业关闭租赁网点,许多自行车被遗弃于街头巷
期刊
北京京剧院建院32年,为中国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表演艺术家,以及优秀的幕后工作人员。著名京剧导演迟金声,导演了很多优秀剧目,是中国京剧音配像的总导演,快90岁了,至今还在为京剧艺术发光发热;著名丑角朱锦华、当红程派青衣迟小秋……诸位名家虽然在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不同,却都在为弘扬京剧艺术而奋斗终身。    迟金声:80年京剧见证者    迟金声老先生1922年出生,今年89岁了,他是国家一级导演,住在南
期刊
  
期刊
北京是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国粹”,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北京京剧院博采众长、突破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京剧院在“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上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院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每一个传承人都有着一段难忘的故
期刊
徐坤,女,1965年出生于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第八届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已经出版小说散文论文等4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通天河》,短篇小说《厨房》《狗日的足球》《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话剧剧本《青狐》
期刊
房山区常州镇沿村有上千亩的向日葵地。花开时节,从北京市区赶去游览的人数以万计。  11月初,正是向日葵打子的好时节。不料,一群天外来客打乱了村民的秋收工程。
期刊
2010年,中国杂技团建团60周年。作为送给团庆的献礼,为期1个月的“老干部书画摄影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9月28日,演艺集团和文化局的领导同事参加了开幕式。在中国杂技团的发展史上,此次书画摄影展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展出作品包括40幅书画作品和30余幅摄影作品。  书画展得以举办,其中的辛苦只有中杂人自己知道。准确地说,老干部处的办公人员只有一个半人,却要照顾2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因为老干部处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