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租自行车骑得更远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城市公交发展迅速,乘公交出行越来越方便,但无论是地铁出口还是公交站台,离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总会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往往不长不短,打车不合算,换乘公共汽车太麻烦,走路又有一点远⋯⋯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一辆自行车。如果旁边恰巧有一个自行车租赁点,那么租一辆自行车出行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租赁自行车一推出就受到了各界的好评,但屡次推行却惨遭冷遇。由于经营惨淡,很多企业关闭租赁网点,许多自行车被遗弃于街头巷尾。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这一原本有利百姓出行、满足市场需求的庞大自行车租赁业务屡遭滑铁卢呢?
  
  收费模式 步履维艰
  北京市自行车租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收费租赁模式,一种是公共租赁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不少困难。
  2008年,贝科蓝图自行车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搭载了奥运会的快车道,巅峰时期,公司曾拥有近200个网点、8000余辆单车、万余名年卡用户。这种发展势头,却被2009年冬天的一场大雪“覆盖”。雪天直接导致了骑行市民骤减,再加上公司长期缺乏一些经营手段,一夜之间百余个网点就此关闭了。目前仅剩雍和宫、鼓楼大街等20多个网点、4000多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
  “我们的网点现在只有10多个了,大部分在地铁二号线附近。”贝科蓝图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贝科蓝图公司自2005年初成立时,在北京设立了80多个网点,在奥运期间扩充至190多个,现已缩减到十几个,公司共投入了4200万元,已远远大于收益。
  在王府井、雍和宫等人流密集、位置重要的旅游景点,贝科蓝图公司设置的租赁网点仍在坚持。但王府井管理员白女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人是不少,但是地段好租金也高啊。每天租车的人数也说不准,少则二三人,一般也就五六人,就算情况好时遇到团租,一下能租出几十辆,每个人骑4个小时也就10块钱,仍然是抵不上成本。”
  在雍和宫自行车租赁点,笔者看到带有公司标志的出租自行车屈指可数,而在此停放的近百辆自行车都是换乘地铁的市民存放的。在与租赁点的管理员交谈后得知,该服务点的租赁自行车供应只有十二三辆,如有需要再从总部调配。“2010年夏天由于天气较热,每天租车的只有一两人,几乎都是老外;后来天气凉快了一些,每天可以租出五六辆自行车,这10多辆车现在基本满足这个服务点的需求。”租车网点的工作人员很无奈地告诉笔者,“原本存车是这里的副业,但现在成了服务点的主业了。”
  
  免费租赁门槛高、质疑多
  与贝科蓝图、方舟公司等企业不同的是,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提供了免费租赁公共自行车的服务,是北京唯一一家提供免费自行车租赁模式的公司。但现在并不是所有北京市民都能骑上这免费的自行车。
  笔者从朝阳门街道居委会了解到,要想骑上这种免费的自行车,必须在居委会办理一张诚信卡,但只能是本辖区居民且有本市户口,社区方才提供担保办理诚信卡。若不是本市户口,则需要1年以上的暂住证或者房产证。不然,只能由所在单位办理相关证明。同时,笔者了解到,租车必须经由刷卡积分进行,卡内积分100分,单次租用时间为两小时,两小时之内归还可加1分,超过两小时扣10分,超过一天扣100分,分值使用完了将不能使用诚信卡。如需重新开通,还须缴纳200元的押金办理“使用卡”。
  在南竹竿胡同西口,一位刚租到“永久自行车”的赵先生对笔者说:“车很新,挺好骑,骑自己的车要交停车费,这社区提供的自行车完全不用担心,而且十分方便,车就停在小区地下车库,出家门就能骑上,上班换地铁或是出去买个菜什么的,骑车很方便。但就是租车门槛有点高,只有朝阳门这块的居民才能租到,我们家在西城那边的亲戚都租不了。还有就是2小时的时间太短,稍微骑远点就会被扣分,感觉这些规定不太好。”另外,笔者还发现,就目前来看,朝阳门这个试点区域仅有东四、张自忠路、东四十条等10个固定租赁点,您要还车的话只能在这10个固定服务点还,而且较集中,去较远的地方就不大方便了。
  对此,永久自行车北京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因为是试运行阶段,投入的设备较少,采取限时是为了增加自行车的使用率,使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实惠,而且也可以鼓励市民诚信用车。另外,现阶段服务试点较少也属正常现象,我们正在努力增建,争取把这环保、健康的自行车出行计划推行到整个京城。”
  
  未来租赁政府主导
  前不久,市交通委公布公共自行车发展方案,本市将在2010年内地铁沿线启动公共自行车试点,此次试点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实名制和“免费+收费”的模式。
  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2010年内,将在三大区域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目前确定的试点区域包括东城区5号线沿线、通州区八通线北苑至土城沿线、4号线中关村综合商务区周边地铁站两侧3公里范围内。试点区域中,每隔500米将建设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主要依托商务区、地铁周边以及大型公共设施设置。
  自行车租赁试点可能会采取分段计费,前半小时或1小时免费,后面要收费的模式。但具体多长时间免费,还需要看自行车骑乘距离长短而定,并可能会采取实名制租赁。此项目不能完全免费,是为了避免有些人租用自行车不归还的问题,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
  
  我为什么不租自行车
  在市民眼中,公共自行车租赁还是有许多不方便、不完善之处。首先是费用问题。“租车5元一个小时,1天20元,可有20元钱可以坐地铁和公交,甚至距离适中还可以打车,北京哪儿我都能去了。”经常骑车的小武说,“像我这样每天骑车上下班的,如果租一个月公共自行车,都能买辆非常好的自行车了,我干吗还要租呀?”我的另一位同事小刘认为:“400元的押金太高,谁每天带着400元钱去租车啊?除非自行车能够免费,或仅收取少量的费用,否则自行车的租赁市场难以形成规模。”
  其次,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无法做到跨公司还车,也就是说您在哪个公司租的车只能在哪个公司的网点还。租车人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明明眼前有还车点但不能还车,非得多骑出几百米才能把车还了。
  另外,观念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把开汽车看作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即使家门口的公交车里空空如也,也非要开自己的车去显摆。永久总经理李沧田也认为:“很多人不愿骑自行车,觉得现在骑自行车寒酸、没面子,很多人把开车作为一种身份的标志和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整个社会来改变它。”
  就以上问题,有专家建议,今后自行车租赁企业可通过政府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同时统一网络保证使用者在任意一个网络通存通取。另外,租赁抵押也必须形成网络,在管理上采取实名制,提高科技含量,不仅能减少使用者的麻烦,而且方便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各网点的租赁需求和情况等,做到随时调配自行车。并采取低租金、无押金模式,不要让那些打算租车出行的市民再被挡在租赁点的高门槛外。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初相见,感觉黄彦忠与典型的花脸演员不尽相同,并非魁梧粗犷,他精瘦而干练,年近50仍保持着小伙子一般的身材。眼睛是他脸上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常年的职业习惯使然,说到动情处双目瞪大一轮,思考时则灵动地左右顾盼。好像生活是他的另一个舞台。  如果时光倒流,还会选择京剧作为一生的追求吗?  黄彦忠没有立刻回答,他认真地想了想:“会的。京剧给了我巨大的成就感,付出越多,投入越多,越爱它。再难再累,一听到观众的
期刊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48周年纪念日。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这个名字仍然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雷锋精神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远离,在新的形势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传统雷锋精神并没有改变,但学雷锋的方式却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得到了新的诠释。    志愿者是雷锋精神最好的名片  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精神的承载形式和传承方式在不断丰富和
期刊
北京京剧院建院32年,其前身是由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经几番组合成立的北京市京剧团。剧院的历史源远流长,台前幕后人才辈出。89岁的花旦名角吴素秋、88岁的著名琴师姜凤山、78岁的名旦演员李韵秋,都是梨园德高才重的老一辈艺术家。诸位名家虽然在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不同,却都在为弘扬京剧艺术而奋斗终身。    一代名旦吴素秋的花样人生  文/麻 雯图/观 闻  一幕幕往事浮光掠影般闪过,似
期刊
北京京剧院历史悠久,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如京剧界金牌作曲家朱绍玉先生,是走在京剧最前沿的一代名家,刚刚创排完成新编现代戏《宋家姐妹》。马派老生朱强、梅派传人董圆圆,得众位名家之真传,是当今京剧舞台上最活跃的当红名流。    朱绍玉:走在京剧前沿的金牌作曲家  文韩 旭图张保旗    我一回身,正好和朱绍玉老师碰了个正脸。他头发有点乱,身穿一件红色秋衣,外边套了一件绿色的坎肩儿,两只有些发白的蓝色裤
期刊
美是人的追求,愛美是人的天性。  西单是京城时尚的集散地之一,各色美与爱美的女孩在此大秀各自的个性与风采。北京纪事杂志社的摄影师,将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末,用镜头定格这美的瞬间。凡被刊出照片的时尚女孩,本人可以持当期杂志到杂志社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   本栏目由北京纪事杂志社、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北京西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
期刊
美是人的追求,爱美是人的天性。  西单是京城时尚的集散地之一,各色美与爱美的女孩在此大秀各自的个性与风采。北京纪事杂志社的摄影师,将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末,用镜头定格这美的瞬间。凡被刊出照片的时尚女孩,本人可以持当期杂志到杂志社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   本栏目由北京纪事杂志社、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北京西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
期刊
2010年8月,身居正局级职位的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李恩杰,被任命为副局级单位北京京剧院院长。在阔别京剧院10年后,他重新回到这个并不陌生的地方。  此前,李恩杰负责中国杂技团近10年。这10年的曲折经历和全情付出值得书写。在他以一颗拳拳之心将中国杂技团从年收入300万的国内“二流团体”,推送到今时今日身价上亿的国际一流艺术大团时,李恩杰全身而退。转身之后没有片刻空闲,曾身为某空军航空兵战士的他再次
期刊
北京京剧院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汇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剧团和以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全院阵容强大,名角荟萃,流派纷呈。每一位名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镌刻着一片深情。    马崇仁:博采众长,一生梨园总关情    尽管已经88岁高龄,马崇仁老先生依旧嗓门嘹亮、字正腔圆,多年的京剧功底在言谈举止中展露
期刊
市民张先生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公交车站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车来。他很恼火,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这趟线路的车到站经常不准点,让张先生着过很多次急,他甚至专门到总站提过意见,但收效甚微。此刻,他愤怒地想:干脆,到市政府提去!可转念一想,为这件说不明原因、道不清结果的小事大老远跑一趟信访办,值得吗?算了,车不来,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挨冻,大不了以后骑自行车,咱不坐它行不行?想归这样想,可嗓子眼儿老像有个东西
期刊
只要有型的铁物件,都可以靠翻砂铸造而得。譬如汽车上的汽缸,缝鞋用的拐子,下水道的井盖,以及炉子上的箅子。翻砂铸造是一种非常老的工艺。  浇注铁水的工人手端的盛满铁水的浇注勺分量不轻,加上铁水,最少也得七八十斤。负责浇注端勺工人的胳膊上永远伤痕累累,旧伤未去新伤又来——保护措施再严密也是。    我想,我之所以对一个我不了解的行当产生如此观察兴趣,因为等一个人,受冥冥中某种宿命驱使等待一个人,等待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