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成人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我叫胡雨蝶,天真美丽,雨中成蝶。然而我更愿做一条书虫,在古往今来的书籍里咬文嚼字,汲取养分。梦想有一天,丰满了羽翼,能像大鹏那样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展翅飞翔!
  全球化时代,如机遇的星河,但亦如薄冰之路。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笃定向前,如何使我们已然拥有的不成为未来的桎梏?这需要我们回归并思索“学以成人”这个哲学命题。
  首先,我们不妨理解:何为“学”?
  在笔者看来,“学”包含三个维度,且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第一个维度——向外求。宋代理学家朱熹倡导格物致知,以“向外求”的方式学习新东西并且掌握新技能。在某种意义上,这与实践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类意识的角度看,向外求正是为客观存在的抽象转化——向内求,提供了必要基础。
  第二个维度——向内求。陆象山曾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其向内心求真谛过后的感悟。孔子曰:“學而时习之。”你每“学”一次,便是将客观事物赋予人所独有的灵性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你在经历一种“悟境”。此“悟”在某种条件下会转化为你通往“世界的桥梁”——学会“自觉”。
  第三个维度,返璞归真。这里所讲的返璞归真,并非老子所倡导的“无欲无求”的消极之观念,抑或当今出现的“佛系之心”。恰恰相反,这是在反求诸己而“开悟”后形成的人格上的“自觉”,具有极深厚的入世底蕴。换句话说,是在认清世界后,更加“成熟”地热爱世界。
  学的目的在于“成人”,那么何为“人”?
  从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是在距今约130多亿年的大爆炸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是建立在地球、生命的出现这一基础上的。
  既非偶然,也非某种超越外在的力量使然,而是经由长期的演化出现的,以此为基,儒家提出了“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这一观念。它表现为不怨天,不尤人,在非意志所能转移的客观条件下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其次,人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作为个体的“我”并非孤立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讲,实践具有社会性。那么,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亦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产物。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的社会性于此可见一斑。
  此外,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作为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从当代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和谐共生。而作为实现“共存”的重要动力资源,人类所独具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无疑举足轻重。面对优美的自然之景化作钢筋水泥的欲望之城,人心会不安,因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体”,换言之,天理就在人体之中。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人类为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自然亦是人类生命中不可分解的一部分。
  言罢“学”与“人”,再看“学”与“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何要“学以成人”?
  在笔者看来,“学”将人与客观世界和自我内心的精神世界串联,进而建构起理性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价值体系,指导并鼓励着人们行走在新的时代之路上。
  具体而言,向外求让我们不至于陷入偏意志的泥淖,懂得实践出真知;向内求,让我们不至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懂得人性中的创造力之美;返璞归真让我们不至于偏激、消极,懂得以“自觉”之勇气,开拓人性的又一片天,开拓人类社会的又一碧海蓝天。
  而“学”所产生的积极效益与人类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高度契合的。“学”的过程中,人们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与自然界的良性互动,成就自己的独立人格,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凡此种种,皆归于“学以成人”这一哲学命题。在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的今日,拓展对“学”的认知,有助于从多个方面推动“成人”的实现。进一步说,要超越时空的限制,于人类的精神深处定义“成人”,并在动态的实践中,彰显人性光辉的绚烂多彩。
  (指导老师:彭 建)
  创作感言:
  “学以成人”是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词,可见,写作难度是有的,但只要我们紧扣着标题“学以成人”这个概念来思考、追问即可: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目的、指向是什么?通过标题可知“学”的目的是“成人”,我们又可以再次追问:“成人”是到底成怎样的“人”?“学”与“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何要“学以成人”?如此一来,我们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下笔就容易了。
其他文献
作者自画  南大附中高二学姐(也不一定是学姐),靠着文科成绩进的理科班,当然物理挺好,数学成绩飘忽不定。对中外文学几乎没有兴趣,童年的最爱是飞机、汽车、显微镜及各种科学实验器材,没事儿坐地上翻看世界百科全书。花鸟鱼虫绿植宠物齐全,房间是标准化生态园。书架上躺着各种看不懂的科学巨著,对理论型书籍有莫名的兴趣,对世界存在之谜的思考漫无边际,偶尔精神分裂。梦想是天天泡在实验室,闲暇时和“兄弟们”去大自然
期刊
作者自画  王家有女名安琪,品学兼优气质佳。  活泼可爱不八卦,头脑灵活有想法。  踏实奋进不作假,乐于思考肯深挖。  舞文弄墨说真话,慧心巧舌爱表达。  三年求学在红高,学习实践两手抓。  只待放胆作文际,我花开后百花杀。  有人说:“美貌加上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要我说:“牌的出场顺序不对,照样斗不过地主。”  诚然,在这个被人们戏称为“靠脸吃饭”的时代,颜值似乎成了近几年的高频词汇。人们坚
期刊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米肖在《美貌买单:为何有魅力的人更加成功》中指出:比起相貌平平的同行,外形出众的员工更容易获得高收入和晋升机会。因此,人们为美化形象进行种种改善与投资,也可以被认作是一种理性行为,他将这一现象称为美貌经济学。  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对此展开更广泛的研究,并在《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中阐明:只有极少数模特得到金钱与荣誉,大
期刊
作者自画  我叫李嘉贝,是一个“有很多小秘密,但我不告诉你”的小朋友。跟很多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一样——大约是太想活在梦里了——我喜欢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对真实却常常嗤之以鼻。最喜欢的词语是“星辰、灯火、少年、自由、尘埃”。课余,我喜欢写点东西,画画,唱歌,看B站。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盯着天空,看看真正无所禁锢、无所依傍的天空。我特别喜欢化学,尤其喜欢进化学实验室,梦想当一个材料学家。我最大的愿望:有一天
期刊
作者自画  顾蒋骋者,姑苏人士也。心性旷达,娴于辞令,博闻强识。骋之少时,恣肆无忌,尝将十数之众,法淮阴之术,背水而阵,欲勉其志。怎奈“敌”多且壮,众皆四散。于是骋孤立无援,境界危恶,“敌”皆辱之,掷之水中,狼狈甚矣。既进学,因家母故,嗜书文,常流连书斋以自娱,少小顽性,渐趋微矣。  骋今成年矣。入学以来,古今典籍,中外名著,可谓“尽入彀中矣”。读《苏东坡传》,慕子瞻遗世独立之超然;观《三国演义》
期刊
作者自画  自幼生活在小城,虽没有出生“书香世家”,但家中书柜陈列的好书,足以栽培我的志趣。我的父亲重教育,重阅读,重修身养性;而我有幸遇伯乐,至此,欢喜踏上写作之路。人这一生可以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我偏爱电影、民谣和写作,盼望与一切温柔而富有诗意的事物交流一番。相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也相信可追求理想的自己是幸运的,于是愿拾笔作桨,叠纸为舟,在这生命的苦河之中,以写作自渡。  现实从不似李太白于诗中
期刊
作者自画  喜欢读书,然而不求甚解;喜欢象棋,虽然技术糟糕。  关注电影,爱好写作。  喜欢情节曲折跌宕但结局圆满平淡的故事,觉得完美的人生也该如此。  热爱那些有关于文学的事物,觉得语言和文字都是能被时间磨出美感的东西。  村上春树说,人应该在生活里保留着一份确定的幸运。  文学就是我的小确幸。  “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期刊
作者自画  我,一个默默写字的学生。我热爱读书,也热爱写作。正如段成式所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我不想做个黑暗中的盲人,所以我捧起了书;我不想做只消声的寒蝉,所以我拿起了笔。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仅想用笔写下,那些在我梦里炙热翻滚的黎明。  青苔,红砖,瓦。  这是向望从未见过的异乡景象,独特而美丽,却愈发显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个已不再年轻的男人脸上浮现出自他出走这十三年来从未显露出的迷茫。他第
期刊
【题目回放】  材料一:“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它启发我们思考:“成年人”不等于“成人”,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材料二: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不能生而为“人”,必须经过教育和学习才能呈现完美之形,提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材料三:著名学者钱理群曾抨击“老奸巨猾”的学生,认为“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
期刊
作者自画  我,一名脑洞奇异的准高三学生。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喜欢顺其自然。爱好广泛,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注重随缘和愉悦,让它们自然发展下去。  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生物。从生理数据上来看,本质上人就是动物的一种罢了,那究竟为何要赋予人这一个与动物完全不同的定义呢?我怀着这个疑问,望着眼前这一片一望无垠的金黄色麦田:“真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啊!”  一  这个世界和我出生的世界不同。我所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