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ng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我,一名脑洞奇异的准高三学生。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喜欢顺其自然。爱好广泛,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注重随缘和愉悦,让它们自然发展下去。
  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生物。从生理数据上来看,本质上人就是动物的一种罢了,那究竟为何要赋予人这一个与动物完全不同的定义呢?我怀着这个疑问,望着眼前这一片一望无垠的金黄色麦田:“真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啊!”
  一
  这个世界和我出生的世界不同。我所生活的世界,有很多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以自身的利益为基准相互交往。当然,在截至目前的历史记载中,这个世界也曾发生过几次惊动全人类的世界大战。虽然现在应该是处于难能可贵的和平时期,但怎么说呢,这是一个能把战争的阴影准确刻在人们心中,因而可以保持和平的世界。虽然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世界,但也多亏了它,我才得以了解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会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喜悦;会因为悲伤流下泪水;也会因为不公而感到愤怒,从而发起叛乱……
  但在这个世界,“战争”这个概念就像是不存在一样,而且据我估计,这里的居民恐怕连最基本的武器都没见到过,同时也没有“国家”的概念——明明自己就生活在这个星球唯一的国家上。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统治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文明差距:光从我目前所在的村庄来看,这里的技术发展水平也就在铁器时代,但当我抬头向远方望去的时候,那个飘浮在半空中的巨大躯壳,即使在我的世界也是未曾出现过的技术。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的技术发展水平远在我的世界之上,但为什么统治者没有想过把技术分享给自己的人民呢?
  根据我这几天的观察,这个村庄里的村民,有着自己的田地,他们每天固定的时间出门耕种,又在固定的时间回到村庄。每天的作息仿佛是被固定下来的。经过和他们交流发现,任何跟我的世界“文化”相关的知识,他们都不知道。看来这位统治者是一位挺聪明的人,通过愚昧人民的思想来达到和平的目的。不过村庄里的人们,虽然朴实且单纯,但和我的世界里的人相对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但那种微妙的违和感,我却无法说出,只能继续进行调查才有结果。
  二
  这几天的调查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全面的认知。首先,我对村民们耕种的小麦进行了成分检验,我发现就算不进行任何管理,小麦也可以茁壮生长。既然如此,人们每日耕种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真是搞不懂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今天,我目睹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个飘浮在空中的巨大躯体,仿佛向四面八方发射出什么东西,其中一个正是投往这个村庄的。看来村民们都对这东西的到来充满着喜悦,口中还一直说着“感谢天子陛下”之类的话语。经过确认,每逢重要节日,统治者就会向全国各地发放这种名叫“御踢”的东西。所谓“御”,即中国古代和皇帝有关的事物,看来我是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
  “御踢”里面好像是某种药物,但闻起来有股酒的香味,跟小麦的成分有些相同——看来这玩意是以小麦为原料做的。但令我无法相信的是,在满足特定条件后,这玩意似乎就会变成致死性神经麻痹毒药,甚至有堪比戊巴比妥钠数千倍的效力。
  而这种特定的条件,就是“衰老”。
  仔细想想,我到这里那么多天,这个村庄里连一个老年人都没有,看来是在身体即将衰老的同时就在睡梦中悄然逝去了吧……原来,这就是这个世界人的现状,不被允许拥有知识与思想,被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所束缚,还会在身体衰老之前就被毒药带走。在统治者的眼中,这些人估计也就是牧畜一般的存在罢了。虽然内心十分不爽,但却又不得不承认,效率太高了,能将所谓民众愚弄到如此地步。这统治者绝对不是一般人。
  三
  村子里没有老人,但孩子还是有的。即使身处这样一个世界,孩童所特有的那份天真和好奇也是存在的。出村是被禁止的,我却几次看见有孩子偷偷跑出去探险。那時,我心里第一次冒出这种想法——我应该满足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这一份渴望,因为这是这个世界所不曾拥有过的东西。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教了一个孩子一首诗,那是只存在于我的世界中遥远的记忆。
  我隐约记得那是在一个晚上,面对在我的世界中难得一见的景象——一轮明月隐藏在云隙间,心中不自觉想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等我回过神来,面对着的是一双充满好奇的双眸。架不住小孩子的再三逼问,我告诉他:“一个男人将自己在月下的花田中如何饮酒、做何感想写了下来并流传后世。这就是‘诗’。”我还告诉他:“如果感到似懂非懂也没有关系,‘文字’这种符号有时就是可以将遥远时代不为人知的人物的感情或体验描述得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我就是在给自己挖坑,这孩子又开始对文字感兴趣了,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得又教给他些许文字。看来知识的萌芽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诞生了,我好像又干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渐渐地,村里的人们都开始吟诗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奇妙的是居然能理解这种感情。此时此刻,我从他们的身上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我的世界的人的气息。这,或许也可以称为奇迹吧。
  回想起来了,那个最初的疑问。
  关于人的定义嘛,虽然现在的我也未必能说出个大概,但将文字传授给村子里的人之后,我便隐约明白,拥有可能性的人,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人。由此观之,我的世界中的人类似乎和真正的人更接近,不过,既然这个世界已经萌芽,那么就期望它能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吧!
  创作感言:
  一直在思考,所谓真正和平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虽然现在的我的确是生活在和平之中,但世界并不太平。直到有一天,游戏里的剧情给了我一个思路: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是否就不会发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了呢?于是乎,顺着剧情给我的灵感,我写下了这一篇文章。确实,只有一个国家的话,国外所带来的影响和平的因素便消失了,但国内还有很多足以影响和平的潜在威胁。为了尽力创造和平的环境,我将居民和统治者的身份做了修改,用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来达到所谓和平的目的。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和平在我们眼中非常荒谬——如果人没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和普通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呢?能不禁锢人类的思想,进而获得和平,那才是真正的和平。
  不过这终究只是个人看法,我们没有办法证明我们的世界就是正确的。倘若真的存在平行世界,我们眼中的和平与他们眼中的未必相同,因此,在写作时并没有对两边的世界进行好坏的判断。
  真正和平的实现需要思想上的和平。最后想说的是,其实和平和人类的关系巨大,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这一方面还请各位自行想象,不过肯定会是一番有趣的经历呢。
其他文献
【题目回放】  边沁是英国十九世纪功利主义哲学家。他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一切社会活动都建立在快乐和痛苦的基础之上,每个人总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这就是“最大幸福原则”。但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起点,以个人利益为终点。在边沁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做出利他的举动来,也不过是出于利己的动机,是利己心理理性博弈的结果。  穆勒是边沁的学生,也是他观点的反对者。穆勒反问道:“比
期刊
作者自画  南大附中高二学姐(也不一定是学姐),靠着文科成绩进的理科班,当然物理挺好,数学成绩飘忽不定。对中外文学几乎没有兴趣,童年的最爱是飞机、汽车、显微镜及各种科学实验器材,没事儿坐地上翻看世界百科全书。花鸟鱼虫绿植宠物齐全,房间是标准化生态园。书架上躺着各种看不懂的科学巨著,对理论型书籍有莫名的兴趣,对世界存在之谜的思考漫无边际,偶尔精神分裂。梦想是天天泡在实验室,闲暇时和“兄弟们”去大自然
期刊
作者自画  王家有女名安琪,品学兼优气质佳。  活泼可爱不八卦,头脑灵活有想法。  踏实奋进不作假,乐于思考肯深挖。  舞文弄墨说真话,慧心巧舌爱表达。  三年求学在红高,学习实践两手抓。  只待放胆作文际,我花开后百花杀。  有人说:“美貌加上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要我说:“牌的出场顺序不对,照样斗不过地主。”  诚然,在这个被人们戏称为“靠脸吃饭”的时代,颜值似乎成了近几年的高频词汇。人们坚
期刊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米肖在《美貌买单:为何有魅力的人更加成功》中指出:比起相貌平平的同行,外形出众的员工更容易获得高收入和晋升机会。因此,人们为美化形象进行种种改善与投资,也可以被认作是一种理性行为,他将这一现象称为美貌经济学。  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对此展开更广泛的研究,并在《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中阐明:只有极少数模特得到金钱与荣誉,大
期刊
作者自画  我叫李嘉贝,是一个“有很多小秘密,但我不告诉你”的小朋友。跟很多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一样——大约是太想活在梦里了——我喜欢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对真实却常常嗤之以鼻。最喜欢的词语是“星辰、灯火、少年、自由、尘埃”。课余,我喜欢写点东西,画画,唱歌,看B站。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盯着天空,看看真正无所禁锢、无所依傍的天空。我特别喜欢化学,尤其喜欢进化学实验室,梦想当一个材料学家。我最大的愿望:有一天
期刊
作者自画  顾蒋骋者,姑苏人士也。心性旷达,娴于辞令,博闻强识。骋之少时,恣肆无忌,尝将十数之众,法淮阴之术,背水而阵,欲勉其志。怎奈“敌”多且壮,众皆四散。于是骋孤立无援,境界危恶,“敌”皆辱之,掷之水中,狼狈甚矣。既进学,因家母故,嗜书文,常流连书斋以自娱,少小顽性,渐趋微矣。  骋今成年矣。入学以来,古今典籍,中外名著,可谓“尽入彀中矣”。读《苏东坡传》,慕子瞻遗世独立之超然;观《三国演义》
期刊
作者自画  自幼生活在小城,虽没有出生“书香世家”,但家中书柜陈列的好书,足以栽培我的志趣。我的父亲重教育,重阅读,重修身养性;而我有幸遇伯乐,至此,欢喜踏上写作之路。人这一生可以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我偏爱电影、民谣和写作,盼望与一切温柔而富有诗意的事物交流一番。相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也相信可追求理想的自己是幸运的,于是愿拾笔作桨,叠纸为舟,在这生命的苦河之中,以写作自渡。  现实从不似李太白于诗中
期刊
作者自画  喜欢读书,然而不求甚解;喜欢象棋,虽然技术糟糕。  关注电影,爱好写作。  喜欢情节曲折跌宕但结局圆满平淡的故事,觉得完美的人生也该如此。  热爱那些有关于文学的事物,觉得语言和文字都是能被时间磨出美感的东西。  村上春树说,人应该在生活里保留着一份确定的幸运。  文学就是我的小确幸。  “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期刊
作者自画  我,一个默默写字的学生。我热爱读书,也热爱写作。正如段成式所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我不想做个黑暗中的盲人,所以我捧起了书;我不想做只消声的寒蝉,所以我拿起了笔。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仅想用笔写下,那些在我梦里炙热翻滚的黎明。  青苔,红砖,瓦。  这是向望从未见过的异乡景象,独特而美丽,却愈发显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个已不再年轻的男人脸上浮现出自他出走这十三年来从未显露出的迷茫。他第
期刊
【题目回放】  材料一:“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它启发我们思考:“成年人”不等于“成人”,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材料二: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不能生而为“人”,必须经过教育和学习才能呈现完美之形,提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材料三:著名学者钱理群曾抨击“老奸巨猾”的学生,认为“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