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比天大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义演捐献飞机到投身扶危济困的公益事业,再到筹资设立“香玉杯”奖掖豫剧后人,她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和演戏先做好人的艺德,她“戏比天大”的艺术人生,永远感动着喜爱她的亿万戏迷,她就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常香玉大师。
  如今,大师一去近十年,但她遍布大江南北的弟子们仍在怀念当年蒙受的师恩,怀念当年她的赤子情怀。
  荆桦:爱国爱民赤子情
  从1951年7月开始,到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同志逝世,我在她身边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我亲身见证了一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亲眼看到了一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可以说,在新中国前进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在祖国发生的每个重大事件面前,常香玉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1951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28岁的常香玉捐献了一架飞机,但是,捐献飞机背后的故事很多人不一定了解。
  当时,一架战斗机的价格是旧币15亿元。这个价格,对于常香玉和一个小小的民营剧社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因为她并不富裕,没有多少财产。为了捐献,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卡车,卖掉了所有的金银首饰,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把这些钱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
  1951年8月3日,香玉剧社全体演职员踏上了捐献义演的征程。大家迎酷暑,冒严寒,马不停蹄地东进,北上,南下,几乎天天都在赶,天天都在演。常香玉和大家一样吃“大伙”,一样睡地铺,半年中,她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没有添过一双新鞋,哪怕是能省下一分钱也要用到捐献上。她每场都要出演,都唱主角。这中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常香玉的义举,受到了各地党政军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这不仅仅是一次义演,更是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大展示!我们的每场演出,都是满员。当时,一张戏票的价格是2万元,但不少观众非要用3万元、5万元甚至10万元买一张戏票。售票员不同意,他们就把钱硬塞进窗口。
  在郑州,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挎着一篮鸡蛋找到剧团,紧紧拉着常香玉的手说:“闺女,俺家是北乡的,离这30多里,听说恁(你)要捐献飞机,俺想来看看戏,也想见见你,这是俺的一点心意,你得收下。你爱国,大娘也爱你呀!”
  在半年时间里,常香玉和她的香玉剧社,行程万余里,演出了180场。到1952年初,她的宏愿终于实现了,义演收入不仅达到了15亿元,还多出来2千7百万元,常香玉把这笔巨款一分不剩地全部汇给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1953年2月,30岁的常香玉带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切关怀,率领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在那段日子里,敌机经常会呼啸而来,炮弹有时就在舞台附近爆炸,我们的慰问演出常常与敌机的轰炸相伴。有一次,在一个战地医院演出,敌机突然袭击,炸弹一个接一个,整个医院几乎瞬间被炸成平地。豫剧队里17岁的女演员赵玉环,就牺牲在敌人的这次空袭中。
  高玉秋:戏比天大
  我是个孤儿,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饿死在逃荒的路上。我7岁那年,是恩师常香玉满怀悲悯之心,收下了我这个苦命的孩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并把我引进了艺术之门。从1948年加入香玉剧社,我跟随老师整整56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亲眼目睹了常老师用汗、用心、用血为豫剧事业而奋斗的一生。
  常老师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农民,什么最大,种好地最大,地比天大;对于一个演员,什么最大,唱好戏最大,戏比天大!”她还有一句话,叫做“艺无止境”。演戏就好比登山,登上眼前这座高峰,还有更高的山峰在向你招手!
  因为戏,常老师一辈子苛求自己。1947年,在一次演出中她忘了一句台词,这在演员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散场以后,她放声大哭,对丈夫陈宪章说:“真羞死人了,那一会儿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对不起观众,他们用血汗钱买票来看戏,我却糊弄了他们。今天我对天发誓,要是再犯这样的错,就叫我死!”以后的几十年中,常老师就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
  她9岁学艺,10岁登台,13岁当主演,从艺70多年来,创作演出的剧目上百部,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走出国门,使豫剧从一个地方小戏成为我国重要的地方戏剧种。她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常派艺术,她的代表作《红娘》《花木兰》《白蛇传》《大祭桩》《五世请缨》等被全国30多个剧种移植,200多个专业豫剧团和无数的业余剧团学习演出,剧中的许多唱段迷倒了亿万观众……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看了常香玉的戏,叫你一辈子不生气。”常派艺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么长久的生命力?十个字——戏跟时代走,艺随精神长。
  常老师一辈子真是和戏摽上了劲儿!小时候学戏,父亲恨她吐字不清,嘴皮子不用劲,竟然将她的嘴抠出了血。她含着血、流着泪,一字字,一句句,反复苦练,终于练出了吐字“重而不死,轻而不飘”的硬功夫!即使是“文革”期间挨批斗,被禁止演出,常老师对艺术的追求也没有停止过。夏天,30多度的高温,她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糊上报纸,用被子蒙住头,练起了唱腔。女儿劝她:“妈,您还不死心呐!”她说:“孩子,我总会有再唱的那一天!“文革”期间,常老师被禁演了八年。可是,“四人帮”刚一倒台,她的一曲《大快人心事》就唱得全国人民热血沸腾。十年艰辛不寻常,这是她在困境中磨砺的结果呀!
  刚开始演现代戏的时候,常老师感觉没有演古装戏顺手,她苦恼过,产生过再也不演现代戏的念头。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改变了看法:“‘戏比天大’,现代戏也是戏啊!它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我不能不演,只要下功夫,我一定能演好!”
  经过不懈的努力,已是中年的常老师,终于突破了演现代戏这道难关!她演出的《朝阳沟》《人欢马叫》《红灯记》《柳河湾》等都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常老师勇于面对困难、不耻下问的大家风范,是“戏比天大”的精神在她身上的生动体现。
  汪荃珍:师恩难忘
  我叫汪荃珍,是常老师的弟子。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恩师给过我很多很多的关心、教导和帮助,但我在工作上的一次草率决定,曾经深深地伤过老师的心。   那是1993年春天,由于演出市场很不景气,表演团体面临重重困难,不少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出路,我也做出了调动工作的选择。我怕老师怪我,没敢把这个行动告诉她。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一次次地给我打电话,一次次地劝我归队,并嘱咐我不要放弃练功。事后我才知道,在努力做我的思想工作的同时,她还去过宣传部,找过文化厅,甚至还让我的家人朋友做我的工作。
  当我在她的反复劝说鼓励下,重新回到戏曲舞台并捧回中国艺术节大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时候,我才从她那满脸皱纹溢出来的笑意里找到了答案。戏是她老人家的命啊!她把所有弟子都看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常香玉的弟子,怎么能离开戏呢!面对奖杯,我流泪了,那泪水里既有获得荣誉时的高兴,又有对恩师的感激,更有说不出的愧疚。
  作为常老师的弟子,我们每一点进步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有一次我们排练传统剧目《大祭桩》,师姐虎美玲扮演剧中的黄桂英,戏里有一个跪步动作,由于舞台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师姐一趟跪步下来,膝盖磨出了血,她疼痛难忍,只好中止了排练。就在这个时候,年逾花甲的常老师一声不响跪在了地上,对我们说:“看着我!”话音刚落,她就用那患有严重关节炎的双膝在粗糙的地板上快速地搓动起来。望着老师年迈的身躯,我的视线一下子模糊起来。师姐哭了,在场的人都哭了,大家齐刷刷地跪了下去,一双双膝盖在舞台上流畅地搓动着,搓动着,搓出了浓浓的师生情,搓出了美妙动人的旋律。排练结束后,望着地板上的片片血痕,老师心疼地对我们说:“功夫是在苦水里泡出来的,不吃苦咋能演好戏呢……”
  为了培养艺术新秀,老师提出设立“香玉杯”艺术奖。这一想法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和全省戏剧界的热烈欢迎。但是,设立“香玉杯”艺术奖需要一大笔资金,为了筹集这笔钱,年近七十的常老师亲自率团到工厂、农村、矿山、军营演出,经常是每天演3到4场戏。
  有一次在外地演出,老师正在房间里给我们说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闯了进来,冲着常老师说:“你就是常香玉吧,我年轻时经常看你演的戏,今天可又见着你啦,可惜今天我没有买着票,真想再听听你唱啊。”常老师热情地让老人坐下,给她倒上一杯水,亲切地说:“没关系,我现在就给你唱。”说着,就演唱起来。老人激动得不知说啥才好,临走,她拉着常老师的手说:“大妹子,今天听了你的戏,我就是死了也值啦!”老师一直把老人送到门外,还对老人讲:“啥时候您想听戏,只管来找我。”
  范军:向老师学演戏,学做人
  我叫范军,是个相声演员,是常香玉老师收的年龄最小、入门最晚的弟子。在我的相声作品中,那些模仿豫剧唱腔的段子,尤其是模仿常香玉老师的段子,最受观众欢迎。这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个常派迷,爱听常老师的戏,爱模仿常老师的唱腔。
  后来,我斗胆通过朋友向常老师转达了想拜她老人家为师的愿望,没想到常老师竟然答应了。一接到常老师让我去见她的电话,我激动得简直没法形容。一路上我都在想,要搞一个空前隆重的拜师仪式,花篮订多少,酒席摆几桌,好好排场排场。谁知道常老师听我把这想法一说,老半天没吭声,想了好一会儿,说:“军儿,现在国家有困难,有恁多下岗职工,咱不花这个钱。要搞仪式,也不要恁张扬,叫你的师姐们帮帮忙,咱给下岗工人们搞一场义演,不也怪好!你说哩?”结果,我的拜师仪式就在一场为下岗工人的义演中间进行了。
  那场演出非常成功,老师在舞台上对大家说:“我们要为国家分忧,要为下岗工人做点事情,所以,我带着我的儿子、女儿、徒弟都来了。今天,我还要收一个说相声的男娃做徒弟。大家一定觉着奇怪,我常香玉咋会收一个说相声的徒弟?大家想想,能在相声里学唱咱豫剧,这不是宣扬咱豫剧吗?再一个,这孩子灵着哩,我看过他的相声,听过他学的唱,他不光学我常香玉学得像,豫剧各大流派学得都很像。这孩子要是认认真真地演戏,老老实实做人,他就一定能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民喜爱的好演员。”这就是我的拜师仪式,那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我这个拜师仪式也是最有意义的拜师仪式。
  老师很慈祥,很和蔼,我见了她就像见了妈妈,同时老师又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凡是我去学戏的日子,老师每次都是提前20分钟把一切准备好等着我。一次,正是三伏天,天热得很,老师仍然穿得特别整齐地坐在那里,连领口的风纪扣都系着,我看着不忍心,就说:“老师,您这么大岁数了,天这么热,您穿得随便一点不好吗?”老师笑笑说:“军儿啊,这人啊,要学会常约束自个儿一点好。人呀,最大的敌人就是自个儿。咱是在说戏呀,我这样穿戴不光是对你尊重,也是对戏尊重。”
  老师胸怀宽,度量大,没有门户之见,这一点人人都知道,但有个小事知道的人肯定不多。那是一次在去西安的火车上。当时有旅客认出了老师,就嚷嚷起来,想听老师唱。老师说:“你们知道不知道,咱前面就要停车的是啥地方?是洛阳。洛阳有个马金凤,你们知不知道?这马金凤唱哩也是好着哩,比我唱哩还好,现在我就学几句马金凤唱哩《穆桂英挂帅》,大家说好不好?”说着老师就真的唱了起来,“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还真是原汁原味的马派唱腔。
  老师和善、宽容,平日说话柔声细语,但老师的刚强和忍受痛苦的能力简直令人难以想象。2003年12月23日,老师抱病前往北京建筑工地参加慰问河南民工的公益演出。那时候癌细胞早已扩散到她全身,整个腹腔内差不多都已经糜烂,每天便血十多次,而且每时每刻都疼痛难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出场了,尽管极度虚弱,却依然高亢激越地演唱,可是谁会知道,她在忍受着怎样的疼痛啊。
  演出结束了,民工们涌上台去,都想和老师握握手,更想和老师合影留念。看着一个个民工殷切的样子,她没有拒绝,依然是那样慈祥地微笑着,这个照完那个照,没完没了。后来她是实在坚持不住了,对我小声说:“军儿,不中啦,我顶不住了,我裤子都全湿了,得赶快把我弄回去。”我们这才抹着泪大声呼喊着让大家让让,快让让,把老师又送回了医院。回到医院一看,老师里边穿的毛裤已经湿透了,那全是鲜红鲜红的血呀。
  我说的这些都是平凡小事,可正是这些平凡小事,让我看到了高山的巍峨雄伟,看到了大海的辽阔深邃。这就是我的老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其他文献
“腾讯这座大山一定会被它自己覆灭的。”  “两三年之内微信就会被替代,像微博一样。”  说完这两句话,杨宁把头往沙发上一仰,架起二郎腿,眯缝着双眼,像是在等待石子投入湖面泛起的涟漪。  如果这两句话是一般创业者所说,人们最多会说他疯了,但杨宁还有几分做判断的资本。他的人生经历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24岁跟陈一舟、周云帆创立ChinaRen(人人网),一年后卖掉;27岁二次创业创办空中网,两年后上
期刊
【体育精神】  跳水考的是技术,但明星们跳水却证明了一点,就是跳水技术原来不重要。  【法师】  继少林寺商业化后,法师开始鸡汤化、偶像化。释永信是CEO,延参法师是电视节目与颁奖典礼嘉宾。谁关心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因为佛祖就在俗世的一号线。  【命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靠星座。星座成为大众娱乐,一定是因为我们没有的东西太多了。  【真相】  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  【坏人
期刊
1978年春天,北大77级政法专业新生何勤华向邻座同学打听,哪个是李克强。  翻看花名册时,他发现这位名叫李克强的新生与他的经历相似——也是1955年出生,当过知青,做过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  “我就是李克强。”邻座的男生说。  “这位男生身高1米76,肤色较黑,浓眉大眼,鼻直口宽,头发有点卷,虽然话不多,但很有分析力,非常精辟。”后来担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的何勤华曾如此为当年的李克强“画像”。  
期刊
近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相关被离岗的干部向记者反映,他们是“被提前离岗”,需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按照当地官方的说法,之所以对达到年龄要求的干部实施提前离岗,主要是因为要践行干部年轻化的用人倾向。  事实上,这种干部“提钱离岗”的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着
期刊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以其艺术造诣和领导才能为“中原书风”乃至“新十年”中国书法的振兴与弘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已同“中原文化”联系在一起,同当代书法的发展与交流联系在一起。  “张海先生的字在这里!”  1992年,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评选即将结束时,河南省书协办公室接到评委会打来的电话:“怎么没有见到张海先生的作品?”  “不可能,我们已经按时送去了!”  此时张海不
期刊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北极就是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时至寒冬季节,正是北极最冷的时候,然而近期北极问题却似乎显得尤为火热。2013年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国防部作出指示,要求增加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此举被看作是对加拿大早前声明的回应。此前一天,加拿大官员证实将主张对包括北极点在内的大片北极区域拥有主权。而美国宇航局支持的一项研究气候变暖的课题表明,如果温
期刊
本刊人物  沈二亮,男,1962年生于河南省尉氏县,现在尉氏县公安局工作。工作之余喜欢研习书法,初学二王,后独喜米芾,经常临摹米芾作品,在研习中有了自己独到的书法体会和挥写章法。  其作品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点画线条不断变化,或正锋,或则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近年来,其书法作品连续荣获第四届神州杯、河
期刊
“为村庄配备一个1000册规模的图书室,目标读者主要是青少年,需要多少钱?选配包装需要多长时间?”  ——“建一个千册图书室需要一万元。我们有适合不同阅读对象的系统书目,有数百家出版社的3000多个品种备选书库存。资金到位后,我们可以用三到四天完成选配、包装,并发送到物流公司。”  “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图书角需要多少钱?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前期工作?”  ——“每班图书角70册左右,包括一个书架,共需
期刊
陈天然说自己是一个很健忘的人,总是丢三落四,找不着东西。而那些乡土生活的琐事,尤其是童年的记忆,却像刻印在脑子里,盘根错节,千丝万缕,扯不断头。有时半夜醒来,坐在床上一直想到东方发白。  他在武汉工作,画了很多江南农村的速写,在准备刻成版画时,改来改去,兴至笔随,最后往往脱胎换骨,变成了故乡黄土高原的景色,以至于提起画笔就想到故乡,随手一画,还是故乡。就是在这样啮噬人心的乡愁驱动下,陈天然创作出了
期刊
会晤  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不打领带”的会晤。这次元首会晤是美国主动提出并发出邀请的,中国方面则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之所以一拍即合,提前数月举行元首会晤,是因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必要性与形势变化的紧迫性使然。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仅事关两国共同利益,还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两国元首站在战略高度甚至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两国关系的定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