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的追逐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北极就是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时至寒冬季节,正是北极最冷的时候,然而近期北极问题却似乎显得尤为火热。2013年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国防部作出指示,要求增加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此举被看作是对加拿大早前声明的回应。此前一天,加拿大官员证实将主张对包括北极点在内的大片北极区域拥有主权。而美国宇航局支持的一项研究气候变暖的课题表明,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040年夏天,北极的冰层将全部消失。
  当今世界,从陆地到海洋,从网络到太空,从热点地区到冰点角落,全球化争夺无处不在。近期,一些国家围绕北冰洋展开的激烈角逐,使得人迹罕至的北极变得不平静了。北极,这片无主之海的主权最终将属于谁呢?国际社会的目光一时聚焦到了地球的顶上。
  地球上“最后的蛋糕”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只有因纽特人在这里世代繁衍。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周围毗临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和冰岛八国。北极地区历史上就存在着岛礁归属、海洋划界、资源开发利用等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未来将更加错综复杂。尽管一些周边国家在为获得“新领土”绞尽脑汁寻找依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各界所公认的国际法或条约能对北极的归属问题做出权威的判定。在全球面临高油价的今天,人们已经把北极看成是第二个“中东”,这里丰富的资源早已吸引了北极国家和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注意。例如,在诸多海洋权益争端中,外大陆架的划界是争夺焦点,但几乎没有可能在现行的北极国际法体系框架内得到协商解决。因此,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尚未确定归属的资源富集区,堪称“最后的蛋糕”。
  事实上,早在18世纪,北极周边地区的国家就意识到北极的重要性。1784年,俄罗斯曾对阿拉斯加、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等地区宣示主权,并进行捕猎海豹的活动。19世纪,英国等国开始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勘探这片原来被认为全是海洋的地区。很快,各国认识到北极地区潜在的经济及战略价值,纷纷派出科考队进行勘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可以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按照现行的联合国公约,要想对某个海底提出领土要求,必须证明这段海底是其国家领土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北冰洋沿岸共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5个国家。说起来机会人人均等,关键是看谁能拿出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北冰洋底的那些地区和本国领土是有“亲戚关系”的。这也是各国前赴后继地向北极派出科考船的根本原因。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一国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公海。
  愈演愈烈的北极争夺战
  “二战”过后,美苏“冷战”,北极地区成为争夺的焦点。由于北极地区是美苏距离最短的地区之一,因此双方都迅速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很快,北极地区成为全球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北极圈导弹对峙中,潜艇成为美苏双方最着力研究的发射载体。由于身处冰层之下,卫星难以监测到潜艇的动向,双方均投入大量资源研究潜艇技术。除了战略因素,人们也将目光转向了北极地区的能源及稀有元素。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发现巨型油田,北极地区石油开发达到高潮。20世纪80年代时,国际油价在15美元一桶,由于冰盖附近开采难度大,各国石油开采进展缓慢。但随着国际油价的增长和北极圈外围冰盖的融化,各国越来越重视石油开采。认识到北极经济价值的周边国家开始展示其“占有欲”。
  2007年7月26日,俄罗斯破冰船“费多罗夫院士”号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 2009年3月21日,美国在北极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安纳波利斯号核潜艇打破3英尺的厚冰浮出水面。美国将北极未来的局势走向列为必须加以防备的“新时代的挑战”之一。2010年8月25日,加拿大总理哈珀视察在努纳武特地区雷索卢特举行的“纳努克行动”北极军事演习。此前,加国空军一度出动,拦截逼近加拿大北极领土的俄罗斯轰炸机。除了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丹麦、挪威这五个北冰洋周边国之外,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北极科考行列。1999年,中国便派出“雪龙号”赴北极科考,2004年,中国又建立了北极黄河站。
  大国博弈北极的深层动因
  大国围绕北极的争夺已有百年历史,那么为何现在北极的争夺突然加速?北极国家纷纷加快进军北极和探测多个的步伐,其背后到底藏有什么目的呢?北极争夺战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秘密,让忙于划地盘的各国如此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呢?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煤炭等自然资源,全球13%没有探明的石油储量都在这一地区,没有开发的天然气、煤炭比例更是高达30%,可见北极未来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价值,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宝库”,当然也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第二个重要原因则是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它成为了俄罗斯、加拿大等多国争夺的对象。首先,北极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处于全球三个大的战略中心的延伸点,这三个战略中心即北美、东亚包括以西欧为中心的欧洲区域,都是大国密集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次,如果能够从北极上空飞越,这将是一个非常便捷的空中走廊,北极地区对于发展潜艇技术也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地下通道,因为北极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可以对潜艇起到天然的屏蔽和保护作用。第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北极水面的争夺,因为北极未来冰雪融化速度会加快,北极的航道价值就会变得特别诱人。如果开辟了北极的航道,进入欧洲的航路原来要绕到太平洋、地中海,将来北极航道就可能直接成为一条海上航运通道。从这个意义来看,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不可以低估。
  北极争夺战何去何从
  鉴于北极地区所具有的经济、能源、安全、军事等价值,各国对北极的争夺已呈白热化。当前,各国争夺焦点主要是海上边界和沿岸大陆架的划分以及北极航道的控制权。2013年5月,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为中国更多地参与北极航道开发、资源利用以及气象研究等方面的规则制定创造了条件。近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岛研究中心等10家来自中国和北欧5国的北极研究机构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那么在世界尽头北极的争夺战中,我们该如何把握北极争夺战中透露出的重要讯息呢?中国在这场战役中所占据的位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呢?
  就中国而言,专家表示,中国要积极参与到北极开发的过程中去,毕竟“地球的资源就是全人类的资源”。中国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能源和资源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从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球战略角度来看,这是中国的一个软肋。随着北冰洋冰的消融,北冰洋东北航道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13年8月份,中远集团旗下的货轮首度尝试取道俄罗斯北方的北极航线。据估计,这一行程将比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的传统航线最多缩短15天。国际学界认为,未来50年内,北极航道将完全打开。对中国来讲,北极航道未来很可能成为一条新的马六甲海峡。
  北极争夺战,其实就是一场争资源、夺利益的生存竞技,不管是强国还是弱国,在极地资源问题上,都趋之若鹜,唯恐落后。北极做为地球上最后一块资源的自留地,必然会是各国国家实力博弈的焦点。
  北极,人类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作为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块“伊甸园”,她应该由人类来共同享有。关于北极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单靠所谓“北极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北极地区、北冰洋不可能只属于几个国家,而是要由全人类共享、共建、共治。对这样一个国际区域的开发,各国应形成一种合作机制,联合国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一个开放的北极理事会可为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
其他文献
上周,《老有所依》播出了大结局,这是赵宝刚导演继“青春三部曲”之后,又一部反映当下社会问题的作品。如果说《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北京青年》讲的都是年轻人的选择,这部《老有所依》则难得地将镜头对准了老年人的生活。  这些年,人们常常说的,都是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子女的选择,但父母自己的选择,却少有人提及和重视。现代中国“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老人成为被奉养和照顾的群体,子女们
期刊
2013年4月23日中午,位于北京国贸的中国大饭店内,一间专门吃粤菜的餐厅。一个圆桌边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叉围坐,主角显然是那个戴框架眼镜的中国男人,他大声招呼所有人,扭头对左手边说几句法语,又转向右手边讲几句中文,也掺杂一些英文。  他是蔡明泼,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董事长,他和法国人Edouard创办的凯辉,是首家通过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AMF)认证的中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中法两国的企业,
期刊
那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听到了一种庄严宁静的召唤,然后,恋恋不舍地看着一个人,新南非的缔造者纳尔逊·曼德拉从容地将执掌了五年的国柄移交给新当选的总统姆贝基。他一身轻松地举起平民的拐杖,微笑着,向曾经拥戴过他的人民挥别。  人们将永远铭记那个日子:1999年6月16日。  在南非史无前例的多民族选举中,曼德拉从这里走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当时,许多人都在为南非的命运捏一把冷汗,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认为黑人缺乏
期刊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河南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他们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对家乡款款深情的讴歌,他们的为民情怀,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豫剧大师常香玉,从义演捐献飞机到投身扶危济困的公益事业,再到筹资设立“香玉杯”奖掖豫剧后人,她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和演戏先做好人的艺德,她“戏比天大”、为民唱戏的艺术人生,永远感动着喜爱她
期刊
所谓大师,是指超出一般人才之上的、杰出的、特别有创造力的,甚至是伟大的人才 。像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因为杰出、因为创造力,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大师。在河南的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一批我们称之为“大师”的人。  豫剧大师常香玉,她的“戏比天大”感动了很多人,她坚持艺术要为老百姓服务,一心为国为民演唱,不仅义演捐献飞机、投身扶危济困的公益事业,而且为了豫剧这
期刊
“腾讯这座大山一定会被它自己覆灭的。”  “两三年之内微信就会被替代,像微博一样。”  说完这两句话,杨宁把头往沙发上一仰,架起二郎腿,眯缝着双眼,像是在等待石子投入湖面泛起的涟漪。  如果这两句话是一般创业者所说,人们最多会说他疯了,但杨宁还有几分做判断的资本。他的人生经历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24岁跟陈一舟、周云帆创立ChinaRen(人人网),一年后卖掉;27岁二次创业创办空中网,两年后上
期刊
【体育精神】  跳水考的是技术,但明星们跳水却证明了一点,就是跳水技术原来不重要。  【法师】  继少林寺商业化后,法师开始鸡汤化、偶像化。释永信是CEO,延参法师是电视节目与颁奖典礼嘉宾。谁关心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因为佛祖就在俗世的一号线。  【命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靠星座。星座成为大众娱乐,一定是因为我们没有的东西太多了。  【真相】  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  【坏人
期刊
1978年春天,北大77级政法专业新生何勤华向邻座同学打听,哪个是李克强。  翻看花名册时,他发现这位名叫李克强的新生与他的经历相似——也是1955年出生,当过知青,做过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  “我就是李克强。”邻座的男生说。  “这位男生身高1米76,肤色较黑,浓眉大眼,鼻直口宽,头发有点卷,虽然话不多,但很有分析力,非常精辟。”后来担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的何勤华曾如此为当年的李克强“画像”。  
期刊
近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相关被离岗的干部向记者反映,他们是“被提前离岗”,需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按照当地官方的说法,之所以对达到年龄要求的干部实施提前离岗,主要是因为要践行干部年轻化的用人倾向。  事实上,这种干部“提钱离岗”的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着
期刊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以其艺术造诣和领导才能为“中原书风”乃至“新十年”中国书法的振兴与弘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已同“中原文化”联系在一起,同当代书法的发展与交流联系在一起。  “张海先生的字在这里!”  1992年,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评选即将结束时,河南省书协办公室接到评委会打来的电话:“怎么没有见到张海先生的作品?”  “不可能,我们已经按时送去了!”  此时张海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