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发现而美丽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为发现孩子心中的太阳并使其能发出璀璨的光芒,姚丹一致徜徉在“发现之旅”中,而她的教育生命,也因发现而美丽。
  发现本真,每个生命都不一样
  2017年春,姚丹调任沙面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她愿意当小朋友的知心导师,和他们同呼吸、共成长。漫步在风景绮丽的校园时,总是用亲切的笑脸迎接孩子们的问好,捕捉他们脸上瞬间或欣喜或困惑的表情。春风吹落天上声,她娓娓的教导,带给学生温暖和鼓励,孩子们如园中春草,日有所长。
  2018年9月,沙面小学迎来了新一届同学,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为这座秋意盎然的小岛增添了几分生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憧憬。
  特立独行的小文同学却有点例外。
  他纪律观念淡薄,上课爱随意走动,习惯不问自取,行为欠分寸,容易误伤同学,午休期间还会故意制造动静影响大家休息……他的举动给同学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在家长之间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偏激的家长甚至产生了抵制情绪。
  什么是教育?姚丹看来,教育的最美之处,在于接纳差异,摒弃短视之光和功利之心,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和充满激励的教育生活。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发现孩子内心本有的纯良。
  小文自我意识强烈,心里更是筑着一堵墙,外人不能轻易进入。“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如此教诲。姚丹认为,和孩子变得一样大,才能和孩子紧紧靠拢。有一次,小文休课间休息的时候,情绪失控,尖叫大哭。她连忙来到他身边,蹲下身子,询问事情的经过。交谈过后,她发现了孩子的内心的忧虑:小文受到同学的欺负,但苦于自己平时也调皮,担心别的小朋友不相信他所言。姚丹陪着他一起,理清了事情的原委,消除了同学间的误会。自此以后,小文越过心墙,一点一滴地进步,与同伴相处也更加和谐。
  姚丹是一名母亲,更是一名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她时刻提醒自己要弯腰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学生的不同。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赋予她对学生更丰富的理解。她和孩子处于同一平面对话,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她用母亲般的眼睛与孩子对视,了解他们内心的每一处变化。她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世界是何等干净纯洁,他们看起来时而执拗耍赖,时而任性撒泼,但其实这些都更多是儿童在特有年段呈现的特有心理现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个孩子身上总有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姚丹坚信,总有一面窗户是为“你的过人之处”而设的。教育,就是要发现这面窗户。
  发现学生本真的教育,最能打动孩子的内心。
  孩子情绪低落之际,给予声声安慰;孩子无助迷茫之时,付出坚定拥抱;
  细心观察,仔细洞悉,锤炼他们的品格。这是姚丹对发现学生闪光之处的初心的坚守。
  小周同学学习成绩平平,进入中年级后,由于学习难度的提升,他一度产生了厌学情绪。姚丹在调查、交流后发现,他是个很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尤其擅长网球,恰好网球是沙面小学的特色体育项目。姚丹主动和体育老师沟通,了解小周的体能特点,为他规划训练时间。每当小周训练之时,姚丹总会默默来到他的身边,肯定他的努力,赞赏他的优势,后来小周如愿成为了广州市青年网球队队员。赛场上带来的自信转移到学习上,他的成绩,也渐渐从不及格变为及格,再到良好。
  每一天的用心教育,平平淡淡的日子也是诗意的风景。姚丹惊喜地发现,每一位孩子都如同待燃的火种,等待师者的粲然一笑,点燃生命的亮光。教育之道讲究发现之法,每一个备受呵护的孩子,必能如同羽翼丰满的稚鸟,展翅一冲,便是一个崭新的蓝天。
  发现潜能,每个生命都精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姚丹一直在思索,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闪光的校园生活。发现孩子的不同,点燃他们蕴藏的潜能,每一个人都能在美丽的校园里获得更多的精彩。为此,姚丹不停地变换着角色。
  “引路人”:孩子们,你也可以火一把!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巨大的潜能,等待老师来点燃,发现孩子的美好,引领他们走向精彩,是學校全体教师的使命。
  沙面小学地处绿树成荫、中西融合的沙面岛,这里是西关文化中心,也是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西关的娴雅与欧陆的华丽天然混搭在一起——双西文化特色集于一身,其中语言艺术是成为“双西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沙面小学语言艺术团既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也成为发现孩子、引领生命成长的舞台。
  2017年5月,沙面小学在广东省话剧团的指导下排演了大型儿童剧《小鸡要飞》。随着项目的深入,越是临近最后的展演,各项剧组的专业工作接踵而来,学校的资金压力和管理压力瞬间增加了不少。
  “小学搞大型的儿童剧,有点力不从心啊。”
  “与其咬牙坚持,不如中途停下来。”
  听到老师们发出的不同声音,姚丹与剧组成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她动情地说,剧组坚持至今,其实源于一个承诺——希望与沙面学子共度的每一个“六一”节,都是珍贵而难忘的。孩子的舞台经验可能还稚嫩,但是剧组里中的孩子却悄然变化,他们互助互爱,勇于尝试,更不轻言放弃。
  “姚校长,这是我毕业前最期盼的一次演出,虽然排练时间有点长,但我的学习不会落下的。”
  “孩子,谢谢你的坚持,你的演出会成功的。”
  这是孩子们人生中一次耀眼的收获。
  在姚丹校长的谋划下,学校让《小鸡要飞》这部励志儿童剧展演与社会帮扶积极联动,在六一节日前夕开展了以“六一,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慈善义演活动。促成了展演方和受助方“双赢”的良好局面。此次义演总共筹集到超过12万元的善款,全部用于广州市盲人学校图书馆建设和贫困地区青少年救助。沙面师生、家长在发现和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也传递了正能量,让“美”直达彼此心灵。   如果说《小鸡要飞》就像一个火种,点燃了校园里的戏剧热,那么在2018年姚丹所指导策划的校园戏剧节则让沙面校园的戏剧热火熊熊燃烧。“人人都有戏,个个能上台”,戏剧节在一片热火朝天中完美落幕。
  姚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戏剧节中设定不同的语言艺术比赛项目,为每一位沙面学子提供了发现自己的舞台。低年级侧重声音的控制和演绎,举办“我与动漫同成长”配音比赛;中年级以演活课本的角色,展现文中的精彩片段为主,举办“翻转课本”课本剧比赛;高年级鼓励孩子发挥创意优势,尽情展现自我,举办创编小品大赛等。赛前邀请省市著名语言艺术专家对师生、家长进行培训,让戏剧节汇演保质保量。师生、家长同台演出,全情投入,全员参与,全面阐释沙面小学戏剧节“人人都有戏,个个能上台”这一主题。精彩节目层出不穷的同时,孩子也发现这场精彩的演绎,不是“独角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亮眼的角色。老师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学会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情。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表演,极大地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轰轰烈烈的戏剧节体现的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呵护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搭台人”:孩子们,总有舞台适合你!
  “沙面学子要心怀祖国、放眼四海,要站上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在舞台上,你可以发现更好的我们。”这是姚丹经常和孩子们分享的一句话。校园内、社区里,总会有或大或小,或虚或实的“舞台”,不同的社区实践,不同的研学活动,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特色展演让孩子们拥有了发现自己的不同平台。姚丹总是乐此不疲地当起了“搭台人”,让一批又一批“社区小使者”“城市代言人”迅速成长。
  2017年10月,她指导文化使者团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业讲解训练,参加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粤剧博物馆青少年讲解员选拔活动”;2017年12月,广州市政府主办世界财富论坛,在她的亲自指导下,沙面小学礼仪队作为广州市唯一小学代表队担任礼仪接待任务,向外国友人诉说广州故事;2018年5月,她带领学校艺术团参加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湾区花正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晚会语言艺术节目的表演;2018年7月,她策划、组织沙面小学四十多名师生家长展 “穗毕少年同成长,中国天眼探秘夏令营”户外研学活动,把扶贫帮带、研学活动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岛主”:孩子们,你敢跟我“破墙而出”吗?
  2019年9月,祖国即将迎来70华诞,姚丹心潮彭拜,希望组织一次特殊的社区升旗仪式,在孩子的心中播撒梦想与信念的种子。
  9月30日上午,晴空万里,特有的“广州蓝”提前为祖国70岁的生日送上了纯洁的祝福。三年(2)班的小熙同学一早就爬起床,对着镜子把已经穿得整整齐齐的校服再用力拉平。把红领巾最后一抹的皱褶再尽可能再拉直。小熙既兴奋,又有紧张,更激动——因为今天将迎来沙面岛建岛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升旗仪式。
  全校的师生、家长参与其中!
  沙面岛各行各业的代表参与其中!
  前北京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们参与其中!
  早上8:30,姚丹校长宣布:“传旗仪式现在开始!”师生家长和行业代表排成两列,一面硕大、鲜艳的五星红旗从一名老战士的手上慢慢传出。“喔——”随着全场一声惊叹,全场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一支威武雄壮的队伍身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最后被传递到前北京天安门国旗班战士们手上。他们以挺拔的身姿、矫健的步伐、统一的动作、坚毅的眼神展示着国威。全场的师生家长惊叹的目光中,流露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姚丹带领沙面小学用智慧和勇气发现沙面特色,打破教育的“围墙”,把教育活动从学校内延伸到社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发现不同教育资源联动整合带来的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发现自身责任,继而发现自我努力的方向!
  发现自己,每个生命都更闪亮
  姚丹经常对老师们讲: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只有引导,而要因势利导,因为“引导”学生成长方向的主体仍是老师而非学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发展的生命力,最适合的教育一定是顺势而为:創造机会让这些孩子做自己的主人,通过各种自主活动,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选择,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毕业典礼:做自我教育的主角
  姚丹观察到,不少高年级的家长抱怨孩子们不再轻易接受师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这帮“小杠精”谂要怎么管?家长们很是头疼。
  2018年的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姚丹希望孩子们在沙面的最后一课,不是由校长老师来主导,而是成为自我教育的主角。毕业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要数家校辩论赛。毕业班学生、家长还有各自的助力嘉宾就两大热点话题:“小学生进行电子游戏利大还是弊大”“微信朋友圈是否应该屏蔽父母”进行辩论。 孩子们告诉姚校长,他们提前搜集了许多资料,打算在辩论场上与父母好好进行一番“交锋”。其实唇枪舌剑一分高下并不是这场家校辩论赛的最终目的,姚丹认为,毕业典礼上设立辩论赛,是创设机会是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和家长对话,能更立体全面地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思想的碰撞达到包容和理解。
  毕业生都说这场毕业典礼让他们终生难忘,小李同学说:“学校开放包容,给予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我敢于表达。”辩论赛后,小琪同学眼泛泪光说,这次辩论赛让她有机会重新反思和父母的冲突,“其实我的内心也很矛盾,准备这场辩论比赛的过程,我也反复跟自己进行多次自我对话,发现我更多的只是情绪冲动和一味地自以为是。辩论赛让我能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这让我走出了自己的牛角尖”。
  爱心义卖:做自主实践的主人
  2019年的最后一天,沙面小学本部、柏悦湾校区变成了热闹的“市场”。“叔叔要不要买一个,这个可以组合成一座桥,很考验动手能力,只需要10元哦。”柏悦湾校区四年三班的学生黄译丹和小伙伴在人群中穿梭叫卖,口齿伶俐的他们让师生家长难以拒绝。   以上一幕对沙面学子和家长来说,再熟悉不过。这是一年一度的爱心义卖活动,每个班的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义卖品类,从选货到布置摊位,从成本核算到销售策略,孩子们可谓各出奇谋,个个争先。义卖的种类真多!有图书、文具、玩偶、玩具、植物等,還有不少亲子动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构思制作,利用环保的材料制作手工品。老师和家长就当协助者和见证者,一些平时不起眼的孩子有机会展示自我,大放异彩,不少家长都惊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谋生力”。
  “姚校快看,我已经有不少收获了,我们班的善款肯定是最多的。”黄同学兴奋地提起手篮给姚丹看,里面装满了5元、10元的纸币。家长对姚丹说:“孩子们不仅是顾客,也是卖家,让他们参与进来买卖物品,可以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赚钱不易,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次,比光讲道理强多了。”
  国家最近推行“地摊经济”,其实沙面小学的“摆摊教育”由来已久。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心义卖摆摊活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从线下义卖到线上义卖,已经成为沙面教育集团的品牌活动之一。2018年六一期间的爱心义卖总共筹集超过11万元的善款,用于贵州的两所结对学校修建爱心图书馆;2019年元旦期间的爱心义卖筹集超过80个爱心福袋,使80名贵州的留守儿童受惠;2020年六一节,姚丹在学生们的极力提议下,变身“带货主播”,携手广州五地帮扶工作参与者、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云端好书推荐”“网上带货”的直播,让疫情下的六一别具特色。直播仅2小时就吸引超过36万人观看,点赞44万次。
  在自主活动中贡献爱心,懂得分享学会利他,孩子们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投身抗疫:做主动担当的社会责任者
  今年初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学生们不得不宅在家里延迟复课。小钧是沙面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从新闻和学校的思政云课堂上了解到,自己在家学习这段时间,各行各业众多无名英雄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抗疫,守护家园。他深受感动地想:姚校长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自己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生,能为这次抗疫做点什么呢?小钧曾参加学校组织的美国游学,和美国小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了一个星期。看到美国的疫情爆发,小钧马上想到美国的小学生朋友们肯定也非常缺乏口罩等防疫物资,于是他主动提议要邮寄口罩给美国的小伙伴们,还用英语写了一封慰问信给美国的住宿家庭。美国家庭也很快回信了,称收到一份远自万里的关心,感到很惊喜,很温暖。
  “教材不是世界,世界才是教材!”姚校长知道小钧的故事后,继续深思:沙面小学和贵州毕节、金沙兄弟学校的众多小学生也一样平凡,如何创造机会,让这些平凡的孩子们也能贡献自己的抗疫力量,培养自我担当的精神呢?
  姚校长把这个问题在行政班子开会时和大家共同探讨,最终决定:穗毕两地学子通力合作,同创“防疫三字经”及防疫系列漫画。“三字经”全部由两地孩子们自主创作,因此很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心理特点,朗朗上口,易于谈记诵。根据两地的校园防疫要求和校情特点,把学生复课返校需要注意的各个校园情景细节画成各种有趣的漫画,充满童真童趣。经过20个日夜的创作和反复修改,沙面和贵州师生携手共创,名为《守护美丽校园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诵育人”将朗诵提高到美学的层面,以高质量的朗诵所创造的美感育人。通过将选诗文,以富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的诗文内容开启学生的审美感知;立足“诗情”突出“画意”,利用校园空间营建朗诵主题景观和立体声画环境,触发学生的审美愿望;通过朗诵技术指导和行动引领,帮助学生学会“美诵”,在美的朗诵中创造美好生活。  关 键 词 诵读;美诵育人;审美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摘 要依托表现性评价,通过制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评分規则,设计表现性任务情境的流程,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思维的“可视化”,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指引,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场,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 键 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思维可视化;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1)04-00-04  走进核心素养时代,“思维能力”
宋 晔、牛宇帆在《教育发展研究》第2期《人性复归新思路:生态德育——基于生态伦理的德育思考》一文中指出,人性失落已经被现代社会所公认:物欲泛滥导致的信仰危机;利己主义横行导致的道德危机;人的功能化导致的价值危机。由于道德教育具有复归人性的责任,因而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型德育观也肩负起这一使命,使其本身具有了多重复归人性的精神意蕴,包括敬畏生命的態度致力于重塑人性的信仰;守护共生的理念期待重构人性道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想在学校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为此,学校引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一、开发生活德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阵地的主要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摘 要在当下教育由“能力本位”向“素养本位”跨越的大背景下,将音乐与美术、语文、历史、数学和综合实践等学科实现有效整合,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期待美好生活,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激扬爱国热情,萌发法治意识的种子,涵养综合素质,带领孩子们展开难忘的精神旅行和心灵实践。  音乐教学;学科整合  G41  A  2095-1183(2018)04-00-03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摘 要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将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体验活动设计必须建基于对儿童过往生活的深度把握、当下生活的高度反思和未来生活的宽度引领,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生活体验,在向生活学习中实现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现场体验活动;向生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4-00-03  现场体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持“爱的教育”理念,旨在滋养学生“爱”的精神气质。2012年,我从同仁小学调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小时,正赶上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幕开启,即将学校传承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融入到新课标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探索中去。那时,我已从事德育工作二十多年,此前一直带领团队就“德育必须走向整合”这一主张,展开了一系列尝试,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激励着我,也更加坚定了
摘 要 为了让新劳动教理念能突破一校、一地局限,在更多的学校和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探索通过建立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这一民间组织来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改变劳动教育现状,分享劳动教育经验,加强劳动教育研讨,优化劳动教育生态四方面实现联盟的价值追求。从共同的理念追求、制订联盟章程、精心设计活动及加强提炼传播等维度来具体运作实施,完善联盟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教育改革的创新。  关 键 词 劳动教
摘 要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应进入学校教育文化实践场域,整合学校现有各部门职能和教育资源,全面规划以生活指导、生涯指导和学习指导为核心维度的指导课程体系。立足学校文化积淀和课程基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指导课程的实施方式,不断发现、唤醒学生潜能,引领学生学会关注自我发展,实现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与生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未来人才。  关 键 词 学生发展指导;学校文化;课
摘 要法治专册的学习,需要建立法律与儿童生活的有效链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与发现生活中的“法”,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指导其法治行为,才能帮助学生增进法治认知,促進其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会过“法治生活”。  关 键 词法治专册;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0-02  2019年秋季,各地都将开始使用全套统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