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初探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afe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导入;疏通文意;激趣;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71—01
  一、导学激趣,培养热爱文言的浓厚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明代王阳明也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以教师上课前,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创设出与文本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1.历史故事导入课文。如学《孙权劝学》时,可先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鲁肃、吕蒙和孙权这些人物的看法,可促使这些经验体会自然融入到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吕蒙等人物故事后,对《孙权劝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
  2.成语导入课文。如学《木兰诗》时,可用成语“扑朔迷离”导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个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木兰诗》的兴趣。
  3.精美语段诵读导入课文。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教师可把这些精美的大餐拿出来先让学生品尝一下,可自然轻松地过渡到新的教学活动中。如学《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美读描绘富春江大自然画卷的语段:“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教师的陶冶感染下,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精美图片导入课文。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资源,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如学《木兰诗》时,可从网上下载花木兰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浏览中感知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为文本的学习注入兴趣的元素。
  二、诵读感悟,读出情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诵读的重要意义及作用,诵读是学习文言最基础和关键的环节。可现实教学对诵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排诵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而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字词句上,急功近利,认为那是重点。学生在有限的朗读时间内,结结巴巴,破句连连,读得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可言,一开始就失去了兴趣,那结果可想而知。我认为教师应还朗读于课堂,让朗朗的诵读声充满课堂。 1.教师范读。让学生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因为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领悟。要求学生静心聆听,并做好朗读要求标记。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可合上书本,全身心投入到诵读中,初步体验美感。
  3.无拘无束自由诵读。让学生“入乎其内”,“忘乎所以”,能读多响亮就读多响亮,可以摇头晃脑,也可以辅助肢体语言尽情地诵读,读出抑扬,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
  4.诵读比赛。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
  三、教给学生疏通文意的方法,体会成功的乐趣
  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处理不好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现实是教师独自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讲解字词含义,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此过程中,甚至有些学生早已去梦周公了,或“人在曹营心在汉”,哪管教师讲的什么“之乎者也”。学生“怕”文言文,也就很正常了。为此,教师可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 教给学生疏通词语的方法,享受课堂展示的成功感。教给学生翻译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趟过文言的第一关,消除怕文言的心理。如教初中第一篇文言《童趣》时,我就教给学生疏通文言词语的方法。
  2.加字法,就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
  3.换字法,就是换另一个字来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这样,学生在课前或自主或合作顺利地越过了字词拦路虎,在课堂上再通过展示自已的成果,享受成功的乐趣,体验自己的价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开火车”翻译法。课前对照注释理解文意,课堂同桌二人合作,一个人站起来读一句文言,另一人翻译,“开火车”轮流译完课文。采用这种形式,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任务,团结协作,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化学合成、液态物质。在医疗整形美容界,长期被作为植入人体的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注射隆胸美容术。其单体注入到人体内后,可能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浅静脉的扩张和迂曲,多因下肢肿痛、困胀、溃疡及出血影响生活和工作。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疼痛明显,影响下肢美观。我院2006年3月~2009年5月,应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整个过程就会漏洞百出、溃不成军。同时,如果没有形象的融入,教学活动就会缺乏活力和幽默感。知识的传授需要形象的包装,就如灵魂需要
在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进和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学生对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势在必行。   “阅读,具有解构生命的哲学意义。” 也就是说,阅读要通过对文本的结构,寻找生命的痕迹。阅读的主体就是学生,他们的阅读过程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他们缺乏对长篇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淡化,从而导致个性认知与感悟的缺乏。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开放的特征,它的意义存在于与读者
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历史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推进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直观——激趣  信息化社会中,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传统课堂单调呆板的注入式教学和课堂信息的老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