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榜样追随”及其教育意蕴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榜样教育是教育实践的常用方式,但对榜样教育的理论反思缺乏从“教育者应当如何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习者(去好地)生活”这个伦理学基本问题维度的系统探究。舍勒价值伦理学认为“榜样追随”是人格生成的重要时机。榜样教育的原发机制是促成学习者的“榜样追随”。“榜样追随”以“爱”为原发动力,以“同思同构”为本真状态,以“人格生成”为根本朝向。基于此,学校榜样教育实践可以通过审慎思考榜样、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悉心呵护学生爱的能力,躬亲引领学生投身与榜样同思同构的状态,敏于体察师生的人格生成进程来构建一条现象学伦理学的榜样教育路径。
其他文献
爻变说是中国古代易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解《易》方法。从《易传》到汉宋有丰富的爻变思想。丁若镛在继承前人易学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爻变作出了新的理解,提出了爻本质是变、爻变与筮法相关、是一爻变、爻变是一切象数前提等观点,以此重建了以太极为本体、以爻变为核心的象数体系。他通过诠释《周易》经传尤其是《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话语,以太极概念为核心,详细地论述万物之本(胚胎),从天地开始,由太极生天地阴阳、生四时、生万物的创化过程及客观世界形成后万物瞬息万变,体现了太
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服务国家立德树人的重大人才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的重大科学发展战略、服务国家促进民生的重大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和格局中,教育学科必须勇担使命,从高从深从快地推进未来发展。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牵动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势不可挡的巨变,其进展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影响远远超过前几次工业革命。同时,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与融合日趋深化,产业间跨界合作走向纵深,学科间“围栏”逐渐消解。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繁荣的互联网创新生态,已经初步具备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基础,但在培育适应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力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对全球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挑战。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有没有准备好,都不得不面对这场疫情大考。我国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为了不让教育教学活动因疫情而中断,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师生、社会各界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引入智能信息技术,优化已有信息平台,采取全新教学方法,实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芮良夫毖》中两次出现的“五相”,其实就是清华简《皇门》中的“大门、宗子、迩臣”与“元武、圣夫”这五类人。他们是商周两代最为重要的辅政之臣。“五相”之中,“大门、宗子、迩臣”多系“世官”,而“元武、圣夫”则往往是出身异族或身份低贱的人,其实即“尚贤”。这一则说明西周“世官”制下同样强调“尚贤”,“尚贤”之举并不待春秋之时或墨子鼓吹而始有;另外也说明:“尚贤”就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试图于“世官”之外别辟一用人通道,而贵族仕途中那种正常的晋升其实并不属于“举贤”范畴。
风雨砥砺六十载,牢记初心再出发。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以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今年迎来了60华诞。“纪念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两周年暨上海社联成立60周年”会议于5月14日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会议并讲话。
截至2019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692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278所的54.1%,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每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经济社会的各个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在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引导和促进其建立协作联盟发展,向老牌本科院校借力、与区域新建本科院校合作、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周老师好,您是在1980年代末度过的大学时光。我们都知道,那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继五四之后又一个思想启蒙和人文主义勃兴的时代,而华东师大的文史学科,又是那一时代的翘楚。您能谈谈,那个时候的校园文化、时代精神、学术精神,对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吗?
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表征,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其展开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对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学生课程表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在落实过程中成就与局限并存":开齐"情况符合国家规定的开课要求,但是存在着更改课程名称的情况;"上足"情况良好,但六成以上班级存在"超课时"现象,物理、化学和外语等课程"超课时"现象尤为严重,不同省(市、自治区)"超课时"存在差异,道德与法治、体育和小学科学等课程"缺课时"问题比较突出;"教好"情况学生评价较高,但是各省(市、自治
自近代以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在思想形态上是一个不断确立现代性并超越现代性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中国教育哲学不断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中国教育哲学现代性的曲折展开,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在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中国具体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特定的时空与实践综合作用的产物。正是在建构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教育哲学明确了其任务和发展方向,确立了其自我认同。中国教育哲学的自我认同在不断确立并超越现代性的三个维度上表现为两重纠缠:多元现代性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变奏、内生性与外源性的双重张力、学科特色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