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情况及症状分析
小文,女,14岁,身高152,父母为公务员,家庭环境民主,关系和谐。进入初中后,小文开始住校生活,和宿舍同学关系良好。初一下学期开学后,她常常在半夜醒来,醒来后感觉很害怕,睡不着。因为睡眠不好,学习受了影响,她很苦恼,每次睡前都想一觉睡到天亮,可还是常在半夜醒来,默默地感受害怕。
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入学适应不良的个案,表现为:个案在入学初期,面對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尽快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生活受影响,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和心理失调。
二、问题原因分析
入学适应过程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但适应的过程也存在个别差异,有些同学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有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入学适应困难,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小文最明显的表现为睡眠受影响,感到害怕,却没有受惊吓的经历,宿舍关系也和谐。避免过多的分析,直接针对症状进行舒解,比较符合小文的情况。
三、故事治疗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方式与成人咨询有明确的差异,儿童往往还不能掌握思维沟通的方法,所以游戏和故事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儿童在故事中可以表达焦虑和害怕,通过故事的叙述处理内在的冲突与矛盾。
故事治疗是由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提出的,这种治疗方法一改传统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治疗方式,既不分析也不诊断,而是在来访者的叙述、分享中找到治疗的切入点。来访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并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改变就在其中。故事疗法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小文内心细腻,在描述害怕的时候体验明显,所以在咨询中,我决定引导她创编一个由害怕到不害怕的故事,不作分析,单纯地听她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通过调整让她不再害怕,进而重塑故事。
四、故事创编
师:小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讲个故事好吗?文:好呀。师:故事的主人公需要你来选,是一只能代表自己的小动物,你会选什么呢?文:我想想,那我选蛇吧!师:是长成什么样的蛇呢?文:一只厉害凶猛的大蟒蛇!师:是那种很大的大蟒蛇吗?这是和你自己比较像的蛇,对吗?文:我还是选小蛇吧,小草蛇那种。师:决定好了,是小草蛇。文:是的,我选小草蛇。师:接下来,这小蛇要去哪里呢?它要去做什么?文:小蛇要穿过森林,它要回家。
由儿童自己来选择故事的主人公,能更好地将故事和儿童自身建立联系,让儿童在故事中获得力量。在接下来的故事创编中,这只小蛇在森林里历险,走在森林里很害怕。
师:这只小蛇还敢走吗?文:它害怕了,它不敢走,它孤零零的一个人走在森林里,很害怕。师:想想看,森林里有阳光吗?小蛇可以抬头看一看。文:有,有暖暖的阳光。师:好呀,让小蛇去感受温暖。文:挺暖的,像是爸爸妈妈的鼓励。师:爸爸妈妈会怎么鼓励这只小蛇呢?文:他们会看着它。师:好,他们像阳光一样温暖地注视着它,那小蛇会怎么想?它可以对自己说什么?文:它可以说“加油,你可以的”。
在后面的故事中,小蛇欣赏到了森林里很多风景,有阳光照耀的树叶,有小鸟的歌唱,还有头顶的阳光,当然也有让小蛇害怕的猛兽。故事中的每个风景在潜意识中可能都有解答,但无须做太多分析,让儿童充分感受故事中的温暖与快乐就好,体会战胜困难自我鼓励的过程,遵照儿童自己的意愿去讲述一个故事。
师:嗯,小蛇一直在自我鼓励,它好勇敢。文静静地点头微笑,没有回答。师: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和鼓励,小蛇回到家了吗?文:它快要穿越森林了。师:好的,继续加油。
故事最终结局是,小蛇穿越了森林,见到了爸爸妈妈,很开心。故事治疗要引导儿童给出故事的结局,一个有发展有结局的故事更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事结束后,我和小文一起讨论了她创编的故事,引导她说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
小文说感觉自己好多了,并且她找到了害怕的原因:刚上初一的时候她比其他同学晚来一个星期,那时候军训已经结束了,所以在宿舍看到大家都嘻嘻哈哈熟悉起来,只有自己像个外人,感觉很害怕。尽管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相处和大家也成了朋友,但这学期一开学,那种害怕还是会在半夜袭来。创编小蛇的故事让小文感受到害怕,但也战胜了害怕,小蛇是勇敢的。
五、反思
这次的故事治疗带给我很多思考,对于儿童来说,故事更生动、更有趣、更神奇,所以故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儿童的内心,通过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引导和鼓励,来访者可以获得生命最本源的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 张金萍)
小文,女,14岁,身高152,父母为公务员,家庭环境民主,关系和谐。进入初中后,小文开始住校生活,和宿舍同学关系良好。初一下学期开学后,她常常在半夜醒来,醒来后感觉很害怕,睡不着。因为睡眠不好,学习受了影响,她很苦恼,每次睡前都想一觉睡到天亮,可还是常在半夜醒来,默默地感受害怕。
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入学适应不良的个案,表现为:个案在入学初期,面對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尽快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生活受影响,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和心理失调。
二、问题原因分析
入学适应过程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但适应的过程也存在个别差异,有些同学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有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入学适应困难,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小文最明显的表现为睡眠受影响,感到害怕,却没有受惊吓的经历,宿舍关系也和谐。避免过多的分析,直接针对症状进行舒解,比较符合小文的情况。
三、故事治疗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方式与成人咨询有明确的差异,儿童往往还不能掌握思维沟通的方法,所以游戏和故事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儿童在故事中可以表达焦虑和害怕,通过故事的叙述处理内在的冲突与矛盾。
故事治疗是由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提出的,这种治疗方法一改传统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治疗方式,既不分析也不诊断,而是在来访者的叙述、分享中找到治疗的切入点。来访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并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改变就在其中。故事疗法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小文内心细腻,在描述害怕的时候体验明显,所以在咨询中,我决定引导她创编一个由害怕到不害怕的故事,不作分析,单纯地听她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通过调整让她不再害怕,进而重塑故事。
四、故事创编
师:小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讲个故事好吗?文:好呀。师:故事的主人公需要你来选,是一只能代表自己的小动物,你会选什么呢?文:我想想,那我选蛇吧!师:是长成什么样的蛇呢?文:一只厉害凶猛的大蟒蛇!师:是那种很大的大蟒蛇吗?这是和你自己比较像的蛇,对吗?文:我还是选小蛇吧,小草蛇那种。师:决定好了,是小草蛇。文:是的,我选小草蛇。师:接下来,这小蛇要去哪里呢?它要去做什么?文:小蛇要穿过森林,它要回家。
由儿童自己来选择故事的主人公,能更好地将故事和儿童自身建立联系,让儿童在故事中获得力量。在接下来的故事创编中,这只小蛇在森林里历险,走在森林里很害怕。
师:这只小蛇还敢走吗?文:它害怕了,它不敢走,它孤零零的一个人走在森林里,很害怕。师:想想看,森林里有阳光吗?小蛇可以抬头看一看。文:有,有暖暖的阳光。师:好呀,让小蛇去感受温暖。文:挺暖的,像是爸爸妈妈的鼓励。师:爸爸妈妈会怎么鼓励这只小蛇呢?文:他们会看着它。师:好,他们像阳光一样温暖地注视着它,那小蛇会怎么想?它可以对自己说什么?文:它可以说“加油,你可以的”。
在后面的故事中,小蛇欣赏到了森林里很多风景,有阳光照耀的树叶,有小鸟的歌唱,还有头顶的阳光,当然也有让小蛇害怕的猛兽。故事中的每个风景在潜意识中可能都有解答,但无须做太多分析,让儿童充分感受故事中的温暖与快乐就好,体会战胜困难自我鼓励的过程,遵照儿童自己的意愿去讲述一个故事。
师:嗯,小蛇一直在自我鼓励,它好勇敢。文静静地点头微笑,没有回答。师: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和鼓励,小蛇回到家了吗?文:它快要穿越森林了。师:好的,继续加油。
故事最终结局是,小蛇穿越了森林,见到了爸爸妈妈,很开心。故事治疗要引导儿童给出故事的结局,一个有发展有结局的故事更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事结束后,我和小文一起讨论了她创编的故事,引导她说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
小文说感觉自己好多了,并且她找到了害怕的原因:刚上初一的时候她比其他同学晚来一个星期,那时候军训已经结束了,所以在宿舍看到大家都嘻嘻哈哈熟悉起来,只有自己像个外人,感觉很害怕。尽管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相处和大家也成了朋友,但这学期一开学,那种害怕还是会在半夜袭来。创编小蛇的故事让小文感受到害怕,但也战胜了害怕,小蛇是勇敢的。
五、反思
这次的故事治疗带给我很多思考,对于儿童来说,故事更生动、更有趣、更神奇,所以故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儿童的内心,通过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引导和鼓励,来访者可以获得生命最本源的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 张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