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坠机相距100米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灾区飞行最大困难是什么?《新民周刊》记者专访了国家一级飞行员、南京军区空军搜救团丁维佳大校。
  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直升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失事。直至6月10日上午,才搜寻到失事直升机和遇难人员遗体。
  米——171直升机是此次抗震救灾的主力直升机型,33年驾龄的机长为何会失事,在灾区飞行最大困难是什么?《新民周刊》记者专访了驾驶与失事直升机同机型直升机的国家一级飞行员、南京军区空军搜救团丁维佳大校。
  《新民周刊》:南空搜救团从南京驰援灾区,投入了多少力量?
  丁维佳:我们共分两批派出8架直升机投入抗震救灾。机型有米——171和直8K。
  5月12日晚10点,我团就接到了任务,5月13日早晨6点多第一批2架直升机从南京起飞,奔袭1400多公里,经过2次加油,于下午5点多到达成都太平寺机场,投入抗震救灾。
  第一批飞机出发后,搜救团其他飞机全部进入紧急升空状态,装备、人员全部待命,油箱加满。5月15日一早,第二批6架飞机受命奔赴灾区。
  《新民周刊》:直升机在前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丁维佳:直升机的特点是不需要机场,只要有相对平整的场地,没有高压线,就能实施机降。主要任务第一是送首长视察灾情,比如堰塞湖、山体滑坡、公路堵塞、救援点等情况;第二是将救助中心提供的物资、医护人员、卫生用品、帐篷、水、蔬菜送入灾区。返回时把受伤灾民、孤儿、救灾人员的伤员带回。
  《新民周刊》:在山区飞行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丁维佳:山区飞行飞行条件难度非常大,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山高。飞机需要穿山沟飞行,有时有云,导致能见度不好,左右两侧都是山,很难把握。
  二是气流不稳。飞机受风的影响很大。山的阳面上升气流大,阴面下降气流大,如果不采取措施,翻过一座山飞机能上下上百米。
  三是高压线的威胁。当地供电高压线多建在山头上,还有很多过山线——两个山头各一根电线杆,中间是高压线,这是最危险的。高压线是肯定看不到的,只能通过看电线杆来判断前方有无高压线,如果能见度只有1公里多,看到电线杆时已经靠电线很近了。
  四是缺少降落场。灾区都在山沟里,经过地震,相对平整的地块少,机降场地难找,还要近可能靠伤员近。有时要采取低高度悬停,就是不让飞机降落,悬停在地面以上三五十厘米。
  《新民周刊》:您在救灾飞行中遇到过坠机危险么?
  丁维佳:有过的。有一次能见度很差,甚至不到1.8公里,山区飞行的要求能见度是3公里,但达不到这个条件。飞机已经飞到黑色的高压线跟前了才发现,高压线比飞机略低点,紧急提升高度才越过去。下来后大家议论,估计那时离高压线也就四五十米,顶多一百来米。
  当时情况真的很危险,幸好我们分工周密,发现及时。前舱4个人,机长纵览全局,副驾驶负责操作直升机,空中机械师监控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机上各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负责观察直升机前方和两侧有无高压线和障碍物,领航员观察直升机行进路线。4个人各有分工。
  《新民周刊》:还有其他可以避开高压线的好办法么?
  丁维佳:有一种方法是肯定不会撞到高压线的,就是飞得比航路中最高的山峰还高,比如航路中最高的山2900米,那我们飞3100米,肯定很安全。但是这种安全飞行往往看不到地面目标,所以为了找到目的地,必须采取低空钻山沟的方式飞行。返航时,有足够转弯半径,也可以拉高飞出,避免穿山沟。我们设定不同预案针对不同条件,诸如低进低出、低进高出等等。
  《新民周刊》:每天有多少飞行任务?
  丁维佳:早上6点多起飞,晚上8点多回来。如果在成都和映秀间往返,最繁忙的时候每天可出动四到五架次,如果是到青川,一天最多飞三次。
  《新民周刊》:一趟可以拉多少人?
  丁维佳:米——171和直8K的最大起
  飞重量都是13吨,实际载货量在1吨左右。我们最多一次拉了24个人出山,因为主要是老人和儿童。要是担架,一次可以运六七副。
  《新民周刊》:高強度的飞行,怎样保证飞行员的体力,什么方法减压减少疲劳感?
  丁维佳:飞行员精神是高度紧张的,压力很大,对人最大的压力莫过于安全压力。从根本上讲,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减少疲劳,主要是飞行间隙时注意休息,有时在机场装货时飞行员就趁机休息。
  另外,地面上有直升机飞行员休息室,提供按摩椅以及一些抗疲劳药物。
  《新民周刊》:5月31日的飞机失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丁维佳:这个原因很难说,飞机还没有找到。从当时失事飞机的情况看,我个人估计可能与撞山有关,那么造成撞山的原因与能见度低有关。
  《新民周刊》:有没有可能因为两个发动机同时损坏?
  丁维佳:直升机双发同时停车的可能性很小。10年内,全世界的直升机双发同时停车只有3次。当然,单发停车在山区也可能造成失事,因为山区对机动性要求性高,单发动力不足,也可能撞山。
其他文献
只要有助于恢复灾区供给能力的政策,就应该允许灾区大胆摸索、实践,这既是快速恢复灾区经济的催化剂,也是让总体经济尽快从灾害重创中走出来的上佳选择。  震灾之后,有不少经济学者根据“破窗效应”理论,认为灾害只是破坏经济的存量,但灾后重建刺激了需求,会推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实际上,从供给学派的角度来看,灾害不仅不存在“破窗效应”,反倒减少了需求。这要从一个根本的误解说起。  是供给产生需求,还是需求产生供
中國畅销书真相    畅销书有毒吗?  有人说:吾生有涯,除非流传三十年以上的书不读,以免浪掷青春;有人说:中国人永远追赶新书是一种病,绝大多数畅销书的价值类似好男超女,只是过眼烟云;更有人说,对畅销书排行榜要“逆读”,在这个“烂书大行其道”的时代。  畅销书标示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平均分。找到下一本畅销书是绝大多数出版人的梦想。这一代新锐书商多是文人脱胎换骨而来,市场感觉却如鹰隼般敏锐。对他们来说,
对于书而言,这是从“作”到“做”的十年。  中自有黄金屋,做书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总有一本又一本的畅销书脱颖而出,也让一个个书商随之浮出水面。  这是伴随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无远弗届,80后走上前台,中产开始抱团,财富成为关键词中的关键……对于书而言,这是从“作”到“做”的十年。    十天磨一剑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的柏桦1993年曾一度辞去大学工作,并做了十年的二渠道图书
畅销书的面孔各不相同,隐约都能看到网络化和娱乐化的眉眼。粉墨登场的“书模”是不是最极端的体现,现在还不好说。    畅销常常是“意外”  北京一家报纸在4月中旬推测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沉思录》发行量为20万册,而中央编译出版社和策划该书的青豆书坊对这本书的真实销量讳莫如深,到了5月底,北京的一些出版人推测这本书已销出逾30万册。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两千多年前写下的这些文字居然在今天依然如此风行,
余秋雨的号召力为99读书人俱乐部迅速吸引了人气,成为一种品牌资源。  短短三四年时间,本土的99读书人俱乐部已经拥有会员150多万,开始起步全面赶超贝塔斯曼。九久读书人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育海说,请余秋雨担任股东堪称神来之笔,对九久读书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1年,已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的黄育海抛弃铁饭碗,出任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总编辑,3年后他离开贝塔斯曼,创办了上海九久
“美国的书店里经常有100多万种图书在销售,说明常年不断加印。而中国永远是在追新书,很多好书并没有被好好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每年出版图书不下30万种。这么高的年产量,好书却并不多。读者如何越过那些商业排行榜和广告式的书评陷阱,找到真正好品质的图书呢?这也是国内最大的网络书店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一直思考的问题。  记者:从2007年至今,当当网卖得做好的是哪些书籍?  俞渝:我个人
被称为高科技殿堂的东京秋叶原步行街汇聚了日本时尚的电玩和手机,喜欢在这地区逛街购物溜达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为“御宅族(Otaku)”,他们大多数沉迷于电子产品,不善于与人交谈,喜欢将自己深锁在个人世界里。6月8日,一起令人震惊的疯狂凶杀案就发生在这里。凶手是25岁的加藤智大,一个标准的“御宅族”。这起7死10伤的血腥案件震撼了日本社会,日本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资讯时代的一场“恐怖事件”。  事发当天
古巴领导层反对把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归功于一人。  6月3日是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的77岁生日,同时也是他正式走马上任的第100天。如今漫步古巴首都哈瓦那街头,确实会察觉到这盏加勒比海上的社会主义明灯在悄然变化之中:街头公共照明灯明亮了,街头的建筑物新了,人们的精神也比以前足了。  哈瓦那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公交车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曾为公交立下汗马功劳的“骆驼车”已经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外观
只要卡斯特罗活着,他仍将是古巴革命的掌舵人。  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罗因病暂时移交政权。在养病期间,自2007年3月28日起,卡斯特罗通过写文章,来“贡献我的经验和思想”。从2007年3月28日至2008年2月18日,卡斯特罗在古共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上,以“总司令的思考”名义陆续写了95篇文章(包括时评、公告、书信等),对和平与战争、反恐、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生态和环保、气候变暖、生物
她是中国女排的骄傲,是陈忠和的“法宝”,更是世界排坛上的一枚“核弹头”。  她是中国女排的骄傲,是陈忠和的“法宝”,更是世界排坛上的一枚“核弹头”。她就是被称为“郎平第二”、来自辽宁的20岁“重炮手”王一梅。  6月8日,有着“小世界杯”之称的瑞士女排精英赛在洛桑落下大幕。中国女排成绩平平,无缘冠军,但这次大赛上,王一梅却是最大的亮点。正如古巴女排教练卡尔德隆说:“王(一梅)让人想起了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