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我的故事(外一篇)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来,我什么也干不下去,心情沉重。每天都守在电视机旁收看四川那边的新闻,一直跟着流泪。朋友们也和我一样,相互发着短信,相互安慰着,祈祷着,祝福着。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我经历了:地震、被骗、醉酒、“入道”、丢手机。
  5月12日上午9:30,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参加了军旅作家徐剑的长篇报告文学《冰冷血热》发布会。会议差不多在11:30结束,与会的赵瑜、李炳银、胡殷红、萧立军、何西来等几位老朋友说要一起吃午饭。正在商量的时候,徐剑说:“晚上我要设大宴请大家,六点钟,在宣武门附近那个云南菜馆。”于是,我们几位中午就不想再吃饭,各自回家。
  我本已买好12日晚回长春的火车票,打算开完徐剑的会就要走的,但在大家的挽留劝说下,我准备去退票。从人民大会堂出来,《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萧立军打车,把我和评论家李炳银顺路捎到建国门。之后我去北京站,李炳银回家了。
  到了北京站,我先去售票口问有没有人买我这张票,问了几声,没有人理我。我转身向退票口走去,这时一位穿着赭色西装的矮个子男人向我走来,说:“你的票是软席,有点贵啊。”我没理他,想他也不会买。他又跟随上来:“我着急,贵也买吧。”我一阵欣喜,想想这样自己还能少赔一些退票费。票价是365元,他付给我370元,我又找给他5元。我说:“谢谢啊!”接下来把钱放在包里就坐地铁回宾馆了。
  回到宾馆房间时还不到一点钟,很累,很困,但想着给《羊城晚报》副刊“文学后台”专栏的文章还没有写好,就马上泡一杯浓茶,翻看着刚给责编胡文辉发走的那篇《大师走了,也带走一个时代》,该文写的是王元化的故事,当时我还没有从王元化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然后我又打开电脑开始写《陈忠实的故事》。
  突然,我的身体慢慢地开始晃动,身下的椅子也跟着溜动了几下。我没有在意,以为是自己犯困的缘故。间隔不到一分钟,又开始晃动,我头上的书架玻璃也开始响动。我还是没有在意,以为是三楼装修的电锯导致的。蓦地,我感觉非常恶心、头晕!我使劲振作了一下,想先把稿子写完再睡上一会。接下来,晃动又开始了,我终于坚持不住,像晕车一样想吐,想上厕所,于是电脑也没关,我就到床上躺下。很快,不适的感觉过去了。
  这时,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审高秀芹给我发来短信:“四川那边地震了,北京有震感,东城区一带震感强烈,社科院一带为重。”我正好住在这一带,看来刚才我的那些反应是地震导致的。天哪!
  我马上下楼走到街上,看到街上的人都很正常,谁也没感觉到有地震的样子。我开始对自己刚才的反应产生怀疑:是最近身体不好的原因吧?的确,工作太累,透支太大,近来常感疲劳。我不敢对路人声张地震的事,怕沾上“传播假新闻”的嫌疑。
  走进一家卖休闲服装的小店,我选中了一件白色运动上衣,标价50元。我从包里顺手拿出退票所得的那370元钱中的一张50元,收款员看了一眼说:假币!我把那320元也拿出来让她看,她说这300元都是假币,只有这张20元的是真币。
  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假币,也从来没有拿到钱后验证真假的概念和习惯。
  我打电话给高秀芹,她说:破财免灾!
  徐剑的宴请是晚上6点。我走到饭店大厅时,遇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艺术中心主任黄宾堂。我们一起来到“999”包房,大家已经到齐了。徐剑说还是由胡殷红姐姐起杯,大家响应,一同畅饮。
  《文艺报》资深编辑胡殷红,一位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女人,我们都叫她“胡姐姐”。我与殷红可谓“一见钟情”,几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与陈忠实一起吃饭,期间胡姐姐接了个电话后便出去拿回一包东西,当即打开,是朋友从国外带给她的两瓶高级香水,她顺手就递给我一瓶:见面分一半!而今天,胡姐姐又命令我说:“朱竞,你如果以后想常在这圈子里混,那就得跟在座的每人喝三杯啤酒。这叫‘入道’。”
  我如同服从军令一样服从胡姐姐的调遣。这样的场合只要胡姐姐在场,她的话就是军令。她太有指挥能力和号召能力了,你不能不听她的。我也是舍命陪君子的性格,一圈下来,头晕脚轻,但意识清醒。胡姐姐说:好,正式同意你“入道”啦。然后大家都笑。
  时间到了22点。在谈笑声中,我们关注着四川的新闻,听到的消息让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我们开始谈论严肃而深刻的话题:98年的抗洪、76年的唐山大地震、美国大片《后天》、日本的自救教育……
  在座的几位都是非常有良知的作家、批评家、出版家、编辑。作家赵瑜以敏锐的思想和对现实审视批判的态度写出过《强国梦》、《马家军调查》、《中国的要害》等优秀作品。评论家、作家萧立军几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无冕皇帝》,讽刺一系列肮脏龌龊的文坛现实,面世后如同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得很多人对号入座,让中国文坛“不得安宁”了好一阵;赵瑜的《马家军调查》也是经萧立军之手,几经周折才得以在《中国作家》发表。徐剑的优秀作品《东方哈达》、《大国长剑》曾让多少人感动,年初徐剑又冲到抗冰雪战斗第一线,采访到了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写出《冰冷血热》这样的纪实文学作品。黄宾堂曾任《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多年,编发了许多好作品。还有电力出版社的大编辑、高级工程师刘克兴,他的成就和故事就更多了……
  这时我的手机短信声响起,是谢冕先生发来的,他给很多人发了短信,问候大家。看完短信,我把手机放在餐桌上继续聊天,直到兴尽而散。
  5月12日的一天,就是这样过来的。
  
  当我醒来时,已是5月13日中午。
  打开电视,收看央视新闻频道,四川汶川,惨绝人寰的场面出现了:一片废墟、一片哭海……
  赵瑜打来电话,说饭店的人电话通知他:“你们昨天有人把手机落在了这里。”赵瑜取回手机,却不知道是谁的,问了几个人后才问到我。我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
  徐剑也打来电话:“我接到命令,明天一早,赶往灾区采访!”我只说了一声:“保重!带一些巧克力吧。方便时发短信报个平安。”
  萧立军说他们刊物要在近期举行的大型文学颁奖活动已取消。
  谢有顺从广东发来短信:“有两位朋友在四川地震时被压在下面了,其中一位至今没有消息,一直弄得心绪不宁,总是无法完成你刊布置的文章,耽误了,抱歉。”
  郜元宝从上海发来短信:“这两天什么也不想做,就是从电视上看汶川的消息。那地方以前去九寨沟时好像经过的。活在这个时代,见过的灾难多了,有时心凉,但事过后还是热的……死是悲惨的,生也应该是尊严的……”
  ……短信、邮件、电话,全都是问候……
  徐剑到达灾区后,给朋友们发来短信:“我很好!到成都下车后就遇5.9级的余震。今天下午去了都江堰,尸臭熏天,惨不忍睹。在柴坪坝铺水库大堤采访失去父母的汶川中学的中学生,一千多人啊!听一个高三女孩子代燕妮讲自己已经没有了父母时,我扭头跑开,朝着都江堰方向号啕大哭……”
  5月13日22:40,我乘坐的Z61次北京—长春的火车开动了。
  
  捐款“秀”
  四川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人民做着相应的援助。捐款、捐物、做志愿者,还有很多人在心底默默祈福:祝愿灾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在我的观察中,近期各界献爱心的形式中,似乎有很多“秀”的成分。诸如,各省市文学艺术界纷纷学习CCTV,以晚会的形式募集善款向灾区捐助,这本是鼓舞人心的事情。相关领导也研究决定:让文学界、艺术界、企业界的名人和明星们上台。领导们的初衷是对的,是想让名人明星起到带头作用:既然人民给予了他们名人明星的称号,他们就应该发挥积极效应。
  问题是,在地方上,谁是名人?谁是明星?如果在各省市及地方,能有几位像刘翔、姚明、李连杰这样大家认可的人物也就好说了,也就不会出现让领导犯难的问题了。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当然,在各省市文联、作协也有很多地方名人,也曾发表过几篇作品,也曾导演过几个小的电视剧,或是写过几篇小说、几首诗。平日里在单位见到这些“名人”,大家都称之为“王作家”、“李诗人”、“马导演”、“牛编剧”等。
  晚会究竟让谁上台作为代表往捐款箱中捐款才好?摄像机应该拍摄谁?如何介绍捐款人的身份?诸如此类的问题让领导犯难了。与此同时,一些自认为是“名人明星”者在私底下也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明争暗抢,动作之猛,绝不亚于大地震。为什么他们要争抢呢?经打听我才明白,这是确立“谁是名人”的一次机会,而这次机会比之以往的上台亮相,更显得伟大而光荣——被摄像机摄录,再由电视台的上星频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播出后,他们就真的成为名人了!因为名额有限,有些人不能上台亮相,就只好在各种场合一遍遍地向人解释:“我的名额让给了某某人,他比我更需要”……
  我顿然感觉到,这样的形式和内容,简直有点像电视台策划的“超级女生”、“超级男生”选秀活动。我想,谁是“名人和明星”并不重要,谁到台上去捐款也不重要。我关心的,是他们能否抛开一切名利而真诚地奉献爱心。从电视上看到,一些作家、诗人、艺术家、画家在走近捐款箱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抬起头,双手拿着薄薄的信封,朝着摄像机的方向摆好投放的姿势,引而不发;直到感觉摄像机对准自己时才轻轻地投下。每每面对这样的镜头,我都会很不舒服。
  前几天又听人说起,某位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想把自己的几万元稿费捐给灾区,这是多么让人敬重的举动啊!然而,该女作家却拿着这个捐款的数字先后参加了四个“赈灾献爱心”晚会,在每一个晚会上她都说“到了某日,款会到账”。一片掌声过后,这笔钱终究没有落到任何一个晚会的账上,媒体却报道了她一次次的捐款行为。细心的人把几份报纸找到一起,就会发现这种“捐款秀”有多么无耻。
  也许,我实在不应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曾跟同事说:“我们把要捐的钱买一些帐篷,然后自己送到灾区!”虽然不可能,但这想法是真实的。我知道我这种想法也是在“作秀”。
  也有“秀”得不错的人,比如韩寒。近年,骂韩寒作秀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韩寒却“秀”得漂亮,“秀”得响亮。韩寒博客中有篇《再见四川》的文章,让我很是感动:“在地震发生后的48个小时,我从北京飞到了四川成都。在此之前,事实上,我已经用我的方式进行了一笔捐款,然后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宣布,以我名义向相关部门的捐款为零。”我知道,在民间有一些不知名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包括一些网络作家,他们也许不被有关部门承认,他们也许不是中国作协会员,甚至连省市级作协会员都不是,但这次却以作家艺术家的身份,把所得稿酬和演出费用慷慨地捐给灾区。这些并非名人的作家艺术家虽然年轻,却懂得真正的爱,懂得做人的价值。
  我同意韩寒的说法:“一旦捐款变味,会让做善事者心里很不舒服。”
  这是一个“作秀”的时代,谁又不想“秀”出自己的光辉呢!
其他文献
年难得一见的皑皑白雪,我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前辈老编辑章品镇老先生赠我的《书缘未了》,还有资深编辑张昌华先生友情赠我的《曾经风雅》。如果连同他们之前出版并赠我的《花木丛中人常在》、《自己的嫁衣》和《书香人和》、《走近大家》,这已是他们第三本文化随笔集了。读着这两位老编辑的作品,除了与他们共享作为编辑的酸甜苦辣外,在我的脑海里顿时涌现出一个与编辑作家直接相关的话题:职业编辑与编辑型作家。  据我所知
期刊
这位因屡破奇案而得名“神探”的原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于8月3日在记录他无数刑侦传奇故事的南京城因病辞世,享年88岁。  一代刑侦前辈离开了他热爱的刑侦事业,而他破获的无数案件,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活跃在荧屏上——不久前,以他为原型而创作的电影《蓝盾保险箱》还在央视再度热映。    屡创神话的一代神探    1973年6月12日午后,南京城南武定门护城河内3个孩子正在嬉水。一团棉絮包裹的水球在草丛
期刊
张辽宁把所有家庭成员招呼到床边后,就开始了剧烈地咳嗽。他咳得很是用力,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把那一张惨白的脸咳成了一挂长着鼻子、眼睛和嘴的猪肝。他的母亲在一旁看着心疼,想过去给他捶捶背,却被他摆摆手制止了。张辽宁向地上吐了一口浓痰,把每个人都看了一遍,绝望地说:“我可能快要死了。”随后又指指地上的那口余热未散的粘痰说:“你们看看,痰里有血,是我的血。”  当时,在场的除张辽宁之外,还有七个人——张辽宁
期刊
逶迤的浏阳河水奔腾不息,巍巍的大围山重峦叠嶂。在这块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土地上,孕育了共和国多少英才伟人,谱写了一曲曲壮美感人的赞歌……党的忠诚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杰出的政治工作者、著名将领、浏阳人民的好儿女、老红军张藩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在革命家庭影响下投身革命洪流    张藩,原名张环继,1908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于湖南省浏阳河张家坊镇守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张
期刊
在南通市港闸区流传着一部长篇叙事民歌《花子街》,这是在汉民族民歌中为数不多的长歌。流传下来最出名的长篇叙事民歌《孔雀东南飞》主要还是出自文人手笔,以五言诗句形式传播近2000余年。而通过“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流传方式,且无文字记载的《花子街》就更难获得。1983年6月在苏州两省(江苏、浙江、)一市(上海)吴歌学术讨论会上,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国藩称《花子街》为难得的长歌,“南五(《五姑娘》
期刊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大地震,震波扩散到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和重庆市。至6月17日止,遇难人数达69176人,失踪17415人,受伤374008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确切计算。虽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死难人数超过了汶川大地震,但灾情却小于后者。因此,人们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发生的灾情最大的地震,是符合实际的。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大考验。这场大考验证明,党中央、国务院
期刊
大灾面前说爱心    我相信,即使时光再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中国历史也终将不会忘记这一严峻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及其所带来的大灾难。而与这灾难相依相伴同时频繁出现的另一个醒目词汇便是:爱心。历史将会记住:这是一段黑色阴霾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爱心闪烁的日子。惊天大灾肆虐之际,正是爱心高涨之时。  这段时日里,全国几乎所有传媒都在24小时内滚动播送着灾难与爱心的讯息,灾难与爱心同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让五月的中国充满了悲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灾难,千里之外的苏州向灾区人民伸出了自己的双手,用爱心和责任演绎着一幅幅手足情深的生动画卷。截至6月30日,苏州民政(慈善)已募集救灾款物5.41亿,其中捐款4.98亿,捐物折款4307万。    市民:奉献爱心,尽我所能    大爱苏州,承载着苏州市民与灾区同胞心手相牵、守望相助的骨肉亲情。  13日一早,一位先生就赶到慈善
期刊
飘湖公园在我们医院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马路,穿过斑马线,就是公园的南门。站在宿舍8楼的平台上,就能看到湖边的那张木质长椅,此时我就仰躺在那张长椅上。已经是中秋了,荔枝已经采完摘尽,但枝叶依然青绿,覆盖在我面部上空。一只灰色蜘蛛吐着丝,从枝叶间悬挂下来,悠悠荡荡地向我的鼻尖靠近。  我一直害怕那些小虫子,这只带着褐色斑点的灰色蜘蛛更让我心生厌恶,我本可以离开的,或者把蜘蛛弄出我的视线,可我没有那样做,
期刊
人的这张脸,真是太奇特太有意思了。就那么巴掌大的地方,从上到下排列着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竟然没有一模一样的。即便是双胞胎、三胞胎,亦有不同之处,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脸也是如此。  观世人之脸,形象各异,千姿百态,印象深的有这么几种类型:  胖与瘦——胖者皆长得圆圆润润,胖胖乎乎,褒义形容为“富态”、“福相”,贬义则称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瘦者就不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