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伴随着人们的道德认知而产生和发展的、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了情感,有了强烈的爱憎好恶时,就将在他的身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他对事业采取追求或丢弃、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为;相反,如果学生对此表示出冷淡的态度,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时,他们的认知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同时,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它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现实性。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主要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呢?
  
  一、以情感人
  
  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爱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体验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们、培育他们。有位教师每学期都要为特困生购买课外读物和垫付一部分书杂费;发现学生有病,还出钱治疗。一次,这位教师也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她的一位学生为了给她买滋补品,使老师能早日恢复健康(可又无钱买)居然想到了去卖血。这位学生为什么对老师这样尊敬和关心呢?关键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在前。
  
  二、培养学生控制激情的能力
  
  要让学生能够预见某种情感表露出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教育他们要控制自己克服激动,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情感,并且尽量消除消极情感的产生。有位教师在执教《珍惜劳动成果》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1、小方的画被小刚弄坏了,小方该怎么办?2、如果你的劳动成果被人毁坏了,你的心情怎样?然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研究所发生的问题的起因与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处理和解决,使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只有遇事多加思考,冷静地对待、科学地处理,才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同时,也使学生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不只是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珍惜所有人的劳动成果的道理。
  
  三、深化道德情感
  
  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深化。有位教师在执教《个人服从集体》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制作了一幅我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后升国旗、奏国歌场景的投影片。当投影片投放出来时,学生们无不为这超越时空的精彩场面而兴奋不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跃跃欲试,恨不能马上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当一名有用的人才,为国争光。
  今天,在我们生活周围的高科技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因此,必须加强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442200①湖北省竹山县官渡中心学校②湖北省竹山县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物质,要求同学们理解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制法、原理、用途、鉴别等知识。可以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抓住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区别。这样既可以降低记忆难度,又便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现以五种气体的鉴别为例,列表如下:  有关物质的其它知识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归纳比较。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068150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  注:本文中
期刊
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是小学《社会》课的课程宗旨,社会课的教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社会”这个基点。从这个基点出发,把握教材、组织教学、指导活动;立足这个基点,才能保证《社会》课的教学效果,实现《社会》课的课程宗旨。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贯彻落实这个基点的。    一、输入社会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教材根据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构成人类社会的诸多基本要素
期刊
【摘要】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可爱的、可敬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爱生命,通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形成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生命态度。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生命是有德性的生命、有智慧的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 成长 遇合    生活对人的成长具有本体论意义,而高于生活的是生命,生命是人的本质属性,智慧和德性则是生命的显现。智慧和德性犹如生命两翼,生命为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和理念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架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目标呢?    1、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学观    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过去是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现在应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期刊
记得有一位专家这样说:“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关键在教研员。教研员的这个‘关键’两头都搭得上,‘成败’都关键。”专家的提醒不无道理。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一崭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昭示着教研员面临的新挑战。中小学教研工作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校本教研中更好地发挥研究、
期刊
将一根镁条投入到氯化铵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Mg+2NH4Cl===MgCl2+2NH3↑+H2↑  反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NH3来源于NH4+,而H2中氢元素的来源,结合氯化铵溶液的特征,有两种解释三种情况。  解释一:氢元素来源于水。包括两种情况:1、来源于水直接电离的氢。由于水直接电离的氢。由于Mg置换出H+后,使氢离子浓度降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
期刊
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全面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学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
期刊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的小学教育,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略谈几点。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
期刊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各具风采,成为独特的个体,就在于他自身特有的行为习惯。因此,重视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家庭和学校要求一致,密切配合    在学校里,学生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去实践“行为规范的要求”,有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然而,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好习惯到家里似乎就“忘”了,甚至是截然两样。其原因在于学校、家长要求不一致,配合不密切,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