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语文教学的本色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要平平淡淡、扎扎实实地教
  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提出:一节好课应具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强调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书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目标。
  我有幸听到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感触颇多,这的确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好课。王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不断与文本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文本字里行间穿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如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默读圈画后,“协调有序”这关键词自然也在交流中提出,教师顺势而问: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回答:“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教师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提醒学生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课文中是如何说“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读文本,找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为了让学生的了解更深入,教师又精心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我们加入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学生在老师引读下读文。像这样的细节在王老师的教学中随处可见,王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读、品、悟,把字词教学融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同时也真实地再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体现出语文本色教学的特点。
  二、语文教学要体会语言的美感
  《语文》课本中入选文章均是文质兼美,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美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披文以入情。”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精妙的字词,都可成为教师传情达意,诱发美感的主要手段,语文本色教学也应让“美”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美感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同样是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紧扣文中的“美”为主线,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全文设计流程如下:(1)激情导入,感知美。教师以一段深情的语言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激情入题。(2)围绕风景,寻找美。学生在速读、默读中思考: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教师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3)品读体味,欣赏美。教师的教学重点落在了一位上了年岁的人“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三个内容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美。(4)升华情感,传播美。其中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一段尤为精彩,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这两个重点词语,想象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整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词语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深切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色彩美。
  三、语文教学要充满灵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这些鲜活的个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此,教师只有自己先深入读懂文本,自己“披文以入情”,课堂中才会“情动而辞发”,才会“妙语如珠”,充满灵性与智慧,才会灵活恰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各种问题。如一位教师板书课题之后问:“你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教师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红军长征很艰苦,没想到一个学生却说:“感到两个字,很长。”其他学生大笑,教师很从容,说:“他说很长,你们知道长是指什么吗?”这时有学生说两万五千里的路很长,有学生说经历两年多的时间很长。教师就势引导,那么,书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长征很长呢?接着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仔细找一找相关语句。这位教师独具匠心地将课堂生成问题当作有效资源利用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反复阅读。灵动的课堂往往是令人回味的。由此可见,教学中的“灵动”也是语文本色教学中的又一亮点。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本和以课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让真实、美感、灵动充满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让“本色”成为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生物教学中,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开展互动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平等对话、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这是实现生物课程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调查得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或是主体性意识较差,这凸显了构建互动教学方式的必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高转矩密度和高效率的优点,故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本文针对某55kW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在Ansoft Maxwell中搭建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其铁耗进行求解,并在
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百科教育当以德育为先。因而体育教师也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新理念。那么,怎样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呢?  一、合格教师是发挥体育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1.教师要明确体育学科德育的重要性。首先,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
一、热身激趣,导入游戏  所谓的“热身”即课前热身,是指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左右时间开展一些活动来为自己课堂教学服务的一些方法。课前热身,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但是一定不能忽视它,因为学生下课尽情玩耍后重回到教室,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需要教师利用“热身”环节,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要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同时课前热身,可以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感。但要注意的是,热身活动的内容要紧扣后面的游戏活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照性原则”。一个实验往往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组,处理的自变量是研究的对象。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组。实验中有三种重要的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通过设置适当的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为便于科学设计实验“验证生物学事实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笔者就现行高中《生物》教材(
大云物移、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推动了电力物资现代智慧供应链的运营.本文依托智慧供应链体系,浅谈了搭建系统的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但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被形近字的识别所困扰,学生在形近字的读、写、用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屡见不鲜,而且有的学生往往是一错再错,难以纠正。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常用形似字读、写、用的识别能力十分重要。  1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迅猛发展给中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GF公司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强大冲击下,企业效益日益低下,市场竞争优势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提出了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要求,其中,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完善和有效实施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改革以期能够提升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论文首先介绍了绩效管理的相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认识的常用汉字达到1600个左右,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自2011年以来,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