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思维模式共解同一数学问题

来源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一道数学习题为例,对其进行一题多解,有效地训练了多种解题方法在同一条件下的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应变的能力、更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物理第12题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修改建议.
对于较为复杂的多过程多解问题学生常常不得其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物理建模意识不强,辩证思维缺乏.要破解学生这方面的难题,应引导学生抽象概括物理现象的物理过程本质,建构科学模型,从力与运动的多解角度分析问题.
2021年全国乙卷第20题是以函数与导数知识为载体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重点考查导数的工具性的同时,也考查了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本文谈其第(2)问的几种解题方法,这一方法与2011年高考题的导数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总结高中数学“构造函数”方法的巧妙运用.
针对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弊端,尝试自制了两套简易系列教具,安全可靠、现象明显,不仅能定量检测生成氧气的量以探究酶的作用,还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拓展实验.
以202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为例,从试题情景、题型设计、设问角度等方面探索高考的新变化,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加强考教深度融合以及深化关键能力考查,为推进素养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高考数学导数部分的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分析方向的高等数学知识.本文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解决高考数学导数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问题,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看待中学数学问题,使其得以深入讨论和解决,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注射器与带外翻胶塞的玻璃瓶组装,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教材实验的改进,既能定性观察比较氧气的产生量多少,又能定量分析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大小.通过教材实验装置的改进,启发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从而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
2021年嘉兴市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第10题,以正方形为背景求线段长,是一道背景较为常见的题型,但学生普遍反应题目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的入口,本文通过分析试题图形,透析试题结构,从不同视角入手,运用多种转化的方式探寻解题路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问题解决策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传统应试教学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可以通过“PBL项目式学习”模式,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以学与做为中心,将习得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本文以制作完成一个密闭生态瓶为例,实施过程如下:设计生态瓶—制作生态瓶—汇报生态瓶—修改生态瓶—生态瓶拓展,从生态瓶生态平衡联系到国家及全球环境,在实践中发展关键能力,在感悟中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考是终结性考试,也是选拔性考试,这种考试要讲试题的安全性.但中考命题要求高、时间紧、压力大,难免会因各种原因落下不安全因素.本文就以收集到的五道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中考试题为例,剖析挑刺,查漏补缺,探寻更安全的命题门道,确保试题科学、严谨、公平、适度、适当、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