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点 穿线 勾面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读课文不仅是教材中比较难处理的一类,而且在整册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有的单元甚至安排了两篇略读课文,为此,教师的关注度不得不高。该怎样给力,一直是教学一线的困扰:讲少了吧,蜻蜓点水,学生没有印象;讲得细致吧,教学时间不够,也体现不了略学的要求。因此,尝试如何提高略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研的努力方向。笔者从“点、线、面”入手,略有收获。
  一、找点,“略”显中心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常常赞叹特级教师在教学中的独具匠心,为他们的设计击掌叫好。细细琢磨,其实关键是他们找准了课文教学中的点,有了点的辐射、点的反复,使得教学事半功倍,流程一气呵成,学生茅塞顿开。略读课文的教学更是需要点的确立与到位,既节省时间,又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火烧云》一课,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学生读起来没有太多的困难。那怎样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掌握习作技巧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变”为点,读文悟文,即找到描写火烧云颜色与形状变化的句子,通过自读,感受到其美丽及奇妙。再如《幸福是什么》,让学生先谈谈自己所感受的幸福,再到文中找找幸福是什么,由此找到智慧女儿的话,结合相关的段落读读,对幸福主旨的理解水到渠成。作为普通教师怎么去找到“关键点”,多读是第一,多思是第二,先“下水”读“下水”学,才知深浅、知难易。多花时间研文,“点”就会浮出水面。
  二、穿线,“略”出主题
  每组教材的教学都有鲜明的主题,学生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不光集中掌握了系列内容,还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应逐步推进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略读课文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母鸡》一课,教师可以遵循老舍先生的写作思路:由“讨厌——喜欢——尊敬”为线,让学生读文中的语句,感受作者的思想变化,有了“一波三折”的内容,加之小动物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起来应该轻松而愉快。课末教师再抓住“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让学生联系生活或阅读积累,谈体会,谈感悟,谈心得,各抒己见;再结合选读课文《麻雀》一文,让学生阅读,读后交流。此时,无需过多牵强的说教,本组教材的主题油然升华: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和人类共享一片蓝天。所以,教学中找准作者的写作线索,围绕写作意图有组织地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也是由精读到略读、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不错的教法选择。
  三、勾面,“略”得写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素养的体现不外乎阅读和写作,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悟出写作方法,并能仿作继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是每个教师教学的重心和着力点。第五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文化遗产”来安排内容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从不同的方面给了学生一些写作方法的引导,如移步换景、写实联想结合等。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在写法上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向,教学时,让学生找到全文的“眼睛”——“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再找出描写“规模宏大”的段落,读一读加以体会,说说哪些语句使你“震撼”。学生一眼便可看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清晰而深刻地表现所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描写学校新建的塑胶跑道,学生信手拈来。接着,要求学生找到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加以介绍。学生必须熟读课文,学习小导游的介绍方式进行演练,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为单元中的习作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对于习作的内容不畏难、不茫然,更不会写成“游记”,还亲身体验了小导游的工作,一举三得。由精读课文的“移步换景”到“学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兵马俑”,延展到习作中“以导游词的形式写写世界文化遗产”,整个“面”由教师的教学一一架构,既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阵地,又搭建了阅读写作的层面,使学习、写作不难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总之,略读教学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只要每位教师细心探寻,悉心耕耘,用心经营,定能结出累累硕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自主体验”,意即自我进行自觉、主动的、创造性的实践,以求获得以心、以行验之的经验。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自然理解了。”分析蒙台梭利的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给我们最大的收获。这种体验必须是亲身经历的,是自我的、自主的实践体验与总结。我国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标准》更是进一步指出
期刊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实现与他人良好沟通的一种能力,它体现的是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学校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摇篮,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园地,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他们所要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期刊
特级教师张兴华执教“可能性”一课时,语言朴实,充满灵气,多次用了“傻问”艺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正是这些 “傻问”,使课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凸显了教学智慧,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现撷出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傻问”,构成共融的心理磁场  师:同学们一定在想,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怎么是一个爷爷?不过,爷爷上课可不空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球礼品,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咱们看
期刊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教学亦然,知识就像海洋,既有“浅水湾”,亦有“深水区”。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可使学生在“浅水湾”得“鱼虾”,亦可在“深水区”观“蛟龙”。“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者可谓是不可胜数,其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然其大略,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教学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案例一:教学本
期刊
薛法根老师的课,清新自然、诙谐幽默、充满智慧,词语教学朴实无华,扎实有效,让人赏心悦目,所运用的解词教学方法更是独具匠心。  片段  师:“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下。(众笑)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
期刊
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分数的意义”一课,华老师那灵动、睿智、大气、洒脱的教学风格,可谓魅力无限。细细品味华老师的课,他对教学细节的独特处理深深吸引了我,给了我启迪,课堂上的细节之处,见理念、见功力、见童心、见爱心、见慧心……一个个完美的细节尽情地彰显了他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一 妙引:细节之处现童心  课始——  师: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有关大头儿子的
期刊
一读  师:第一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如果有疑问,可以和同桌商量,实在解决不了,请提出来。(师板书:一读,读准音,通文意)(生读)  生:“白丁”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白丁”是平民的意思。  生: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的地位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
期刊
成语经千百年的创造锤炼而成,古往今来,积淀传承,生生不息。其形式完整、内容精炼、含义丰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成语教学如何走出单调的解词、记忆模式,让学生喜闻乐见?于永正老师在他的“五重教学”中指出,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在他的课堂上,成语教学情趣盎然,学生在“绘、演、辨、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片段一 妙手丹青绘成语(《夕阳真美》)  (生读:太阳已经西斜…
期刊
在福建省小语会“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会上,曾扬明老师在厦门集美小学的会场上演绎了一堂精彩的汉字教学课。笔者深深地感触到他那“开放、大气、朴实、灵动”的教学风格。其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呼吸着汉字中蕴藏着的如诗如画的文化气息。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教你们几招如何防止成语中出现错别字的方法。(师板书:推形记字、明义记字、结构记字、探源记字)  ……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
期刊
“没想到,我们的老师太有才了,我们都笑翻了。”自从大余县东门小学教职工迎新会视频被放到网上后,跟帖的师生络绎不绝。在这场教职工迎新会上,无论校领导,还是各学科教师都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太极拳、交谊舞、萨克斯演奏、书法表演、扭秧歌、二人转、反串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就连平日不大幽默的教师也加入自己所在的年级组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整场迎新会快乐无限,台下笑声阵阵,处处散发着集体创作智慧的光芒。“东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