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学生“乐学”、“易学”、“活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 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阵地”,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每节课都要有数学活动,活动要为探究某个问题而设计,不能只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懂得怎样把学生探究过程选择适当的方式暴露出来;要注意探究的过程、方法、结果;在数学活动中要讲究过程的调控,教师要帮助指导;要把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新课程不但对老师来说比较陌生,对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的。新课程新理念,理念不同了,观念也不同了,教师教的方式不同了,学生学的方式也应不同。我们知道,以前的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在新课程中把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体现了课改的一个精神,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备课中制定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即这节课要求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较高目标甚至更高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应该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大胆地去思考探索。传统教学让人感觉是在“教教材”,而新课程体现的是让教师“用教材去教数学”。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下面就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独立解决问题及教学中注意事项,谈几点笔者的做法。
  1.“学”在身边。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所处环境相近,与自己喜欢的、关心的、甚至是爱好的事情接近,那么他们会感到知识对他们有种亲切感,唤起心灵的认同,激发学习的愉快感,知识也就自然地接受下来。
  2.巧妙创设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教师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借助趣味性问题,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负数”教学中,引进买卖赔赚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
  3.循序渐进设置问题。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问题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有序性,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阶而上,步步登高。一堂课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学习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剖成一个个有序的小问题,通过这些小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向大问题逼近,直至问题的解决。
  4.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同时,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勇气,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协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是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天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天新学生的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和问题设计中,有时要退到学生的认识角度上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回顾,发现在对原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双基”。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高中后,学生将会见识更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学到更为深刻的物理知识,进一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增进对科学精神的陶冶。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刚步人中学的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还存在初中阶段已形成的习惯,主要表现为重识记而轻分析综合。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摘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设 教学情境 
摘要:在冰心翻译的纪伯伦的《论孩子》中有这样的话:“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笔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训练学生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做一个合格的模仿者,而应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所以,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应当是师生双方“心动大于行动”,思维的火花在师生的互动中不断地闪烁,应当有碰撞、有异见、有争论、有质疑。  关键词:高中政
摘要: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勇敢进行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一、营造氛围,萌发自主探索学习意识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提到写作,小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他们怕作文,不爱写作文。本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能力 策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作文,学生怕写、不会写,没啥可写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怎样改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 素质 想象思考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
摘要: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