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进入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显示其非凡的本领。电脑是我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今后,使用电脑成了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教学中电脑辅助教学已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一次飞跃性的改革。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巩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方法不当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养成机械式的模仿习惯,从而造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动性。传统教学中,很多感性材料如大量的范图、大型的实物无法搬进教室,再加上课本中的范画有限,有些甚至画面效果不好,教师只有靠说理来达到教学目的,上课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不足,学生接受较困难。而电脑的课堂应用,弥补了以上不足,我们可以利用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电脑网络、杂志中的图片或现实生活中获取教学所需的资料,而这些工作只需一台电脑、视频捕获卡、一部数字相机或扫描仪,相关软件,就可轻松搬入课堂。
电脑的课堂运用使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所需的相关软件很容易找到,各种处理和制作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显示其无比的优越性:
一、电脑的运用使教学的信息量加大,教学手段更加直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量有限,有时学生需接触很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很难把有些实物搬进教室,电脑则胃口很大,大量的图片资料通过输入设备储存到电脑,再通过软件处理、集成,配上交互功能,打包后刻录到光盘,或保存到软盘,便可随身携带,非常方便。这样使搜集大量资料的工作在课外完成,上课只需按几个键,补充一些口头内容,既形象又方便。如教学《花边》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外搜集大量的花边图片资料,通过扫描存入电脑,或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出现,教师不用多说,学生通过比较会得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如果不用电脑,教师必须先准备许多花边材料和印有花边的实物,上课时一一出示既费时又费劲。教学色彩明度、色相等对比时可同时出示经过处理的两幅对比图片,学生进行比较;或者先出示一幅图,利用滑块控制画面色彩明度或部分颜色的色相,通过鼠标点击滑块拖动,使画面色彩发生变化,非常方便,且这些效果用Flash都可实现。
二、利用电脑教学,更能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软件具有对画面处理的功能,能使画面更加完美,如有些暗淡调子的图画可当堂演示给学生看,有些构图不当的可当场进行调整,了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完成操作时就掌握了苦燥的构图、色彩知识。如《塔》一课中有一个要求把 宝塔画在画面主要位置,利用Flash设计课件时在其中一个环节导入一张课本中的古塔的范画,然后把它打散分解各个元素成组件,事先打乱画面,上课时可任意拖动每一部分安排给学生看,也可让学生亲自上台拖放。
三、有利于欣赏课的开展
美术课最难的就是欣赏课,但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很有帮助,它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上欣赏课教师必须得准备大量的资料,如作者的创作意图,初稿草图,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搜集整理,用在课中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很多传世佳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件,如作品《反扫荡的日子》画面描绘的是两个小孩子捧着一窝小鸟,学生又不知战争的残酷,欣赏时可在课件中插入一段反映当时历史的电影,再结合画面,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平时,可利用电脑收集到图片通过看图软件给学生欣赏,学生看得多,肯定画得好。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
电脑的课堂运用确实为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不便,甚至会弄巧成拙,因此教师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应完全依赖电脑
电脑只是上课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师不能因为课件设计得完整而失去主异作用,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准备的,虽然信息量在,比较直观,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不需露一手给学生看。另外很多课文不适合用课件,如《人物速写》等
2、电脑课件界面要简洁美观
美术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审美能力,因此电脑所选的图片及课件中的图片和界面要美观,有些图片用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使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课件要路路畅通
上课的时间有限,不容许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上课前要熟练操作,排除死胡同,如教学《树叶图案》时,学生往往绘画的图案形状比较单一,教师可启发学生,让学生回过头看看收集在课件中的树叶照片或图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平时养成搜集材料的好习惯
很多教师觉得做课件最难的是搜集材料,尤其是图片,虽然现在有很多素材光盘,但还有很多材料无法找到,如果平时养成搜集材料的习惯,在制作课件时往往会“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由于经常拿优秀作业展出,这些作业经太阳长时间曝晒,颜色都会变得不像样子,所以我经常把这些作业先扫描到电脑再展出,这样既为以后积累了丰富的范画素材又可保留优秀作业的本来面目,一举两得。其实报纸、杂志上都有我们可用的材料,我们只要先保存,就会有备无患。
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160多万种色彩),可以出示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教师掌握了它的应用技术,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巩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方法不当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养成机械式的模仿习惯,从而造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动性。传统教学中,很多感性材料如大量的范图、大型的实物无法搬进教室,再加上课本中的范画有限,有些甚至画面效果不好,教师只有靠说理来达到教学目的,上课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不足,学生接受较困难。而电脑的课堂应用,弥补了以上不足,我们可以利用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电脑网络、杂志中的图片或现实生活中获取教学所需的资料,而这些工作只需一台电脑、视频捕获卡、一部数字相机或扫描仪,相关软件,就可轻松搬入课堂。
电脑的课堂运用使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所需的相关软件很容易找到,各种处理和制作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显示其无比的优越性:
一、电脑的运用使教学的信息量加大,教学手段更加直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量有限,有时学生需接触很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很难把有些实物搬进教室,电脑则胃口很大,大量的图片资料通过输入设备储存到电脑,再通过软件处理、集成,配上交互功能,打包后刻录到光盘,或保存到软盘,便可随身携带,非常方便。这样使搜集大量资料的工作在课外完成,上课只需按几个键,补充一些口头内容,既形象又方便。如教学《花边》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外搜集大量的花边图片资料,通过扫描存入电脑,或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出现,教师不用多说,学生通过比较会得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如果不用电脑,教师必须先准备许多花边材料和印有花边的实物,上课时一一出示既费时又费劲。教学色彩明度、色相等对比时可同时出示经过处理的两幅对比图片,学生进行比较;或者先出示一幅图,利用滑块控制画面色彩明度或部分颜色的色相,通过鼠标点击滑块拖动,使画面色彩发生变化,非常方便,且这些效果用Flash都可实现。
二、利用电脑教学,更能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软件具有对画面处理的功能,能使画面更加完美,如有些暗淡调子的图画可当堂演示给学生看,有些构图不当的可当场进行调整,了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完成操作时就掌握了苦燥的构图、色彩知识。如《塔》一课中有一个要求把 宝塔画在画面主要位置,利用Flash设计课件时在其中一个环节导入一张课本中的古塔的范画,然后把它打散分解各个元素成组件,事先打乱画面,上课时可任意拖动每一部分安排给学生看,也可让学生亲自上台拖放。
三、有利于欣赏课的开展
美术课最难的就是欣赏课,但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很有帮助,它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上欣赏课教师必须得准备大量的资料,如作者的创作意图,初稿草图,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搜集整理,用在课中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很多传世佳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件,如作品《反扫荡的日子》画面描绘的是两个小孩子捧着一窝小鸟,学生又不知战争的残酷,欣赏时可在课件中插入一段反映当时历史的电影,再结合画面,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平时,可利用电脑收集到图片通过看图软件给学生欣赏,学生看得多,肯定画得好。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
电脑的课堂运用确实为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不便,甚至会弄巧成拙,因此教师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应完全依赖电脑
电脑只是上课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师不能因为课件设计得完整而失去主异作用,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准备的,虽然信息量在,比较直观,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不需露一手给学生看。另外很多课文不适合用课件,如《人物速写》等
2、电脑课件界面要简洁美观
美术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审美能力,因此电脑所选的图片及课件中的图片和界面要美观,有些图片用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使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课件要路路畅通
上课的时间有限,不容许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上课前要熟练操作,排除死胡同,如教学《树叶图案》时,学生往往绘画的图案形状比较单一,教师可启发学生,让学生回过头看看收集在课件中的树叶照片或图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平时养成搜集材料的好习惯
很多教师觉得做课件最难的是搜集材料,尤其是图片,虽然现在有很多素材光盘,但还有很多材料无法找到,如果平时养成搜集材料的习惯,在制作课件时往往会“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由于经常拿优秀作业展出,这些作业经太阳长时间曝晒,颜色都会变得不像样子,所以我经常把这些作业先扫描到电脑再展出,这样既为以后积累了丰富的范画素材又可保留优秀作业的本来面目,一举两得。其实报纸、杂志上都有我们可用的材料,我们只要先保存,就会有备无患。
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160多万种色彩),可以出示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教师掌握了它的应用技术,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