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中感悟生命的理性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教育必然要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社会,不断完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生。新课程下,应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对生命化历史课堂构建的研究,正是顺应这一必然趋势的必然选择。
  
  共建和谐,唤醒生命的意识
  
  历史教师在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生命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享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并使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一段重要的经历。
  一、锻造人格魅力,营造和谐佳境
  情感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要以生为本、以情动情,加强自身修炼,锻造人格魅力,创设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氛围,建立生命相融的教学交往关系。
  在歷史课堂中,教师还要带着饱满的精神,带着独特的文化气质,凭借自身对教材的深入把握和合理组织,借助自身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充沛的教学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获取成功。学生受到教师智慧的吸引、情趣的感化,会积极回应、主动效仿。师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协调合作,这样,学生积极昂扬的生命意识被深深地唤醒。
  二、引入源头活水,寻求和谐共振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唤醒学生的必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精心营造丰富的教学背景。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扬生命活力
  在问题情境的氛围中,学生不断发现、探究、生成和解决问题,激活生命的动力,强化生命的意识,提升生命的思考。如,教学“楚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史实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怎样来看待屈原自投汨罗江这一选择?”学生在思考、辩论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对生命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升华。
  
  自主探究,体悟生命的哲理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历史课堂,生命化也成为空谈。所以,教师要大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从中体验、感悟生命的哲理,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乐园。
  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究,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索多种答案,去体会和寻找材料中所包含的概念。
  
  互动合作,对话生命的精彩
  
  在一些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大多为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材料丰富的课型,一方面我们足以看出教师对这些活动的匠心设计,另一方面,我们同样也感到,时下的各种“对话”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对话,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凝神,充分地、从容地阅读,和文本相近、相亲,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深思熟虑,冷静地思考、探究,个性化地建构,从而获得具体化、情感化的感悟和体验,当学生能由此产生一些“谈资”,师生间的对话也就有了生成发展的基点。
  有效的互动、合作,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 “彼此接纳”。
  一、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赖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过充裕的自读、充足的思考、充分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就会油然而生表达的欲求。因为是学生深思熟虑的结晶,其中肯定不乏真知灼见。即使意见相左、观点相异,其中也存在着合理的、有益的因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呵护他们的独特感悟。对学生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奇思异想,教师也要认真对待、积极引导、真诚地商榷,使学生感受到言论自由,保持表达的热情,使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勇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生生合作
  无论是教师引导下的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还是学生自主引导下的小组活动,都要将对话集中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否则,即使讨论再热烈,课堂气氛再活跃,对话的数量再众多,也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只有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展开的生生合作,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碰出生命的精彩,在这样的互动合作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成长。
  构建生命化历史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命的快乐,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中学)
其他文献
目标与建议  《纲要》为各州、地区、联邦政府以及其他教育系统相关人士提出五项奋斗目标,内容涉及学习、评估、教学、设施和效率。《纲要》同时指出了多个更加深远的挑战难题,这些问题应得到重视,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加以解决。  1.0 学习  在信息化社会中,让所有的学习者在校内外都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知识性和道德感。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1 修正标准,学习所有21世纪需求的专业及
摘要 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光源通常有白炽灯、纳光灯、低压汞灯和氦氖激光器等,它们统属于气体光源。近年来,LED、LD构成的半导体光源,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笔者对LED、LD光源在物理实验中取代传统的气体光源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取得有益的经验。实践证明,由于LED、LD光源构造的特殊性,实验效果往往更优于气体光源。  关键词 LED;LD;气体光源;半导体光源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 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实现模式,并阐释“2 2”教师评估法及其要素组成,分析“2 2”教师评估法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评价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2 2”教师评估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践,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2 2;教师评估;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4-0019-02  Support Teacher P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从2006年开始,山东省政府安排资金4个亿,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五莲县教育局以实施该工程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积极筹措资金配足配齐教学仪器,加强管理与应用,培训实验教师,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匮乏,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一、加强调研,科学规划,
摘要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听懂得别人讲话,在朗读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吃力,听不懂或抓不住要点。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自身语文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素养;阅读;练笔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
摘要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课改新增的课程之一。本文以北京市某学校的通用技术公开课“服装局部设计——装饰附件”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这几个方面论述怎样上好通用技术课。  关键词 通用技术;思考;服装设计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课改新增的课程之一,与初中的劳动技术教育相衔接,许多人认为它就是原来初中“劳技”课的延续,使原本作为这次课改的亮点课程却一直没能体现。由于
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较高的就业率和比较合理的薪酬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因此,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清醒地认识当前我们国家高职发展的形势及制约发展的瓶颈,使高职教育达到良性、高速发展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职业教育相当发达,以社区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
武汉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挂牌成立  6月6日,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试验区在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正式挂牌。这是教育部首次批准设立这样的实验区。在挂牌仪式上,湖北省教育厅向11位首批“学校卫生管理监督员”下发了聘书,并表彰了近几年视力低下防控先进学校。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还举行了“控制近视,促进视力健康”知识竞赛及“科学防治近视”专家现场咨询和防治近视的知识展览。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要进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应该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 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由此可见,生活是培育品德的田园,优良品德作为生命的自觉成分,必须存在于生活中。为使小学品德教学实现生活的回归,从知识学习转换为“过有道德的生活”,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以儿童生活方式为主线,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的互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