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假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t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科学探究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环境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促进其掌握知识,训练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式教学在观摩课和公开课上得到了极大的应用,现在几乎所有的科学观摩课、公开课都会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这是一个好现象,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探究式教学确实是一种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探究式教学往往比较耗时,但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多维目标.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训练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全面的科学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时,往往只是模仿其他教师的上课模式、操作流程,仅仅注重了形式,却不知道在探究教学中与学生互动,不懂得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培养其实验能力.这导致探究教学成了弱化实质和内涵的把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加快,技术的应用日趋完善,很多行业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工作管理效能,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但如今,很多教师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和理念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但限制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校的教学发展.因此,教师应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强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能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和做相结合的活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不断实践探索,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做相结合的活动课堂中去愉快地学习和主动去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微课”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其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制作和使用过程比较方便.“微课”的出现,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增添了新的动力.本文将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劳技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其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劳技教育,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还要重在教学生如何从劳动中学会技能、体验生活的乐趣.陶行知先生说:“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给出了很好的解答.
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成长奠定基础.学术性知识并不是决定学生成功的唯一因素,学生进入社会与职场,必须具有分析、评判、协作与交流的能力,这是新时代学生应有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都需要以深度学习作为基础,深度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期刊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使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立足于创造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既塑造学生活泼的个性,又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形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在科学教学方面,《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媒体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挂图、投影片等媒体,也有更先进的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正成为科学课堂上师生重要的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科学课程该如何在贯彻、落实学科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使科学课堂教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
电子班牌在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引领等方面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人文性智慧校园的形成.但如何与本校实际结合运用,通过学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学校德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与抓手,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从“童蒙养正”评价体系出发,阐述了电子班牌在该体系中的运用.班牌与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推进了德育评价体系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