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桥梁,由“这一篇”走向“这一本”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点,编排了许多世界名著,但由于篇幅有限,只是节选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片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篇”搭建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这一本”,尝试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审视目录,把握基本构架
  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这本书的目录,而短篇文章没有目录。教师可以把握住这个变化点,引导学生审视长篇作品的目录,借此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明确指出要先阅读书名页,然后看序、研究目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序言和目录结合在一起阅读,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情节出现在哪一部分,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找到阅读的重点。
  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全书,首先关注封面,了解作者和翻译者,结合封面插图猜想故事的内容。有学生在阅读封面后提出:“我猜这本小说的内容就是讲一个小朋友探险的过程。”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分析目录,尝试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找出目录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名,学生发现了“汤姆、贝基、波特”等人物,了解到这些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目录了解这些人物是如何认识彼此的,学生发现“汤姆识贝基,耳痛心欢喜”这个章节就展现了汤姆和贝基的相识,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的情节,将目录转换成大纲,总结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学生尝试总结:“一开始的几个章节都写了汤姆在学校中捣乱的事情,后面又写了汤姆想要当海盗,展开训练的过程。此后故事中就写了汤姆和小伙伴当‘海盗’的过程……”学生发现目录中很多内容都展现了汤姆在当“海盗”过程中的事情,发现这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结合目录进行阅读的时候,学生发现目录有着概括文章整体内容、展现作品情节结构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目录展开想象,尝试猜想一下文章后续会写哪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动力,为后面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梗概,熟悉故事情节
  不少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文章的篇幅较长,自己整体、理解和记忆能力不足,常常读了后面忘了前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文章的梗概,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且尝试用一句话整理出故事内容,找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之后再回顾目录,找出哪些题目和主要内容有关,这些就是要重点阅读的部分。
  教学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在阅读时,首先鼓励学生阅读作品的梗概,说说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发现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尼尔斯戏弄了小精灵被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于是就骑着鹅展开了旅行,他和狐狸、盗贼等战斗,主持了正义,从捣蛋的孩子变成了懂事的男孩,最后回到了父母身边的故事。在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找出教材节选的内容出现在整本书的哪一部分,猜测一下后续情节会如何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故事梗概,学生尝试总结:“这个故事讲的是尼尔斯骑着鹅去探险,伸张正义,成长为好孩子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范文和自己总结的内容进行猜测:“如果是你来创作这样的故事,你会如何写呢?”学生提出:“我会写他和猎人们进行的盗猎战斗,因为他已经和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所以要保护小动物。”教师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创新和想象展开阅读,看看整本书所写的内容和自己猜想的内容是否一致。
  结合故事的梗概,学生不仅能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还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目录是一本书的骨干,其中有提要性的内容,和序文一样,要让学生养成先看梗概的好习惯,提升阅读效率,对文章的内容也会有初步了解。
  三、依托片段,了解人物形象
  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解故事的情节上,却忽略了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片段,挖掘细节描写,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细节描写从语言、心理、行为、外貌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片段总结作品中的人物特点,看到人物性格丰富多彩的一面。
  教学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结合其中的精彩片段,展开片段赏析,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如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细节描写,并总结出汤姆的性格特点。有学生认为:“汤姆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也有学生认为:“湯姆是一个勇敢、遇事冷静的人。”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论证自己的想法,结合细节证明自己的观点。在阅读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阅读书中的其他片段,说说汤姆是否一直都是这种性格,学生发现:“一开始的时候汤姆不是一个好孩子,他喜欢逃课,总是假装生病。”还有学生提出:“汤姆是一个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会去展开探险活动。”学生在整合的过程中发现汤姆的性格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文章不同片段的内容,大家觉得汤姆性格中不变的是什么?”学生认为:“汤姆的身上有一种童真,他爱憎分明,向往自由,这些是没有变的。”学生在这样的分析中很好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结合精彩片段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人物特点,促使学生想要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本书的不同部分选择展现人物形象的片段,然后整合起来分析。这样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不会片面化,也能看到人物性格的变化,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该人物。
  四、绘制导图,厘清复杂关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引导他们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找出作品中的各个人物,将主要人物放在中间,用各种线条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围绕各种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提炼,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各种内容形象化、可视化、条理化、清晰化地展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用思维导图画出他们彼此的关系。学生首先将“鲁滨逊”放在最中间,然后在旁边写上“海盗、星期五、其他野人、落难船长”等人物。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不同的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尝试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学生发现“鲁滨逊、星期五、其他野人”之间有共同的事情,就是鲁滨逊遇到野人,救下了星期五,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奴隶,还发现鲁滨逊和“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来到荒岛是什么原因?离开荒岛又是借助了谁的帮助?”学生发现鲁滨逊因为被海盗俘虏,逃亡到巴西种植园,之后才来到荒岛,最后也是帮助落难船长制服了反叛的水手,这才回到了英国。学生在整理了思维导图后,对作品中的各种关系和事件了解得更为深刻,厘清了内容。
  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辅助学生阅读长篇小说,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交流阅读收获。这样学生不仅能整体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厘清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核心人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课本的选文,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能更好地架设“这一篇”到“这一本”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富而全面。教师应将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文化信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教材中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点,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彼此关联,让识字教学更加丰富,让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孔子拜师》一文的题目中,“拜”是关键字,因此笔者通过扣住“拜”字进行专项训练,导入课堂教学。  一、辨形释意,识记生
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这个教育的过程正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场景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体现这一特殊的生活过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场景中的细节,能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本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体会场景描写中浓浓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丰富。在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体味文章情感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令其习得文章表达方法,从而把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生:写的是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  师:你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吗?  生: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数学》(选修)和《数学》(三年级用)是广东省教育厅推荐教材,已经在全省五万多名学生中使用。其主编是数学教育专家、考试命题专家何小亚教授,主审是著名的组合数学专家柳柏濂教授,编写人员均是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  《数学》(选修)教材以最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为编写的依据,结合职高入学考试的要求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需要,在知识内容上注意与必修课程的衔接,体现选修
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一群学生在“大人”的带领下,亲历故事,朗读、演读、讲述、创编,耐心阅读,坚持阅读,无拘无束地徜徉于阅读的大环境中,沐浴着书香的气息,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功与喜悦,产生阅读的兴趣。设计和开展午间故事阅读活动,让“和大人一起读”的理念,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落地生根。  一、午间故事活动设计缘起  1.课标要求引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了具体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读书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一种生活内容。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是预期孩子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家庭中,家长在促进孩子阅读能力发展方面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  究竟应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呢?下面以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在教学中,孤立的机械化的阅读模式应逐渐向着全景式的阅读教学发展,从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注重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因此,我们树立全景式阅读教学的观念,构建
摘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际,就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意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视和努力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就笔者所执教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学校领导仔细研究、精心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新形势,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
小学第二学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统编本教材尤其关注这一学段的学生内在认知思维意识的发展,编选了许多经典优质的范文,设计了多维的认知联结点,在激活学生表达兴趣的同时,关注学生书面表达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内在语言意识的不断发展。  一、链接生活源头,扩展语言表达的整体视域  1.设计驱动任务,积累练笔素材  对于学生来说,任何学习活动和要求都应该有其认可的缘由,否则他们的思维难以得到
在低年级的默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默读意识与默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助学系统中对学生默读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默读训练,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默读训练中能够形成默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关于低年级阅读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由此可见,默读训练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的。那么,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