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学符号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61-2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时存在障碍,具体表现在:(1)符号语言的表述困难;(2)理解数学符号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借着本校“智慧树”拓展课程编写活动,专门设计了这次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符号的发展史,了解数学符号的分类。
  2.能理解数学符号表示的含义,进而解决问题。
  3.经历数学符号发展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和方便。
  重点:理解数学符号表达的意义,进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数学阅读材料,理解数学符号并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旧知导入,感受符号
  T:这个数学表达式大家都很熟悉吧!
  S:圆面积公式.
  T:这个公式中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S:S表示面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
  T:有了这个公式,只要告知圆的半径,咱们就可以快速地求解出圆的面积,就如同手握一把万能钥匙了,这便是咱们数学符号的魅力所在.
  二、故事叙述,激发兴趣
  故事一:
  T:这三个数学符号同学们都认识吗?分别是?
  S:α,β,γ
  T:这三张符号牌反面分别有一个关于数学某个符号的小故事,大家想先看哪个?
  S:α
  T:是“×”,同学们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同学们可能从来没有去探寻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介绍“×”的诞生史.在“ ”号出现大约100年左右,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作为乘号.据说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得到的,因为乘法运算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 ”稍作变动,就变成了乘号“×”】
  试一试:你能用简洁的符号表示下列式子吗?
  T:咱们不妨就用“×”简化下列两个式子.式子(1)可以如何简化?
  S:6×6
  T: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化?
  S:因为每个加数都是6,这个式子表示6个6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T:很好,解释地很到位.那么式子(2)又该如何简化呢?请同学们类比式子(1)想一想,有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S:66×6
  T: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化?
  故事二:
  T:一个小小的乘号给咱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咱们接着翻那张符号牌?
  S:β
  T:又是咱们的老朋友小数点“.”,小数点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展示小数点的发展史.最早的小数点记法是在16世纪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的著作中出现的,他使用的小数点“.”与现在的意义相同,是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在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中,出现了10进制小数的记法.例如,他把324506.25记为如下图的形式,用“馀”字明确表示该位以后都是小数部分,“馀”字就相当于现在的小数点。】
  T:了解了小数点的身世,我们来完成一个有关它的题.同学们同桌或前后桌可以讨论一下。
  S:方程为12 x=100x,解得x=433
  也就是
  T: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S:给出的例子中扩大的是10倍,为什么后面的要扩大100倍?
  T:其实咱们扩大的是这个循环小数的一个循环节吧,唯有如此,才能将整数和小数分开,然后用x反带回去,才能得到这个方程.这里咱们就是巧妙地用到了小数点的作用,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点,解决了此题.
  故事三:
  T:剩下最后一张符号牌了,打开看看又是什么符号.
  S:是个无理数2.
  T:2的出现可给咱们数学带来了一场腥风血雨,这就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展示2发现史,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办了一个学派叫作毕达哥拉斯学派.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对于无理数更是一无所知.该学派认识的数是指整數,分数是两个整数之比,他们错误地认为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数了.但是,有个叫希伯索斯的学员无意中发现了2这个无理数,这严重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相传希伯索斯因此被投海.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
  T:了解了2的历史,咱们来做个有关无理数的题.
  四、小结
  符号就是数学的半壁江山,若想得数学江山,理解运用数学符号至关重要.
  五、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符号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符号语言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艰巨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断坚持和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浙江 宁波 315700 )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再建构学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详细说明再建构初中数学学材应遵循何种原则;如何进行再建构初中数学学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材;建构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23-1  学材是指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
摘要:6~7岁的幼儿已经建立起了自我评价的观念,已经有了自信能力,但不自信也随之产生,在不自信产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恰当给予赞扬,让幼儿树立起自信心。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  关键词:幼儿;自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6-2扬一扬,自信的风帆带你
重庆小伙唐小强是西南大学2013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对他来说,2013年5月29日这一天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天,他“失业”了。他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就已经身不由己的“失业”了。  “听到说解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懵了”  2013年的毕业季号称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
王春瑜先生是我长辈的长辈,结识他已整整10年。缘起于2007年秋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当时为了尽早定下选题,我经常光顾学校周边的各类学术书店,借乱翻书的机会,以期获得一些灵感。记得是9月底的一天,晚饭后遛达至中大西门附近一家叫文津阁的古旧书店,随手抽到一本王春瑜先生的《明清史散论》,浏览目录时,扫到一行“说明代宦官诗”,顿觉脑洞大开,抱着猎奇心理阅读完不足千字的短文,原来这群生活在特定场域内的特殊人群
2013年1月4日,缅甸仰光,刚刚上任的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出现在南郊的狄诺瓦经济特区。这个包括深水港和工业园区的经济特区由日本和缅甸共同开发,将在2015年运营,眼下才刚刚起步。经济特区附近经营餐馆的缅甸居民说:“日本人来了也没有什么变化,倒是听说过要在这里做些什么。”什么都还没有的狄诺瓦并非麻生太郎此次缅甸之行的重点,当天上午,他在缅甸市郊参观了缅甸二战士兵阵亡将士墓,遭致当地民众抗议。当地一位
摘 要:在机械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完成指定项目来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制造工艺;主体地位;创新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0 -01   [HJ1mm]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
摘要:人工智能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而面向全国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课程,更是亟待提上基础教育的日程。笔者聚焦AI人工智能,结合《AI在未来小镇》的教学过程提出主题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AI在未来小镇;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P18;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73  信息技术学科无疑在切入中小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中起到了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题,并深入到了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丰富思想情感,培养爱国精神,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究了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意义、思路和对策,旨在通过多元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  中图分
摘 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接受知识”为主,教学活动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英语课堂沉闷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涟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交际的本质属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互动课堂;自主探究;情境教学;全面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期,因此,在保证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度阅读。为此,本文从“生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书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生共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等几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深度阅读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兴趣;读书交流;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