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传统上梁仪式的文化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羌族地区,修建房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也是羌族青年成家立业的标志。羌族人建房有一系列的礼仪,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新屋的上梁仪式。羌族传统上梁仪式是新房落成的标志,是羌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展现,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羌族;上梁仪式;文化意义
  生活在川西北岷江上游汶川一带的羌族人,就地取材建造以泥土筑墙、石头累叠的土坯房,即羌族传统房屋。羌族房屋为平顶,房屋四面用石头和泥土筑成,房柱和木梁用圆木架构,中间用木板隔层,分为二或三层,底层圈养牲畜,上层住人,上下层之间以独木梯[1]连通。羌族人成家两三年后就分家另立门户(家中独子或幼子除外),单独建房。一般老家庭有义务帮助新家庭修新房,新房修建完毕,父母的基本义务也就完成。[1]修建新房从准备材料、破土动工到新家落成,需要花费三到五年的时间,几乎要耗尽家中所有的财力和物力。当房屋即将完工时,木匠师傅会提前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举行上梁仪式,其主要过程有敬神、上梁、拜鲁班、“开冠”和丢“上梁包子”。
  一、敬神:宗教观念的交流与融合
  羌族人崇敬自然,信奉多神,破土造屋必须告知神灵。上梁之前,工匠师傅要在新房内贴神位、焚烧香烛、驱邪撵煞,以求得神灵庇佑,保证上梁的顺利进行。敬神仪式由木匠师傅主持,参加者皆为村寨中的男性成员,女性禁止观看。根据五行方位、天干、神兽的关系,人们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五道符令,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地脉龙神,并分别贴在房屋四角的房柱上和堂屋正中的墙上,贴好后在每个神位前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祭祀神灵。羌族人认为公鸡具有灵气,鸡血能够驱除邪魔,因此木匠师傅会将一只公鸡放血,把鸡血滴在所有房柱上,以撵走煞气。木匠师傅面对神龛将放血后的公鸡向后抛,根据公鸡落地后鸡头的朝向来预示上梁的顺利与否,鸡头朝向大门表示大吉大利。公鸡随后被在场的人就地生火煮食。
  对神灵的敬仰、对邪魔的畏惧体现了羌族人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而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羌族宗教又深受汉族道教的影响,但仍停留在多神崇拜的阶段。[2]
  二、上梁:伦理观念的建构和强化
  上梁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房梁的架构体现了羌族人的世界观和伦理观的建立。根据房屋大小,房梁一般有三至六根,上梁时人们从正门前方利用滚木原理将梁木运送到房顶。所有房梁并行排列、尾端朝向大门,最中间的两根是主梁,象征着天和地,也象征父母为子女遮风挡雨;撑起两根主梁的四根立柱分别是“大将军”和“二将军”,象征驱邪护家。房梁的布局既适应山区环境,又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人们的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三、拜鲁班:行业崇拜的遵从和传承
  许多民族都认鲁班为工匠祖师,羌族人亦如此。上梁完成后,人们在堂屋中间摆放供桌,供桌上放有“五荤四素”[2]、香烛纸钱、“上梁包子”、木匠工具等。工匠师傅们披挂羌红,在供桌前焚香烧纸,祭拜鲁班祖师。随后人们在房屋四角按东、南、西、北、中的方位顺序依次鸣炮。拜鲁班的仪式体现了工匠对祖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工匠技艺和精神的一脉相承。
  四、“开冠”:新立家户的展望和祝愿
  公鸡具有啼鸣报晓的作用,羌族人认为它能驱邪避害、预测祸福。拜鲁班后,木匠师傅将灌过酒的“上梁鸡”放在大梁中央,并用酒滴洒梁头、梁腰和梁尾,口中念念有词(对新屋主人的祝福)。随后木匠师傅将鸡冠咬破,把鸡血滴在主梁上,点三下,意为“开冠”,象征新家户的成立,同时也是对新家户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醉酒的公鸡被木匠师傅当作“彩头”从房梁上抛下,根据它飞的方向预测吉凶,落地后谁抢到就归谁。
  五、丢“上梁包子”:新屋主人的角色确认
  丢“上梁包子”是仪式的高潮,象征新家庭与老家庭的分离和新屋主人角色的确认。“上梁包子”是由面粉做成面团,蒸熟后再用红色染料点红的馍馍。分有大、小两种,小的有99个,其中9个里面包有硬币,抢到装有硬币的“上梁包子”被视为吉利;大的根据主人家子女的人数而定。木匠师傅站在房梁上丢大的“上梁包子”时,主人家的所有子女并排低头跪在供桌前,身后各自有人掀起他们的衣服后摆,弄成口袋状来接“上梁包子”,接到数量多者为新屋的主人,同时也象征着将财运福气赐给他。接着木匠师傅将小的“上梁包子”、糖果、核桃等混在一起抛给众人,众人哄抢。随后鞭炮声响起,整个仪式也到此结束。
  仪式结束后,主人家在老屋宴请众人,以示酬谢,并向社会宣布一个新家庭的诞生,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
  结语
  羌族传统房屋的上梁仪式是新房落成的标志,也是新屋主人与老家庭分裂及自立门户的开始。上梁仪式融合了羌族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建筑文化、饮食习俗等,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以地缘为依托的村落社会秩序,是羌族民俗民间文化展演的一个“舞台”。
  如今,羌族传统上梁习俗越来越少见。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羌族传统房屋几乎只剩下一处处残垣断壁,替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砖房,或者人们直接在县城买房,加之政府对林木砍伐的限制,重新修建传统房屋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天灾影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然而,千百年来已适应高山峡谷环境的羌族传统房屋不仅是羌族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场所,还是羌族人家族情感的主要寄托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羌族灾后文化重建中,文化的保護和传承应尽量保留民族符号,[3] 使文化本身依托文化载体继续传承。
  注释:
  [1]即将一根树干凿出凹形缺口当作楼梯。
  [2]“五荤四素”是献给神灵的祭品之一,即5盘荤肉和4盘瓜果,没有固定类别,凑足9盘就可以。
  参考文献:
  [1]徐平.文化的適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4.
  [2]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汶川县志[M].成都:民族出版社,1992,777.
  [3]盛佳,郑笈等.地震灾后羌族文化的修复与重建[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51.
  作者简介:郑美(1992—),女,回族,籍贯四川;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15级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与旅游。
其他文献
【摘要】:日语中词尾数量众多,而且用法多样语义丰富。与对于其他汉语系词尾的研究相比,将「-上」作为焦点的研究并不多,换言之,对「-上」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本论文将汉语系词尾「-上」作为了研究对象。本文按照「-上」的前接词干(以名词为主)的词义用法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将「-上」的名词词干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从少纳言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和国会会议记录检索系统获得例文文本和「-上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身份构建和语类分析为框架,拟以情感类心理节目为切入点,研究媒体语类身份构建与不礼貌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将采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从语类分析法来解构不礼貌。  【关键词】:身份;不礼貌;《爱情保卫战》;语类  《爱情保卫战》中情感导师构建了怎样的身份,为何赢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为节目带来高收视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以身份构建和语类分析为框架,研究媒体语类身份构建与不礼
期刊
【摘要】: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活動过程审美主体对于编辑活动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编辑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是编辑活动审美意识的集中反映。从性质上看,它具有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的双重属性,因为编辑活动本身就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的多种层面。  【关键词】: 期刊编辑;编辑美学;美学修养;数字美学  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作为参与人类文化创造和传播的编辑活动其外延也在不断地
期刊
【摘要】: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其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众多演员努力探寻和求解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二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是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强舞台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从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分析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并尝试性的给出了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蕴含;关系;实现  
期刊
【摘要】:元好问题画诗注重“梦”的意象,借助“梦”将画图内外沟通,达到遣怀之效。又以“天机”作为其论画的关键名词,以此来判别画家高下。題画诗的创作时间与《论诗绝句》不一,元氏自身的思想亦有变化,诗画理论合观,可以对其文艺观有所补充。  【关键词】:梦;天机;诗画理论  文人题画诗自宋代以后便蔚然成为大观。元好问生逢金元之交,题画诗的数量亦甚是可观,在元好问现存1400余首诗歌中,有近200首诗爲题
期刊
【摘要】: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音韵学学科建立起,研究它的学者有很多。本文以高本汉为例,系统论述了其《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音韵学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以期给研究音韵学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主要内容;影响;不足  引言  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
期刊
【摘要】:图腾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部落的标志和象征最早就是靠图腾表示。图腾的另外一种表达手法是靠造型艺术传递信息,人们以雕塑和绘画的形式来表示对它们的崇拜之情。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本族的图腾文化,也有着关于图腾的各种神话与传说。图腾在中国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动画始于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此后又出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在这些充满着东方元素的动画片中,中国的图腾
期刊
【摘要】:在语言文学的翻译过程中,运用一些理论,会使翻译达到事功半倍的效果。近年来所提出的等效翻译理论,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尤其现如今,等效翻译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更是在英汉翻译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就等效翻译理论的概念原则入手,探讨其在英汉翻译的运用。  【关键词】:等效翻译理论;英汉翻译;运用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英汉翻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与此同时,对
期刊
【摘要】:近几年,透视装十分火爆,早在几千年之前处在封建时期的唐王朝就出现了身着薄透纱裙的女性形象,甚至在北齐出现男性透视装形象。在近代,中外文明相互交融,“透视装”从立体结构来强调肌肤曲线的魅力,透视装再一次流行起来。透视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很多诗词名画有所体现,对各时期透视装的发展与表现形式研究开拓了现今透视装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透视装;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  一、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重点已不是简单的吃穿,更是一种精神的充实富裕的生活,更是一种重视文化的生活。群众文化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应当以市或县为基本区域来建设与大时代新文化相呼应。即县或市地方区域的小文化为依托建设与大时代背景下的精英文化的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