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动画中的龙图腾元素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腾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部落的标志和象征最早就是靠图腾表示。图腾的另外一种表达手法是靠造型艺术传递信息,人们以雕塑和绘画的形式来表示对它们的崇拜之情。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本族的图腾文化,也有着关于图腾的各种神话与传说。图腾在中国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动画始于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此后又出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在这些充满着东方元素的动画片中,中国的图腾元素——龙,在動画片中多次出现。由此可见国人对于图腾的喜好。
  【关键词】:龙图腾;元素;运用
  一、 图腾的起源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 图腾的另外一个解释是“标志”,以区别于其他族群。在原始社会中各个部落区别于其他部族的标志和象征就是靠图腾表示。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本族的图腾,也有着关于图腾的各种神话与传说。图腾的神话故事又有:祖先恩人神话、始祖创生神话、创造者神话。
  二、中国图腾代表——龙
  谈论中国图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夏子孙引以为傲的图腾:龙。龙不但是源于我们祖先对未知领域的情感,而且在精神领域对我们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的龙图腾与西方的龙有很大区别。中国龙在大多数意义上是与皇族、权利的象征捆绑在一起的。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龙这一词是指皇帝,只有皇帝才是“真龙天子”,这就表示了它的专属性。西方的龙“Dragons”却恰恰相反,它一般被描绘成长着蝙蝠一样的巨大翅膀,有着四条腿,能喷出火焰,是一个性格暴躁的恶魔。
  三、早期动画片中龙图腾的应用
  中国动画第一阶段是1926年到1941年,也是我国动画萌芽的阶段。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就是在这个初级阶段产生的。在这个故事中,视觉亮点元素中也有一部分功劳来源于龙图腾。里面火神的造型源泉应该是来源至我国的火龙。火神造型被设定成长并且盘旋的身子,凶猛的大火伴随在身边,眼睛不但巨大而且有神,锋利的牙齿给人一种危险信号。从这个角色的造型可以隐约感觉到明清时代的龙纹造像,尤其是表达火神的毛发被抽象成漫天飞舞的火苗,身子宛转的走势和明清龙宛转的走势比较相似。
  中国动画第二阶段是1948年——1959年,这期间内我国的动画不但艺术层面取得了卓著的进步,而且在技术层面上也有着让人喜悦的进步。其中《一幅僮锦》动画片也出现了龙图腾。这部动画片的龙身份也是以火龙身份出现的,不过这次是一个身子细长的火龙,整体画面是火龙在大火中蜿蜒盘旋出现。这次龙的造型不是明清时期的造型,我们可以从它外翘的上唇就可以识别出来。较为遗憾的是,本部影片只是制作了一个龙的外轮廓,所以无法从其它细节进行对比。
  在1960年——1965年,我国制作了一部世界动画史上都堪称经典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其中龙王造型是龙头人身,少了龙尾,龙王的整体造型灵感可能来自于清代已经固定的样式,龙脸部是清代龙面和饕鬄纹的结合。其中颧骨高耸就好似三星堆铜像颧骨一般,饕鬄纹中圆鼓的双眼和清代龙嘴的地包天特征都汇集于这部片中的龙王。影片中孙悟空受到邀请进入凌霄宝殿的时侯,宝殿地板是以龙纹作为装饰物,龙纹的整体造型是一个极大的“S”曲线,从这个曲线能得知它是源于秦汉两朝的龙身,还有头部嘴巴呈现的是上唇外翘也可认为灵感源于秦汉两朝龙的造型。凌霄宝殿的大殿地板装饰的龙是呈三足;在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的资料是三足龙一般出现在东汉前期,可以判断整个龙纹样式应该都来源于秦汉时期。还有给凌霄宝殿的一个全景图时,殿脊两端的吞脊兽是龙生九子的老九螭吻图腾。以及太上老君把孙悟空丢入他的炼丹炉中,这个三足丹炉装饰提取了青铜饕鬄纹最主要的纹饰:双眼、双角、双耳。
  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是处于文革阶段,拍摄的动画片大部分都被扣上了“鼓吹封建迷信”等帽子进批判。所以在这十年中我国动画片,尤其是图腾元素的动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冻期。
  从1977年——1989年,经过拨乱反正,迎来了动画创作和发展的美好春天。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探索和发展个人风格的动画创作。产生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1979年的《哪吒闹海》是在《大闹天宫》后的又一部长片动画。这是一部极其难得涉及到龙神话的动画片。在这部片中,龙从幻化人形再到变身成龙表现的很到位,算是龙幻化表现的一个突破。开场出现了四海龙王,每个龙王颜色都不一样,分别代表各龙王本领都不相同,东海龙王是以青绿色为主,它打喷嚏,就出现了闪电和暴雨的画面,赤色的龙王带来的是火,黑色龙王则是风暴,白色龙王带来了冰灾。龙王们兴风作浪后幻化成龙首人身,再变成龙入深海,这就很清楚交代了龙——人形——龙的转换过程。这部动画片的龙王造型基本继承了《大闹天宫》中龙王的形象,没有改动,没有新的突破。其实作为一部比《大闹天宫》后一十四年的动画片,龙王设计应该有所变化和创新。龙王三太子龙形的设计是借鉴了秦汉时期龙纹样式,可惜设计感欠缺并且和龙王造型有些不太统一。三太子幻化成人时是人兽混合的造型,虽然是武将造型,但是服饰设计都是布料,没有护甲,装备只有手中握着的武器,人物整体设计显得不够健硕。
  四、现今动画片中龙图腾的应用
  现今观看动画片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动画电影,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也成为人们选择观看的方式。在20世纪90年电视动画的产量迅速增长,我国的传统图腾也活跃于电视荧屏上。图腾“龙”在电视动画片《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片中对我国传统的《西游记》故事进行了一定的改编。片中东海龙的造型和以前动画银屏的龙王造型有了一些新的设计。1999年《西游记》里面的龙王性格设定的是一个没有主見,怕老婆的形象。所以和以前龙王比较就能很明显看出龙王的眉毛取自老人的长眉下垂,看起来比较温和。不过龙王还是龙头人身,双手是人形,不像从前是爪型。鼻子做了一些调整,还是如意鼻,只是和上嘴唇连在一起。新版龙王能更好体现出龙在我们国人中最主要的色彩记忆:黄色。但是这种颜色没有旧版龙王在色彩视觉上的一种冲击力,还有颜色不对东海龙王的约定俗成。因为在宋太祖统治期间,皇帝封了龙为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根据宋太祖的这个封王的方式推测,东海龙王应为青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有此看来,电视动画片《西游记》在龙王颜色上面的考虑不足。
  在最近几年,《西游记》又被再次加工,出品了一部《2010版西游记》,这部动画片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在人物设计上更加偏向日本动漫。龙王的造型有了巨大变化。龙王不再是龙首人身的样子了,新版《西游记》的龙王造型是人形,保留下来的龙型只有头上的角。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2015年出品的《大圣归来》中,出现了龙的造型,虽然还是承接了传统龙形,不过在整个姿态上有所改观,这条龙形设计的更偏兽类,龙鳞也有花纹的变化,不想以前的龙造型,更能体现出龙的凶猛。
  五、总结
  从动画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以图腾为元素的动画里面,设计者大部分愿意重新构建一个围绕图腾发展的新故事。而我国动画片中,甚少有以龙或者其它图腾作为故事来进行再次创作,也甚少有在图腾基础上进行造型的再次设计。中国动画片的图腾造型更多是取自我们古人对于某种图腾的固定文字描述,以及尽量结合古人所留下的图腾图案造型进行创作。可是现在的我们不能只是把龙和其他图腾作为装饰物或者只出现在梦境场景中,毕竟在古代神话中不同的图腾对应着不同的个性和属性。虽然我们提倡动画要向美日学习,可是我们不能在学习的途中迷失、失去自我,而是要想办法如何对我国图腾借鉴和运用来提高自我国民族精神文化。中国传统图腾艺术中含有深厚的创作底蕴,它为我们的动画造型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蓝本而且它对于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是一种灵魂上的交融,在演奏单簧管是,作为音乐的传递者,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将这种艺术表达出来然后再传递给听众,让他们也能都感受到单簧管演奏的魅力。  【关键词】:单簧管;演奏技术;艺术情感表达  引言  单簧管作为出场率最高的木管乐器,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作为移调乐器,其音乐表现力强,对演奏技法的要求较高,不同的
期刊
【摘要】: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只注重工艺品的生产与销量,不注重设计,导致工艺品外形粗糙简陋,或矫揉造作繁缛不堪。工艺美术运动后,日本浮世绘作为一股清流,进入欧洲美术界,与前卫设计师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影响了大批欧洲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从而出现了新的艺术设计潮流。  【关键词】:浮世绘;新艺术运动;威廉莫里斯;  东方各国对欧洲的艺术与文化都或多或少的产生过影响,而影响最深的当属日本。日本艺术对世界艺术
期刊
【摘要】:奈达(1964)将意译定义为包含动态等价的翻译,与以形式等价为目的的直译进行区分并理论化。笔者为探究两种等价间的平衡关系,以《哥儿》的刘振瀛、林少华两个汉译本为例,根据汉译结果对译本中的被动句进行分类,对译文的两种等价关系的运用进行考察。  【关键词】:等价理论;被动句;小说汉译  一、被动句汉译与形态等价  奈达指出形式等价“并非遵守文本结构”的完全一致。考虑到日文与中文的语顺差异,两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区域规划和设计系统中,居住区绿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了自然和人和谐共生的大通道,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伴随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求愈来愈高,建设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在快速的发展中,问题也是日益突显。如何改善因快速发展而导致的问题,营造更具有视觉审美和功能舒适的环境景观,已经成文不可回避的设计任务。本文尝试将公园的造景手法,移置于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试图探索更符合人居住的设
期刊
【摘要】:日语中词尾数量众多,而且用法多样语义丰富。与对于其他汉语系词尾的研究相比,将「-上」作为焦点的研究并不多,换言之,对「-上」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本论文将汉语系词尾「-上」作为了研究对象。本文按照「-上」的前接词干(以名词为主)的词义用法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将「-上」的名词词干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从少纳言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和国会会议记录检索系统获得例文文本和「-上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身份构建和语类分析为框架,拟以情感类心理节目为切入点,研究媒体语类身份构建与不礼貌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将采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从语类分析法来解构不礼貌。  【关键词】:身份;不礼貌;《爱情保卫战》;语类  《爱情保卫战》中情感导师构建了怎样的身份,为何赢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为节目带来高收视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以身份构建和语类分析为框架,研究媒体语类身份构建与不礼
期刊
【摘要】: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活動过程审美主体对于编辑活动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编辑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是编辑活动审美意识的集中反映。从性质上看,它具有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的双重属性,因为编辑活动本身就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的多种层面。  【关键词】: 期刊编辑;编辑美学;美学修养;数字美学  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作为参与人类文化创造和传播的编辑活动其外延也在不断地
期刊
【摘要】: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其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众多演员努力探寻和求解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二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是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强舞台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从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分析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并尝试性的给出了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蕴含;关系;实现  
期刊
【摘要】:元好问题画诗注重“梦”的意象,借助“梦”将画图内外沟通,达到遣怀之效。又以“天机”作为其论画的关键名词,以此来判别画家高下。題画诗的创作时间与《论诗绝句》不一,元氏自身的思想亦有变化,诗画理论合观,可以对其文艺观有所补充。  【关键词】:梦;天机;诗画理论  文人题画诗自宋代以后便蔚然成为大观。元好问生逢金元之交,题画诗的数量亦甚是可观,在元好问现存1400余首诗歌中,有近200首诗爲题
期刊
【摘要】: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音韵学学科建立起,研究它的学者有很多。本文以高本汉为例,系统论述了其《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音韵学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以期给研究音韵学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主要内容;影响;不足  引言  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