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要:探索性学习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关键词:探索发现体验学习
  探索性学习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一、 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因为知识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他们课前多搜集材料,夯实基础如搜集关于文学常识、生活常识、 科学 知识、 历史 地理知识、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存意识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上好一节课做好课前准备。
  二、课堂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瓮”里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如学习《咏雪》一文,学生就对用“空中撒盐”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更好展开讨论,有说“柳絮因风起”比“空中撒盐”更有神韵,有说“空中撒盐”比“柳絮因风起”更容易想象和理解,很多人见不到“柳絮因风起”,无法想象也享受不到这种美,还不如“空中撒盐”来得实在。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三、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张扬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张扬,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展开丰富、合理和独特的想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去获取新知、获得发展,开发潜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扩写、改写等系列练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知识和已有表象,去开启学生广阔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白杨》一课时,我们可以安排续写这一练习,学生通过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观看白杨在戈壁滩上迎风斗沙、傲然挺立在铁路沿线的教学录像,结合自身体验,改写结尾练习。他们通过想象拓展改写文章的结尾,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改写结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给学生创造了大胆思索和独特想象的空间。通过有效的演练,也促使学生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眼看、耳听、心思、手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教师的提问要有问题空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要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可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再如学习《斑羚飞渡》时,我告诉学生:“有人说,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你认同吗?请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又如学习寓言《智子疑邻》时还可以让学生从每个人物身上发掘寓意。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时,还要保证质疑问难的时间。不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质疑品质,激活创新思维
   科学 的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的。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激活思维,通过探索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去发现问题拓展知识层面和想象的空间。”也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成为主角,更不能禁锢学生求异思维,毕竟新型的师生观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已。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启迪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并把它推向一个新层次。
  六、课后要形成探索性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探索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探索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探索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總之,探索性学习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把课堂视为学习场所之一,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由于受到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普通存在以课本知识传授为主。这样的课堂自然不封闭而缺少活力的,学生不喜欢自有道理。如何让我们低段语文课开放而充满活力呢?借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绘本来开放课堂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低段语文课绘本开放  一、问题提出  低段的语文课本图文并茂,短小而富有情趣,语言精炼而琅琅上口,题材多样而都富有韵味。再加上老师一般都能认真备课,精心做好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载体。《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教书育人。  一、充分挖掘教材,确定渗透重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期刊
一日课间休息,班主任们谈论起下一节是什么课。高老师说:“唉,下一节课又是作文课,学生不爱写,我也不愿批,一提作文我就头疼。”贾老师一听,接着说:“可不是嘛!我班学生也不愿意上作文,有的学生写的作文内容不点儿,还写得错字连篇,驴唇不对马嘴。”李老师也插了一句:“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就是不爱交作文,两个星期一篇文,别人都交了,批完了,他们还是交不上来,一问回答就是不会写,也给了例文,真没办法。”……  
期刊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当教师揭示课题、点明题意后,在学生渴望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下适时显示出课文描述的画面,使学生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内容摘要】: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文化熏陶语文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度重视民主政治的发展,高度重视维护公民根本利益,高度重视维护公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协是我国政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可以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促进人的身心和个体需要的学习。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
期刊
本文研究的行政类事业单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构,基本对应于经合组织国家的部门代理机构,是一种介于政府机关和公益性事业单位之间的组织。我国的行政类事业单位超过20万个
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新动向。同以往的人民内部矛盾相比,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矛盾复杂,若处理不当,势必影响社会的安定和政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