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局势升级背后的日本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原提出购买所谓钓鱼岛“私人土地”的主张决不是为了与野田首相唱双簧,而是为了让以野田为首的中央政府难堪:破坏掉改善中日关系的气氛。
  从2012年4月16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表示东京都要购买钓鱼岛的“私人土地”,到野田内阁表示不排除政府购地的可能性,在这之后,东京设立一个购买钓鱼岛土地基金账户,截止到7月初已经募捐约达14亿日元。7月7日,野田首相表明了日本政府推动“国有化”的方针;7月10日,野田首相表示,日本中央政府计划最快将于9月底对钓鱼岛实现所谓的“国有化”。日本正在日益加快钓鱼岛土地转换的步伐,中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中日关系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中国国内分析者很多人都认为在钓鱼岛购地问题上,石原东京都知事和野田首相两个人一个做黑脸,一个当红脸,在共同演出一场欺骗日本公众、欺骗中国的双簧闹剧,这是一种对当今日本政治的误读。
  石原提出购买所谓钓鱼岛“私人土地”的主张决不是为了与野田首相唱双簧,而是为了让以野田为首的中央政府难堪:趁中日关系邦交正常化之机,在钓鱼岛问题上让其进退失据,也可以打破中日两国高层进一步改善关系的计划;我以保卫钓鱼岛的名义购地,堂堂正正,你中央政府管理薄弱,对我这样一个“正义”的理由不敢反驳、不敢反对;如果你中央民主党政府敢反驳和反对,我就指责你“媚中”。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要借此时机破坏掉你所有改善关系的气氛。
  对于野田内阁来说:东京都要购地之事,赞成之,将被其抢尽政治风头,心有不甘。野田内阁没有想到石原的购地设想一出,日本民众反响如此热烈。这使野田政府不敢利用中央政府手中“安保政策”的权力否决石原的构想和行为,而只能顺水推舟;石原为了给野田内阁出难题,已经和所谓的钓鱼岛“私人土地所有者”达成了不卖给政府,只卖给他本人的默契,这也出乎野田
  政府的意外。野田政府将如何克服这一难关尚无法判断。
  事情并没有止步。野田内阁确定“国有化”政策以后,石原当即指出这是为了政治作秀。号称钓鱼岛“私人土地所有者”的栗原国起更是通过其弟弟作为发言人放言,不能将自己的“私人土地”卖给为了作秀的野田中央政府,本人的土地除了石原东京都知事以外,别人一概不卖。这种态度,毫无疑问给野田政府推行“国有化”的政策等于先来了一个下马威。而一旦钓鱼岛土地为东京都等所购买,或者实现“国有化”,野田政府又将面对不断的麻烦和变数。石原一旦掌握了钓鱼岛的土地,则等于掌握了一个可以树立个人政治威望,可以要挟民主党中央政府的巨大政治资本,到时肯定会想出其他什么怪异的招数,最终将会令野田内阁疲于应对。而一旦中国政府采取强力反制措施,中日关系必将重现僵局。
  就目前而言,野田首先想在继续推进“国有化”政策的基础上避免对中国关系的恶化。7月15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被日本外务省“暂时召回”,目的是“要求大使准确传达日本政府立场”,这次召回大使的目的,是要纠正丹羽大使反对购买钓鱼岛土地的“错误思想”,促使其和政府保持一致。
  无论日方做出何种缓和的解释,就其钓鱼岛私人土地“国有化”以后的客观效果和对中国的影响而言,都会产生下列事实结果和影响:
  将完全破坏掉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而出现的改善中日双边关系的愿望和气氛;改变了中日两国维持钓鱼岛现状的默契。尽管日本从不公开承认有这种默契和约定,但不能否认这一事实的存在;以国内政治高于国际政治的需要,不惜以损害中日关系的代价维护日本政府和执政党的执政利益,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必然因此趋于高涨;如果中国采取强力反制措施,不仅将使钓鱼岛问题更加复杂化,也势必出现中日两国矛盾再度激化,中日关系潜入长期对抗与冷淡的状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都不能改变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其他文献
不论位于西北还是西南,  嘉峪关这样的三线小城都无法与摩登上海或首善北京相比,它没有新兴的都会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也不具备动辄牵扯汉唐殷商的农业社会底蕴,它有的是移民社会共通的特点:混血的文化,杂种的语言,以及强悍的生长。  最近一次回到嘉峪关是上一个春节,和几乎每个春节一样,下起了大雪。  踩着吱吱叫唤的雪,掀开门帘进到邮局大堂,空空荡荡,没有几个人。我问一个姑娘,有没有嘉峪关的明信片。她看看我:
期刊
专家对话  石定寰  国务院参事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就像一注兴奋剂。政府扶植一下,补贴办法一来,民间就会疯狂地发展起一批新能源企业,他们的产量甚至可以和世界水平看齐。但是,当政策一松,补贴削减,这些企业又迅速没了精神头,甚至资金断裂以致倒闭。  如何理解行业的这种“不可控”性发展?对此,《中国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产能过剩是误导  新能源
期刊
网上的骂战还在持续。热心网友提示空气质量“有毒害”,北京市官方数据仍然是“轻微污染”。身为新京报评论部编辑的于平十指交叉,叹了口气,把双臂枕在脑后,习惯性地揉了揉头发。“光骂没有用,得把现有能用的渠道和方法利用起来,督促政府做些事情。”于平发现,在几日前的新闻里,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北京有设备监测PM2.5,愿与美国大使馆比对数据,只是何时公布暂不确定。”  “既然有数据,为何不公开?
期刊
去年11月,认定了可以就PM2.5做点事情之后,张斌和王均下决定辞职自主创业了。  两名前百度工程师的第一款产品叫“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是一款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客户端,可向用户提供美国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  半年多后的今天,他们的产品已升级、更名为“全国空气污染指数”,不仅提供美国使领馆在驻华几个城市发布的PM2.5,还提供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全国120个城市的空气监测数据以及陆续加
期刊
系列专题:走过二十年?能源之惑  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节点。随后,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年后,回望市场经济的历程,有成长的兴奋,有竞争的惨烈,有规则的学习,也有发展的困惑。本刊“走过二十年”系列策划,意在梳理重点领域的变迁路线,寻找新的市场动力。  就新能源而言,它的真正兴起是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后。新能源是新生事物,市场经济对于中国同样是新生事物
期刊
2012年7月21日,天气有些闷。对北京人廖丹来说,这个日子有些特殊。早晨六点,廖丹起身出门。发动起自己的二手摩的,到附近的青青家园拉黑活儿。不到十点,廖丹早早收工,在小市场买了面条、西红柿和凉拌菜,匆匆赶回家里。今天,是廖丹41周岁的生日。这个下岗十五年的男人没怎么过过生日,往年生日就带着儿子下次馆子,儿子爱吃什么点些什么。  因家境困难,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廖丹为给身患尿毒症的
期刊
早上起床,打开卧室的门,一股刺鼻的味道,梁杰似乎能感觉到客厅里那些未经净化的空气向自己冲过来,把自己包围。  窗外,今天又看不见北京的西山。梁杰皱起眉头把卧室里的两台空气净化器开到最大档位,俯下身子把鼻子凑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上,吸了一大口气后满意地吐出来。  “真想插根管子,这可是PM2.5为0的空气啊。”只有空气干净的时候,梁杰才觉得嗓子不那么难受。  如果不是去年开始咽喉炎越来越严重,咳嗽出
期刊
2012年7月3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工作人员王秋霞将一份快递发往北京市环保局,寄出的只是一张薄薄的纸——“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的信息为:“重污染日北京市应急预案,特别是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预案,以及预案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方面等信息。”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是发起“我为祖国测空气”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前一晚还在酒吧自测PM2.5浓度的王秋霞很疲惫,眼睛里充了血。
期刊
1986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一位苦寻赚钱门道的22岁小伙子,邂逅了一位卖钢瓶的熟人。在这个熟人的帮助下,小伙子做起了液化气生意。  当时,国家对液化气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浮动”价格双轨制。在双轨制的市场空间里,小伙子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  这个小伙子就是王玉锁,今天的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现在,他早已不是那个靠倒腾液化气罐挣钱的小贩了,他身上的称号是中国的“燃气大王”。 
期刊
它并不是什么色情片、禁片,也不是什么揭黑幕、曝丑闻的现场记录,它只不过是一部关于空气质量的纪录片而已。  这部纪录片,在方舟子用微博转发后,一天之内,就转发了8000多次。可它只在微博上存活了一天,就被另一个视频神奇地替换了。    被替换的视频  2012年1月的一天,当时还是北京城市学院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龙天翼、常琳、李程鹏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准备拍摄一部不一样的毕业设计——就当时国内舆论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