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锁的智慧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一位苦寻赚钱门道的22岁小伙子,邂逅了一位卖钢瓶的熟人。在这个熟人的帮助下,小伙子做起了液化气生意。
  当时,国家对液化气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浮动”价格双轨制。在双轨制的市场空间里,小伙子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
  这个小伙子就是王玉锁,今天的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现在,他早已不是那个靠倒腾液化气罐挣钱的小贩了,他身上的称号是中国的“燃气大王”。
  事实上,王玉锁正式进入城市燃气行业是在1992年,第二年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正式组建。这是王玉锁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那个时间点同样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整整20年过去了,王玉锁及他的能源事业成为市场经济的同步见证者。
  初创及转身
  时间回到20年前,尝到燃气生意甜头的王玉锁听到消息,华北油田有一些国有零散的气井要与外界合作开发,这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商机,决定大举进入城市燃气行业,并在河北廊坊正式成立了新奥燃气公司。之后,成功说服廊坊市政府在新建的开发区做管道天然气的“试验田”。
  在国企垄断的行业里,新奥作为民营企业,一头扎了进去。
  新奥集团一个中层负责人对当年的开发区项目记忆犹新,“政府没有把城市主要的地段给我们,意思很明白,干干可以,有问题刹车也来得及。咱一做,效果不错,政府才点头让我们把管道在廊坊市区铺开了。”
  廊坊由此成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首个范例。
  拿下大本营的业务之后,新奥遵循了朴素的成长理念——扩地盘、赚大钱。王玉锁曾对创业团队说:“大家现在小日子过得不错了,但是如果不发展,我们就是‘小老树’,到死也长不高。我们要把企业做到国家级甚至世界级。”
  王玉锁曾如此总结新奥的初创:“说实话,1996年以前新奥的第一目标是生存,很少进行战略思考,是以赚钱为目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不过这段时期新奥发展得很快,这与当时政策的进步有很大关系,那时挣钱需要的是胆子——还不是胆识。”
  但此时的新奥,除了本能的扩张冲动外,也有寻求更具前景的工业项目的愿景。
  1998年前后,新奥与其他公司合作,生产一种可应用于荒漠治理的高科技产品SSAP。1998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 》刊登了一条报道,其中提到,在一场关于SSAP的研讨会上,王玉锁做了“愿借春风绿黄沙”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说,当年3月,胡德平向其讲述了北大一教授追求绿化山河的故事,但研制的SSAP项目后继无力,“我对德平同志说:投资的事交给我吧。”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化工经验以及市场问题,新奥最终退出了SSAP项目。同时,此时期推出的汽车安全气囊、饮料、啤酒保鲜桶等项目也都没有见到很好成效。他事后承认,“应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对新奥的未来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探索,但是没有结合当时自身的资源特点,这些思考是不成熟的。”
  恰在此时,1998年,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开工。王玉锁果断判断,新的机会来了。而且,王玉锁认为,当时供气、供水、供暖等领域基本上还是由政府投资,而且大多亏损运营。但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民间资本在公用事业的运作空间必然加大。
  新奥开始对发展思路进行调整,重回自己的优势领域——城市燃气分销。
  事实证明,这成为新奥扩张版图的重大机遇。1999年,新奥集团在山东聊城和辽宁葫芦岛成立了燃气公司,一年之后,新奥在山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抢占市场,很快占据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2001年,新奥能源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次年6月转为主板。这为新奥加速扩张提供了充足资金。在此后的三四年间,新奥每年的新项目数都在两位数以上。
  二次创业
  但接下来,王玉锁有了新忧:燃气作为公共事业,利润不高。企业的长足发展受到局限,而且市场竞争对手增多,攻城略地的空间也在缩小,那么,新奥的未来是什么?
  2004年,王玉锁做了“二次创业”的新决策:进军新能源。“改变原来我们的燃气公司以卖别人的产品为主的经营思路,向上游的能源开发和加工推进,形成能源分销、能源化工、太阳能源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新奥开发新能源的一个重点是煤炭利用。王玉锁曾在一个论坛上向与会嘉宾形象地讲解他的新能源循环链: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煤不再用火车长距离运输了,就让它就地转化成气和电。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恰恰西部地区比较贫瘠,有一种生物能源就是肥草,有二氧化碳有水有种子就可以生长。这样既可以把二氧化碳吃掉也可以产生液体能源。这种液体能源又可以给汽车等提供动力……
  但科学不能光凭想象。2008年,全球500强企业ABB首席科学家甘中学来到河北,原本去考察另一家企业的甘中学被热情地“骗”到新奥做客。王玉锁坦诚相告:“我愿拿出新奥1 个亿,5年内不求回报,希望与甘博士联合研发能源科技。”
  这种诚意使甘中学深受感动,“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是煤,把煤变成清洁能源这哪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却偏挑这个干。我就想,我们这些做技术的应该给他一些支持。”就这样,甘中学成为了新奥集团的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与王玉锁一道干起了“傻事”。
  王玉锁当然不“傻”。基于“二次创业”的理念,现在,新奥已经开始由资源扩张型逐渐转型为以科技为核心、以管理为推动的新型企业。
  不过,其间亦有插曲。在王玉锁刚提出煤基清洁能源概念时,曾在公司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在一次管理层民主生活会上,大家进行了激烈争吵。有人认为,新奥优势完全在于燃气,不应当搞什么煤基清洁能源。王玉锁甚至还收到过一封“请停止慢性自杀”的匿名信。一名普通员工在信中尖锐地指出,新奥进军新能源化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将成为“灾难的开始”。王玉锁为此与管理层进行了严谨的讨论,最后还是坚定向煤基清洁能源进军。
  王玉锁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判断:“我是扛煤气罐出身的,但如果新奥不及时转型,单靠扛煤气罐,新奥是扛不大的。”   2010年的世博会,成了新奥展示新能源理念和技术的机会。在中国馆,新奥带来了“泛能网”——一种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的创新系统。参观者看到,一条条透明管道中,一种浅绿色液体竟能以二氧化碳为“食”,在经过层层处理之后,最终转化为生物柴油。这种技术被称作“微藻制油”。
  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新能源理念和技术背后更深层的解读,后来在一次论坛中,王玉锁说:“我今天围绕强盗理念讲一下。现在我们销售能源的不管是哪个企业,不管是跨国公司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还是咱们国有企业,都是强盗式销售。我有什么卖你什么。想涨价就涨价。而如果这条体系(指清洁能源生产转化系统)建立起来就反过来了,就由原来的卖方为主导改为买方为主导,因为将来每家都有气电热,就能实现我想用什么用什么,哪个便宜用哪个。”
  2012年2月,习近平应邀访美。王玉锁作为中国企业家代表同行,并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宣布投资50亿美元建设美国内华达州清洁能源生态中心。这个项目的起因,源于美国参议院哈里?瑞德议长给王玉锁的一次来信,信中称他的家乡内华达州有条件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沙特阿拉伯”。后来,王玉锁戏称这封信是“藏宝图”,引导新奥把目光投向了内华达。
  智慧所在
  今天的新奥,已完成从单纯的城市燃气分销,到多品类清洁能源产销的转身,并进一步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关于新奥集团的基本数据是:截至2011年,集团总资产近400亿元,全年销售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利润超过30多亿元。
  回望20多年的成长道路,有人说新奥靠的是良好的政商关系,有人说靠的是民企的野蛮生长精神,而王玉锁自己的评价是:“这是我们中国智慧,或者中国文化的优势。我们中国人系统思考能力强,23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讲了一句话,天有其石,地有其材,人有其智,最后人用他的智慧把天地人合在一起。”
  同行们这样评价王玉锁:“王玉锁是属于智慧型的富翁,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发达,关键的不是他能敏锐地察觉市场需要什么,他不仅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
  清醒,也是一种智慧。在中国,很多有名的老牌民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崛起,又迅速淡去,其中原因林林总总。王玉锁曾对一个民企参观团说,民企绝对不能走重资产的方向,也就是说,民企要与国企、外企经营思路有区别,要干那些新、险、难的产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不想干的产业”。
  2011年,关于王玉锁的新闻,最热炒的是他提出要在50岁(2014年)时退休。对此,他的解读是,“发展的最大阻碍就是自己”,“45岁以前,我特别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而且我还立了规矩,谁给我找一条毛病,我就喝一杯酒。可45岁以后,心里起了微妙变化,对不同声音不自觉地开始有了抵触。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50岁以前,趁还没有彻底飘起来,一定要建立适合新奥的、能满足长远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结构。”
  20多年前,在偶然从事燃气生意之前,王玉锁曾经历三次高考落榜,只好放弃学业,去卖葵花子、卖啤酒、卖背心,这为他本人以及新奥的成长奠定了坚韧、耐压、低调的良好心态基础。
  至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玉锁仍说,用“成功”来形容新奥,还为时尚早。
  公司故事
  2010年
  组建新绎文化旅游集团
  2009年
  成立新奥能源服务公司
  2007年
  进入光伏能源领域,在廊坊建设新奥光伏能源生产基地
  2006年
  新奥科技公司成立,开始围绕二氧化碳资源化进行技术研发
  2004年
  进入能源化工领域,先后在内蒙古和山东建设煤化工生产基地,进行煤基清洁能源产品研发生产
  2003年
  收购河北威远集团,控股威远生化,进入生物化工领域
  2001年
  新奥燃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2年转入主板
  1997年
  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册成立河北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1993年
  立廊坊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拓展城市燃气分销
  1989年
  注册廊坊夏利汽车出租公司,开始新奥创业历程
其他文献
天灰蒙蒙的,沒有一片云。北京的迷笛音乐节上,乐声震天。  这个雾霾天让周嵘有些“开心”。这个绿色和平的成员,要在这里干一件跟音乐沒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发放一本叫《呼吸有态度》的公众健康指南。空气不好,反而越能引人注意。  这个健康指南是指导人们在污染天气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公民不知道一个200或300的污染指数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我们更关心遇到一个雾霾天家里的老人出去买菜会不会影响健康,孩子能不能
期刊
两年前,有记者提问网易将如何投资手中资金。网易CEO丁磊回答:“人家苹果500亿美元的现金,都不急着到处投资,我们只有10亿美元,为啥就要急吼吼?”  那个时候,丁磊的脑子里正有一个对互联网消费行为的思考——未来,还有多少人抱着电脑上网?手机最终会成为取代电脑的最主要终端。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概念——“网易云阅读”。很快这个试图改变移动阅读方式的概念成为公司最受重视的项目之一。  手机,兵家必争
期刊
不论位于西北还是西南,  嘉峪关这样的三线小城都无法与摩登上海或首善北京相比,它没有新兴的都会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也不具备动辄牵扯汉唐殷商的农业社会底蕴,它有的是移民社会共通的特点:混血的文化,杂种的语言,以及强悍的生长。  最近一次回到嘉峪关是上一个春节,和几乎每个春节一样,下起了大雪。  踩着吱吱叫唤的雪,掀开门帘进到邮局大堂,空空荡荡,没有几个人。我问一个姑娘,有没有嘉峪关的明信片。她看看我:
期刊
专家对话  石定寰  国务院参事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就像一注兴奋剂。政府扶植一下,补贴办法一来,民间就会疯狂地发展起一批新能源企业,他们的产量甚至可以和世界水平看齐。但是,当政策一松,补贴削减,这些企业又迅速没了精神头,甚至资金断裂以致倒闭。  如何理解行业的这种“不可控”性发展?对此,《中国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产能过剩是误导  新能源
期刊
网上的骂战还在持续。热心网友提示空气质量“有毒害”,北京市官方数据仍然是“轻微污染”。身为新京报评论部编辑的于平十指交叉,叹了口气,把双臂枕在脑后,习惯性地揉了揉头发。“光骂没有用,得把现有能用的渠道和方法利用起来,督促政府做些事情。”于平发现,在几日前的新闻里,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北京有设备监测PM2.5,愿与美国大使馆比对数据,只是何时公布暂不确定。”  “既然有数据,为何不公开?
期刊
去年11月,认定了可以就PM2.5做点事情之后,张斌和王均下决定辞职自主创业了。  两名前百度工程师的第一款产品叫“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是一款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客户端,可向用户提供美国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  半年多后的今天,他们的产品已升级、更名为“全国空气污染指数”,不仅提供美国使领馆在驻华几个城市发布的PM2.5,还提供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全国120个城市的空气监测数据以及陆续加
期刊
系列专题:走过二十年?能源之惑  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节点。随后,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年后,回望市场经济的历程,有成长的兴奋,有竞争的惨烈,有规则的学习,也有发展的困惑。本刊“走过二十年”系列策划,意在梳理重点领域的变迁路线,寻找新的市场动力。  就新能源而言,它的真正兴起是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后。新能源是新生事物,市场经济对于中国同样是新生事物
期刊
2012年7月21日,天气有些闷。对北京人廖丹来说,这个日子有些特殊。早晨六点,廖丹起身出门。发动起自己的二手摩的,到附近的青青家园拉黑活儿。不到十点,廖丹早早收工,在小市场买了面条、西红柿和凉拌菜,匆匆赶回家里。今天,是廖丹41周岁的生日。这个下岗十五年的男人没怎么过过生日,往年生日就带着儿子下次馆子,儿子爱吃什么点些什么。  因家境困难,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廖丹为给身患尿毒症的
期刊
早上起床,打开卧室的门,一股刺鼻的味道,梁杰似乎能感觉到客厅里那些未经净化的空气向自己冲过来,把自己包围。  窗外,今天又看不见北京的西山。梁杰皱起眉头把卧室里的两台空气净化器开到最大档位,俯下身子把鼻子凑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上,吸了一大口气后满意地吐出来。  “真想插根管子,这可是PM2.5为0的空气啊。”只有空气干净的时候,梁杰才觉得嗓子不那么难受。  如果不是去年开始咽喉炎越来越严重,咳嗽出
期刊
2012年7月3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工作人员王秋霞将一份快递发往北京市环保局,寄出的只是一张薄薄的纸——“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的信息为:“重污染日北京市应急预案,特别是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预案,以及预案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方面等信息。”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是发起“我为祖国测空气”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前一晚还在酒吧自测PM2.5浓度的王秋霞很疲惫,眼睛里充了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