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并不是什么色情片、禁片,也不是什么揭黑幕、曝丑闻的现场记录,它只不过是一部关于空气质量的纪录片而已。
  这部纪录片,在方舟子用微博转发后,一天之内,就转发了8000多次。可它只在微博上存活了一天,就被另一个视频神奇地替换了。
  
  被替换的视频
  2012年1月的一天,当时还是北京城市学院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龙天翼、常琳、李程鹏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准备拍摄一部不一样的毕业设计——就当时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PM2.5”,拍一部纪录片。
  经过近5个月的紧张工作,片子拍成,在学校答辩通过,并获得了老师们的好评。
  随后,龙天翼把这部既契合社会热点,又具有科普性质的片子,传到一些视频网站上,希望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当然希望我们所传达的信息和想法能为更多人接受,我们提出的关于健康的建议,能为更多人所用。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肯定,满足一点小小的虚荣心。”
  刚传上网时,他们会经常去查看点击量,发现关注度一般。“后来我们便试着联系一些网站,请他们关注一下,结果土豆和腾讯都给予了回应并且把视频放在了推荐的位置。”
  6月8日22时01分,科普作家、因打假而闻名的方舟子发微博说,“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拍摄的反映北京空气污染内幕纪录片《帝都迷雾——北京空气质量蓝皮书》。虽然有点长,推荐看完,越往后亮点越多。”微博附了上传在土豆网上的这部长达47分钟的纪录片视频。
  方舟子在这部纪录片作为受访人出现,他的推荐让龙天翼等三位同学既兴奋又紧张。“我们知道方舟子的影响力,知道视频的传播一定会爆炸性地增长。”
  随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ILOOK世界都市》杂志出版人洪晃、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天使投资人薛蛮子、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当当网CEO李国庆等多位“微博大V”相继转发予以推荐、支持。这条微博的转发量最终高达8500多条。
  “当这个视频真正在微博上火起来,我们就感到紧张了,经常关注网友留下的评价。”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获得众口称赞的学生作品,却在微博上仅仅存活了一天时间。
  “正在看,感觉很快要被和谐掉了。想看的快看。”6月9日21时32分,名为“夏大胖子”的网友在方舟子这条微博上留言说道。22时59分,名为“惠风和畅之美”的网友留言,“我看到还差21分钟的时候,网络显示该视频被删除,我诧异!”紧随其后,有多名网友留言发出同样惊呼。
  方舟子发的那条微博至今还在,但土豆网上的视频却悄然变成了时长133分钟的《中国皮村2012打工春晚》。
  “我们并不认为纪录片内容有什么问题。不过那时正值环保部和外交部接连对此事进行表态,我想也许真的犯忌了。心情很低落,也很失望。对于网站管理者而言,删除只是动动鼠标的事,不过对于我们而言,删掉的是我们近半年的心血和为普及环保知识做点事的希望。”龙天翼说。
  力求平衡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纪录片?
  “之所以想做PM2.5这个题目,是因为那几天天气实在是差得很夸张,大白天天就黑了。”常琳说,“有约一周时间,非常严重,天天都那样”,“我们就从那时候开始决定做这件事情了”。
  他们从当时大量的国内新闻报道入手,从中寻找相关受访人物和相应的研究论文,参考新闻报道约30篇、国内外论文及文件超过50篇。
  三个仍未毕业的本科生,对于能否约到采访对象并无把握,甚至是非常担心,“所以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拟定全部名单,而是一个一个地攻克。”
  约到的第一个受访对象是“14天连拍北京空气组照作者”王一坤,他答应得非常痛快,这让龙天翼非常激动,马上跟组里其他同学报告了喜讯。
  而争取方舟子的工作则被设定为终极目标,排在了日程的最后面。给方舟子打电话的李程鹏,在陈述之时一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方舟子爽快地答应,则出乎他们的意料。
  此外,他们还采访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副主任潘小川、达尔文自然求知社“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组织者之一王秋霞、搞环境研究的美国人安雪峰(Steven Q Andrews)、中国环境科学院车用燃油排放实验室主任岳欣、曾向北京市环保局申请公开PM2.5指数被驳回的媒体人于平、空气污染指数手机软件作者王均与张斌、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博士徐安琪、旧金山PM2.5臭氧预测预警系统作者张浩。
  对于纪录片,搜集到的素材越多,采访到的人越权威,片子会越接近客观公正。
  三个同学背着器材跑遍了北京,为了取景还去了景山、中央电视塔等地。“我们把所有器材整合在一个拉杆箱里,一些零散的东西则直接背着。遇到高峰时挤地铁,还会遭到有人投来不太友善的目光。经常是很早出来,很晚才到家,累得一躺下就不想动了。”
  看着受访人名单一点点加长,“初期自然是非常高兴,我们都没有想到会采访这么多人。”不过后期处理的工作量,也随着素材和观点的增多而加大。“我们至少用了2周时间整理素材,也曾为此苦恼。”
  最后剪片子同样“伤不起”,“素材多得超出了预期”,“拍摄视频约100GB,按拍摄时长算则超过1000分钟,仅人物采访时间就在600分钟以上”。然而,片子的具体结构框架仍不清晰,辛苦采来的素材又不舍得浪费。加上用来剪辑的普通笔记本电脑又不给力,不仅速度慢,还经常死机,“满负荷运转剪辑花了约1周时间”。
  最后5月份完工,剪辑出了47分钟的纪录片。
  接受采访的人中,既有学界专家,也有民间人士,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出来说话”,李程鹏说。
  他们曾用快递给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方力发出了一份书面采访邀请,短信提示文件已签收,但没人回应。而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则以不方便回答拒绝了采访。“政府部门自己放弃了话语权”。
  “为了不让大家觉得这个片子有严重的导向性,我们力求做到平衡。我们把各种观点都列上,究竟相信谁,让受众自己去判断。”常琳说。   片中,既有西方人面孔的安雪峰用中文说,一辈子生活在北京的话,寿命可能会缩短5年,并对北京官方的空气监测准确性提出了质疑;也有亚洲面孔的徐安琪用英文表述,美国大使馆与中国环保部门的数据不具可比较性,并对美使馆的数据提出了质疑。
  正是片中类似这样的强烈反差与对比,引发了受众反响。从网友在微博上的留言看,徐安琪成了那个“悲催的”被人骂的角色。
  龙天翼说:“徐安琪是美国籍,也不在中国生活,而她的观点却很‘正面’,我们也觉得她讲得有道理,她所说的,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的一部分。那我们一定要把它拿进来。”
  “我们并不想忽悠所有人都攻击政府,那样没有意义,应该给政府一些压力,压力过了容易出问题,压力小了他们不为所动,我们也要把握这个度。”
  
  深夜来电
  等片子剪辑完成,已经超出学校规定的上交期限,但无论如何四个多月的努力有了一个结果,三个人也坚信“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自始至终,我们指导老师、专业秘书甚至答辩组都没有反对我们,并且一直肯定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指导老师还说‘你们这个还不够’”。总之,没有人提出此题涉及“政治敏感”。
  据三位同学介绍,他们的指导老师做纪录片很有经验,给了他们充分的信任。“我们很感激他,给了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片子出来之后,我们指导老师也不认为尺度有问题。”
  然而,这部纪录片在微博上被广泛转发一天之后,在6月9日遭到了删帖。
  6月10日19点59分,方舟子再次发微博说,纪录片“被从土豆网上删掉了。我再转一个搜狐视频上的”。这第二条微博给不少关心此事的人再次提供了一个可用的视频链接地址,并且一直可以观看,截至记者发稿仍可用。但传播效率已不如此前一条,转发量只超过1100多次。
  在这条微博下,有人留言说:“不就是一个纪录片嘛,连三个大学生都害怕。”
  方舟子两次发微博推荐,既为这部学生作品增加了一定量的传播受众、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同时也给三位同学带来了一点点小小的困扰。
  当然,这并不能怪方舟子。
  就在网友亲历视频被删的6月9日当晚,约22-23点间,身份为该纪录片导演的龙天翼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来自他们所在校区的学部领导,“让我们觉得很奇怪。一开始建议我们自己删,后来又跟我说,‘网监处找’,让我把我们三个的电话发给学校,由学校转给网监处。”
  “当时我就比较生气,我觉得我们这个事情没什么。我就跟这位老师说,首先我没有权力提供他们两人的电话,我只能提供我自己的;其次,学校如果接到要求的话,也不用找我们要,学校都有的。这么晚了,网监处要打电话,那不如我去找他谈,是哪一级的网监处?后来这位老师又改口说,不一定给你打(电话)。”龙天翼向《中国周刊》记者回忆当晚的情形。
  校方对三个学生提出删除视频的一个理由是,视频后署上了学校的名字。署名在他们三个看来,是个很自然的事情,第一,这本是他们在学校的毕业设计;第二,留名也是对学校的推广。
  三位同学并未按学校要求删除视频。
  “我们没有删,我们不能删。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学传播的,一旦我们删掉了,微博上那个视频就不能用了。网民们看不了这个视频,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我们,他们肯定会首先去攻击政府相关部门。还有一个问题是,后来我们就没有权限删了。门户网站推荐、关联到它们的首页后,视频就被锁住了。我们也反复跟学校沟通这个情况。”
  “而且我们还不能要求方舟子,一是即便假设他同意把微博删了,网民可能会有其他的说法了;二是他特别敢说话,如果我们跟他解释半天,他再把我们说的话,发上来,也很麻烦。”
  但事情的最终结果是,视频依然被删了,而且恰恰就在龙天翼接到电话的当晚。
  据三位同学观察,上传到土豆网、腾讯网和优酷网上的视频都被删掉了,正是那些曾把该纪录片推荐到首页的网站。“是陆续删掉的,先是土豆,接下来是腾讯,之后是优酷。”
  可让他们迷惑的是,搜狐视频、网易视频、新浪视频、56网等仍可搜索到、并观看这部片子。
  “如果是相关部门要删的话,它应该全删掉。我们也在想,为什么只删一半呢?”龙天翼说。
  或许,他们不小心窥到了最复杂的局面:管制的高效和低效同时共存。
  最终的和谐版
  为什么被删除,没有人告诉他们真实的原因。
  6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时,说外国驻华使领馆擅自监测并发布中国的环境质量数据,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有关规定,也违反了中国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PM2.5一下成了外交问题。
  无论是否有关系,至少在三位同学看来,“当时,学校是比较着急这件事的,因为他们担心如果造成什么广泛的社会影响的话,上面会给他们压力。”
  “尤其是我们学校,是一个民办公助的学校,压力更大,有任何负面影响都是致命的打击。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它,作为一个本来就不是很著名的大学,再给自己找点事,太不划算。”
  网上视频的遭遇让三个学生心情很失落,随后,他们又收到通知说,要剪辑一个和谐版供学校存档。
  “我不忍心剪自己剪辑的片子,就让常琳来剪了,”龙天翼说,自己和谐自己的东西是很残忍的,“我当时有点麻木。”
  常琳接下了这艰难的任务,但也“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怎么剪出和谐版?负面观点去掉,只留下正面观点。
  在7月9日的毕业典礼上,之前听说的获评优秀毕业设计和最终成绩则没有人再提起。让龙天翼觉得内疚的是,收到下届师弟的短信,说“以后再拍纪录片一类的东西,若要上网,则需要先给老师看了”。
  如今,龙天翼、常琳两人留在一直实习的一家新媒体公司做编辑,因为拍片而“耽误了找工作黄金时间”的李程鹏仍忙着投简历、约面试。
  就在今年,龙天翼的爷爷患上了肺结核,6月,他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放在爷爷家里24小时开着,希望能起点作用。
其他文献
两年前,有记者提问网易将如何投资手中资金。网易CEO丁磊回答:“人家苹果500亿美元的现金,都不急着到处投资,我们只有10亿美元,为啥就要急吼吼?”  那个时候,丁磊的脑子里正有一个对互联网消费行为的思考——未来,还有多少人抱着电脑上网?手机最终会成为取代电脑的最主要终端。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概念——“网易云阅读”。很快这个试图改变移动阅读方式的概念成为公司最受重视的项目之一。  手机,兵家必争
期刊
不论位于西北还是西南,  嘉峪关这样的三线小城都无法与摩登上海或首善北京相比,它没有新兴的都会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也不具备动辄牵扯汉唐殷商的农业社会底蕴,它有的是移民社会共通的特点:混血的文化,杂种的语言,以及强悍的生长。  最近一次回到嘉峪关是上一个春节,和几乎每个春节一样,下起了大雪。  踩着吱吱叫唤的雪,掀开门帘进到邮局大堂,空空荡荡,没有几个人。我问一个姑娘,有没有嘉峪关的明信片。她看看我:
期刊
专家对话  石定寰  国务院参事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就像一注兴奋剂。政府扶植一下,补贴办法一来,民间就会疯狂地发展起一批新能源企业,他们的产量甚至可以和世界水平看齐。但是,当政策一松,补贴削减,这些企业又迅速没了精神头,甚至资金断裂以致倒闭。  如何理解行业的这种“不可控”性发展?对此,《中国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产能过剩是误导  新能源
期刊
网上的骂战还在持续。热心网友提示空气质量“有毒害”,北京市官方数据仍然是“轻微污染”。身为新京报评论部编辑的于平十指交叉,叹了口气,把双臂枕在脑后,习惯性地揉了揉头发。“光骂没有用,得把现有能用的渠道和方法利用起来,督促政府做些事情。”于平发现,在几日前的新闻里,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北京有设备监测PM2.5,愿与美国大使馆比对数据,只是何时公布暂不确定。”  “既然有数据,为何不公开?
期刊
去年11月,认定了可以就PM2.5做点事情之后,张斌和王均下决定辞职自主创业了。  两名前百度工程师的第一款产品叫“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是一款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客户端,可向用户提供美国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  半年多后的今天,他们的产品已升级、更名为“全国空气污染指数”,不仅提供美国使领馆在驻华几个城市发布的PM2.5,还提供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全国120个城市的空气监测数据以及陆续加
期刊
系列专题:走过二十年?能源之惑  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节点。随后,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年后,回望市场经济的历程,有成长的兴奋,有竞争的惨烈,有规则的学习,也有发展的困惑。本刊“走过二十年”系列策划,意在梳理重点领域的变迁路线,寻找新的市场动力。  就新能源而言,它的真正兴起是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后。新能源是新生事物,市场经济对于中国同样是新生事物
期刊
2012年7月21日,天气有些闷。对北京人廖丹来说,这个日子有些特殊。早晨六点,廖丹起身出门。发动起自己的二手摩的,到附近的青青家园拉黑活儿。不到十点,廖丹早早收工,在小市场买了面条、西红柿和凉拌菜,匆匆赶回家里。今天,是廖丹41周岁的生日。这个下岗十五年的男人没怎么过过生日,往年生日就带着儿子下次馆子,儿子爱吃什么点些什么。  因家境困难,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廖丹为给身患尿毒症的
期刊
早上起床,打开卧室的门,一股刺鼻的味道,梁杰似乎能感觉到客厅里那些未经净化的空气向自己冲过来,把自己包围。  窗外,今天又看不见北京的西山。梁杰皱起眉头把卧室里的两台空气净化器开到最大档位,俯下身子把鼻子凑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上,吸了一大口气后满意地吐出来。  “真想插根管子,这可是PM2.5为0的空气啊。”只有空气干净的时候,梁杰才觉得嗓子不那么难受。  如果不是去年开始咽喉炎越来越严重,咳嗽出
期刊
2012年7月3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工作人员王秋霞将一份快递发往北京市环保局,寄出的只是一张薄薄的纸——“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的信息为:“重污染日北京市应急预案,特别是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预案,以及预案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方面等信息。”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是发起“我为祖国测空气”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前一晚还在酒吧自测PM2.5浓度的王秋霞很疲惫,眼睛里充了血。
期刊
1986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一位苦寻赚钱门道的22岁小伙子,邂逅了一位卖钢瓶的熟人。在这个熟人的帮助下,小伙子做起了液化气生意。  当时,国家对液化气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浮动”价格双轨制。在双轨制的市场空间里,小伙子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  这个小伙子就是王玉锁,今天的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现在,他早已不是那个靠倒腾液化气罐挣钱的小贩了,他身上的称号是中国的“燃气大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