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过程,应该立足在学生的能力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应该以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为主,网络优势应该服务于学科;而要实现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全面系统,分步分层,分类设计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网络版学习课件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网络的优势。学生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培养速读能力,可借助资源优势;如激发学生个性鉴赏,可借助交互等;如专题式学习,则可借助相关搜索。
根据班级、年级水平,统筹兼顾。设计问题应以班级学生整体水平为主,同时兼顾两头。整个高中阶段,年级不同,信息资源的处理利用能力要求也不同,从基本素养到应试能力,需要全面的把握。如高一可借网络对某些单元拓宽视野,深入探讨主题、艺术形式等;非毕业班侧重激励学生个性表达,深刻理解;毕业班的复习和阅读散文、小说方面的技巧,可以建立资源库,关于体裁知识、解题方法指导等。
根据体裁、内容、单元,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对不同文学体裁有初步鉴赏的能力。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学习模式。选择典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体裁,建立不同的网络教学范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根据学习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学习乐园。制订发展计划,让学生每天、每周都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有完整的寒暑假。建立一个学习网站,弥补课堂上的空白,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健康学习,终身学习。
二、精细预设,关注生成,灵活整合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
预设周到、精细,是前提。计算学生浏览与精读的速度;估算资源的数量、质量、呈现形式,利用率,酌情选取;讨论的问题应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3个为宜;计算讨论每个问题可能占用的时间;不拘交互渠道,但必须固定反馈形式,以确保探究集中、持续、有效;设置奖惩机制,以激发探究的热情。
关注生成,促成有效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态度,注意调整节奏;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发现其中的真知灼见,给予表扬;挖掘影响学生探究的障碍,有针对性地引导。
灵活整合,确保语文滋味。增加“阅”量时,还要确保“读”量,“思”量。因为“读”能读出语文的文字之韵、文章之美、情感之真。如诗歌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线讨论朗读技巧,这关系到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炼字的妙处,然后实施朗读,以促进理解。讨论时,给予充足“思”。不加思考、肤浅思考,对提高语文素养作用都不大。
三、充分发挥师生之间、教研组的合作精神
师生合建博客团队。博客是极具个性化的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反映阅读感受,教师更多地明白教学得与失,你来我往的交流,使教学有效性得以延伸,也引导吸引学生将网络学习不断更新,促使学习观念的转变。
教研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制作精细科学的网络学习课件需要的时间,三年内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这些都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依靠教研组的力量。可根据年级的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样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扩大。
教育部门多开展交流活动。小到一个组、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市区、一个省份,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家评评议议,取长补短,扩大影响。
以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教学上的一些规律,又能彰显师生的个性,但并不是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后,所有内容都适合,所有教师都能操作。只是说,在实现某些教学目标时,信息技术能突破传统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优势,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效果。所以,信息技术只是选择,并不代表阅读教学的全部。也并不是说,开展新模式教学,就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是想借几次网络教学的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学习的方法,为未来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作好坚实的铺垫。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全面系统,分步分层,分类设计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网络版学习课件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网络的优势。学生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培养速读能力,可借助资源优势;如激发学生个性鉴赏,可借助交互等;如专题式学习,则可借助相关搜索。
根据班级、年级水平,统筹兼顾。设计问题应以班级学生整体水平为主,同时兼顾两头。整个高中阶段,年级不同,信息资源的处理利用能力要求也不同,从基本素养到应试能力,需要全面的把握。如高一可借网络对某些单元拓宽视野,深入探讨主题、艺术形式等;非毕业班侧重激励学生个性表达,深刻理解;毕业班的复习和阅读散文、小说方面的技巧,可以建立资源库,关于体裁知识、解题方法指导等。
根据体裁、内容、单元,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对不同文学体裁有初步鉴赏的能力。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学习模式。选择典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体裁,建立不同的网络教学范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根据学习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学习乐园。制订发展计划,让学生每天、每周都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有完整的寒暑假。建立一个学习网站,弥补课堂上的空白,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健康学习,终身学习。
二、精细预设,关注生成,灵活整合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
预设周到、精细,是前提。计算学生浏览与精读的速度;估算资源的数量、质量、呈现形式,利用率,酌情选取;讨论的问题应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3个为宜;计算讨论每个问题可能占用的时间;不拘交互渠道,但必须固定反馈形式,以确保探究集中、持续、有效;设置奖惩机制,以激发探究的热情。
关注生成,促成有效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态度,注意调整节奏;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发现其中的真知灼见,给予表扬;挖掘影响学生探究的障碍,有针对性地引导。
灵活整合,确保语文滋味。增加“阅”量时,还要确保“读”量,“思”量。因为“读”能读出语文的文字之韵、文章之美、情感之真。如诗歌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线讨论朗读技巧,这关系到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炼字的妙处,然后实施朗读,以促进理解。讨论时,给予充足“思”。不加思考、肤浅思考,对提高语文素养作用都不大。
三、充分发挥师生之间、教研组的合作精神
师生合建博客团队。博客是极具个性化的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反映阅读感受,教师更多地明白教学得与失,你来我往的交流,使教学有效性得以延伸,也引导吸引学生将网络学习不断更新,促使学习观念的转变。
教研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制作精细科学的网络学习课件需要的时间,三年内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这些都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依靠教研组的力量。可根据年级的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样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扩大。
教育部门多开展交流活动。小到一个组、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市区、一个省份,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家评评议议,取长补短,扩大影响。
以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教学上的一些规律,又能彰显师生的个性,但并不是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后,所有内容都适合,所有教师都能操作。只是说,在实现某些教学目标时,信息技术能突破传统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优势,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效果。所以,信息技术只是选择,并不代表阅读教学的全部。也并不是说,开展新模式教学,就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是想借几次网络教学的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学习的方法,为未来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作好坚实的铺垫。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