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如炬,手势传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ly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闪亮的双眼、满腔的热情来面对学生讲述,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配上自然、得体、准确的体态语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体态语 教学交际 辅助作用
  
  一
  教学,是教师面对学生当众讲话。伴随有声语言,教师的音容笑貌、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一一表露在学生面前。所以体态语在教学交际中具有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
  什么是体态语呢?概言之,体态语是表现在体态上的表达手段,它借助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动作来表现说话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它是对有声语言的积极配合和补充。请看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最后一段: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是韩麦尔先生满怀沉痛讲完最后一课的最后一刻,是学生们沉浸在亡国之痛中结束了最后一课的最后一刻。这段感人肺腑的文字是全篇的高潮。显示并推及这一高潮的,除了有限的有声语言外,主要依靠韩麦尔先生的表情(脸色惨白,哽住话音)、动作(站起来,转身朝着黑板,全身用力写字)、手势(要学生走开的手势)。韩麦尔先生那高大的背影,欲言又止的表情,挥手驱人的动作,作为无声的话语敲击着人们的心扉:一位法语课教师在外敌入侵被迫放弃祖国语言教学时那种心灵深处的创伤与痛楚;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浓炽而执着的情感;他对学生,对祖国下一代的歉疚与期待;他对残酷破坏祖国文化的外敌的仇视与愤懑……韩麦尔先生无言的手势,挥走了听课的学生却驱不走学生心头的忧伤;他那高大的背影会久久铭刻在学生记忆的深处,时时撞击学生幼小的心灵,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应该说,此时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
  我认为体态语在教学中具有三点突出的作用。
  1.教师心灵的一面镜子。经验告诉我们,人际沟通倘只依靠有声语言将显得十分单调和苍白。教学语言正是靠着非语言手段,从而丰富了它的表达。其中的情绪信息则主要仰仗非语言的途径传递。在教学中,我们倘能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讲述,精神经由双眼而闪亮发光,经由声音而四面辐射,经由表情而自我抒陈,就会把一切都交给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真诚的默契与沟通。在体态语这面镜子的返照之中,在学生的凝视之下,教师思想情感的任何一处细微末节,喜怒哀乐的任何一点微妙变化都将无处逃遁。
  2.学生反馈信息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从而及时地调节教学进度和话语内容。我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往,彼此交流知识信息,阐明感兴趣的问题……不单是只靠它的内容,也要靠交谈者的兴致勃勃的面貌、眼神、表情、手势……来激发对方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着的是多侧面、多渠道不断反馈着交流信息的学生。这就使教师的信息传递变得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并蓬勃着生命力。
  3.体态语的参与表达会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恰到好处,淋漓尽致;会使学生的思维配合感情呼应,及时适当调节默契,这样体态语的双向交流便使教学双方协调融洽,从而达到美的谐和。
  三
  在体态语中,居于头等重要地位的是面部的表情。一踏上讲台,四五十双眼睛就盯着老师的脸。老师五官的微妙变化,很难逃避学生机敏的眼光。在面部表情中,最核心、最引人入胜的是目光。凡善于言辞的人多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能言善辩的老师也不该忽视眼睛的作用。课堂教学,学生能从老师的眼睛看出老师的人格、态度、思想、情感。作家高尔基曾对列宁讲演时的眼神作过如下的描绘:“在他那蒙古型的脸上,一对锐利的眼睛在熠熠发光,表现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对谎言的反对和对生活的忠实;他那眯缝着的眼睛在燃烧着,使着眼色,讽刺地微笑着,闪烁着愤怒。”
  在课堂上,眼睛同样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窗口。目光的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来源。我班里有位学生叫小陆,他有一双普通的眼睛,不过稍有点近视而已,在和他接触不长的时间内,这双眼睛可起了不少变化。开始,我给他们上课,他的目光时聚时散,时而恍恍惚惚。从这双眼睛里,我看到了他学习漫不经心,对语文缺乏兴趣。有一次,我严肃地找他谈心,指出他上课没有真懂,提不出问题正是未开动机器的缘故。起初,他目光呆滞,慢慢的,目光中增添了怀疑的神色,仿佛说:“真是这样吗?”“不信,你试试看。”说起来也真怪。不知不觉的,小陆上课的目光凝集了、集中了、稳定了。他听得得入神时,不仅眼睛发亮,注视看我,甚至嘴也微微张开,我讲到关键处,若朝他一瞥,他也不再躲闪,而是报以不易察觉的会心的微笑。这是一个眼光变化的过程:时聚时散,恍恍惚惚——目光呆滞,渐增困疑——目光凝聚、稳定——出神入化闪闪发光;这也是个信息反馈不断变化的过程:漫不经心,缺乏兴趣——没有真懂,提不出问题——有了疑问,产生了兴趣——趣味盎然,津津有味;自然,它也是教学语言逐渐渗入学生灵魂深处的过程。目光在教学交流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体态语中的第二号角色是动作、姿势。课堂教学的动作姿势,又以手势为核心。在教学中运用手势要力求少而精。我在讲《春》这篇课文时,就特别注意手势,讲道:“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用‘偷偷地’这个词,这就是说,它是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觉察地就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作者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稍有停顿,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学生齐答:“钻出来了。”用这个手势强调小草生长很不容易,要破土而出,要穿过厚厚的土层,碰到石头、瓦块还要顶翻它们,茁壮地生长出来。无声的语言强调了小草的顽强的、极旺盛的生命力。这也说明手势、动作不在多,而在精,要匠心独运,从严选择。动作过频不但教态不稳,而且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手势动作在量的把握上要少而精,在质的控制上要朴素自然,切忌花里胡哨、矫揉造作。自然和谐的手势动作出自作者本心,出自所欲表达的思想情感。它基于说话人内在情感的表述,情所必至,不由自主,天然落成而不留斧凿痕迹。倘若教师一面在讲课,一面在想着下面要作什么手势,恐怕免不了要闹笑话。出自天成的东西是美的,手势也一样。如我在讲《茶花赋》一文,讲到能工巧匠、百花园真正主人普之仁的导游,可谓“导而弗牵”时,抓住一个“穿”字,配合运用了一个曲折挠进的手势,给学生以曲线运行的动的感觉,并绘声绘色地描述道:“红花遍地,碧水荡漾,普之仁带领作者穿行在碧水之畔,花海之中……”有声语言与手势动作配合默契,自然地引领学生穿行在讲述所创造的场景意境之中。
  总之,教学中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应事出有因,而且和谐柔美,做到恰到好处。它与有声语言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在表达效果上,它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这样,讲台上教师的形象就能像高尔基所赞扬的列宁那样:“他的演说和谐、明快、完整、强劲,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是一件古典艺术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
  
  参考文献:
  [1]奥拂史垂特.有影响力的人类行为.
  [2]卡耐基.语言的突破.
  [3]潭德姿.教学语言艺术.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信任,让学生能于探究合作中不断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英语教学 有效性    一、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
摘要: 自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发表以来,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男/女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进行解读的。现代人面临更加复杂的境况:碎片化、欲望充斥荒诞无处不在,人们无法找到一块心灵的栖息地。作者从“荒诞世界”中的生命体验的全新视角切入,重新解读陈染的女性观,探索倪抝抝面对价值失范的荒诞世界,以及作为女性个体如何找到生存的根据。  关键词: “荒诞世界” 《私人生活》 女性观  在市场化与全球化的新的时代
摘 要: 作文的创新植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多赏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有情可发,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能力 四个方面    作文的最高境界是创新,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文要讲究立意新颖、独特,构思巧妙、别致,语言富有想象力。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提高作文的创新能力呢?我觉得应从
摘 要: 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因素决定了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笼统式”教学,而应大胆实行分级教学。但在分级教学实践中,我们需客观看待,观其利弊,在运行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许多问题,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无论我们的教学方法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PBL教学法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法之一。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鸦片战争》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中的“
摘 要: 《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一门主干课。由于中职生的特殊性,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把这些知识点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幅图片,开展一次模拟课,身临其境的景点现场教学,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讲解能力。  关键词: 创新 《旅游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方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也是当今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目前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的改革进程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有人说:“想法决定做法,观念决定策略。”这句话也适用于职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不论是教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受教育者做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和张扬。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重要的作家,其作品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对霍桑作品中的孤独主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剖析了作品中孤独人物的形象,揭示了霍桑对清教主义的矛盾思想,对信仰危机的关注,探讨了霍桑作品中孤独主题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霍桑 清教主义 孤独主题 信仰危机  1.引言  19世纪美国文坛上呈现出以霍桑、爱伦·坡和梅尔维尔为代表的“三足鼎立”的态势。梅尔维尔曾这样评
摘 要: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通俗读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牵引作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的优秀作品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应正视通俗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并争取有所作为。  关键词: 通俗读物 语文学习 影响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希望学生多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而对通俗读物往往采取抵制和禁止的态度。可是对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