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的快乐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回放】
  边沁是英国十九世纪功利主义哲学家。他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一切社会活动都建立在快乐和痛苦的基础之上,每个人总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这就是“最大幸福原则”。但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起点,以个人利益为终点。在边沁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做出利他的举动来,也不过是出于利己的动机,是利己心理理性博弈的结果。
  穆勒是边沁的学生,也是他观点的反对者。穆勒反问道:“比自己的个人幸福更有价值的东西,难道不就是别人的幸福或幸福的一些必要条件吗?”强调功利主义的行为对错标准中的幸福,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相关人员、社会大众的幸福。穆勒认为,利他的、全社会的幸福是功利主义唯一欲求的最高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幸福或功利主义有什么想法与感悟?请你依此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命题人:陈尚彬)
  【评委解题】
  可以自由发挥,放胆不必追求“政治正确”,挥洒己见即可。写作时,就文题中的观点展开即可,不需要过于阐释专业背景知识。如果要联系现实,可以谈谈最近新闻中的“义捐与逼捐”“女护士断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取材现实,一定不要满足于简单重复新闻或他人观点,须多角度深入思考。如谈到老人义捐这个话题,老人们选择以义捐的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却被“好心人”以“你们需要养老”为由拒收,是否恰当呢?我们是否只看到了老人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等。
  (明 灯)
  作者自画
  我是理科生。不过,我也热爱文学。平日里,我喜欢翻阅家里的藏书,数千本泛黄的书卷每一个年龄都比我大,它们是老一辈往昔岁月里对知识渴求的缩影。输入是我的兴趣,输出亦然。从诗词到文章,写心中所想,一方书桌,贯通古今、上天入地,岂不畅快?
  数千年来,有些问题在发展中不断进化,不倦更迭。从第一位盗取火种的先贤,到信息大爆炸时代众人的争论不休,问题的答案也许要一代又一代的哲人毕生求索,我的思考不过是洪流中一朵小小浪花?又或者,没有答案?毕竟,人是一根绳索,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根悬于深渊之上的绳索。
  这大概是每个人在夜深人静、百无聊赖之时,脑中都曾闪现的疑问:“人这一生追求的什么?”
  我思来想去,茫茫迷雾中众说纷纭,且捧起边沁的书作引。
  《奏记大将军梁商》言:“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甚至于可以说是大多数生灵的天性。否则如何保护自己,在这茫茫红尘里生存?细菌会朝着有吸引作用的物质直线游动,为躲避有排斥作用的物质原地打转;草履虫在清水与肉汤中会选择后者;草食动物不会乐呵呵地往肉食动物身边凑。痛苦是负的快乐,快乐是正的幸福。那么,想来“人这一生追求快乐”此类说法的确是可信的。何况按边沁的观点,苦行僧一步一叩头的朝圣路是快乐,追逐功名者一朝树倒猢狲散也是快乐的一种,正负的区别罢了,倒是可广而盖之。
  然而,人的所感、所求,真的可以以苦乐的正负而论吗?进一步说,我们的行为动机,真的需得由数学精密的计算来掌控?
  你看,伦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电车问题,问题中“我”作为铁轨扳道员面对一辆失控的列车,是选择让它驶向绑有一个人的铁轨还是绑有五个人的铁轨?这无疑是一个过分犀利、过分残酷的问题,但它不能是简简单单的五大于一。你做不出答案,因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无法衡量的。相应地,尽管痛苦意味着蜕变,我认为,不是说将其归为快乐的衍生就可以忽略它在每个孤独时刻给人带来的折磨。
  既然说我们追求的是快乐,那我们的本质是什么?
  或者說,边沁认为利他的举动出于利己的动机,这样的功利主义听起来有些不近人情,却或多或少导向人性的本质——善还是恶?
  功利主义既然把个人利益看作一切人类行为的动因,是否“快乐”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操纵之手?
  理查德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基因机器”的说法:我们是基因创造出的传承机器,自私性镌刻其中。从这一点上来说,万事万物均是相等的。可我们毕竟是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这一点区别就在于阿奎拉口中“精神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超越精神”。超越的方式便是在平庸、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用快乐与幸福一次次赋予精神新的意义。
  于是我可以看到,这世间有很多种快乐、很多种幸福:奋斗者憧憬有朝一日得以圆梦,垂暮者愿享天伦之乐四世同堂,平凡者渴求不平庸,流离的罪犯渴望平稳的幸福,懵懂的顽童向往精巧点心的甜蜜,轻狂的少年心系金榜题名的恣意……
  这些快乐,是有质与量的区别的。有的背后是放纵、沉醉的低级趣味,有的却是超越人性尊严的高级快乐。孟、荀两位夫子,慨叹“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想来放的是“仁、义、礼、智”之端的四心,为的是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扩而充之”。是啊,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为的不就是筑一座精神高塔,以追求高级趣味么?
  也许一切的背后推手是基因,抑或是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但是选择管束“本我”、秉持“自我”、追求“超我”,终其一生向前求索,还是从绳索上掉入万丈深渊,抑或不断后退——选择权在你,在我。
  功利主义从来不是要人在利己、利他之间划上一道马里亚纳海沟,更不是想在人们的争论中将其变得水火不容。我倒是觉得二者更像是太极八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种对立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对立统一其实很常见,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如物理学中的相对运动,比如鲨鱼无鳔须得不断游动才不会下沉,也因此游动自如、迅捷无比。故而追究起因动机,纠结善恶并无太大意义,何况其本身就侧重于结果而非动机手段。
  蓦然回首,先哲的教义穿过连天烽火与千年岁月:若讲仁义,就是最大利益,正所谓“仁者无敌”。争论已久的性善、性恶,或者说利己、利他也不应流于表面,好比提出“人性本恶”论的荀子,我不大认同我们要揪住这四个字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争出个高下,判出个曲直。而要想:倘若如此,该当如何?这是功利主义的思想法,考虑结果、考虑对未来的影响而不拘于起因,追求个人幸福,实现最大幸福的原则。
  “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我们只看到前四字多少有些“书皮学”的意味,其实后半句一个“伪”字诉说的是成人须得以道德熏陶、法制约束,后天不断地人为改变。是以,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骨血里是否有自私的基因,也不必呵斥最大幸福原则多数的立场——法律就是如此。
  法律保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难免会因发展中不协调的矛盾而有不公平的时候,但若是否定,损害的只会是更多人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修正法案,定夺时会酌情,会寻找判例。最大幸福原则为了不落下余下的那部分人,也在不停地往前走……
  我不禁喟叹,以边沁、穆勒为起点,我听到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墨翟、荀子、孟子一众先贤的声音,看到茫茫西洋外黑格尔、尼采、阿奎那等哲人,他们在一片黑暗之中身先士卒,以血肉之躯为烛火追溯人类本质,探寻我们未来的走向。好比是“圆圈正义”,世界上存在圆这个概念,但我们无法画出一个完美的圆;世上必然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无法将其具象化,却不能因未曾见过而否定,而放弃找寻。
  生而为人,我们别无选择,注定要在深渊之上以毅然决然的姿态向着光明前进,以撰写人类灵魂的尊严——你在接近完美的圆,你在绳索上起舞。这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快乐,高级的幸福。
  (指导老师:汪 琳)
  创作感言:
  某一日的网课上,评论区的同学们就“利己”“利他”“功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尝试着用自己的思维去辨析这个问题,却觉得它就像一团黏稠的胶状物,利落地切开是断不可能也断然没必要的。于是当时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开始回忆自己之前看过的相关理论。
  接着,老师在课上谈及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论,就“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深入剖析,一度改变了我之前对这些理论狭隘的认识。既然欲望无穷尽,趋利自然是本性,这与化性起伪并不冲突,那先前争论不休的利己利他也找到了“点”。
  至此,我还差那临门一脚,上B站学习的时候方才豁然开朗。通过学习罗翔老师极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圆圈正义”论、虐待动物中的罪与罚等一系列看法,我终于意识到功利主义背后的“化性起伪”,先祖的智慧与今哲的思辨碰撞的火花,点燃了我的灵感,遂作此文,谨记自己的小小思考。
其他文献
2020年5月4日,哔哩哔哩网站发布了题为《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奔涌吧,后浪!》的视频,播出当天,上线十多小时,弹幕数超5万,点赞数超48万。“后浪”一词正式成为2020年最有热度的锐词之一。  不再是想象中海风轻拂,白浪逐沙的柔和画面,相反,经由视频传播,“后浪”一词焕发别样生命力,那是创造、活力、热情、进取、锐利等的指征。  时间再往后推进,划到2020年6月,“摆摊经济”涌动。于是,我们又看
期刊
作者自画  生活在浙江乐清,喜欢旅游,闲暇时间会写写文章,向往轻松、自由的生活。  前段时间,校园里出现了猫的身影。只是一刹那,它便隐去了眼里的光芒,似乎是看透了厌倦了我这个无聊的人类,便又一次遁入黑暗不见了。第二天再去,只能看见常客——那条土狗,在那儿百无聊赖伸懒腰了。  诚然,猫是一种自由的动物。兴许它会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呼呼大睡,或者在草丛里打滚。但我不会再去寻找,因为早自修的预备铃,已经响
期刊
作者自画  张壬潇,女,现担任沅陵县第一中学文学社社长。  本人热爱写作,尤其享受静阅读的时光。从小学时起便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和硬笔书法比赛,多次获得校、县级奖项。中学时期参加演讲等各类文学活动,经历丰富。一直坚持写作。  我在看台上注视着眼前的沅水静静流淌。湖面倒映出整齐的队伍,是那褐色的大雁南飞来了。我却不由得被天边另一抹雄姿吸引了目光——是苍鹰,它扶摇直上,展翅长鸣,穿入云霄,分外惹眼。似
期刊
作者自画  鄙人刘小可,蜀中简州人士也,年十六,好阅经属文。恒自弈不疲,每耽于籍,自昏达曙,目不交睫;每悟其哀,涕泗横流,不能自已。平生所乐莫过于游泛泛书海,谛贤者之声。  提及远方,你会想到什么?  是成为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仗剑行走于桃李春风一杯酒的快意江湖,还是缪斯女神亲奏神圣乐章以致无穷尽的灵感跃然纸上?井隅虽近,目之所及;伊甸且远,心之所向。远方,它就像是灰蒙蒙一团雾里透射出的光亮,即使耀眼
期刊
作者自画  爱好后现代文学和日本文化,喜欢的城市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站在或是坐在一个地方,路中央或阳台,办公桌前或课桌前,你会问:“为什么我在这儿?”它或许不清晰但真实存在。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它的难,不是解数学题解不出来的难,而是没有一个答案能使你满意。毕竟对于这样的问题,人总是挑剔的,像是挑剔自己的一生。  在“为什么我在这儿”之后,是“未来我在哪
期刊
作者自画  2002年2月生,双鱼座。喜欢音乐,热爱生活,痴迷篮球,擅长摄影,会做一些好吃的糕点和好喝的饮品,享受在夜晚听着音乐写文字,读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书。融合于大众,也不拒绝孤独,经常在B站学知识,习惯在知乎找灵感,热衷于收集好看的风景图。最喜欢宫崎骏的一句话:“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
期刊
作者自画  鄙人不才,区区高二。东南沿海,江浙学生。最喜读书,少即嗜之。  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挑灯夜读,灯影幢幢。独以为乐,无劳无伤。  书卷闲暇,几笔涂鸦。偶尔挥毫,游戏文章。写意有之,抒情亦可。  议论穿插,散文擅长。不仅读书,也爱他物。三教九流,无有不顾。  会踢足球,能打篮球。大爱文学,也玩音乐。略懂天文,晓知地理。  理科不错,文科亦行。文章数篇,几被选中。尤其杂文,见诸报刊。  心怀
期刊
作者自画  外表看起来文静,实际上性格活泼,大大咧咧。喜欢汉服和传统文化,也喜欢唱歌。梦想将来能够穿着汉服去世界各地旅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服的魅力。我平时有写作的习惯,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间细碎的美好和片刻的思绪,希望我的文字能够让人感受到力量和生活的美好。  芳草雖艳,不及落红化作春泥护花;游鱼虽欢,不及鲸落哺育暗界众生;瀑布虽奇,不及流水利万物而不争;利己虽乐,不及利他造福社会万家。  长期以
期刊
作者自画  王滕坤,笔名如铭,取意为“如果铭记”。热爱风声和雨水,眷恋春色与土地,痴情于晚灯、夜航和岛屿。心系世间所有可爱的心灵,在更温柔更充满热忱的路上奋进。坚信着,温柔是人性永远无法抗拒的强大力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关于道德,刘备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类身为个体,全盘否定功利主义,去追求完美道德,在现代追求更高幸福标准的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相对美德而
期刊
编者按:  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2021年5月4日,又一个中国青年节如期而至。本期,我们一起来重温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人的殷殷寄语,传承五四精神,升华爱国情怀。  1.高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不少青年榜样,他们有的扎根基层,有的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