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故 方克新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9-0002-18
  好的教育,并不惧怕考试,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引什么,怎么引,教什么,怎么教。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应走向崇高。不忘经典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站在2016年中考的新起点,又当温何故、知何新,浚通教育水脉?定位准、标杆高、行之笃。2015年,河北用精致的构图,灵动的手法,稳健的设计给出了答案。试题中蕴含的诸多小细节,品之富有深意。
  一、一题一世界,处处皆风景
  修于心,美于型。别人眼中的非凡,对你来说过于平凡;别人向往的境界,是你已抵达的世界;别人仰望的顶点,只是你上一个起点;别人所谓的巅峰,在你看来已是曾经……2015年河北,境自超然。作为推进课改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不丢教育本真,充满时代活力,河北思品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来一次中考经典漫步,以生命与生活为话题,采一朵朵小花,发些许幽思。让中考学业评价这艘航船,带着我们,一起踏上爱智求真的旅程。
  第1题。首先,试题理念回归。时事教育就是时政教育,突出年度印象,适当时宜的理解是基本要求,试题并没有过分增加难度,体现了对时事政治的定位。其次,创新考查形式。利用网络热词搜索来考查全会主题,创新了形式,激发了解读欲望,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难度上降低。再次,引领命题趋势。该题的准确定位与回归,对我们的时事教育至少带来四个启示。一是关注全会主题。纵观河北十年中考历程,自2005年至2015年中考,河北8年对党的全会进行考查,其中,全部放在选择题位置,除2014年将其放在政史综合部分,其余年份全部放在试卷首题位置,这充分证明了对党的全会考查的规律性与精准性。二是锁定热点主流。在九年考查中,2005年到2008年注重对全会主题的考查,2011年开始则突出对主题相关新词运用性质的考查,这种转变契合了学科属性,不仅开创了时事教育的先河,也很好的将学科价值推向崭新境界。三是逆向复习热点。由单纯的复习热点事件本身,向热点所引发的运用性问题转变。四是适当合理运用。对于不符合中学生认知,或者考查相关知识比较牵强的热点时政,不要盲从,例如2009年,2010年河北中考,并没有直接考查党的全会,而是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这些更加形象的话题代替。
  第2题。试题直击社会焦点。公正司法是当前人民最为迫切的呼声之一,从全国两会最高法、最高检报告的关注度,通过率等方面足可以看出人民对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期盼。依法治国,需要公民承担责任,但更需要制定法律、执行法律,行政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率先树立法律权威,践行依法办事的规则,否则,依法治国将成为空谈。此题没有躲开社会徇私枉法这一社会弊病,体现了命题的现实性。其次,引领学生探究。此题未采取常规问法,而是采用“对于这一建议,法院应该……”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情境的真实感,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法治建设,培养规则意识的探究欲望,增强了知识的实际运用性,提升了德育的实效。再次,锁定生活视角。河北中考1、2题一般为时事考查,本卷第1题为对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的检验,第二题则从运用角度,拉近到生活,对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一大角度进行生活视角的关注,符合课标生活化德育的要求,与2014年中考1、2、3等题同出一辙,用人物,用情境,用事件来诠释大道理,体现了考查对课标理念的准确的把握与定位。第四,学以致用验思维。选项中分别用“采纳,不采纳”的开放设计,增强了思辨色彩,增强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复杂事物选择的真实感。列出观点与理由,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点,思维方式解读判断实际生活,指导行为观点的能力。第五,有效立体融合。试题四个选项,分别检验了学生对“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构成”等重点易错知识的理解。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题选项对一府两院的关系,独立司法等知识的考查上,难度有所加大,对课标的理解需要拓展。
  第3、4、5题。契合时代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弘扬时代精神、强调现代意识,又高度重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是河北中考又一亮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重在心相知。文化交流,恰恰就是搭建相互理解的桥梁的重要方式,也是缔结友谊纽带的重要一环。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互鉴,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优秀文明,应该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提高初中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教育理念,加大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也是教育部通知精神的具体体现。型动伴随心动。试题不仅在内容上关注文化的内涵,传承节日的美感与知识,就是在试题本身均采用了诗词,漫画,国画,京剧脸谱的传统文化因素,让考生置身于国学的海洋,增强了体验效果。增强材料限定。第4题对春节凝结的精神考查并不是茫无目的的选择,而是在材料中分别给出限定,检验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心,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家国天下和天人合一等精神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文化契合。在今天,传统节日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起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传递着团圆、忠孝、和谐、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每到春节,亲人团聚,其乐融融”对应答案中的“和谐”,“全球各地华人共享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庆祝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则直接对应“爱国”,答案中“创新、勇敢”虽然亦能体现正能量,但在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所以要果断排查。强化学以致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历史资源。其中,传统节日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爱国爱乡、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因此,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是立足传统、涵养美德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传统节日,作为全社会的公共时间,是可以发挥很大效益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刻,人们情不自禁地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家庭、家族,联想到家乡、故土、祖国。这种情感是那样浓烈、那样温馨,哪怕走到天涯海角,这种眷恋的美好情愫都会产生。以这种方式来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团结,也可以强化社会成员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是思品学科肩负的神圣使命。但试题并没有进行简单的知识或者时事再现,相反,试题采用春节与端午节中的具体情境诠释传统节日的价值与内容,体现了在广袤的生活中汲取德育素材的命题理念。培育开放胸襟。试题并没有过分渲染传统文化的分量,而是将爱国与开放的国际意识相结合,培育学生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的同时,增强了理性对待多元文化的观念。该题从中国年,中国节,春节走向世界等文化热点及成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彰显了高远与具体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内化考查价值。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软实力的竞争和价值观的较量日渐凸显。重视、过好传统节日,有利于增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理性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夯实思想基础。第5题从特定的人物小沈的感受出发,锁定兵马俑、春联、饺子这三个文化符号,在令人为之骄傲的同时,激发浓浓的思乡之情,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内化为了一生相守的价值与坚守,将中国年、中国节这些大背景的教育价值内化至极致。   第6、7题。十年来,河北中考对环境资源问题的考查均以重点方式呈现。纵观历年河北中考,本专题考查已经在探索中实现了超越,从选择到探究,都已将生态文明专题铸就为经典,从理论到生活,在选材及角度上实现了精巧的切入,相关知识已经被挖掘演绎的十分到位。期间,河北中考曾关注的重点背景有:“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行动,河北省环保局依法叫停严重违反环保法规的建设项目,河北省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52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有关绿色发展的新指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倡导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办法,河北省节能减排的具体事例,国家实施节能产品补贴政策,多途径、多手段治理雾霾,打响呼吸保卫战,光盘行动,等等这些,都至少让我们收获四点启示。一是河北特色。立足省情,发现素材,不仅是中考选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要有合适的素材,中考都要及时进行捕捉,在增加亲近感的同时,加深国情教育,也使得中学生对践行行为标准有了具体的抓手。二是常规重点。十年中考,年年考查,体现了河北中考对这一最涉及中学生成长,与每个人生活与生命关系最为密切话题的关注。三是形式多样。在创新中传承。河北对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这一主题的关注,已经升起到一个非常精致的水平与境界。试卷每一道试题都铸就了其在全国的经典地位,彰显出风格各异的特点。也为我们研究中考,推进教学方式转变提供了参考。四是能力多元。不同类型的试题将考试说明中的能力目标检验到极致。特别是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评价、解释社会生活现象(问题、事实)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题例。五是情境化趋势。河北试题最大的变化在于试题逐步又大变小。由2006年的“新闻节选”到2010年“小亮家购买节能电器”,从2013年“中国式剩宴”到2015年“河北实施阶梯水价”这种情境化的趋势思路更加清晰,操作更加扎实。
  纵观6、7题的构思与落笔,三特征,三启示令我们印象深刻。首先,试题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试题在持续关注“雾霾治理,节能家电,光盘行动,依法治污”等话题的基础上,对“水生态”进行解读,体现了考查的连续性。同时,选择这一话题也契合了2015年4月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耗时2年、修改30稿之多的文件精神,可以说是非他莫属,其次,能力检验突出选择特点。在河北中考,选择题突出对易错知识点考查,重点检验学生对材料限定的认识与理解。第6题以“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这一主题所针对的国情为条件,重点检验了考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其中“①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③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三个选项符合国情的要去,而②我国水资源丰富,并没有反映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且不符合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描述,所以应果断排除。再次,对接生活教育价值明显。生硬的政策不足以让学生将对责任与环境问题的责任担当化为行为,对此,试题继续将话题落小、落细、落实。在第6题对“水生态”进行宏观关注的同时,转到“阶梯水价”这个既陌生又将影响到千家万户生活的鲜活话题上来。题干妙笔生花,用最简短的语言对“阶梯水价”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描述,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表述能力与对学生认知的准确引导。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为“居民”,对此,目的理应为B.促进居民节约用水,但ACD同样具有干扰性。否定“A增加水的供应量”需要明确两点:一、该措施是为了节水。二、是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否定“C.大幅提高水的价格”需要找准两个着力点:一是问的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而是“大幅”这个程度副词,与阶段水价的本意不符合。否定“D.让水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就可以,但要检验学生的表达提能力,也就是“水早已是重要资源,而不是从今天开始”。纵观该题,试题秉承了河北主题式选择题的考查精髓,命题流畅,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由表及里,中心明确,是我们了解中考、认识中考的必备题例。
  第8、9、10题。历史长河中,一年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河北中考思想品德课来说,却是一段深切的心路历程。河北中考的变迁,是引领潮流、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翻阅河北中考十年试题,不难发现,伴随中央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部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中考的政策要求,自从2008年开始,河北中考对民族团结教育给予了持续关注,同时也涌现出考查的独特魅力。对于河北渗透民族政策常识教育的有关特点,我们不妨从河北中考的经典轨迹中寻找答案。
  汇总上述信息,至少可以得出河北中考进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的几点启示:
  1.年度必考。2.选择题为主。3.人物成绩、语言、风俗习惯为主要背景。4.由高大上角度与背景命题向具体的人和事转变。5.由主干知识再现到具体知识运用转变。可贵的是,时至今日,河北中考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每道试题,都依然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在备考及教学中是很好的讲练素材。
  与历年试题相比,2015年中考关于民族政策常识的这组试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更具创意。试题从一首诗歌人手,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优美与富有内涵的语言美化了试题,渲染了德育效果。二是学以致用。第8题直接考查学生根据素材判断是“哪一民族地区”,检验了学生审读材料,融会贯通的能力。解答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把握“哈达、格桑花、雪域儿女”等信息,就可以得出答案D这一结论。但这种设计传递出的理念值得我们思考。材料与选项的关系完美诠释了《考试说明》中有关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第9题通过材料中“支援某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这一信息,启发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区分与理解,是彰显考查梯度与难度的表现。第10题题干中“办学校,建医院,传技术”等线索对于锁定“①提高了当地的人口素质②维护了和谐的民族关系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这三个答案指明了方向,体现了考查的针对性与能力要求。三是热点具体化。此次考查针对的热点背景是对口援建。试题从诗歌为切入点,考查了西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政策的重要意义等,充分体现了考查的综合性,也让民族政策教育有了具体抓手。第10题从“意义”角度论证对口援建所产生的正能量,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得以寻找到落脚点,体现了试题的系统设计理念。   第22题。首先,试题突出年度热点。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开启互联网时代。20年间,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中国有6.68亿网民,网民数量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伴随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关注互联网,审视互联网,挖掘互联网成为中考必须面对的课题。本题以纪念互联网20周年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科技与生活关联的思考,检验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科学教育,勇于担当科教兴国的使命感,使得试题融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成为无可争议的年度考查背景。其次,试题反映社会进步。思品命题应选取社会发展进步的典型素材,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取向培育,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从而体现德育学科的真实价值。有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位居全球前列。互联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到7%,占比超过美国。如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互联网相关上市企业超过300家。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05亿,上班路上,随处可见低头上网的“手机控”,网上购物也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所取得的了不起的重大成就,体现了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开放意识的增强,为难得的考查素材。再次,试题拓展知识运用。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的重大成就之一,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同时紧密联系教材知识,22题与23题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此进行了考查。“①科技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重点让学生感受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同时检验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懂得如何提炼观点,表述结论。“④中国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旨在让学生增强科技意识,认清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提升科学素养,肩负振兴使命起到了内化效果。“②科技的发展关键靠人才”虽然不符合题意,但检验了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③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这一干扰项则引发了学生对建成科技强国需要依靠哪些条件这个问题的探究与思考。试题对能力与知识,素养与认识的立体教育,使得试题的德育效果发挥到极致。
  第23题。首先,恪守生活德育原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互联网对公众生活的变化,就要坚持小角度取景,体现生活化德育原则。中考既要锁定重点,又要博弈备考。在各地模拟纷纷从网络购物等角度考查互联网对公众生活影响的同时,河北中考独辟蹊径,从公民通过网络行使举报权从而彰显网络对民主政治生活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考选材的智慧。其次,试题强化公民意识。加强公共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现代媒介是课程标准作出的重要要求。试题通过对贪污腐败行为的监督举报,从而反映出公民公共精神的提升,符合课标修订要求,符合时代诉求。再次,检验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成才,先成人。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从近几年河北中考改革进程来看,单纯的易错知识检验已经逐步淡出我们的视线,简单的教材语言拼凑与堆积和已经被加入人物与情境的语言,体现知识的具体做法与分析所代替,这不仅符合学科育人的原则,也是引领教学方式转变的必然归宿。“①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体现了公民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否定“②在网上表达对领导的不满”必须用到“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这一知识,“③提供相关实施涉证据”充分体现了践行生活,探究实践的能力,增强了德育的实践性,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提供了行为实践的模拟演练。“④了解网上举报的相关规定”体现了中央对网络规则的最新要求,符合网络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四个选项,没有一个直接引用教材知识,而是直接化为生活,化为行为,化为情境,化为态度,这也恰恰是学科教学的生动写照。
  第24题。立足新课标理念,该题有三则亮点使其熠熠生辉,有三则启示影响我们教学。首先,复合型选材有效博弈备考。近两年来,中央以法治和道德形式加大社会诚信建设。相继推出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各地纷纷加大对老赖行为的公布与约束力度,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也再次说明,法治是保障和促进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正是因为此背景,各地在备考及模拟中都高度重视该热点,并从选择、简答、分析说明等不同题型进行了预测,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中考命题的难度。面对必须考,怎么考与都在备考的矛盾,河北在创新中传承,用选取复合型材料的这一手法树立了该题的学术价值。试题将诚信建设与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将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符合依法维权进行结合,有效博弈了备考中的照抄照搬,死记硬背备考热点的模式。其次,设问增强体验感。试题从老板的做法说起,引发学生的思辨,本身就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自身行为的反思,同时,对于观点的判断也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的意识。在设问上,试题从“小亮”和“小华”两个人物人手,从反对与支持的角度人手,使得学生的表达与思考欲望更加强烈,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2)为避免出现争议,你对这个老板有什么提示或建议。”则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交给了学生本人,使得学生的责任意识,正义感得到提升,从而对诚信守信的实践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验。再次,考查体现开放多元。(1)对于这一老板的做法,小亮从诚信建设的角度表示支持,小华则从维权的角度表示反对,请分别提他俩说出理由。这一问题的设立,使考生畏惧情绪减少,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使得试题具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看到此题,不得不让我们想起2012年26题(1):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赞赏?2012年28题探究三: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在于同学相处过程中,你认为最应该尊重哪一项权利?具体应怎么做?都体现出一种命题理念的转变与价值取向的引领。中考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引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对此,该题无论从选材到设问至少对教学工作带来三点启示。一是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体验。德育的效果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更直接的目的是学生反思,看到不足,形成观点,践行生活。这就需要多设计与生活有关,能够起到矫正教化作用的试题。二是因势利导选材。教学中,包括备考不必局限在猜题押宝的境地,相反,只要符合生活立意,能够从小视角吸引学生参与,那么就可以设计出一以贯之,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的好题。三是角度体现能力要求。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形成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重要纽带。基于上述三点启示,你的思品课堂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例如,《中学生守则》修订了,我们可以及时将话题带人课堂,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基础上与学生共享。   题例:关注成长,探究生活。
  在征集意见的基础上,《中小学生守则》换新颜。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与旧版相比,增加了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等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热爱祖国”更具体化,与此同时,删除“见义勇为”内容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1)因何要增加“控制上网时间”要求?
  (2)如果让你为“会自护懂求救”填充具体内容,你会写哪些?
  (3)从内容上“热爱祖国”如何才能具体化?请列举两例。
  (4)你对删除“见义勇为”的做法怎么看?请说明理由。综合来看,你有何建议?
  (5)请你将守则节选部分试填写完整。
  (6)综上概括,《守则》修订的目的是什么?本次修订呈现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过分上网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到受教育的质量;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中学生沉迷于网络问题比较突出。
  (2)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不吸烟不喝酒,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3)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等。
  (4)支持:中小学生自护意识、自护能力较弱,尚不具备制止穷凶极恶歹徒的能力,褒扬未成年人冒死救人的见义勇为,不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对中学生的特殊保护与人文关怀。
  反对: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担责任,乐于助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删除后不利于传递正能量。
  建议:增加“鼓励采取合法、适当、有效的方式进行见义勇为”或“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内容。”
  (5)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讲诚信;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护家园。
  (6)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服务学生健康成长;造就合格接班人;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教风。
  特点:公开民主,与时俱进,具体细化,科学实用,符合实际,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25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这一背景决定了中考考查的必然性。在教材中,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法律的特征、作用,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也都显示出推进法治建设对中学生法治素养的要求,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与考查体现了命题的深厚。其次,该题具有明确的德育定位。考查依法治国方略,可以有的角度很多。例如:从严治党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全国人大立法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家一年来通过的法律修订案等。但该题能够立足“张建民,母女二人”这些普通社会角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法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身边人、身边事来诠释法律道理,普及法律知识,该题以大题方式考查公民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而没有从依法行政角度去设计,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教育意义更加深远。全新的解题思路。河北中考,不仅用缜密铸就经典,也会用创新开创新的考查理念。这道题在设问方式上,再次,树立了中考检验的新标杆。(1)从法律角度考虑,张老师会对“女儿”做出哪些肯定评价和真诚劝告?这一问,设置了三个思维限定条件:从法律角度,肯定评价,真诚劝告。但仅此不够,你要对“真诚劝告”到底是问“女儿”错在哪里?还是升华为道理进行辨别。异曲同工的还有(2)张老师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同样需要学生根据“找到张建民评理”这一大背景来进行判断,这一问看似漫无边际,其实通过题干给出的材料,可以明确该问并没有问妈妈错在哪里,而是问妈妈该怎么办。(3)从上图张建民的话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这种开放与限定的设问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开启了新的一扇窗,该题并没有局限在“公众怎么办”这种普通视角,二是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人手,让学生同步提炼出这种句式的因果关系,在创新题例上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懂法(学法知法)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懂法(学法知法)才能更好的守法(规范自身行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普法”这些答案的设定,让一些考生失分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也是河北对于概括归纳类问题的再一次升华。一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感言”,传递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足音,串起五光十色的世界。
  依法治国及法制教育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重点板块内容,其基本问题包括: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处罚的分类,法律及依法治国的作用,我国法律的特征,公民及国家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这些内容由于与生活紧密相连,与当前的国家形势非常紧密,所以成为各地中考重点。2015年中考从选择到简答题、分析说明、探究实践题,以近20分的分值对法律部门内容进行了融合性考查。梳理河北十年中考,我们也可以看到河北中考关于法治建设考查的一些规律。
  据此,可以得出至少四点备考启示。一是法治部分为中考重点考查内容。二是在试卷中全面得以体现。三是生活话题为主线,新法实施为辅助背景。四是强化知识的运用与观点的归纳概括。
  第26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年度热词之一。中央出台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到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此题撷取《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利用两年进行全面考查的基础上,对“平等”这一重要考点进行关注,已是命題人深思熟虑与反复建构的愿景之一。从全国中考来看,对民生话题的关注,一般只是围绕某一热点事件或者民生举措进行分析,不仅角度单一,知识单薄,也不能彰显出中考的厚重。河北中考在关注这一领域时,采取了“综合热点、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构思,使试题彰显创造性。在热点选择上,试题关注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女生就业受歧视”“非机动车道被私家车占用”三则年度热点,并结合思品学科特点,对热点进行改良,使试题彰显了关注生活,契合要求的学科属性。在知识运用与升华阶段,试题涉及“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法律的作用,公民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遵守规则,公民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等重点。解答该题,首先需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对其中的关键信息与设问对接,如事件一中的“中西部,农村”关键信息,与答案中的“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相互联系;事件二中表姐的遭遇,小华对法治的期盼与“社会公正需要法律保障”相互联系。第(3)问则有国家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转到公民的责任这一角度上来,第(4)问则重点检验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从公正、法治、规则角度,从对个人、国家、社会、法治建设的影响角度论证对事件的正能量,使得试题完美收官。总之,试题以“平等”这个关键词为主线,从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的责任角度引发学生思辨,使得试题构思大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体现了抓关键、强主体、重践行的命题理念。试题最终让“尊严”成为最核心的价值关切。让学生明白有尊严,才有幸福。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才会日益清晰。   第30题。首先,选材从长计议。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河北中考政史综合题十年来的选材历程。
  不难看出,河北对政史综合大题的选材侧重在外交、改革、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自2011年开始,试题选材由重大题材向具体视角转变,这也充分体现了将学科教育做小、做细、做实的趋势。从科技革命到先进人物,再到对外开放走出去,均采取具体的人和事为背景,使试题的鲜活特征真实为学生思考与感受服务。此题将对外开放这个大背景转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纽约股市波及世界”等鲜活背景,既体现了3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由“请进来”到“走出去”的巨大成就,也让学生对取得成绩背后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带来的巨大影响,加深了认知与感悟。试题第(1)问:马克思对该政权发展趋势的预测是什么?马克思是基于当时怎样的世界和中国形势作出这一预测的?侧重对中国当时所遭遇处境及原因的分析,引发学生对闭关锁国,错失发展良机的思考,从而形成没有实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后果这一结论,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理念。第(2)问:资料二反映出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依据所学,指出坚持这一国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手,结合材料分析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与第(1)问形成鲜明对照,强化了学生开放意识的形成。第(3)问开始将思考引向深入,(3)资料三中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实行上述国策的哪一做法?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走出去,“要想论证我国这样做的必要性,请从资料四中提炼出一个论据”则将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的国际因素给予分析,让学生的全球观念、经济全球化意识进一步形成。试题第(4)问则从中国过去封闭导致的后果,实行对外开放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世界股市影响中国等两组对比,让学生概括归纳“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使得学生的思考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也使得考查实现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最终让学生对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感悟。
  其次,强化概括归纳。无论从分值设定,还是考查顺序,或者是梯度难度要求,试卷最后一道大题都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仅要将论从史出,以史为鉴的理念体现出来,更要培育学生的国情意识、责任意识。对此,试题具有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该题利用三个概括类问题将考查引向深入:(3)资料三中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实行上述国策的哪一做法?要想论证我国这样做的必要性,请从资料四中提炼出一个论据。(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指出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不仅体现了政史综合题的厚重,也将概括归纳类问题在考试中的比重给予了明确与肯定,避免了无谓的争议。
  再次,结合浑然天成。材料由原来的“冷拼”到现在的“热炒”,体现了命题的缜密与精致。此题以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为背景,借此让学生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成长与收获,避免了直接考查理论的生硬做法,这种理念更加符合探究体验的课标要求。试题从历史与现实的三个阶段对我国对外开放的不同形势进行解读,特别是“资料三、四”材料的限定,使得考查由表及里,从中国发展的必然需要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都得到——展现。试题通过资料二中国加快实施对外开放的步伐,到资料三“中国装备、中国技术”走出去,有机的将“(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指出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的答案孕育其中,将对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发挥到极致。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综上所述,2015年河北中考集中体现以下亮点。
  一是成人成才,立德树人。当前,中学生的成长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只有培育和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思想引领、文化导向作用,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把立德树人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动心,让学生的灵魂经受洗礼,让学生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十年来,命题人人追随时代脚步,不断丰富、创新,延续着引领教学方式改革的重任。凝聚河北课改十年心血的中考经典告诉我们,用最本真的评价来演绎生命,才是思品教学至高无上的真谛。2015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以试题为载体,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道德榜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现实题材,搭建问题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提炼问题、组织答案,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要求。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评价超越表面化、形式化和空泛化,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2015年河北中考用整体布局与点滴构思再次用心诠释了“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唤醒灵魂深处更高贵的自我,是比成绩、成才、成功更为深邃的教育目标。
  二是关注思维,强化过程。首先,试题突出课标主干知识。2015年试题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试题的切人角度虽更具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知识。其次,试题强调综合性。综合性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在考查的设计上,综合运用选择题、情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实践题、概括归纳题等多种题型,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优点,重点突出地有效考查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的思维能力,辨析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学生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再次,增强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呵护学生的个性思考与表达。文综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第四,试题体现时效性。无论是试题素材的选取,还是考查内容的确定,时代性都是文综命题的基本要求。在时代主题方面,2015年各地的文综试题有比较宽的覆盖面,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十八届四中全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的节日,阶梯水价,中国互联网20周年,对口援建,公布老赖名单,年度法治人物,深化教育招生体制改革,交通出行之随意占道,中国对外开放新特点等,这些话题都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高度契合。第五,放眼解决问题。试卷以现实问题立意设计,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素材的选取,使试题的情境设计更加充实、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科學的方法去分析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教育目标的达成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是落实落小,价值引领。文明的进程,总是涓滴而成。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中考既从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又切实重视具体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是三年来河北中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点。2015年河北中考,无论是对生活话题的关注,还是对国家重大时政的解读,都在自觉追求将学科价值融入时代精神和社会潮流之中,将生命体验与注入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中。纵观试题构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正说起,再到文明话题,以对外开放走出去这一“富强”主题收尾,从群体讲到个体。试题虽然角度各异,但均体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道德情怀。试题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表现出学科共有和共通的性情与人文情怀。命题人有意识地捕捉年度热点问题并予以形象化的表达,用小巧的视角演绎出不凡的人生感悟。同时,试题自觉追求崇高的行为追求和道德品格,深刻地揭示出日常生活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关注与对未来的关切。纵观2015年河北中考,蕴含其中的,有对人生美丽的回味,也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试题或选取一个人物,一幅漫画,一个情境,或将重大时政转化为一个社会进步的缩影,从中让我们见证河北在立德树人进程中的成长和成熟。从记[乙中凸显价值取向,从记忆中发掘民族精神,从记忆中探寻文化基因。通过2015年河北中考,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观点和反思,也对切实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二、实现五统一,会拼才会赢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内容上突出立德树人,意在通过改革,让教育回归本质。今后,职业角色要从一个学科老师走向一个育人的老师。从教学科知识到培育素养,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新的变化,要重建师生中的关系。教师角色的三位一体的局面很快就会到来。只有充分认识中考对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理念及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将课程理念化为正确的教学方式,化为更加系统有效的细节,化为点滴可操作的工作环节,才有助于明确未来德育的正确方向,才能知道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价值与思品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对此,在教学及备考实践中,只有将各项工作做小、做细、做实,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习惯才会有效形成。
  (一)考点速览,中考速查
  河北中考基于对省情与各大版本教材融合的考虑,坚持强化主干知识意识,坚持检验学生对基本语言与观点的运用能力。基本语言,基本观点是解释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支撑,《考试说明》中所涉及的主干知识,在备考前必须给予梳理,梳理的原则是大道至简,切忌繁琐冗长。鉴于考查的综合性原则,以及根据热点话题选取知识这一线索,所以在备考中没必要再纠结知识之间的关联。梳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按照知识板块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常规热点分类,也可以根据考试说明对关键词进行提炼。例如:对照《2016年中考说明》,我们对“2016年中考知识关键词”进行如下梳理。
  珍爱生命,调节情绪,维护公平,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承担责任,亲近社会,热心公益,法律作用,法律特征,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维权途径,违法分类,五个保护,分辨是非,为人正直,生命权利,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教育权,财产权利,智力成果,消费维权,宪法地位,依法治国,权利平等,依法监督,公正司法,成绩巨变,根本原因,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经济制度,按劳分配,政治制度,共同富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技创新,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一国两制,中华美德,艰苦创业,精神文明,核心价值,和平发展,中国力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制度,民族干部,三个尊重,重大举措,宗教自由,宪法规定。
  (二)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进入十三五时期,教育形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教师的资源分布与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伴随课程标准的完善,一些话题与表述也需要更新,在教学中与时代印记接轨。在备考中,对一些难于实践与阐述的知识应给予适当筛选,对契合时代发展的新词汇,一些新提法,在思品课堂理应得以及时呈现。例如: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共同理想,基本路线,以人为本,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等。对于这些词汇,我们应考虑到它的时代特征。对于以下新词汇应多角度给予解读。例如: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创新驱动,两个百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核心价值观,网络强国,命运共同体,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三)精确制导,非诚勿扰
  紧密关注生活,打造与生活相关的德育是课程标准对思品课堂提出的明确要求。热点是生活化德育的重要构成,但如何选定热点,怎样挖掘热点,如何将大事化小,及时、全面、准确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就既需要登高望远,又必须脚踏实地,还要理性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对生活事件,成长话题给予落差性关注,即善于将话题转换为故事、情境、对话、表格、漫畫等表现方式;要关注正规渠道的新闻及背景,如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文明网,半月谈杂志等,选取国家政策给予明确,有明确态度的事件,对于负面性太强,争议性较大,且没有良好解决方法,不易引导,甚至容易使学生形成消极价值观的事件要谨慎处理;善于对比同一领域热点的不同角度,至少要排除近三年来河北中考已铸就的经典视角,减少复习的无用功;要准备热点的不同角度,实现全景式备考;看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是否关联,再热的事件,如果脱离学生认知,也应果断摒弃;对于党的重要会议,可从选择题人手,对于生活事件可设计为简答题,对于有思维含量与深度,充盈正能量的话题,可从知识运用角度设计为探究题。从近年中考来看,盲目的关注热点,缺乏具体的角度,或脱离学生认知,不仅起不到较好的效果,还易把备考带人误区。
  让课堂回归生活,不是蔑视热点、回归平庸,而是既要重视大政方针、国家大事,更要重视生活。思想品德教师应善于从平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捕捉为人熟知但不真知的生活话题。不是把生活作为书本的注脚,而是把书本作为生活的注脚,这样的课堂才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成长的新常态课堂。   综上所述,对热点的选用及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大热点,小角度;不定性,不选用;过热点,冷处理;必考点,综合用;重升华,轻再现;看认知,看省情;太超前,要慎重;设条件,强限定。这是2015中考的总体特点。据此可知,猜题押宝行不通,生搬硬套行不通,照本宣科行不通,脱离生活行不通,题海战术行不通,口语作答行不通,靠吃老本行不通,断章取义行不通,高大空上行不通。
  (四)角色换位,回归常态
  改变,势在必行。如何改,各有各的创新,不必强求一致。但无论如何变化,思想品德课都应该让“自己”有用。不丢教育本真,充满时代活力,应是老课堂新表达的根本。从全国蜂拥而至的运动式课改,到华而不实的,准备几个月才上一节的作秀课,都扭曲了对课标的认识。如何利用理念与实力,构建灵动教育,使德育回归新常态,是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尊重理念的创新。课堂应赋予更新的色彩,弥合对话鸿沟,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时代的诉求。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主动纳新。只有接受新知,才能架起传统课堂与教育新常態的桥梁,才能使得传统教育精华与创新思维方式充分结合,才能让教育回归新常态。以往,老师们总在讲台上一板一眼地讲课,规规矩矩地板书。在形式创新,学生吸纳知识途径更加多元的时代,在教育质量与内涵更加受到关注的时代,忽视了德育的表达方式,就意味着失去了学生的关注,更无法做到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教育质量的提高所衍生的创新手段,未必是件坏事,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发老师随之创新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老课堂要与时俱进,更需要赋予新的时代表达。既然传统教育的围墙已经不在,与其困惑中阻拦,不如适应中融入。相应地,学校不妨进行系统的教改和课改,从提高专业水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德育评价,教学科研,活动设计,学生成长问题调查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借助课改理念顺势延伸现代教育的空间。87岁的李嘉诚说:“创新力是无法模压的。”当值此时,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责任与创新意识,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教改与课改的基础性工作,而并非脱离自身发展实际的模式照搬,积极主动把教育融入生活,老师才能当好学生的贴心人、引导者,这才是趋势也是规律。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有个人物茹尔丹,他是小市民,偏偏醉心于贵族,处处假装爱艺术、爱文学。他弄不清什么是散文,别人告诉他,你说的就是散文。他说,天啦,我整天说散文却不知道什么是散文!恩格斯曾引用过这个故事。他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哲学也是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哲学。一提课改,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就是哪种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模式,其实不然,课就犹如“散文讲话”一样,只要你在用心思考,勇于实践,它就在你每天的课堂之中。新课程标准突出四大理念:一是立德树人。二是动态课堂。三是整合运用。四是生活立意。四大理念成为搭建思想品德课堂的四根立柱。这对我们重新审视与思考思品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了准确定位。教有用的思想品德,教服务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教有利于学生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思想品德,才是学科价值所在。一路走来,河北中考一直意在引领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对教学带来了诸多有益启示。例如:
  河北中考对新常态课堂的20个启示
  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精致有效,不拖泥带水,不流于形式,能抓住最佳时间点将教学引向深入。不提倡素材很多,令人眼花缭乱,来不及反应,或者只有感官的导入。
  2.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维含量充足。设问具有代表性,设问与材料之间具有缜密的逻辑关系,一个素材能证明多个问题,能一箭多雕。
  3.教师提问。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矫正、获得点评与进步的机会。提问做到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因材施教。
  4.导引高效。过程设计巧妙,贴近主题,逻辑性清楚,符合学生理解与认知水平。善于将问题反交给学生,从听说读写方面表现出教师超高导引功底。
  5.合作真实。分组讨论中分工清楚,秩序井然,有分工、有规则、有要求、有打分、有点评,学生活动真实充分,避免盲目浅显问答,以及无秩序、无深度、无条理的讨论。
  6.学生表达。教师注重学生表达素养的培训。学生站姿整齐,吐字清楚、条理明确、发言有条理、有秩序、有深度、有广度,体现出厚重的素养积累与长期指引功底。
  7.随机应变。教师拥有丰富的课堂应变能力,能从容应对个性观点、无序发言、学生起哄、答案瑕疵等情况。
  8.学以致用。教学突出知识运用性,淡化理论识记与再现。学生始终处于思辨与投入状态,学生从知识到能力、从兴趣到觉悟,有极强获得感,而并非无精打采。
  9.走进生活。坚持大事化小,大题小做,从小说起,从材料选用到设问,及答案组织,各学科都应体现生活化原则,避免教学语言与素材的高大上、假大空。
  10.融汇德育。选材坚持正面立意,服务学生成长,即使是负面素材,也应在疏导舆情基础上,给予正面引领。教师看问题、分析人物及事件亦应坚持辩证的立场,不以个人喜好而误导学生。教师角色应从学科教师向育人教师转变。
  11.点评准确。教师点评有鼓励性,但非盲目肯定,能通过问答发现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不足,指明方向,肯定成绩。同时,教师点评也能为学生的学习做出榜样。
  12.激励有效。对学生思考过程有监督,对学生作业有详细记录,对学生问答有督导与复评措施,对安静但不学的学生有激励措施,在教学中有具体体现。
  13.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到位。教学体现教师启发,表现为阅读理解,演绎推理,归纳概括,概念转换与运用,据已有认知生成新知的能力较强,而并非教师的直接灌输。
  14.教师语言。教师课堂语言使用体现专业化,彰显丰厚的专业素养,语言使用有利于教学,能起到循循善诱的效果,而并非华而不实。语言运用扎实有效,教态自然流畅,教学娓娓道来,细致入微,一以贯之,一气呵成。   1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形式为内容服务,突出各环节、各知识点之间逻辑性,切忌流于形式。教案应根据班情、学情分类备课,及时反思,适当调整。
  16.关注细节。对学生点评体现立体综合,包括:表达、错别字、病句、作业格式、书写、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等。
  17.关爱差生。关注差生成长,在提问、作业、答案汇总及巩固记忆阶段能让其参与学习。
  18.素材选用。课件应独立完成,不提倡盗版老课件,体现出较高现代媒介教学素养。教学素材新颖,具有时代感,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9.服务中考。教学应首先为学生成长服务,教学内容应符合《中考说明》与《课程标准》中要求。
  20.时间分配。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时间多于讲授时间,不唱独角戏,不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学生思考探究、思考实践的时间应多于听课时间。
  从能力层面,上述启示提升了学生听说读写行能力。从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来看,中考傳递的这些启示真实确立了教师的导引与学生的思考实践主体地位,实现了该交给学生的必须交给学生,该学生思考的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与时间。全面理解与贯彻上述启示必须通过课堂与德育实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不是理论的堆积与高谈阔论。从成人成才角度看,通过有效的教学与实践,让学生充分汲取品德修养的成分,对照自我,为我所用,教化矫正,健康发展。这样的课也使思品学科成为了学生成长中最有用、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让乏味空洞的课程变得生动有用,让学科与教师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五)不忘初心,本位回归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让教育回归新常态,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教学延伸到知识之外,让视线覆盖每一个学生,让教育联系到学生的每个成长细节,这样,我们的学科教育才会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幸福。
  淡化知识,强化运用。教对生活有用的思想品德课是学科的核心理念。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来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实现真实立德树人,就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教育只有与拓展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能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存在唯知识就背,唯热点就记的做法,特别是教材中有关作用类,意义类,影响类的问题,一些教师更加规定了毫无价值的死答案,构建所谓的知识树,让学生不能失去了学习兴趣,丢掉了学习能力,失去了学习本真。例如:改革开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科技;监督权;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治;微博;责任;公平;正义;道德;诚信;文化;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一国两制;经济全球化;非公有制经济等。对于这些有拓展性质的知识,应在结合背景,立足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构,从而生成感受与新知。例如:
  题例: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使表达和倾听更加贴近;科技发展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航母入列,神十飞天、蛟龙人海,玉兔落月……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根据材料,说明科技发展对于公民生活与国家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因为科技发展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科技发展有利于政府更好听取民意,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科技发展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淡化体系,强化板块。无论中考怎么考,也要依据热点话题联系相关知识。在备考中,有必要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汇总,在立足条件限定的同时,让考生进行挑选与改编。例如:
  1.科教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公平、人口国情、四个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生态类: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绿色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
  3.道德类: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责任、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正义感、热心公益,核心价值观等。
  4.法律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处罚分类,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性质,依法治国的作用,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的地位。
  5.国情类: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现在小康,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制度。
  6.经济类: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两个一百年目标等。
  7.政治类: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基层民主制度,监督权、建议权,依法行政、选举权、公共精神。
  8.文化类: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教育事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对外开放,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等。
  9.权利类: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智力成果权、财产所有权、人格尊严权、消费者权利、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的权利、批评建议权等。
  10.义务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维护公共利益与公共秩序,义务植树,遵守社会公德,受教育,保护环境,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
  11.网络类:责任,抵御诱惑,自我保护,调节情绪,法律意识,明辨是非,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监督权,正义感,科学精神,诚信,高雅情绪,公共秩序等。
  12.民族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公民义务、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发展成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国两制的内涵等。   淡化顺序,强化综合。学科的生活化与综合性原则决定了在教学中应拓展性使用教材,对此,中考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了开放与限定相结合的方式。开放主要表现为热点综合多个知识,考查综合多种能力,考试检查多种素养,学科体现多种价值。在教学及备考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取综合性素材。二是设计综合性角度。三是打乱知识固有排序。四是根据生活活化教材。中考试题虽有限定条件,但每道题至少要纵深考查多个知识,而不是单纯围绕一个知识点做文章。所以,教学中所选用的素材题例,尽量能浑然天成,一箭多雕,能巩固学生对多个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谓综合性角度,就是指考查步步推进,一气呵成。打乱教材固有顺序,拓展性使用教材是学科对思品教师专业理念与素养提出的目标与理念。对此,应依据生活话题组合知识,而并非按照教材顺序授课。活化教材就是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运用到什么地步,探究到哪一尺度有理性掌控。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喜欢与受益。例如:
  题例:法治话题关注。
  “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是不能倒流的……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大家对生命才会敬畏,对自己的生活才会负责。你如果老想着说时间倒流回去,就没有那么多的傻事了。但实际上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肯定是做了不少傻事的。从小就应该给小孩子讲这个想法,让他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最后的忏悔中,那个杀死了同学的林森浩,2015年12月11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案件经过]林森浩与黄洋均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分属不同的医学专业。林森浩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黄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黄洋。2013年3月31日中午,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人院,经抢救无效去世。
  (1)“死刑”属哪种制裁方式?法院判决的理由是什么?
  (2)亲爱的家长和老师,林森浩的忏悔,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呢?除了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还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3)据林森浩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
  (1)刑罚处罚。理由:向饮水机内投放剧毒化学品,杀死无辜被害人,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属罪行极其严重;故意杀人,剥夺他人生命健康权,对他人与家庭造成巨大影响,触犯了刑法。
  (2)教会孩子敬畏生命,让孩子学会宣泄情绪,让孩子学会敬畏每一个生命,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不承担责任就要承担后果,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违法就应承担后果,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淡化理论,强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生活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用生活搭建课堂,用生活构建话题,用生活服务成长。从小说起,成人成才始终是河北中考思想品德恪守的价值理念与命题追求。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操作层面来看,都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准确贯彻生活德育原则。第一是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第二,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第三,要尽量满足初中學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总之,要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中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用生活搭建思品课堂。做到用生活德育来服务学生成长。这其中的资源包括:所属学生每天发生的成长问题和亮点。如:迟到、早退、文明礼仪、早恋、与父母的关系、网络交友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事件。如:林森浩案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大阅兵中的经典镜头等。再有就是一些反映社会进步发展的重大成就、统计数据,反映社会现象的典型漫画,涉及社会热点话题的重要评论等,都是思品教学素材的丰富源泉。例如:手机依赖问题,既是中学生成长面对的诱惑之一,又是家长与学校关注的重点。对此,在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该话题进行如下设计:
  手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带来的利与弊,就相当于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对此,立德中学九年级(6)班思想品德研究型学习小组进行了小组讨论与社会调查,请你参与其中,思考并探究相关问题。
  [小组热议]
  小策:“10年前,打个国际长途还是件价格不菲的难事,现在我们已几乎可以每天通过视频电话与大洋对岸的好友面对面。手机上网使得知识和信息传播更便捷,用纸写信几乎已成为过去式。”
  小正:“手机由大到小,由功能简单到功能齐全,由奢侈品到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惊奇的是,这种改变过程跨越时间还不到30年。”
  张新:“联想、中兴、小米等手机品牌不仅在中国已家喻户晓,在世界电信市场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真了不起!”
  [调查报告]经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撰写了专题调查报告,以下为报告节选: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手机使得年轻人的思维更容易脱离现实。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编辑短信或是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根本没有时间花在书本、运动或者与大自然的交流中。有报道称,因为人们经常长时间地看手机或者玩手机,便会出现诸如拇指疼痛或者累积陸创伤失调及睡眠紊乱等症状。他们还在与人交流时、吃饭时、过马路时发短信,在教室里背着双手发短信,甚至漠视家人、朋友、老师的存在……我们正在沦为“手机的奴隶”。依赖它且深陷其中,我们是否应该在扬长避短这个问题上,再下多点工夫?对此,我们建议大家……
  [谈感受](1)为什么说手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探究竟](2)谈谈“这种改变过程跨越时间还不到30年”的原因有哪些?
  [勤反思](3)为什么说我们正在沦为“手机的奴隶”?
  [重践行](4)结合上述材料与问题,请将[调查报告]续写完整。
  参考答案:(1)手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2)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③实施改革开放;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⑤企业的自主创新等。
  (3)①很多年轻人产生了手机依赖,浪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②影响学习,导致学业荒废;③使人际关系疏远,生活情趣单一;④诱发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等。
  (4)①明辨是非,拒绝手机的不良诱惑;②理性思考,用手机之长,避手机之短;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沉溺于手机游戏;④告别手机依赖,培养健康情趣;⑤树立远大抱负,全心投入学习等。
  该题加深了我们对生活化德育的认识,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导人新课生活化,即选取的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导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师所选用的试题一定要坚持大事化小,从小说起,小题大做的原则。试题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吸引学生,教化学生,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含量,要有材料限定,要有具体抓手。要善于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好理论与实践探究活动。教学效果生活化。即将思品学科的教学归宿最终落实到帮助学生反思自身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纠正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性与品质,从而能够提升修养,全面发展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合格健康的公民。这也是一些老师甚至一生都要探寻的教学最高境界。
  淡化速度,强化质量。在教学与备考中,教师的普遍做法是作业越多越好,讲的越多越好,学生在反复记忆中虽然对知识与常规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时间局限性,学生在每一道题的思索探究时间上明显不足,导致答案不完整,语病层出不穷,顺序缺乏逻辑性,书写混乱不堪,材料中的条件丢三落四,最终的结果是缺乏高质量的思考、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成绩、高质量的素养,也恰恰印证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对此,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应妥善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课程标准给出的课时安排进度,充分赋予学生思考探究与感悟的时间,让学生沉浸在兴趣、反思、矫正、生成的境界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成长效应,教师的教学效率才会保质保量。除了减少知识及试题容量外,还应加强具体的指导监测与反馈。也就算是决不能将课标中的探究、实践、反思、查阅、写作等要求置之不理,而是真正让每一个知识都能让学生理解,都能化为自身的优秀品格,帮其解决成长中的系列问题。
  淡化灌输,强化归纳。新课程理念强调思想学科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在思品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必须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仅富有代表性与生活化,更应充分检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检验学生有条理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能将知识化为行为的能力。二是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一些教师在课上,让学生集体讨论简单的知识再现题,让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本可以一人完成讨论的问题,这些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其后果就是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得不到有效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所以,与其让课堂进行无谓的讨论,不如让课堂“冷清”些,让学生的思想火花在内心迸发出来。三是教师的点评与修订必须及时到位准确。教师的点评显示了教师的经验与素养,也检验出其是否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与水平。无论方式怎么改,教师的培养与引领作用是不会改变,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每个细节进行关注与分析,并及时对问题进行疏导。这样德育的效果会更加持久。四是学生合作讨论的顺序规则要具体明确。一些课堂的讨论没有规则,没有记录,没有互评,没有重点,没有条理,没有汇总,缺乏必要的生成与归纳,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从长远来看,能力虽然是学科评价的重要构成,但并不是我們所要追寻的终结目标,它只是我们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淡化猜题,强化引领。备考的最高境界绝非猜题押宝,而是异曲同工。何况伴随材料的厚重与角度的变化,你也不可能猜中原题,只要是有细微变化,试题就有了全新角度。猜题押宝,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与教学目标的偏离。对此,只有本着“出于中考,高于中考”的原则,说身边事,做小角度题,顺课改理念,才能将教学及备考引入正轨。只有立足生活,从小角度说起,强化能力的培养,如:理解能力、读取材料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转换为词语的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善于表达的能力,运用到生活的能力等,只有以生活话题为背景,及时成题,练习符合课标理念的题例,就能起到异曲同工的备考效果。
  (六)回眸十年,重鉴经典
  备考,离不开好试题的支撑。从操作来看,就是要从年度热点寻找素材,设计角度,搞好预测。但从实际来看,真正能经过缜密论证锁定热点的练习题并不过,真正能够从生活化角度取材的试题并不多,真正能将河北中考的考查技巧、命题理念、检验规律完全渗透,融于一身的更是凤毛麟角。相反,高大上的背景,材料一,材料二的表达方式,问题大到专家都无法回答的设问,随意堆积的答案……这些,除了浮躁的学术风气与功利化的备考模式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教师并没有从头到尾对河北中考进行过系统梳理,也自然不会从中汲取到有益的营养。
  好题标准有哪些?通过对2015河北中考试题的分析,至少应符合几方面标准:选材生活化,考查能力化,角度精致化,取向正面化,检验综合化,知识实用化,表述凝练化。选材生活化指的是善于将高大上的年度热点化为人物与情境,数据与漫画等。考查能力化是指强化材料与设问的关系,强化概括与归纳能力的检验。角度精致化是说中考的角度一般会博弈备考,我们虽然在备考中进行了宏观锁定,但与具体角度失之交臂。取向正面化主要是指选取的素材一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或者巨大进步。对于社会的热点话题,争议角度,考查也很从对问题的分析中,给予学生在价值与行为上进行正确引领。与备考中各地过分关注社会负面新闻的试题相比,河北中考的正能量被全方位释放出来。检验综合化是指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虽然有具体的材料限定,但无论从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的设计,以及答案的组织,试题都坚持检验多个知识,体现了中考题的“金贵”。这也是河北中考与全国各地试题的明显不同。知识实用化是指中考对知识的考查已经走出了一条力促教学改革,避免照抄照搬的光明大道。试卷从选材到设问限定,从结合情境解题,到概括归纳观点,已经完全没有了死记硬背,简单再现知识的影子,对升华学科价值起到的重要引领作用。相反,考查在基于教材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挖掘,对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从而强化了学以致用的意识,对学科发挥育人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表述凝练化是指无论是材料、问题与答案,都要坚持惜字如金,反复推敲的原则,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思品学科给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技能与素养方面提供扎实的训练。   时光可以飞逝,但经典不能被遗忘。再好的新题难于超越河北中考十年走过的轨迹,回眸经典,改编好这些经典,可以从中收获备考效果的最大化,不失为备考的一条捷径。
  首先,中考拥有众多相似题。这些相似题,既反映了命题人对有些知识与热点的坚守,又给我们传递出中考命题及考查中十分明确的考查规律与技巧,甚至有的试题在背景、考点、角度上都十分相近或相似,这些,在备考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
  有关科技时事的考查。
  2008年中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回答20~21题。
  21.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
  ①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③是国际合作的结果
  ④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A.②③④ B.购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9年中考: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回答3~4题。
  4.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①显示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②表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
  ④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A.①③④ B.购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有关环境问题的考查。
  2007年中考:8.2007年2月,河北省环保局依法叫停近两年开工和投产的40个严重违反环保法规的建设项目,并分别责令其停止建设、生产。这样做
  ①是建设和谐河北的需要
  ②表明我省把环保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③有利于我省的可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9年中考:10.2008年,河北省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52座,关停落后产能小火电机组44台,并对726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这些举措
  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②表明河北省是资源大省
  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④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有关资源节约问题的考查。
  2013年中考:6.对“中国式剩宴”说“不”的理由是
  ①浪费可耻
  ②产生大量垃圾
  ③耗费宝贵资源
  ④共同富裕还没有实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购③
  2014年中考:6.在某中学的餐厅的餐桌上都放着一个宣传牌,牌上印有一首名为《一滴汗一粒粮》的小诗:“一日不吃饿得慌,一季不吃饿断肠,手拍胸膛想一想,节约粮食理应当。”“节约粮食理应当”的“理”是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③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④艰苦奋斗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有关文化建设的考查:
  2007年中考:10.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加,有利于
  ①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008年中考:23.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有利于
  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④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A.购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有关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考查。
  2011年中考: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回答6-7题。
  7.《细则》施行后,一位在餐馆里吸烟的人说:“我在这里消费,抽烟难道不是我的权利吗?”劝阻这位吸烟者的理由有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4年中考:3.在某城市,一群大妈因为跳广场舞,音响开得特别响,竟遭到小区居民泼粪的“礼遇”。大妈们深感委屈,“我们不就跳个舞吗?碍着谁了?”下列选项所示道理,有助于减缓大妈们委屈的是
  ①跳舞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善于调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③每个人都要增强公德意识
  ④享有健身权不能妨害别人的休息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购④
  关于隐私权的考查。
  2008年中考:28.观察图画,简要回答。
  (1)图中同学的情绪表现是怎样的?
  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同学应该怎么办?
  2010年中考:
  28.观察漫画,简要回答。
  (1)现实生活中,类似漫画中的个人信息还有哪些?出售这些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总结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一些实用的技巧:变直问为曲问、变顺问为逆问、变整问为零问、变庄问为趣问、变问题为活动。涉及的案例有《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石壕吏》《蒹葭》《智取生辰纲》《老王》《端午的鸭蛋》《我的母亲》《绿色蝈蝈》,均为教材经典篇目。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技巧;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关键词:中考理科;综合题;复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3-0036-03    2007年是河北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统一命题进行中考的第一年,为了做好2007年中考理科综合部分的复习,我们在此对理化综合试题做一些分析、介绍,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理化综合试题综述    理科综合试题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摘 要:诗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复活的感性,诗心犹如“春城无处不飞花”般烂漫。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引领着学生一起回到语言的生命源头,在三种“遇见”中融情会意,感受语文课堂的“三情三意”:诗情画意、浓情蜜意、风情月意。  关键词:遇见;古诗词教学;融情会意;三情三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052-03  《朗读者·遇见
前段时间,全球范围内超过20万个计算机系统遭到勒索病毒“想哭”的攻击,引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数字病毒感染。受此輪病毒影响的用户电脑,屏幕会被锁定,他们需要支付价值300美元(约合2 016元人民币)的比特币才能解密并恢复文件,否则,电脑中的数据会被删除。  有专家表示,虽然勒索病毒“想哭”的手段不算很高端,但它对网络安全造成的最大威胁是——它会启发更多的模仿者,尤其是那些技术更好、更专业的
这一天,太阳产房的草坪上摆了一个漂亮的双层冰蛋糕。难道又有熊过生日了?  让我走近了瞅瞅——哇,这个蛋糕上面还铺满了苹果块儿和胡萝卜块儿。  不管了,美食当前,怎么能错过呢?  我和小浪花(成浪)朝着蛋糕飞奔了过去,抓起一块苹果就往嘴巴里面塞。  不一会儿,绩笑姐姐也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毫不客气地跟我们一起分享这块蛋糕。  “红粉”们,也许你们会觉得现在的我体型越来越大,好像没以前那么可爱了。但是,
大家快来看啊,有人在街道上画了我最崇拜的偶像——蜘蛛侠!  什么?画出来的?  没错,这次不是有人穿着服饰在扮演蜘蛛侠,而是实实在在画在街道上的。你看,有几位路人非常兴奋,想和蜘蛛侠来一次亲密接触,他们“踩”着蜘蛛侠的丝,做出快要从楼顶上掉下去的样子,战战兢兢地挪着脚步。还有一位胆怯者,心里明知这是艺术家画出来的,但还是被这逼真的效果给吓着了,站在“楼顶上”腿直发抖,只得赶紧走开。  哈哈哈,告诉
摘要:通过色彩教学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和审美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色彩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感受色彩,激发学生展现心中那份最关的颜色。  关键词:色彩;色彩感觉;主观感受;作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3-0087-03  色彩,大自然美丽的源泉。色彩通过视
摘 要:试题评析可为新的试题命制提供参考。分析2012年河北省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并与2011年高考新课程卷生物试题比较难度和区分度,有助于理解高考新课程卷生物试题的特点。  关键词:高考模拟考试;难度;区分度;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23-04  但凡考试尤其是选拔性考试,如高考、中考以及高考中考
摘要对北京市7个区74位中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校长对人工智能的原理、应用领域等的了解多停留在一般水平;校长们最希望人工智能应用在了解学生、改进课堂教学、汇总大数据、进行安全管理等领域中;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和智能教育应用,存在课程资源、师资、经费、硬件条件等多方面的困难障碍,需要多方支持予以解决。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智能教育应用,需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和软件推介,促
一名画家绘制出了一张狗狗的谱系图。在这张图上,你能清晰地看出181个品种的狗狗之间的关系。也许你还会被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吓一跳,因为,玲珑的吉娃娃与凶猛的杜宾犬竟然是近亲呢!看来,狗狗之间也能攀攀亲戚、走走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