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七年级学生色彩认知和色彩表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色彩教学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和审美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色彩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感受色彩,激发学生展现心中那份最关的颜色。
  关键词:色彩;色彩感觉;主观感受;作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3-0087-03
  色彩,大自然美丽的源泉。色彩通过视觉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既能让人激动,又能使人镇静,还可以带给人喜悦或沮丧。在西方艺术世界里,色彩总是给人一定的联想。艺术家们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中画家们经常赋予色彩寓意深奥的象征意义和个性鲜明的情感意味,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把对于生活的感触,借助色彩强烈的表现出来。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色彩震动了语言中所有静止不动的画面。”看到色彩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各种不同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均直接来自色彩所引起的心理感受。
  七年级的学生,不具备多少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作品的色彩大多单纯而直接,任意绘之。通过感受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正确认识色彩,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就成了美术基础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笔者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第3课《向日葵》为教学内容,分析引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和色彩表现能力。
  一、正确认识色彩。积极感受色彩
  色彩感受,这是一种通过视觉对色彩的观察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对于没有色彩基础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应先引入色彩的基本知识,再让学生认知不同的色彩及色调带给人的感受。
  (一)通过比较色相来感觉色彩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于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不同的色相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从情绪、味觉等很多方面都能体会得到。比如红色带给人热闹,兴奋,喜庆的感觉,从味觉上来说,它象征着火辣,像辣椒;而柠檬黄这样很亮的颜色会让人感觉清新,从而联想到柠檬这样酸味的水果。
  (二)比较色彩的冷暖关系
  我们习惯上把色彩分成两大类。即红橙黄为暖色类,绿蓝紫为冷色类。色彩的冷暖感觉是通过对整体的分析比较而得出的,并且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
  学生对于冷暖色调的理解则各有千秋:“看起来冷的颜色就是冷色,看起来暖的颜色就是暖色”“颜色深的是冷色,颜色浅的是暖色”“红的是暖色,绿的是冷色”……他们眼里的色彩就是这样的感觉。可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色彩基础知识对色彩的正确感受多么重要。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请学生感受两张同样房间不同色调的图片,一张桔黄色调,一张蓝色调。使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桔黄色给人温暖,冬天呆着会让人觉得暖和,因此桔黄色是暖色调的;而蓝色给人冷静清凉,夏天住在里面会显得凉爽,因此蓝色是冷色调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色环,使之了解偏向于红黄色调的是暖色调,而偏向于蓝绿色调的是冷色调。如此学生们的色彩感觉自然就有了。
  二、学会多角度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一)了解作者梵高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欣赏作品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创作背景。梵高的《向日葵》虽然是一幅历史名作,但在孩子的眼里,它只是一幅再平常不过的画而已。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这不是他所喜欢的,认为它不够好看。所以,介绍梵高及他的艺术生涯很重要,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他的作品。
  梵高是19世纪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热爱生活,但却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他广泛学习前辈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完全靠自己对绘画创作的兴趣,以疯狂的热情去钻研素描和色彩的知识,最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色彩语言风格,并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来表现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
  (二)分析《向日葵》中的色彩
  黄色,被称为太阳的颜色,它有一种奇特的太阳能的感觉,可穿透一切又光芒四射,它强烈的高明度感,给人的感觉是放射性的,跳跃的和扩张的。因此黄色往往让人把他和阳光大地联系起来,使人有一种光明的,希望的感觉。
  《向日葵》一画在用色上使用了大量的黄色。土黄色的花瓶,柠檬黄的背景,中黄色的花瓣等等,并且其花瓶的上下色块恰好与墙面桌面的色彩明暗相对,大面积浅黄色的墙衬托了中黄、土黄至熟褐的向日葵花朵,体现出了勃勃的生命力,表现出了生命的璀璨之美,更表达了梵高对人生的赞美与希望。
  通过分析,有学生说:“梵高的那个黄色好耀眼,好透明;有几个不一样的黄,这种变化很漂亮”;还有的学生说“那个花好像快要枯萎了,却还是很有精神;那几朵花好像在跳舞……”总之,我们感受到了仿佛只要给点阳光,生命就灿烂的精神。
  由此可知深入地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色彩的表现力。
  三、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一)运用合适的搭配画出你心中的色彩
  参考《向日葵》这一幅作品,可以通过采用或变换它的构图,尝试运用冷或暖或冷暖组合色调,把自己的色彩感觉画出来。色彩工具可用我们常用的水彩笔,彩色鉛笔,油画棒等。水粉颜料由于其操作的难度太高很少有同学可以灵活运用便不强调使用。
  有的学生提出了异议:“我的房间不是黄色的呀?是不是可以不画成黄色的呢?”我们不是梵高,不是所有的画都一定要画成他那样的颜色,我们都有自己心中最美的向日葵:红色、黄色、蓝色都可以成为你用的色彩,用它画出你心中的向日葵。
  (二)构图造型是载体,色彩表现是灵魂
  对于大部分七年级学生来说,要画出一个创新的构图造型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课堂的40分钟如果把重点都放在了构图造型上,肯定会影响到完成的进度和色彩的运用。而且构图和造型只是色彩运用的一个载体,画面上的色彩才是最终的表现目的。此外笔者认为在新颖的构图和形象的塑造上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画画的笔触由于各人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就不会让一些自身美术功底不好的同学因为创作的难度而把色彩的感觉给抹杀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原创状态,鼓励他们把色彩的感觉大胆地表现出来,这也是让学生能大胆自由地展现内心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重视作品评价,体验色彩魅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绘画感受能力不一定是天生就有的,可能是在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而来的。做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正确地审美与表现美,还要正确运用评价去培养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评价学生的作品,并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充分的肯定,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他们知道哪些是优点,哪些是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课堂中的评价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几个方面來完成,一个肯定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扬起自信的船帆,甚至受益终生。这些精灵般的学生用他们的眼光和手中的画笔诠释了向日葵太阳般的光辉,还有他们心中七彩的梦想。
  作品评价欣赏:
  作品一号《窗台上的向日葵》
  这是一位男生画的。几条歪斜的线条勾勒出窗户,并不规则的红蓝相间的花瓶,没有绿色衬托的黄色花朵,红红的花蕊,黑色的窗台,小小的窗户上竟然还冒出了半个红色太阳的笑脸。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画时,他说,这不是向日葵嘛,那肯定是向着太阳的呀。有太阳它就会更加拼命地生长,开得也更加地旺盛。这幅画直接地展示了向日葵坚强的精神。
  作品二、三号《变色的向日葵》
  这两幅作品是两位女生画的。在梵高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色彩的变化,紧扣我们上这一课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在画面当中我能够感受到两位小画家的功底是不错的。一个用的是油画棒,一个用的是彩铅。作品从画面构图到花的勾勒塑造,都带有梵高画面的气息。只是色调上就截然不同了。一个以暖色调为主,一个以冷色调为主,冷暖的对比强烈。画暖色调的小作者说她更向往蓝天之下开放的向日葵,更回归自然,所以背景用的蓝色。而用冷色调的小作者坦言:紫蓝相间的向日葵更加神秘,迷人,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采用蓝紫色。
  作品四号《没有背景的向日葵》
  这是一幅没有任何背景描绘的向日葵作品。工具是水彩笔,大胆而自信。桔黄色的瓶子,桔黄色的花,再添上几处绿色的叶。大量温和的色彩,显得一切都是这样得和谐。仔细看,几条弯曲的弧线勾出的花瓣仿佛在迎风摆动,似乎又像是迎着太阳怒放,展示着生命的精彩,也好像在相互顾盼,嬉戏玩耍。白白的底,抹上几缕浓淡相间的黄,就像你的心灵,美的纯粹,简单不做作。
  作品五号《艳》
  这幅是一位男同学画的。你可能想像不到一位男生会有这样强烈的色彩感觉,他留在画面中的色彩没有丝毫的犹豫,显得非常亮丽。红的,紫的,蓝的,甚至还有褐色的,不得不佩服他的大胆。并且在画的后面还加上了一些栅栏式背景,更显现出花朵在大自然当中怒放的兴奋。与其说是花朵在兴奋,不如说是小画家的心在激情舞动,在歌唱。
  美术课堂不是要培养无数的画家,不必计较学生所画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笔色彩。而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本能,让每一个生命能健康成长,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在快乐中提高感受美的能力,这样的美术课堂就是美好的了。
  【责任编辑 韩梁彦】
其他文献
摘 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新课标的一项要求,但却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所欠缺的内容。因此,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应补充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采取的教学途径以作参考,希望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弥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提升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006-02  普
摘 要:先进的理念是引领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让刚性制度“软着陆”;其次,要根据教师类型,实施分类管理;最后,要以名师课例研究为突破口,引领教师成长。  关键词:涉县辽城中心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4-0023-02  涉县辽程乡中心校是一所刚创建六年的全日制寄宿小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
摘要:根据2015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颁布的中职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解模、释模的能力培养过程。详细描述针对上教版中职数学新教材中“烹饪中的数学模型”内容设计的一节理念课,用三个环节的功能性概述,代替了数学建模、解模、释模的名词解释,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有“三个环节”、“一句话解释”、“小组讨论汇报用纸”等亮点。  关键词:数学建模;解模;释模;数
摘 要:和原有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教材插图、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北宋的政治》一课教学,通过整合图片资源、引入人物图片、解读图片内容等,活用教材插图;通过仔细研读材料、适当补充材料、巧妙改编材料等,巧用材料研读;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填补史事资料等,善用相关史事。  关键词:历史教材 资源 插图 材料 史事  2016年起,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开始投入使用。和原有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教材
摘 要:通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总结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一些实用的技巧:变直问为曲问、变顺问为逆问、变整问为零问、变庄问为趣问、变问题为活动。涉及的案例有《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石壕吏》《蒹葭》《智取生辰纲》《老王》《端午的鸭蛋》《我的母亲》《绿色蝈蝈》,均为教材经典篇目。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技巧;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关键词:中考理科;综合题;复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3-0036-03    2007年是河北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统一命题进行中考的第一年,为了做好2007年中考理科综合部分的复习,我们在此对理化综合试题做一些分析、介绍,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理化综合试题综述    理科综合试题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摘 要:诗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复活的感性,诗心犹如“春城无处不飞花”般烂漫。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引领着学生一起回到语言的生命源头,在三种“遇见”中融情会意,感受语文课堂的“三情三意”:诗情画意、浓情蜜意、风情月意。  关键词:遇见;古诗词教学;融情会意;三情三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052-03  《朗读者·遇见
前段时间,全球范围内超过20万个计算机系统遭到勒索病毒“想哭”的攻击,引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数字病毒感染。受此輪病毒影响的用户电脑,屏幕会被锁定,他们需要支付价值300美元(约合2 016元人民币)的比特币才能解密并恢复文件,否则,电脑中的数据会被删除。  有专家表示,虽然勒索病毒“想哭”的手段不算很高端,但它对网络安全造成的最大威胁是——它会启发更多的模仿者,尤其是那些技术更好、更专业的
这一天,太阳产房的草坪上摆了一个漂亮的双层冰蛋糕。难道又有熊过生日了?  让我走近了瞅瞅——哇,这个蛋糕上面还铺满了苹果块儿和胡萝卜块儿。  不管了,美食当前,怎么能错过呢?  我和小浪花(成浪)朝着蛋糕飞奔了过去,抓起一块苹果就往嘴巴里面塞。  不一会儿,绩笑姐姐也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毫不客气地跟我们一起分享这块蛋糕。  “红粉”们,也许你们会觉得现在的我体型越来越大,好像没以前那么可爱了。但是,
大家快来看啊,有人在街道上画了我最崇拜的偶像——蜘蛛侠!  什么?画出来的?  没错,这次不是有人穿着服饰在扮演蜘蛛侠,而是实实在在画在街道上的。你看,有几位路人非常兴奋,想和蜘蛛侠来一次亲密接触,他们“踩”着蜘蛛侠的丝,做出快要从楼顶上掉下去的样子,战战兢兢地挪着脚步。还有一位胆怯者,心里明知这是艺术家画出来的,但还是被这逼真的效果给吓着了,站在“楼顶上”腿直发抖,只得赶紧走开。  哈哈哈,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