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正的太极拳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8岁随父练习马步、弓步等武术基本功,10岁和父亲林泉宝学习太极拳套路;12岁跟随武术大师纪金山学习少林长拳、洪拳;16岁进入少体校学习古典式摔跤,并担任少年队队长参加训练和比赛;20岁学习形意拳和八卦拳。我的童年和少年由于受我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习了很多的拳术和格斗技巧。
  在我25岁以后开始深入研究太极拳。这个神秘的拳种以它古老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给我带来了太多的迷惑和假象。太极拳那么多门派到底哪一派才是正宗?为什么练习十年太极拳的人也没杀伤力,而练习一年摔跤格斗的人反而就能用上所学的东西?太极拳里该不该有刚劲?同一个招数在各门派打法都不同,哪一个是正确的?太极拳有没有强大的爆发力?等等。
  要想知道答案只有去学习,去深入。于是我在我父亲的引荐和帮助下学习了陈氏、吴氏、杨氏、赵堡太极拳,并查阅了所有的关于太极拳的资料和录像,把每一派的每一式都拆开来相对比研究,终于有所收获,并揭开了从小就在我心里的很多疑问。
  我一直坚信太极拳是有真正格斗技巧和力量的,中国古代是一个武器不先进的国家,从枪炮上远远落后于外国,但是在格斗技术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中国相比,中国的格斗技术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其实都来源于中国,在西方更是没有什么格斗文化和技术可言。从明清后或者说解放后,由于时代的淘汰,中国的武术其实是在退步。这是必然的,因为社会不需要就会退化,有很多功夫也在慢慢失传。
  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能在中国武术最巅峰的时候生存下来,必然有它的道理,也就是太极拳只有具备真正的杀伤力才能起到防身,并与其他拳种抗衡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早就被淘汰了,也就是坚信这点我才研究到现在,但是最初我练习了很多太极拳,也请教了很多高手,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让我很失望。
  可以说现在很多的太极拳高手,让他们和摔跤队员和拳击队员参加比武,就是没有规则的直接散手对打,我认为能赢的是寥寥无几,太极拳现在的实际状况就是被认为是一种养生术或高级体操。
  从格斗技巧上,与其说格斗,不如说是一场游戏或是平衡游戏。
  有的大师的确平衡性很好,你在固定的推手是很难让他移动。但我想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在两眼发红、刺刀见血的时候根本没有用。在真正的格斗里你只有让对方失去战斗力,才能制服对方,只有相当的杀伤力才是最实在的。
  有的老师在教推手时,弟子处于礼貌后退几步,有的根本是很牵强向后退几步,真的要对抗根本就打不倒我。有的所谓的发凌空劲或者抖劲,师傅一抖,徒弟就倒下了。我一开始还以为有这么回事,深入以后才知道很多是在演戏,是在自欺欺人。
  推手是一个技击的过程,它是一种技击的手段,随后的目地都是散打。让你在真正碰到人身危险的时候能把敌方击倒,参加比赛时能打败对手。我还认识一个太极大师,他在推手比赛里输了,赛后他说那个人块头大,力气大,推不动他,我就很困惑,太极拳的精髓不就是以小力打大力,老弱胜刚强吗,参考王宗岳《拳经》,如果这点都做不到,还学什么太极呢,也就是说他用的不是真正的太极术。
  不论哪门哪派任何格斗技术要想取胜无非是两点,第一高超的技巧,第二超强的爆发力。只有这两点全部到达一个高度,它才有用,我练习摔跤时往往一个动作如夹臂摔,就要反复练习一个月,每天要练几百上千下,然后在对抗中反复用,直到能够手到擒来。检验一个动作是不是合理,就看用出来是不是顺畅,对方是不是没有招架之力。
  我在多年对太极拳的研究钻研后,我认为太极拳具有非常高超的技巧,它的技术绝不亚于少林拳、拳击、摔跤等等。之所以在实战中效果不大,往往是历史的原因,很多东西被扭曲了,它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所以我认为最原始的,也是最厉害的。这一个标准。我们或许不可能完全恢复它的原貌,但可以努力靠近它。
  我曾经对每一门派的每一招进行对比和比较,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基本上每一派的拳法都有所改动,只不过有的在代代相传中改了皮毛,有的则把大部分都改动了,这种改动有其历史原因、传承原因,但也因此很多拳架里的真正内涵也没了。
  一套古老拳架必然历经几代人的反复实践,它里面每一个动作每一招都蕴含了高超的技巧,它的身法、手法、发力方向都蕴含有它的格斗技巧的意义,有一点偏差,往往格斗中效果完全不一样。比如我比较了七八种门派高探马的用法,反复比较、对抗、实践,我发现很多门派的打法很牵强,威力不大,也就是即使打在我身上我不过是后退几步,或是摔倒而已。后来我父亲用侯春秀的侯氏高探马打法打我时,我好像一下子人腾空了,可以用飞出去来形容,可以说给摔得很干脆,没有还手和勉强的余地。而相比较其它的打法、用法,侯氏高探马打法只不过在发力点和身法上有一点点不同,但体现出的威力却是天壤之别。难怪刘瑞先生向侯老师学了一招高探马打遍天下。并不是说侯春秀老师多么高明,只是他说传承的这式高探马的用法是这个拳的原始状态,没有被改动过的,这也是拳经说的若还手则不能走,这样方显是高手的过招。它不需要很大爆发力,只要发力点对,身法准确,就能把对手连根拔起,很多门派的高手在我身上用过这一招,无非是打我一下,退后两步,所以如何检验你的这招对不对,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在推手中检验,凡是牵强的杀伤力不大的,都不是准确的用法。
  真正的准确的招数用出来可以说就是一个字:绝。让你逃也逃不了,躲也躲不开。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我研究了太极拳后曾把我摔跤队的队友一起带到练功房对摔,他们用摔跤,我用太极拳的手法身法,后来把他们摔倒后,他们都不相信这是太极拳,都说我用的是格斗技巧,我说你们这是不了解太极拳。
  很多现在流行的摔法其实在太极拳里都有,比如夹臂摔,就是闪通背的一种用法;架梁摔是金刚的一种用法。它里面所包含的技巧要比我们摔跤队学的摔法多得多。里面还包含擒拿、技击等等高超的格斗技巧。这绝不是我们平时在公园看到的太极体操。后来我的那些队友也和我学习太极拳,也就是说太极拳在技巧上确是有它高超的地方,的确是能起到防身效果,再比如倒卷肱,这一招是少有的在拳架里以退为进的拳招,但它是退中带攻,是由上往斜下方的一个捋劲;可是有的拳法里这招的手法是由胸口往前的一个推劲,所以凡是推劲的拳法,这一招都是改动过的。   拳法改动也许是为了气息的顺畅,从养生角度上也许更好,但是从格斗技巧上,它没有了威力。拳经说‘由着熟而渐懂劲’,这个劲就是指明白了拳的正确用法。
  很多人打了一辈子拳也不明白这一招一式的真正内涵,张三丰祖师把所有的精妙都蕴含在这一招一式之中。在我多年研究中,我还发现这套拳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每招每式都有联系,在实战中招招连发威力要比单招用大的多。
  我曾把倒卷肱和白鹤亮翅连起来用,威力相当大,难怪在拳架里这两式相连,不由得惊叹古人的智慧,我曾用两招叠发和一位老拳师切磋。对方是几十年的老拳师,下盘稳、身法活,我用白鹤亮翅后面斜形,我动作一到位,可是说没有一丝一毫的力气,只是把动作放到位,对方脚一软,直接跌出去,一头撞到地板上,还好没有受大的伤,如果发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说真正的太极拳的技术,光领悟了,学会了是没用的,还是要靠打出来的。我在多年的学习散打推手中,也不免两度骨折,所谓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古人练拳之苦可想而知,没有这番苦练,怎能在真刀真枪中战斗,所谓艺高胆大。
  现在来谈第二点,爆发力。光有好的技巧,只是有了取胜的基础,再加上超强的爆发力,那就势不可挡了。我小时候学习摔跤可以说这种爆发力就是自己本身的能量的发挥,后来学形意拳,它有两种力,一种是刚劲,由脚底到腿到全身再形于手,一鼓作气,其气势地动山摇,我师傅在打这一式时,在边上看也觉得胆寒,但对太极拳的爆发力一直没有太深入了解,后来我父亲拿了两块青砖,用两指一发力,哈的一声,砖一断为二,我问他这是硬气功吗?他说这是太极拳练出的爆发力。
  他说这都得益于他的师傅李宗有老师的教学,听他说李老师的内功十分了得,曾一时动怒,一掌劈掉大理石台子的一个角,而这种爆发力就是来源于太极内功的修炼,非一朝一夕能成,需坚持苦练不可,这是由极其柔软,而又极其刚强中产生的一种由丹田而发之力,其爆发力可以超出自身天然之力之数倍,不是练摔跤练拳击所能练得出的。这股力不在筋骨皮,全在精气神,由此我恍然大悟,领悟原来太极何以和少林、形意、八卦共存的道理。
  附录:林泉宝先生评注:
  儿子林占占少年时参加过摔跤队,他认为摔跤是最实用的竞技比赛,如果武术能够赛过摔跤,才能算是真正的武术。
  说实在的,我也认为一般的太极拳推手很难对付摔跤,但是说推手打不过摔跤,绝对不是丛然的。
  太极拳讲究的是四两拔千斤,用小力胜大力,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呢?很大的优势就是“引进落空”,使对手的力量毫无用处,其道理就在于走化。假如对手用右手向我左胸发出按劲,我即左胯左转,也就是向左转化,使对方的劲向我左侧落空。我随即用左手向左捋对方右手,如果对方用劲很大,那么跌得就越惨。这就是小力胜大力,四两拔千斤。其实更正确的应该说是顺手牵羊。你本来就是耍往这个方向去的,我只是在你耍去的方向加一把力,那就跌得更快更脆了。
  其实摔跤的几种技法,在我们太极拳里都有的。金刚、倒卷肱、闪通背都是摔法。摔跤的技法主要是夺占优势,利用优势和自己的身法把对方摔倒在地。这种技法要求非常熟练,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气呵成。很多人误认为太极拳有点慢条斯理,其实它动作非常灵敏,所谓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如果对方速度快了,我比你还要迅捷,你要让我走到死角,我迅即走内圈,也就是走近路超在对方前面,这就是太极拳的优先条件。
  林占占在学摔跤期间经常与我探讨摔法,并做演练。他用摔跤技法,而我用太极拳技法。在这过程中你不能给对方占势,如果给对方占势,抢位得利了,自己也很难不被摔倒。就像擒拿一样,不能给拿死,也即是在将拿未拿死之前即要走化掉,我用的是太极拳的走化方法,使被动变为主动。本人在以前的太极论坛中,有一篇名日《当今太极论武技》,其中也谈到太极拳的利与弊。一个练了三个月摔跤的人,竟然把一个练太极拳十余年的拳师摔倒,这确实令人产生疑团,太极拳推手有否实战作用?我认为关键就是听劲,不但手上要听,而且脚上也要听。听劲是懂劲的功夫,边听边化,而这个化劲是步法的运用,也是胜败的关键。拳经云:“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逼。”又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所以习拳不习步,就等于没有根基,没有根基就谈不上技击。若要与摔跤、散手技击,丛须精熟步法,对于步法运用要了如指掌。
  以前我们练拳是也要兼练步法,所谓九宫步、八卦步都是非常好的步法,尤其八卦掌的步法特别灵活,左右、前后随心所欲,变化极快,犹如鹞子穿林忽左忽右,迅疾瞬变,使对手琢磨不透。九要论讲得很清楚,交手之胜败尽在步法,所以步法精熟也是决定胜负之关键了。侯春秀老师非常讲究脚法,两手管着对方的两手,同时两脚一定要管着对方的脚,也就是用脚贴着对方脚,便于听劲,对方稍有风吹草动,我迅即变化用招,使对方无路可走。即便对方要后退,我即用脚勾着对方的退脚,使其欲退则跌,步步紧逼。所以我跟侯老师推手,进步也不好,退步也不能,如临深渊,进退维谷。这也许就像林占占说的:侯老师的太极拳是原始的,也是最好的。也许古人在技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他的每一招都是打人的招法。这种观点有它的独特之处。(林泉宝先生简介:上海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支内调成阳工作。1973年在成阳拜入侯春秀老师门下,为侯师的入室弟子。还受到李宗有(李作智脉系)的亲传及太极高人郑悟清的指点。著有《侯氏太极行功心悟》等太极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回上海定居,遂将赵堡侯氏太极拳带至上海)。
其他文献
推荐者语:这组文字,是外经贸大学武术协会中梁氏形意拳门人习拳之心语,虽非名人高论,但具是每位作者各自在习拳实践中的真实体悟。相信拳友诸君读后当有裨益,故愿为简评荐之。  拳静  王海云  随刘老师习拳多年,因我原属性情急躁之人,因此对静以及静带来的感悟是最多的。大一时开始接触形意拳。起初的印象就是五个简单的动作,每人都在安静的不断重复练习。乍一看去都是一样。但大家练习得非常认真,尤其是习拳多年的师
期刊
2014年6月13日-15日,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府古城隆重开幕。在大会期间,邯郸市体育局太极拳办公室主任杨宗杰主持各流派太极名家展示:1、杨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杨志芳先生;2、武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孙建国先生;3、吴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张全亮先生;4、孙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洪浩先生;5、和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和有禄先生;6、王其和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檀杏敏女士;7、杨式太极拳代表展示马伟焕
期刊
近日,张宝银先生给我寄来一本他刚编撰出版的《情系太极再续》一书。  张宝银何许人也?本书封面背处有一段话可说明:“北京《武魂》杂志2007年10期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宝银,山西文水一普通习武者,名不见经传,但酷爱拳术,勤于思索,每每将所得诉诸笔端,且不求闻达,唯求一表对武学之痴情。其文不喜滥话套话,人云亦云,往往直抒胸臆,常有独出心裁之语。编者观之,虽不敢言义理深邃,但仅从其生动活泼,确定是自己真实
期刊
日前,以“弘扬太极文化、传承中华武术,健康执政、健身为民”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暨武术文化与城市发展论坛,在海南琼海博鳌举行。本次比赛参赛运动员均为各省(区、市)副厅级以上干部和相应级别离退休干部,比赛项目包括太极拳、太极器械、集体项目等,共有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国家民委、北京、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江苏等14支代表队121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该项赛事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
期刊
4、沧县本,不分卷,无目录、款识等。河北沧州地区沧县:佚名氏,于民国二十年代创编,按地域称沧县本。此谱无封:面谱名,又无年份署名等记录(在沧县衍生本中有佚名编者序文),但沧县本保留了咸丰衍生本中两篇不见了年款和署名的序文。然而这两序内容除了无年份署名之外基本类同:于所谓《武备真传》二卷本的两篇序。初步断为沧县本引用的序文内容,是从咸丰衍生本抄录,同样与近年所谓新发现。者的“版本”,也应是同一个版本
期刊
27 一吻封唇  天色已黄昏,院外远处隐约传来了市井中人归家的一丝嘈杂。  望着西下的夕阳,被余晖映照得涂上了一层金光的孙如林,在痛苦中又感到非常地幸福。不仅是赢了这盘棋,得以在仝小姐心目中加了分;更让他回味无穷的是,那裙底莲足的轻触和摩擦。  在落日的霞光中,孙如林回想起刚才下棋时的桌底乾坤,感觉恍如身在仙境。心中兀自荡漾着阵阵涟漪。  孙如林一边回味一边思忖着其中的意味,不知不觉天色已黑。  
期刊
梁山,这是片英雄的土地,昔日108名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美名传。今日,他们流传下来的武功——中国四大门派之一的子午门,在走过了曲折的800多年之后,在子午门第二十一代掌门人宋义祥的带领下,使子午门武功蜚声武林,宋义祥,也成为这个时代武林中的弄潮儿。  结缘子午门  在梁山县城西北20公里,黄河岸边,有一个秀丽的村庄叫马那里,宋义祥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干部,为人忠厚坦诚,因性格耿
期刊
编者:本文作者丁朝霞,1976年4月1日出生,女,回族。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是我国第一批跆拳道运动员,曾拿过两届全国冠军。为跆拳道国家级健将,国际级跆拳道裁判员。近年来致力于跆拳道的示范、指导和推广,卓有成效。题图为丁朝霞跆拳道动作照。  总序  女性,相对在力量上、胆量上是个弱势群体,也是容易被袭击的群体。但女性可通过简单、实用的动作,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你知道吗?时髦女性喜欢穿高跟鞋,带胸
期刊
太极拳是传统民间武术项目,搞“太极拳统一”,则“推动民间传统武术活动”的愿望和性质就变了。历代想搞文化统一者不少,心机算尽,有贡献而无遗恨者甚少!  一、勿违常理  太极拳是武术,一个“术”字,决定太极拳和武术各门派不能统一!这和京剧、书法、宗教、信仰、民俗、穿戴等不能统一样;皆是社会文化常理!  太极拳是武学,“学”无止境,更决定太极拳不能统一。不同的太极拳派,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能量和信息!各有千
期刊
在武汉美丽的汤逊湖,有一座武当会馆。今年49岁的蒋剑,是会馆的武术技术指导,也是武当玄武派第15代传人。前不久,他的专著《武当功夫秘境》如期出版发行。作为武当功夫传人,蒋剑的二指禅更是蜚声中华武林:他不仅练就了双臂二指禅、二指倒立蜻蜓点水,还能出神入化地演绎单臂二指禅功。  五年练就单臂二指禅  蒋剑的老家在湖北安陆北面的槎山脚下。艰苦的农村生活,磨炼了他的体格和意志。12岁开始习武,从师于杨国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