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重大的创伤之后,为什么有些人被彻底击垮,有些人却可以恢复如初?抗逆回弹的道路十分漫长,但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那些从巨大创伤中走出来的人,究竟是从哪里获得的力量,得以在困境中,在承受极大痛苦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顽抗,甚至越挫越勇?劳拉·杜瓦埃尔3岁的时候,身为演员的父亲用一杆马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此她在坎坷混乱之中成长,还经历了严重的车祸住进医院。这个过去生活支离破碎的女孩,如今却在吉特利导演的新戏中耀眼夺目。和她一样经历打击又焕发新生的,还有长期借酒浇愁的歌手雷诺。谁能想到这位江郎才尽的歌手突然咸鱼翻身,新专辑大卖50万张,自传一出版便成为销量榜首?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位不这么出名的人身上:安德里亚·贝思孔因出演《痒与愤怒之舞》获得莫里哀奖,着实令大众惊讶。但若回顾这位演员的童年,便会发现她的成长之路完全不是如此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悲惨的——她在童年时期遭受了不止一次的强奸。我们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从逆境中振作恢复的例子,比如眼看着疾病夺走孩子生命的阿涅斯·莱迪阁或安娜·多芬娜·朱利昂,以及那些恐怖袭击或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2015年11月16日,全巴黎默哀一分钟,为在首都3天前发生的恐怖袭击中死去的人们哀悼。

  他们有的是明星,有的是普通人,但都同样令我们惊叹,因为他们是逆境中的王者。在如今这个灰暗的时代,接连不断的危机和灾荒令人感到希望渺茫。这些遭受了命运摧残却又劫后重生的人,比画在日历上的神明更能给予我们信念。心理学家甚至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弹簧人(les résilients)。这个词来自拉丁语 “resilire”,意为“反弹”。在物理学上,这种反弹的过程有一个名字——回弹性,指的是材料在经过外力打击后恢复原形的能力。而在我们不如意十有八九的生活中,也存在一种“心理回弹”。它指的不仅是重创之中对抗打击的恢复能力,更是经历挫折之后的成长和新生。正如著名精神病学家鲍里斯·西吕尔尼克所说的,“在痛苦中重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们沿袭沙尔科的理论,都认为精神创伤对人的冲击取决于此人本身的脆弱性。但在1980年代,美国心理学教授艾美·沃纳却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她认为人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皆是面对不正常处境时的正常反应。
  这一理论以她在二战之后展开的一项研究为依据。1955年,她做了一项针对698名新生儿的实验。这些新生儿都来自相当不幸的家庭,她一直观察他们到40岁。在观察中她发现,其中的201人后来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并建立了家庭,简单地说就是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因童年的不幸而遭受心理问题的折磨。同时艾美·沃纳还发现,在这些孩子10岁之前,男孩比女孩更为脆弱,但10岁之后的情况却是相反的。于是研究者们发现这种“重生”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掺杂生理、心理、情感、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后这些经历过重创的人,不再被看作是“病人”,而是被定义为“受害者”。
经过了几年的休整,歌手雷诺回归歌坛并大获成功。

  但这一点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并不完全是个好消息。即使是“受害者”,他们所要做的也不是无休止地抱怨,而是努力前进,走出阴霾。比如帕斯卡尔·阿尔迪,简直可以说是悲惨大赛的冠军了,但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2007年,这位50多岁的男人还活力十足,他的妻子却先一步撒手人寰。几个月后,帕斯卡尔出席儿子学校的庆典。那天风太大,吹倒了一棵树,正好砸在他的身上。他随即陷入昏迷,面临截瘫,轮椅相伴。这位家庭的顶梁柱就这样失去了他在国际咨询事务所的工作——也是他“梦想的工作”,而当时距离试用期结束只有10天的时间了。一开始他认为自己还能再找到一份工作。“我那时太傻了,到处写邮件发简历,甚至还去了加尔舍的医院面试。”如今回想起这些事来他倒能坦然自嘲。此后的几个月他陷入了阴郁。“有时候你会对自己说:要么就死了算了,要么就努力活下去。我选择了活下去,因为我还有个5岁的儿子。”这个“一贯乐观”的抗争者,后来在环境和数码领域分别开办了创业公司。“要说那场灾难的好处,就是我从此不再惧怕任何东西,而且尽力以一个正常人的姿态活着,让人们忘记我坐着轮椅。经历过的事情,不一定都要与他人道。”
  正如儿童心理教育学家布鲁诺·昂比克所说:“心理回弹并非是种选择,而是得以被抓住的机会。它激发起个人及人际间的潜力。在整个回弹的过程中,人们最初会寻求共鸣与情感同化,随后会为自己所遭遇的事物寻找合理的解释,最后则因情绪的调动达到内心的振作。其间有些人会运用到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品质,比如帕斯卡尔;另一些人则是在过程中发现自己变得“强大”——虽然“弹簧人”们自己从不这样说,因为这个形容词会令他们回想起那段不愿再提起的艰难岁月。
  塞尔维·万·丹22岁的儿子科朗坦遭受失恋的打击而自杀,她曾以为自己永远无法从这个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起初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去死,去陪他。”接连几个月的时间,她都和丈夫一起试图找出儿子自杀的原因。她想不通看起来一切正常的儿子为什么会突然在那个深秋的夜晚在房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段悲痛的时间里,塞尔维看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被诊断为心理“持续与现实生活脱轨”。随后她在一名精神病医生的帮助下逐渐振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给予她帮助的,还有一位有着相似经历的母亲——她的女儿在16岁时自杀身亡,而她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书。这位作家和塞尔维进行了一年的通信。“渐渐地,我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出来,慢慢恢复,重建希望。”   个体不同的对抗机制:写作、幽默、从军……
  亲人、朋友、心理医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这些“疗伤监护人”在心理回弹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帮助当事人摆脱孤独、荒谬的思想和羞愧耻辱之感,而这些恰恰是阻止人们从打击中恢复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不同个体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恢复机制:写作、幽默、创造力、从军、创办社团……初生时与母亲亲密的联系,成长中所获得的幸福感,也是人们日后对抗打击至关重要的因素。这种浸润式的快感会激发脑内多巴胺和血清素的生成。前者促进幸福感,后者则能激发人们的自信。
  提到打击后的振作,就绕不过尼采的那句格言:一切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加强大。但事实上,这个更加强大的过程也是曲折的,人们无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振作精神。遭遇截瘫的帕斯卡尔有时也会萎靡不振:“我取消了一个约会,哭了半个小时,然后才重新振作。”在“辛西娅”风暴中失去丈夫和小儿子的伊丽莎白,心情不好时便把自己关在家里。“我不想成为别人眼中因为失去家庭而整天哭哭啼啼的寡妇。”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后的残疾者和伤员。

  塞尔维·万·丹这样概括这种复杂的情绪:“我的生活仍是平淡。对于儿子的死,我无法接受,但我会带着这个事实活下去,也仍然相信生活中会看见希望。”儿子的朋友们在他的墓碑上放上了他最喜欢的足球队的球衣,还搬来一张木制长椅,上面刻着他最常说的话。“最初,我每天都去墓地,”她轻声道,“但现在我一周去一次,这才是正常的节奏。”
  马丁·格雷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经历。他是出生在波兰的犹太人,母亲和兄弟在集中营中被杀,父亲甚至在他面前被行刑。马丁·格雷在屠杀中幸存,随后结婚生子,但妻子和4个孩子却在火灾中丧生。他将这些经历写成自传《为了所爱的人》,这本书即将被搬上银幕。“我只是试着诉说为什么要充满希望继续活下去。”马丁在93岁时去世,此前再婚两次,又生育了5个孩子。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别人的关爱下顽强恢复的过程,也回忆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种族为他带来的影响:“犹太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遭受迫害,但一直坚强不可摧毁。我正是带着这种精神走向重生。”
  群体经历
  当一个群体共同遭受重创,比如经历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又该如何走出阴霾?对此,加拿大希尔布鲁克大学的文化调停教授米歇尔·瓦兹·拉鲁希这样认为:“首先应该找到事件的群体性意义。能够引领大众走出阴霾的,是广大受害者对于法律的认可、对于事件的共同记忆以及全社会利害一致的心理。这些心理认知会自然传播于大众之间,而不需要政治干涉。”这位学者曾在卢旺达屠杀的幸存者和魁北克的哥伦比亚难民中做过实验。“他们通过寻根心理重拾了群体之间的联系,其中的一些甚至建立协会,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那些往事。”在这个凝聚的过程中,协会则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芭芭拉的宽恕
  1942年,在塔布,芭芭拉开启了自己飘摇的人生。父亲趁一次家庭聚会侵犯当时年仅10岁的她。她对于此事缄口不言,怀揣着秘密长大,并离开家,开始了歌手的生涯。在她的歌曲《黑鹰》中,一些歌词影射了自己曾遭受的乱伦事件。但真正毫无避讳地提及此事,却是在她死后才出版的回忆录中。她有很长时间都没有去看自己的父亲,直到他去世。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最深的绝望,是没能向这位自己厌恨的父亲说:‘我已经原谅了你,你现在可以安息。’我已经从阴霾中走出来了,带着我的歌声。”
  [译自法国《快报》]
其他文献
汉斯-威廉·穆勒-沃尔法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然而,眼下他在生意上遇到了麻烦——他找错顾问了吗?灰白色的头发迎风飘动,挥开双臂,迈大步向前奔跑,那就是汉斯-威廉·穆勒-沃尔法特。他脚穿白色的鞋子,身着白色的紧身衣和灰色的裤子,全速跑过球场,冲向萨米·赫迪拉。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正在进行,德国队与意大利队的争夺才开始12分钟,但是穆勒-沃尔法特已经展示出他的特别之处。几十年来,球迷们总是看到他在绿茵场上
从布朗库西到恩斯特再到克莱因,很多战后法国有名的画家、雕塑家都在隆森街工作生活过,他们同睡一张床,共用一个卫生间,互相激发创作灵感。蒙帕纳斯有一条后街,后街通往医院太平间,杂草丛生,破瓶四布。唯一有生命迹象的当属街角咖啡店,但与其说那里是买咖啡的地方,不如说是布列松作品的背景。8月,一个阴郁的下午,咖啡店老板独自坐在门外,抽着闷烟。1927年,日裔美籍艺术家野口勇在隆森街师从布朗库西。1961
明亮的外观能使人变得与众不同,胡须对男士来说是展现魅力的一把利剑,无论是历史伟人还是当代明星都曾通过个性的胡须引领时尚,让人们争相仿效。留胡子的历史国王、革命者、知识分子和村夫总是留着不同的胡须,几个世纪以来,胡子似乎总是能帮人们辨别一个男人的身份和地位。古埃及公元前1世纪,古埃及统治者只允许胡子作为哀悼的标志,其他人都要将胡子剃干净,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文明人不应该是多毛发的。但法老的胡须却被认
极地之夜是一段奇妙的时光。如果你连续两个月看不到太阳,就会忘记太阳的存在……萨比宁一家的一天总是开始得非常艰难——没有人愿意起床。尽管如此,家里的长辈——32岁的漫画家奥克萨娜和36岁设计师阿尔乔姆,还是不得不担起叫醒全家人的重任。大人们怎么叫都叫不醒躲在温暖的毛毯下的孩子们,不得不拖着他们的腿把他们从床上拽起来。然后父母要送6岁的雅罗斯拉娃和4岁的鲁斯兰娜去幼儿园,再送8岁的罗曼娜去学校。罗曼娜
在大部分人看来,每天跑步可以算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了吧,但跑步就对人体完全没有害处吗?跑步这项运动又是否适合所有人呢?答案都是否定的,不过不用担心,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跑步更健康的运动——快走。跑步是人类最原始的体育运动,最早的古希腊古罗马竞技场中就有了跑步这个项目。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跑步和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可以负荷得了这项运动的。不过,快走就不一样,相较
非洲国家独立后,积极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由于历史遗留的种种原因,由于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于各种天灾人祸,非洲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十分艰难的,并且任重而道远。半个世纪以来,非洲政体经历许多变化和反复,军事政变、内乱和局部战争不断。迄今为止发生过80余次政变、100多次未遂政变、 30次政治谋杀、 38次战争(邻国间战争和内战)。独立初期,绝大多数国家沿袭其前宗
由南澳州的首府阿德莱德驾车南去,不到一小时,到达南海岸的杰维斯角港。从这里登轮渡,航程一小时,便抵达袋鼠岛的潘尼绍港。下船后,我们到了袋鼠岛上的最大市镇金斯考落脚。金斯考镇是当年英国移民们登上南澳大利亚大陆之前的第一个登陆点。袋鼠岛本来也是澳大利亚大陆的一部分。约9000年前,在一次海平面上升的运动中,脱离了大陆,形成为东西155公里,南北55公里,面积4405平方公里的岛屿,是澳大利亚第3大岛。
1999年发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中学的校园枪击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迪伦·克莱伯德和一个朋友一起杀死了13人。他的母亲苏直到今天仍在苦苦探寻引发这起悲剧的原因。68岁的苏·克莱伯德克莱伯德女士,您对儿子迪伦最后的记忆是什么?他和我道别,说着拜拜,然后走出了家门。我没有看见他的表情,他的声音听起来很紧张,是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我把丈夫汤姆叫醒,和他说,我们必须和迪伦谈谈了,他好像心情很压抑
美丽的公主沉睡不醒,直到一个勇敢的王子进入宫殿将她唤醒……嗜睡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通常情况下,嗜睡症患者白天睡意过多,这是嗜睡症最为明显的症状。有些患者会猝倒,即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肌肉突然失去张力,头部或身体在没有丧失意识的情况下瘫痪,它可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较为严重的患者会睡眠瘫痪:入睡或要醒来时暂时不能运动,和猝倒类似。她只是沉睡而非死亡。美丽的公主沉睡不醒,直到一个勇敢的王子进入宫
领导不在了,我们每天紧绷着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为什么扁平化管理模式更受员工欢迎?面对员工的逆反心理领导又该如何应对?我们如何才能不再惧怕领导?改变喜欢随时随地领导别人的习惯,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幸福的基础是爱和工作。”作为企业员工,他们在工作方面体验到的幸福千差万别。有些员工对工作职位和自我工作表现较为满意,工作能带给他们满足感和幸福;而有些员工不喜欢本职工作,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