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我永远是人民的儿子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彭德怀乘车考察,路上看到一位老乡衣着单薄而破旧,于是下车一边脱下自己身上的中山装,轻轻地披在老乡的身上,一边深沉地道歉说:
  “老乡,我们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啊!”老乡一见慌了,连连地后退:“首长……这……这……”
  彭德怀忙拉住老乡的手说:“老乡,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一个红军老兵的心意!”
  彭德怀穿一件衬衣,朝着自己汽车走去。阵阵山风呼啸着吹来。车上,随行人员忙从包里取出一件衣服给彭德怀披上:“彭总,当心受凉。”
  “我又不是泥捏的。”彭德怀说,“革命成功后,我们有的人是官越当越大,人越养越娇,离群众越来越远了。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金沙江边的老乡们,还和当年红军渡江的时候一样披着老羊皮当衣服穿呢?我们对得起那些冒着枪林弹雨用小木船一船一船地将红军送过江去的老百姓吗?别人我管不了,我彭德怀自己却要记住,我永远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士兵!”
其他文献
《红广角》2010年第12期一篇文章——《东欧剧变过程及原因探析》中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是苏联来的:“东欧国家无一例外地照搬了那种中央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苏联又是亦步亦趋”。我认为,这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苏联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于1991年演变了:存在了69年之久的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具有93年历史、拥有1800万党员的
期刊
1925年,国共合作的广东政权进行了两次东征,肃清了盘踞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军阀势力,使广东达到了统一,巩固了广东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地位,从而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并且有力促进了东江一带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东征的胜利与广大工人、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正如周恩来所讲的:“所以打平东江,不是军队的能力,是工人东江的农民,与革命军联合的势力”。①这是共产党,同时也是国民党进行的第一次工人、农民
期刊
“大跃进”运动是“前十年”党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拟在比较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将宏观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观即我国的国情和微观即决策程序结合起来进行考究,进行理性行政决策分析,试图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与启示。    一、农业“大跃进”    “大跃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农业的高指标。省委发动了一系列群众运动,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意旨在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大跃进”。  (一)掀起“千斤亩运动
期刊
南方的七月骄阳似火。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总理冒着酷暑高温莅临广东省新会县视察工作。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为什么选择远离京城的葵乡——新会来视察呢?缘由是这样的,1958年5月,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赴北京参加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会上作了《县的商业工作要成为农业生产的后勤部》的发言,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和重视。毛泽东主席指示:广东新会县商业工作搞得好,可到那里开一次现场会。6月8日至18日,全国
期刊
桥西社区属于县城,许多人还是农业户。但这里的社区组织已经相当出名,都说这里像实现了共产主义,还开着汇报会、协调会、致富研究会、组织与群众的谈心会。这里的陈家村也成了先进模范村。春旺是组织的核心人物。一切还得从那个夏天黄昏说起。  月亮从柳梢上升起来了,田野空旷清凉起来。春旺同父亲在祖屋门前的桂花树下乘凉。春旺是从县城匆匆赶回来的。中午,父亲气喘如牛地打一个电话,要他回垸去,然后就啪的一声挂断。父亲
期刊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在历次解放战争和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修建一座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下午6时,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庄严的纪念碑奠基典礼。随后,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定纪念碑的整体设计方案。兴建委员会花了一年多时间,向全国征集意见,收到140多套设计方案。  兴建委员会
期刊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有一支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和日本侵略军侵占的地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党组织,被称为地下党。他们长期潜伏从事秘密工作,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彼此认识,为同一场战斗共同奋斗,也互不“相知”。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北平城发展的地下党员就达3376人,直到北平地下党员会师大会上,他们才知道原来身边的“他、她”就是自己的同志。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保密是地下党生存的重要前提,但难以置信
期刊
“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象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在工作闲暇之时总爱听《党啊,我亲爱的妈妈》这首歌,这一近乎固执的习惯,常常引人不解。不知我者说我提前进入了老年期,总在这些老掉牙的歌曲中寻找对过去的回味,知我者总是会心地一笑,因为他们知道除了这首歌之外还真的没什么能表达我对党的感激之情!  也许对别人来说它只是一首歌,可是对我来说这首歌是在诉说我的亲身经历,是党给了我
期刊
当人们在追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一特殊的历史岁月时,无法忘怀一位在身处逆境时率先写下反对“个人崇拜”的檄文、激荡“思想解放”思潮的先锋。他就是有着传奇经历的老革命和老报人——恽逸群。  恽逸群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积极推动文化界和新闻界的抗日救亡运动,当时他撰写的许多评论和社论因预见准确和文笔犀利被舆论界誉为“彗星”。1949年后他参与创办上海《解放日报》并任总编辑、社长和华东
期刊
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在公私分明方面堪称楷模。近日读书,我读到了有关这方面的故事。  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周总理不仅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