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日记分手礼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国立:生于台北,毕业于辅仁大学。现任台湾《时报周刊》社长兼总编辑。著有《亚当和那根他妈的肋骨》、《我真的热爱女人》等。
  
  


  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一个女孩每天写日记,她写的方式很特别,只记载和男朋友的爱情,有的很长,长达十多页,有的很简单,只有两三行。我发现前面的部分都很长,到了后面则愈短——“我等了他一天电话,他都没打来。”或者,“今天我传了7个短信去,他都没回。”或者,“他在哪里?”
  日记写的是心情,好的时候会写得很长,郁闷时也会写的很短,我也写过,翻开以前的日记,我大部分都写得很简单,例如:“牙膏用光了。”或者,“7月28,天阴。”或者,“没女人的日子,还真无聊。”
  我的日记比不上那个女孩的,她很真诚地记下一整天的心情,其中有一天她写到,“他难道不知道我爱他,为什么三天也不来电话?不是说爱情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关心吗?有什么事比关心我还重要?如果回电,他一定又说工作太忙,会开不完,可是传个短信用不了一分钟,他连忙到一分钟也没有?难道他已经不爱我了?”
  我看了很感慨,我问安安说,你真的忙到连回她一个短信的时间也没有?安安什么也不说。我看到他的脸,早已给酒精熏得通红,两眼无神,像那种刚刚对完彩券,连一个号码也没对中的倒霉鬼。可我知道,安安还是爱那个女孩的。
  之所以看到这个女孩的日记,是因为女孩和安安分手了,女孩把她的日记当成分手礼物快递给安安,我抢过来看,看到一个女孩最初的喜悦和最后三个月的痛苦。安安沉默了很久,酒吧快打烊了他才说:“你见过有份把日记当成分手礼物送人的吗?我把它烧了,有点不忍;留着呢,证明我是个没心肝的男人。再说既然都分手了,这本日记迟早会被另一个女孩看见,然后我会再收到一本日记。”
  他说得没错,女孩寄来的不仅是日记,还有她的无奈、痛苦和诘责。要是我收到这种礼物,我也会不知所措吧。可是我有个疑惑,她既然有这么多的不满,为什么当时不表达出来,却要藏进日记里,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才把“心情”寄给对方?难道做女人非要把感情压抑得如此沉重?
  比利时作家Frences Dennemark在他的小说《九月的男人》里说:“如果一直注视着加热的水,人们可能会以为那些水永远不会煮沸。”当写日记的女孩每天只盯着她的爱情,也不会把爱情加热到煮沸吧?爱情呀爱情,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莫多瓦在他自传体的著作《宛如A片的现实人生》中写过,一个女人为了美丽而留长指甲,愈留愈长,花在保养指甲上的时间也愈长,结果她根本没时间出门向男人炫耀她的美丽。阿莫多瓦说,美丽的指甲把她给活活掐死了。
  太钻牛角尖总不是件好事,更麻烦的是,只在自己心里面钻。钻呀钻,她以为男人应该了解,但她却忘了,男人是不同于女人的另一种生物,可以说自私,也可以说没脑子。女孩不把话说清楚,男人恐怕永远不会明白。
  不过想想看这个女孩真有创意,把整本日记寄给她认为负心的男友。我也认为,分手送日记绝对是对付无情无义的情人的最佳方法,让他认清自己,让他冷汗流到心里。
  那晚我把安安扛回家,把日记塞在他怀里,把他扔在单身公寓那张5个月没换床单的床上,把他的闹钟拨好。免得他上班迟到,他不是最爱工作,最爱开会、最爱加班嘛!另外也祝福那个写日记的女孩,对不起,我看了她的日记,我不该看的,但,你们都知道,日记是多么吸引人的东西……
其他文献
作为父亲,海岩百般“阻挠”儿子的事业。作为儿子,侣皓吉吉在外绝不提自己身世。闯荡江湖8年,吉吉终于得到父亲的肯定。背负“岩太子”之名,经历了无数的阻挠和波折,他终于可以对别人说:海岩是我父亲。      2008年10月28日,海岩叹气最多的一天。他守在电脑前看新浪网对儿子侣皓吉吉的采访视频。这是儿子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表情傻呆呆,眼圈黑漆漆,回答问题木头木脑,怎么一点都没有他爸我面对镜头时的
期刊
老家,一个令所有人敬畏、感恩的词汇。  不管你是谁,面对老家的父老乡亲,山水草木,除了渺小和虔诚,你什么都不是。  老家,一个人生命的起点,老家的烙印往往一生相随挥之不去。  老家,一个人情感的港湾,无论成败顺逆,总会对其深情眷顾。  老家,一个人最后的归宿,落叶归根,颐养天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当你漂泊天涯,孤独无依时,老家总会浮现在眼前,既抚慰你寂寞的灵魂,
期刊
“80后”家务低能成感情杀手  在对“8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后,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丁晓莉得出结论:“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也是导致“闪离”的重要原因。“8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婚后每天围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转,时间长了就难以忍受,最终导致“婚姻死亡”。  丁晓莉建议,“80后”夫妇可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期刊
谁都不会质疑他俩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爱情,和这爱情的真实性。不同的国籍只是他们身上的符号,幸福,本就是全世界人民都在追寻的东西。    2002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  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用歪歪扭扭的笔触在姓名一栏写下“曹操”二字,被工作人员紧急叫停——  “先生,请写下您的真实姓名。”  “这就是我的名字呀。”  “啥,曹操?”在场工作人员无不讶异。  身旁,北京媳妇李之茵笑得一脸春光。 
期刊
杨澜是个大忙人,但她却是儿子学校出勤率最高的家长。她是主持人、董事长、商界名流,但她最乐于扮演的,却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如果你看到过化蝶的经过,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杨澜说,每个女人,都有这化蝶的一刻,完成一次蜕变,让世界大吃一惊。从“综艺大观”到“杨澜访谈录”,从“阳光卫视”到“天下女人”,再到目前开办的电子杂志,杨澜一次次蝶变,光芒越发耀眼。  坐在《家人》记者面前的杨澜,精致的淡妆,
期刊
莫怀戚,重庆人。现为重庆师大教授,中国作协会员。1994年全国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其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是现行中学语文课文。      美女们没有料到,男人们也没有料到,一个美女无人问津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我有个侄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大学毕业后,我给他物色了一个也非常出色的姑娘——选美大赛的冠军。大家都认为这天生的一对肯定一拍即合。  但小子不愿意,说过于漂亮了。我告诉他,这姑娘台上
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学生横刀杀死的事件,在全国已经引起极大的反响,《家人》杂志记者为此采访了程教授的夫人,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一个丈夫的生活。    2008年10月28日,注定是韩杨终身铭记的日子。只不过她当时浑然不觉,照常帮丈夫程春明准备好讲义,笑盈盈地送他出门。那天下午,丈夫还打来电话,说他下课后回家给她煲汤。  韩杨已经怀孕5个月。自从怀孕,她就没做过一顿饭和一次家务,丈夫承担了所有事情
期刊
为了小店的生意,丈夫作为幕后推手将妻子包装成“鸭血西施”,80后的小夫妻,创业之初便遭遇情感、道德和利益的拷问……    童可感到累了,可是心里满心欢喜。比起两月前的百无聊赖,这才是充实,这才是真正创业的感觉。  “西施,来碗汤,不要香菜。”“西施,收钱。”第一批客人多是在网吧玩通宵的年轻人,她忙着煮粉丝盛汤,就招呼母亲过去结账。  上午10点,忙了4个小时的童可终于可以歇歇。但时间很短,不到11
期刊
丢了男人,却多了一个母亲。生活有时会猝不及防地打碎原来的关系,崭新关系的缔结,或许意味着全新生活的开始。    2008年12月15日,桂林七星区东江街某单元5楼,朝南的三居室。汪蔚的现任妻子立在婆婆的病床旁,和刘雪比起来,相形见绌——刘雪舀了一勺冰糖雪梨,送到老人口边,再仔细地帮老人揩掉嘴角的流质,一边话着家常。  此情此景,仿佛和站立的女人没啥关系,卧榻上躺着的,倒像是刘雪的婆婆。  ——曾经
期刊
如果是说血缘,是孩子体内的溪流,那么父母的肩膀,才是这个孩子生命里的高山。    罗平安曾无数次地想,2008年的5月3号那个下午,他没有带老婆去游那个该死的玉渊潭公园就好了。  但命中注定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开车出门,一切都不一样了。  2007年7月,《家人》记者收到罗平安的邮件,说看了《家人》第七期刊登的《生命中不能承载之亲》和《收养地震孤儿,你准备好了吗》后,想托记者帮他联系一位可以收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