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儿子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是说血缘,是孩子体内的溪流,那么父母的肩膀,才是这个孩子生命里的高山。
  
  罗平安曾无数次地想,2008年的5月3号那个下午,他没有带老婆去游那个该死的玉渊潭公园就好了。
  但命中注定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开车出门,一切都不一样了。
  2007年7月,《家人》记者收到罗平安的邮件,说看了《家人》第七期刊登的《生命中不能承载之亲》和《收养地震孤儿,你准备好了吗》后,想托记者帮他联系一位可以收养的孤儿。记者将他的材料转给了相关部门。
  2008年12月,罗平安再次给《家人》来邮,他没有得到地震孤儿的收养权,因为他自己有孩子。在邮件中,他第一次向第三人透露了心中潜藏半年的秘密。
  
  狭路相逢无幸免
  
  那是五一“小黄金周”的最后一天,他们在湖边排队等着买票。儿子手上举了一个巨大的棉花糖棒,湖蓝色的背带裤,很引人注目。突然人群中有人叫老婆的名字,“朱娟……”
  当时他正跟老婆面对面,所以她的神情罗平安记得很清楚。她先是抬头看了一眼,等看清是什么人后,她的脸色就变了。
  跟老婆打招呼的一群人男男女女十来个,也在等船。朱娟介绍说是她的大学校友,怕有近十年没见过了。罗平安赶紧掏烟,一抬头,突然脑中“嗡”地一声,惊呆了。
  其中有一个男人,竟跟他六岁的儿子长得一模一样。他心里有点发虚,下意识地低头看了儿子一眼——真的像极了,眼晴,鼻子,嘴巴……尤其是耳朵,都是耳垂很厚,耳廊有点外翻,俗话说的招风耳。
  一时间他连话也忘了说,因为太震惊了,他甚至忘了看老婆朱娟当时的表情。那个人敷衍地跟他握握手,拍拍儿子的头顶,赶紧退到一边去了。几个很热情的老同学们也沉默下来,仿佛都很尴尬。罗平安觉得,自己心跳都快停止了。
  下船的时候,两艘船又碰到了一起。那个男人下船时一低头,罗平安很清楚地看到,他头上有三个旋。
  儿子一出生,头上也是三个旋儿。他不自觉得摸了摸自己头顶,突然觉得,天塌了。
  儿子跟他不像,罗平安是知道的,不但跟他不像,跟罗家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像。不过他从来没想那么多,现在的孩子,营养好,基因进化快,跟爹妈不像的多了去。
  他真的想不起七年前老婆怀孕期间的细节。只依稀记起,那时结婚还没一年,是他坚持要这个孩子。至于性经历,结婚前朱娟就跟他坦承过,大学时曾经跟男友有过几次。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可现在,着落到儿子身上,一切都不同了。
  
  他到底是不是我儿子
  
  到了第三天,罗平安终于没能熬得住。手里有那天一个朱娟老同学的名片,他打了电话过去,曲折迂回了半天,对方很委婉地表示,那个跟他儿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男人,曾经是大学里的学生会主席,现在在某部做厅长。而他老婆朱娟,曾经是学校里的文艺尖子,很活跃。
  那老同学也是男人,末了在电话里叹口气说,“兄弟,别想太多,好好过日子吧。”
  平地一声雷,罗平安的头皮一下子炸了。凭直觉,他确定儿子百分之八十是那个学生会主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灭顶的屈辱。如果朱娟当时在他面前他一定给她两耳光,再掐着她的脖子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七年,多少个日月,他抱着别人的儿子笑得像个傻瓜。
  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他胡乱擦了一把,换衣服出门,没什么可说了,做亲子鉴定,如果是真的,马上离婚。
  但他就赶到协和医院,找熟人一问,才知道亲子鉴定不但要取儿子的口腔黏膜,还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他拨了朱娟的电话,听到她喂了一声,旁边是小孩子的笑声。下午四点半,正是接孩子放学的时间。
  他听到老婆说,“儿子,来接爸爸电话。”然后就是儿子的笑声,“爸爸!”
  锐气噗的一声,突然被这个软绵绵的童声戳了个洞。
  他想起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像只小小的粉红色沙皮狗,蜷起来还没有他一半臂弯长;他想起儿子咯咯笑着把口水糊在他脸上,揪着他的耳朵含混不清地叫了第一声爸爸;他想起第一天上幼儿园,是他拉着儿子的手,告诉他从此他是小小男子汉,要保护漂亮的老师和妈妈……
  他的胸口酸酸楚楚含混成一团。他真的很想问问朱娟,问问这个他一直深爱并以为会走到白头的妻子,“你是不是欺骗了我?他真的是我的儿子吗?”
  朱娟一直沉默。从那天公园回来,她就像一个虚弱的影子,在他的逼视里躲躲闪闪。
  
  男人的胸怀
  
  罗平安的烟瘾一下子增大了,他整日整夜只考虑一个问题:那句话,问,还是不问?亲子鉴定,做,还是不做?
  每天早上朱娟都要倒掉一整缸的烟头。她的眼神显得凄惶。罗平安等着她开口,然而她什么也不说。
  她不说,他又何尝敢问。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啊。结婚八年,中间经历过炒房投资失败、母亲中风卧床,自己突然失业……夫妻俩患难与共互相扶持,才走到今天。这个家是他罗平安的一切,又何尝不是朱娟的一切。就在那天去公园之前,她还在计划以后要省吃俭用,送儿子去读双语学校。
  朱娟真的是个好妻子。八年了,她从一个漂亮活泼的女人,变成了勤劳自持的太太。舍不得给自己添衣服,却记得给罗平安购置合适的手机手表;他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她一手安排,每天给他放在床头;家里紧张那几年,她常从娘家倒腾东西过来补贴家用。他曾幸福想过,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活了35年的大男人,他从来没有这么彷徨过。他胡诌了个名字,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说儿子不像我,我究竟应不应该去验DNA?
  很多人给他回帖,他深夜点着烟一个一个地看。多数男人说你连这种事情都不去弄清楚,你还有点血性没有?还算男人吗?也有女人劝他,把这件事永远埋进心里,因为一旦说出来,你们的婚姻就只能完蛋。
  只有一人写:兄弟,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还爱不爱这个家。如果你爱,一定要和你妻子开诚布公地谈谈。逃避和企图欺骗自己都只会让这种事成为心里的阴影,你的家庭将再没有幸福可言……
  那天晚上他仔仔细细把那个帖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厨房的灯一直亮着。他的肝不太好,每过几天朱娟就会把黄鳝杀净去肠,再加上两味中药放在紫砂锅里用慢火炖一晚。
  儿子在房间里睡得很熟,偶尔翻身。深夜罗平安推开门,看着黑暗中孩子光洁的额头。也许那个网友说得对,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问清自己还爱不爱。这个小孩,不管是不是他的血脉,七年里,他全心全意地叫他爸爸,靠着他的护佑成长。如果说血缘是他体内的溪流,那么他和朱娟的肩膀,就是这个孩子生命里的高山……
  
  一切未晚
  
  朱娟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是2008年6月1日。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刚过去19天。
  白天老公请了一天假,说带儿子去北京动物园玩,却没有带上她。她早就在书房里翻到过那张DNA申请表。可是有了准备,她的手还是一直发颤。
  一直到晚上八点过,父子俩才回来,儿子的小脸红扑扑的,手里举着麦当劳送的气球。罗平安早早安顿儿子睡下。朱娟心知肚明,脸如死灰地坐在沙发上,脑中一片空白。
  罗平安把手提电脑搬到了客厅,打开,让她看一个网页。那是一个民间组织发起的援助计划,上面是一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照片。罗平安跟她说,他打算正式申请,领养一个灾区的小孩。
  朱娟惊呆了。灯光下丈夫的头发明显掉了很多,都有些谢顶了,但他的语气是温和的,还把她圈在怀里,跟她说他看了资料,就算是收养的孩子,真正有了感情后,不管是不是亲生的,一样能够给父母带来安慰和快乐……
  朱娟渐渐地有些明白过来了。她想哭,又哭不出来,心里恍恍突突的,像一个被宣布了死亡的人,突然之间,发现自己还有一口气在。
  儿子确实不是罗平安的。那个男人,是她在学校曾经暗恋过的对象,一次饭局上两人偶然碰到,谈从前谈青春不知道怎么那晚就谈到了床上。事后两人都后悔了,再也没联系过,但她糊里糊涂怀了孕。等儿子生下来再长出模样了,她才如梦初醒。
  这个秘密压了她七年,每每让她做噩梦,醒后汗出如浆。她如此内疚,以至于要加倍地对老公和他的家人好,可她也知道,这种事情弥补不了。
  断断续续把始末说完后,朱娟终于放声大哭。眼泪迸出来的一刻,她突然感受到等了多年的解脱。老公原谅她也好,不原谅也罢,在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年后,她可以不用背负这个可怕的噩梦了。
  罗平安也哭了。他抱着朱娟,跟她说这件事千万不能告诉双方父母,至于孩子,等成年后再考虑要不要告诉他。朱娟在他怀里哭成了泪人,拼命地点头。
  罗平安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后悔,但在眼下,他知道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后记:这是一个痛苦的故事,却有一个很好的收梢。忸忸怩怩的宽容只会让撕心裂肺的痛苦翻倍,罗平安选择了正确的方式,开诚布公地告诉朱娟他对这件事情是多么地无法释怀,并且等到了她亲口向他坦白一切。得到妻子真情的忏悔,这是唯一的救赎,不管对罗平安,对朱娟,还是对他们那个不幸又幸运的小孩。
  尽管领养孤儿的困难超出想象,但罗平安仍在积极奔走。他仿佛要用这种方式向妻子证明,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之间,能够建立牢不可破的情谊。
其他文献
三个结婚纪念日  刚结婚时,我和老公工资都不高。结婚纪念日那天,我们在家门口的饭馆吃了顿饭,连一枝玫瑰也没有。吃饭时,老公一直哄我:咱们不买那没用的东西。  婚后第二年,因为家庭琐事我和老公关系很紧张,我们看不到未来的路,不知道能过到哪一天。但是结婚纪念日那天早晨,不会做饭的老公对我宣布:晚上我给你做饭吃!我很高兴,下班时去花店买了两枝玫瑰,一枝百合。回到家里,我把花摆在饭桌上,对老公讲:两枝玫瑰
期刊
作为父亲,海岩百般“阻挠”儿子的事业。作为儿子,侣皓吉吉在外绝不提自己身世。闯荡江湖8年,吉吉终于得到父亲的肯定。背负“岩太子”之名,经历了无数的阻挠和波折,他终于可以对别人说:海岩是我父亲。      2008年10月28日,海岩叹气最多的一天。他守在电脑前看新浪网对儿子侣皓吉吉的采访视频。这是儿子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表情傻呆呆,眼圈黑漆漆,回答问题木头木脑,怎么一点都没有他爸我面对镜头时的
期刊
老家,一个令所有人敬畏、感恩的词汇。  不管你是谁,面对老家的父老乡亲,山水草木,除了渺小和虔诚,你什么都不是。  老家,一个人生命的起点,老家的烙印往往一生相随挥之不去。  老家,一个人情感的港湾,无论成败顺逆,总会对其深情眷顾。  老家,一个人最后的归宿,落叶归根,颐养天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当你漂泊天涯,孤独无依时,老家总会浮现在眼前,既抚慰你寂寞的灵魂,
期刊
“80后”家务低能成感情杀手  在对“8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后,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丁晓莉得出结论:“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也是导致“闪离”的重要原因。“8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婚后每天围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转,时间长了就难以忍受,最终导致“婚姻死亡”。  丁晓莉建议,“80后”夫妇可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期刊
谁都不会质疑他俩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爱情,和这爱情的真实性。不同的国籍只是他们身上的符号,幸福,本就是全世界人民都在追寻的东西。    2002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  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用歪歪扭扭的笔触在姓名一栏写下“曹操”二字,被工作人员紧急叫停——  “先生,请写下您的真实姓名。”  “这就是我的名字呀。”  “啥,曹操?”在场工作人员无不讶异。  身旁,北京媳妇李之茵笑得一脸春光。 
期刊
杨澜是个大忙人,但她却是儿子学校出勤率最高的家长。她是主持人、董事长、商界名流,但她最乐于扮演的,却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如果你看到过化蝶的经过,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杨澜说,每个女人,都有这化蝶的一刻,完成一次蜕变,让世界大吃一惊。从“综艺大观”到“杨澜访谈录”,从“阳光卫视”到“天下女人”,再到目前开办的电子杂志,杨澜一次次蝶变,光芒越发耀眼。  坐在《家人》记者面前的杨澜,精致的淡妆,
期刊
莫怀戚,重庆人。现为重庆师大教授,中国作协会员。1994年全国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其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是现行中学语文课文。      美女们没有料到,男人们也没有料到,一个美女无人问津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我有个侄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大学毕业后,我给他物色了一个也非常出色的姑娘——选美大赛的冠军。大家都认为这天生的一对肯定一拍即合。  但小子不愿意,说过于漂亮了。我告诉他,这姑娘台上
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学生横刀杀死的事件,在全国已经引起极大的反响,《家人》杂志记者为此采访了程教授的夫人,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一个丈夫的生活。    2008年10月28日,注定是韩杨终身铭记的日子。只不过她当时浑然不觉,照常帮丈夫程春明准备好讲义,笑盈盈地送他出门。那天下午,丈夫还打来电话,说他下课后回家给她煲汤。  韩杨已经怀孕5个月。自从怀孕,她就没做过一顿饭和一次家务,丈夫承担了所有事情
期刊
为了小店的生意,丈夫作为幕后推手将妻子包装成“鸭血西施”,80后的小夫妻,创业之初便遭遇情感、道德和利益的拷问……    童可感到累了,可是心里满心欢喜。比起两月前的百无聊赖,这才是充实,这才是真正创业的感觉。  “西施,来碗汤,不要香菜。”“西施,收钱。”第一批客人多是在网吧玩通宵的年轻人,她忙着煮粉丝盛汤,就招呼母亲过去结账。  上午10点,忙了4个小时的童可终于可以歇歇。但时间很短,不到11
期刊
丢了男人,却多了一个母亲。生活有时会猝不及防地打碎原来的关系,崭新关系的缔结,或许意味着全新生活的开始。    2008年12月15日,桂林七星区东江街某单元5楼,朝南的三居室。汪蔚的现任妻子立在婆婆的病床旁,和刘雪比起来,相形见绌——刘雪舀了一勺冰糖雪梨,送到老人口边,再仔细地帮老人揩掉嘴角的流质,一边话着家常。  此情此景,仿佛和站立的女人没啥关系,卧榻上躺着的,倒像是刘雪的婆婆。  ——曾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