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商业养老保险困境及回顾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对养老问题愈发关注。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却严重缺位,文章通过数据查找和文献回顾的方式,总结出商业养老保险现状、困境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商业养老保险;文献回顾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4亿,占比达到17.3%。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通用的衡量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等于或者大于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等于或者大于7%。由此而见,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五年一次,故2015年数据为目前已公开最新数据),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并预测在未来15年内将达到79岁。值得关注的是,经历了经济和人口的双重快速增长,我国发展已进入平缓期,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却也使得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保障的问题愈发严峻。
   二、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现状
   根据2019年中国社科院的推算,到2035年,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极有可能累计结余清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养老问题的强烈关注。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的第三支柱(第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应该成为缓解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面临的现状则是商业养老保险的严重缺位,根据保监会201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商业养老保险总额仅占当年GDP的2.6%,实际上未能实现对第一、二支柱的有效补充。
   图1为2019年中国社科院对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势的预测:虚线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占GDP的比重,2019年的数值为4.4%,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4.9%。实线为累计结余,在2027年将达到峰值,2035年降为0,也就是说在2027年之前,当期结余仍然为正,2027年之后,当期结余持续为负,赤字规模变大,直至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积极推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属于居民的跨期消费行为,居民需要对养老做出合理计划,以实现一生的平滑消费。但是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率很低,从社会原因来看,传统家庭养老的意识在社会上已经根深蒂固,同时部分居民对商业性质的保险可能一直存在误解或者偏见。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与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迷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三、文献回顾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开始于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强调了个人也应承担养老的责任。一方面,部分学者其实对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抱有积极的预期,例如郑秉文(2020)、钟春平(2012)等,给出的理由也多为宏观层面的因素,比如,人口老龄化会刺激商业养老保险行业,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增长,对未来老年生活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总体水平比较低,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
   但是,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却并不如预期那样,对此,也有不同学者从宏观或者微观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宏观角度,陈世杰(2019)认为国家对商业养老保险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还不够,压缩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只能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也使得其推出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对我国居民的吸引力不足。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保险市场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参保的门槛不一、逆向选择现象明显。此外例如赵学农(2017),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存在品种单一、含金量低等缺点,从潜在参保群体入手,认为其保险认知水平较低。
   微观影响角度的实证研究则是主要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参保商业养老保险的各种微观因子,根据已有的研究,包含了很多因素,例如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还有例如收入水平、家庭存款等经济因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医基本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认知水平、家庭结构等,诸如此类的影响因子实际上非常多。以下从国内外的研究对比来举例说明。
   经济因素一般被公认为影响因素比较大,主要体现为收入水平,在这方面,例如梁来存(2006),胡宏伟等人(2009)的结论是:收入水平和家庭经济实力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关系是呈现倒“U”字型,也即是低收入者有购买意愿却无购买能力,高收入者则是有购买能力但購买意愿不强,只有中等收入者既有购买意愿也有购买能力。根据保险市场需求理论来看,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边际商业养老保险消费倾向较低,中等收入者的边际商业养老保险消费倾向较高。
   就社会保障体系而言,理论上,商业养老保险从经济学的角度是一种替代品。但是在实证方面却存在不同的结论,比如徐凤辉(2018)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支出对商业保险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但在国外,Gruber和Simon(2008)却验证了这一理论,认为商业性的养老保险确实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替代效应。
   对于认知水平,钟春平等人(2012)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近年来对保险行业中受教育程度的适用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细分,例如,吴雨等人(2017)的研究具体说明了金融知识水平(题目包含利率计算、对通货膨胀的理解以及投资风险认知等)将促进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孟德锋等人(2019)则利用构建的保险素养指标得出居民的保险素养对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目前我国居民保险素养偏低,女性的保险素养低于男性但统计上不显著。在国外,Tennyson(2011)的实证研究同样支持这一结论。    在家庭结构方面,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婚姻情况、子女数量这两个变量上。首先对于婚姻情况,张强等人(2017)认为有配偶的个体往往其收入、家庭、生活等方面更加稳定和谐,更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但是另一篇论文则认为无配偶的个体会对未来养老的风险意识更强,相比之下更可能参保,这一结论与之前的论文结论截然不同。对于子女数量,很多文献,例如商航(2018)、樊纲治等人(2015)的研究表明拥有更多子女数量的个体更不倾向于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再次得以体现。
   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同样也存在地区差异。国外对保险业的地区差异研究最早是从区域经济学发展而来,区域的保险业发展水平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比较强的相互关系,例如Hussels等人(2005)利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表明,保险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当地保险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也很多,从各省年度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数据指标来看,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保险业发展也较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保险业发展也较为滞后。韩祝华等人(2016)的研究也表明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不同地区保险业的发展和分化。同时范红丽等人(2014)指出,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差异。
   综上,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因子比较全面,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而且某些影响因子的作用在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里截然不同。同时,国内也更偏向于解释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率极低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郑秉文.养老年金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支主力军[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1-02(002).
   [2]钟春平,陈静,孙焕民.寿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寿险需求为何低?[J].经济研究,2012,47(S1):148-160.
   [3]朱青.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陈世杰.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困境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9(20):12-17.
   [5]赵学农.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与选择[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7(06):50-55.
   [6]梁来存.收入水平对居民保险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65个国家(或地区)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6(02):70-73.
   [7]胡宏伟,蔡霞,石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基于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综合考察[J].经济经纬,2009(06):59-63.
   [8]徐凤辉.社保体系财政支出与商业保险替代效應研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08):14-24.
   [9]Gruber J, Simon K. Crowd-out 10 Years Later:Have Recent Public Insurance Expansions Crowded out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8,27(02):201-217.
   [10]吴雨,杨超,尹志超.金融知识、养老计划与家庭保险决策[J].经济学动态,2017(12):86-98.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以及A股投资者数量日益增加,股票已成为我国居民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一般性的银行理财,股票属于高风险投资,且近年来因上市公司财务爆雷而股价遭到腰斩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风险点的识别、以及对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识别财务造假风险对公众投资者的重要性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过程日新月异,在公司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其中,企业税收是重要的一环。税收筹划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内部财务管理。它使公司能够专注于其开发环境,提高其公司管理技能,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文章重点研究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计划,并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税收筹划理论,从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式、业务招待费、财务费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021年3月 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到了一项税务相关的方针性政策全文摘要——《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在我国涉税征管领域,创造出很多“前无古人”的概念和意义。而这些概念和意义,又不止是涉税业务层面的“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与此同时,事业单位改制、全民所有制改制等类型的企业在自身税务管理建设中又普遍存在惯性思维、政府思维等高风
摘要: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使国有大型企业开始采用市场化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也逐渐适应了市场化发展趋势。改制过程中,不仅需要体制机制的改变,更需要管理理念的更新换代。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平稳运行,工商管理观念已经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得到应用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工商管理观念,对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国有大型企
激励体制创新改革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中是重要的职能和手段之一。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员工激励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商员工绩效,提尚员工满意度和自我需求,从而有助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效率,创造优质产品和服务。
摘要:在企业中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生产潜力,对于煤炭企业来说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增强对于煤炭企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通过把知识转换成企业的力量,可以有效地显示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充分地联系现代技术,进行创新和完善,确保可以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属于一种软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也同样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导致我国的金融行业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不败原则,就是能够在市场中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原有的商业银行业务单一,造成了其业务面在现代化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窄,通过多元化的模式转变,使金融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的创新,商业银行也实现了多渠道的发展。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
为进一步增强涉密人员的保密观念和保密技能,进一步贯彻落实保密资格认定标准,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于7月1日正式启动了2021年度“保密宣传教育月”活动。围绕本次活动“坚决防范失泄密风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主题,公司将从六大方面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动员部署。各单位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本单位“保密宣传教育月”活动,使广大员工特别是涉密人员积极参与。
摘要: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发展空间。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管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企业人员自身工作积极性。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出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将绩效管理放在日常管理工作的首要位
摘要:当今环境受国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金融行业对集合中小企业投资及传播基础金融理财知识的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通过对传播行业知识的方式对比,通过对如今金融行业的传播创新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抖音;传播创新;因子分析  在2012年4G被广泛使用后,一种以短片视频为传播方式的新媒体营运而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的青睐。而到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