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研究,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抓住“游”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故意写了“鱼画到了纸上”,一开课就以此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鱼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它是离不开水的,应该是画到纸上才对,可是课文题目为什么用了“游”呢?通過理解,使学生明白“游”字更能体现聋哑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创造环境,使学生敢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老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把“钓”写成“钩”,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1.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如:《猫》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说猫老实吧——它——贪玩——尽职——”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然后通过讨论,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学生的思维也更深化。
  2.比好坏。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3.抓感兴趣的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四、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1.结课的艺术。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设计拓展性练习。如《普罗米修斯》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还想知道普罗米修斯或者宙斯的其他故事吗?你能不能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一个神话故事或者一本关于神话的故事书?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然后在课前口语交际三分钟的时间里展示。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觉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当然,我们既不主张烦琐的“地毯式”的低幼化问题充满课堂,更不主张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问题充满课堂。课堂是线,问题便是闪眼的珠子,如何将这珠子穿好,穿得恰当、得体、漂亮,需要老师的一番匠心。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双桥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东街小学位于长治市东大街,处于市区文化中心地段。始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64平方米,是一所六年四轨制小学,附设一所幼儿园。全校共有28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110名,全部为专科以上学历。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十五’成果调研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校本研训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民主管理模范单位”“绿色学校”“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巾帼
期刊
新课程之所以“新”,那是因为它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课程改革了,学校的管理必然也要随之改革。而只有构建学习型学校、科研型学校和信息化学校,才能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学校也才能与时俱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断迈出健康发展的新步伐。  构建学习型学校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全新的教育变革。学生将不再是“知
期刊
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难,事关教育公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格外关心并欲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更成为“两化互动”中一座必须尽快爬的坡、一道绕不过的坎。经过几年探索,成都市武侯区率先提出和实施的“高位均衡教育”,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上学这一难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得到各界充分肯定。    武侯区实施“高位均衡教育”产生的效应  武
期刊
本文主要探讨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此次研究主要选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环境中,改进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我国老字号品牌内容营销的过程中,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包含品牌知名度高、历史文化深厚、竞争能力强以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等,这些均能够成为当前市场营销助力,应积极发挥其优势作用。鉴于此,本文分析老字号品牌内容营销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可行性的创新策略。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国家教育部对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这一点肯定了教育体系中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而大学英语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且因着语言的特殊性,其在思政教学研究体系上占有独特地位和代表性价值.本文基于河南高校教育体系下的英语课程,通过多角度研究与探索,进一步肯定思政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致力于探索出更具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及实践新突破.
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基于职业教育改革及“双高”计划实施的背景探究新时期师范专科院校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文献分析法,通过梳理文献阐释师范专科院校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依据,包括教学技能的内涵、课堂教学技能分类,分析适用于新时期示范专科院校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新时期示范专业院校学生课堂教学技能构成复杂,因此需要转变训练方法,切实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不断升级,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学术人力资源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力量,在信息化时代里展示出新特质.为了提升新时代高校学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文章通过个案分析,探究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学术人力资源的现状,凝练出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励与考核并重、教学与科研并行、学习与指导并存的管理策略,有助于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
一所新学校建成后,把它建成一个什么样,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一定要认真分析办学形势与条件,深入思考,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构勒新学校的大体框架,定位目标,制定思路,以目标为动力,来确定我们今后的行动方略。  確定学校的办学目标思路,首先对学校办学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办学的优势与劣势:我们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办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保守陈旧,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地方民族语言
期刊
创新创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能够切实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中,可以切实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无所畏惧、勇敢拼搏的精神,深刻影响学生的职业观和创业观。学校需要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构建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模拟实践、团队扶持、社团互助、课程引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破解传统双创教育的问题,提高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