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容医学临床工作者必须有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这已成为一个共识。而“美容心理学”理论中有许多概念十分抽象,有的甚至晦涩难懂,如潜意识、自我、体像等,教师能否生动、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理论和技能,是检验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何让学生不仅熟练的掌握美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技能和技巧。积累一些实践经验。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许多学生觉得美容心理学内容枯燥、难懂、不好记,即使能记住一些概念、原理,往往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采取被动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实例-问题-领悟-和谐教学法”是受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启发。取自于其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与随机进入模式。让教学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实例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以实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切实可行地进行课程的组织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点,掌握解决美容临床实践中求美者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知识与技能。也提升自己的心理整体素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通过找出问题及学习同的互动、交流。亲身体验。达到领悟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总之是使学生,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1 创设情境——即备课时准备好实例。为上课创设情境提供实例。
抛锚式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故采用创设有感染力的真实事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展开教学,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将每个知识点课时内容设计提出实例、让学生在实例中找出问题,结合问题交流互动达到领悟、在讨论领悟归纳过程中达到和谐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学习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与动力。
2.2 问题领悟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在美容体像障碍中,要求学生将体像障碍案例结合自己体像形成中的亲身体验去寻找答案,并将之上升到理论阶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加以引导,要求他们自己领悟。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2.3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待。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在每次课结束前,把各自的学习成果整合在一起,使本次课的知识学的更系统、更全面。然后才是教师(大约用本堂课20%的时间)针对性的抓重点、攻难点、补遗漏、并进行适当的小测验或提问、进行全面评估。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教学方法手段更新,优化课堂教学体系以最新的医学教育理念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普通医学院校的客观条件和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探索美容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的弊端。因此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更新,体现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实例导人式授课在理论授课之前,先演示一个典型实例,并针对案例设计出本章节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几个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理论讲述。最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给予重点讲解和小结,以替代传统的课后小结。
多样实例式教学
问题引导式:提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学生提出结论。
问题发现式:提供生活中求美者常见的各种心理困惑,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异常和病态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与诊断。
问题导学式: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让学生形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模式,以口答、作业和讨论形式为主。
教学生动活泼,激励学生思维——之所以选择在美容心理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是因为能启动学生的心智,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自然地进入思维的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或其它相关学科问题的综合知识整体。还能通过实例与自身比较,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学习,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心理整体素质。这与“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完既忘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的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简单是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是以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是否合理,是否可信。同时还告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建构或组织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吸收从教师和书本得到的知识。有效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
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所做的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的体会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体现在二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方面,在教学时解决美容心理学中体像、人格、容貌、自我等等的基本理论技能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十分抽象,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能启动学生的心智,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还能通过实例与自身比较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提升自己的心理整体素质。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在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组织的社会心理调查等,让学生的课堂内容得到了课外活动延伸,让学生不仅熟练掌握美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兴趣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变为培养知识和技能并重型人才,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好美容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利红宇;黄雪薇谈美容心理学教学探索[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7(20)
[2]何伦;张逸美容心理学2006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许多学生觉得美容心理学内容枯燥、难懂、不好记,即使能记住一些概念、原理,往往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采取被动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实例-问题-领悟-和谐教学法”是受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启发。取自于其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与随机进入模式。让教学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实例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以实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切实可行地进行课程的组织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点,掌握解决美容临床实践中求美者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知识与技能。也提升自己的心理整体素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通过找出问题及学习同的互动、交流。亲身体验。达到领悟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总之是使学生,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1 创设情境——即备课时准备好实例。为上课创设情境提供实例。
抛锚式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故采用创设有感染力的真实事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展开教学,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将每个知识点课时内容设计提出实例、让学生在实例中找出问题,结合问题交流互动达到领悟、在讨论领悟归纳过程中达到和谐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学习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与动力。
2.2 问题领悟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在美容体像障碍中,要求学生将体像障碍案例结合自己体像形成中的亲身体验去寻找答案,并将之上升到理论阶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加以引导,要求他们自己领悟。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2.3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待。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在每次课结束前,把各自的学习成果整合在一起,使本次课的知识学的更系统、更全面。然后才是教师(大约用本堂课20%的时间)针对性的抓重点、攻难点、补遗漏、并进行适当的小测验或提问、进行全面评估。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教学方法手段更新,优化课堂教学体系以最新的医学教育理念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普通医学院校的客观条件和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探索美容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的弊端。因此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更新,体现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实例导人式授课在理论授课之前,先演示一个典型实例,并针对案例设计出本章节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几个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理论讲述。最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给予重点讲解和小结,以替代传统的课后小结。
多样实例式教学
问题引导式:提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学生提出结论。
问题发现式:提供生活中求美者常见的各种心理困惑,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异常和病态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与诊断。
问题导学式: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让学生形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模式,以口答、作业和讨论形式为主。
教学生动活泼,激励学生思维——之所以选择在美容心理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是因为能启动学生的心智,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自然地进入思维的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或其它相关学科问题的综合知识整体。还能通过实例与自身比较,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学习,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心理整体素质。这与“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完既忘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的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简单是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是以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是否合理,是否可信。同时还告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建构或组织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吸收从教师和书本得到的知识。有效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
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所做的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的体会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体现在二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方面,在教学时解决美容心理学中体像、人格、容貌、自我等等的基本理论技能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十分抽象,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能启动学生的心智,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还能通过实例与自身比较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提升自己的心理整体素质。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在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组织的社会心理调查等,让学生的课堂内容得到了课外活动延伸,让学生不仅熟练掌握美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兴趣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变为培养知识和技能并重型人才,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好美容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利红宇;黄雪薇谈美容心理学教学探索[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7(20)
[2]何伦;张逸美容心理学2006